南南合作

南南合作

發展中國家間的經濟技術合作
南南合作,即發展中國家間的經濟技術合作(因為發展中國家的地理位置大多位于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分,因而發展中國家間的經濟技術合作被稱為“南南合作”),是促進發展的國際多邊合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南南合作是發展中國家自力更生、謀求進步的重要渠道,也是确保發展中國家有效融入和參與世界經濟的有效手段。南南合作是廣大發展中國家基于共同的曆史遭遇和獨立後面臨的共同任務而開展的相互之間的合作。南南合作旨在促進發展中國家之間,傳播人類活動所有領域内的知識或經驗,并相互分享的能力,主要内容包括推動發展中國家間的技術合作和經濟合作,并緻力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能源與環境、中小企業發展、人才資源開發、健康教育等産業領域的交流合作。[1]
    中文名:南南合作 外文名: 别名: 英文名:South-South Cooperation 定義:發展中國家間經濟技術合作 目的:促進發展

概述

南南合作,即發展中國家間的經濟技術合作(由于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分布在南半球或北半球的南部,因而發展中國家間的經濟技術合作被稱為“南南合作”),是促進發展的國際多邊合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展中國家自力更生、謀求進步的重要渠道,也是确保發展中國家有效融入和參與世界經濟的有效手段。

合作目的

南南合作旨在促進發展中國家之間,傳播人類活動所有領域内的知識或經驗,并相互分享的能力,主要内容包括推動發展中國家間的技術合作和經濟合作,并緻力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能源與環境、中小企業發展、人才資源開發、健康教育等産業領域的交流合作。自從1978年通過《布宜諾斯艾利斯行動計劃》以來,在聯合國的支持、引導下,在各成員國的積極參與和推動下,南南合作蓬勃發展,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合作方式

南南合作倡導發展中國家進行更緊密的技術和經濟合作,聘請南部國家的專家,分享南部國家的成功經驗,并同時在南部國家中培養對于發展的自覺性。南南合作也鼓勵發展中國拓寬發展的思路和經濟合作的渠道,促進了新型合作夥伴關系的建設,在全球合作和全球管理方面創建了更加民主、更加公平的模式。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通過加強政策對話,提供機構支持,協調援助項目,分享廣泛的經驗和發展網絡等舉措,積極支持中國進行南南合作。開發署駐華辦的南南合作項目涉及範圍甚廣,包括農業、衛生、醫療、能源、貿易、經濟合作、人力資源和科學技術等等。

合作内容

南南合作是廣大發展中國家基于共同的曆史遭遇和獨立後面臨的共同任務而開展的相互之間的合作。

1955年召開的萬隆會議确定了南南合作“磋商”的原則,促進了原料生産國和輸出國組織的建立,提出了在發展中國家間實施資金和技術合作,因此被認為是南南合作的開端。

20世紀60年代初形成的不結盟運動和77國集團是南南合作的兩個最大的國際組織,它們通過的一系列綱領性文件,為南南合作規定了合作的領域、内容、方式與指導原則。

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末,發展中國家團結自救、合作自強的努力取得重大進展。西非經濟共同體、拉丁美洲經濟體系、南部非洲發展協會、海灣合作委員會、南亞區域合作聯盟等發展中國家謀求經濟合作,增強集體自力更生能力的區域性經濟組織相繼建立。

1982年,首屆南南合作會議在印度新德裡召開,1983年和1989年先後在北京和吉隆坡召開南南合作會議,這三次會議是南南合作的重要裡程碑。南南合作的實質,是面對不平等的南北經濟關系,實行聯合自強,共同發展。

南南合作日

南南合作開始于上世紀50年代。它起始于政治領域,發展于經濟領域,深化于兩者的有機結合。1955年的萬隆會議是南南合作的先聲,1961年不結盟運動的誕生,1964年七十七國集團的建立,标志着整體性南南合作的開始。此後,南方國家先後建立起數十個區域性、半區域性的經濟合作組織、原料生産和輸出國組織以及貨币金融組織等。這些組織在繁榮地區經濟、加強發展中國家經濟與技術合作方面做出了顯著的成績。

進入新世紀以來,南南合作越來越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為加強南南合作,增強人們對南南合作重要性的認識,2003年12月,聯大通過決議,宣布從2004年起,将每年的12月19日定為“聯合國南南合作日”。n2011年12月22日,聯大決定從2012年起将聯合國南南合作日的紀念日期改為9月12日,以紀念1978年的這一天聯合國發展中國家間技術合作大會通過《布宜諾斯艾利斯行動計劃》。

南北對話是指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間就經濟關系所進行的談判對話或多邊磋商活動。因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位于南半球,發達國家則在北半球,通常稱發展中國家為“南方”,發達國家為“北方”,故就它們之間的經濟關系進行的談判稱南北對話。

聯合國系統一直對開展南南合作活動重視并給予支持和引導,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開展發展中國家間技術合作和經濟合作中起主導作用。

世界影響

四年一次的聯合國貿易和發展大會正在加納首都阿克拉舉行。這次會議的召開,正值世界經濟的多事之秋:美國次貸危機引發金融動蕩,原油、糧食價格高企,全球性通貨膨脹加劇……。發展中國家如何應對這些挑戰成為會議讨論的重要議題。而會議召開前貿發大會和國際貨币基金組織分别發表的兩份報告,對于議題的探讨或許會有啟發意義。

兩份報告表明,加強南南合作、探索新的合作模式不僅可以為發展中國家帶來發展機會,還可以減弱世界經濟的系統風險,為問題不斷的世界經濟帶來新的增長空間。

國際貨币基金組織近期發布的報告指出,美國次貸危機和增長放慢幾乎對多數新興經濟體影響不大。2007年中國、印度、俄羅斯和巴西等國家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甚至超過美日歐,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專家分析稱,南南經貿合作擴大增強了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經濟關系,減輕了對美國市場的依賴。

此次貿發大會發布的報告為專家的分析提供了注解:1996年至2006年間,全球南南合作貿易額增長了3倍,達到2萬億美元。亞洲生産的産品進入非洲地區,“這些價廉物美的産品使很多非洲人第一次有能力購買家用電器”。1995年至2005年間,非洲國家向亞洲國家出口的工業原料也在不斷攀升,非洲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貿易額增長了4倍多。

從國際貨币基金組織的報告可以看出,發展中國家在全球經濟中的比重不斷加大,對發達國家市場的依存度有所減弱;而貿發大會的報告則表明,發展中國家間的貿易往來愈發頻繁,規模不斷擴大,特别是亞洲和非洲之間的貿易關系進一步加強。兩份報告一個看到了發展中國家的增長潛力,另一個看到了發展中國家間合作的潛力。

事實上,很多發展中國家已經看到了南南合作的價值和前景,正試圖通過擴大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經貿交流實現貿易和投資多元化,推動共同發展。例如印度、巴西和南非三個發展中大國早在2003年就組建對話論壇,論壇成立之初雖然隻是個松散的聯盟,但是随着磋商的不斷加深,讨論内容的不斷擴大,目前已經成為三國加強相互貿易與投資的重要機制。南非外長祖馬稱,三國對話論壇“實際上是我們經常讨論的南南合作具體化,三個國家可以共同做很多事情來改善各自人民的生活”。

中國政策

背景

當今世界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經濟全球化趨勢深入發展,科技進步突飛猛進,生産要素優化重組,産業轉移加快進行,各國相互依存日益加深,這為發展中國家發揮各自優勢、參與國際分工和合作、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曆史性機遇。但是,國際經濟秩序中的不公正不合理因素依然存在,經濟全球化也加劇了世界範圍的經濟、科技競争,貿易保護主義擡頭,經濟和金融風險增大,南北差距進一步拉大,這些不利因素給發展中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較大風險和代價,一些發展中國家甚至面臨被邊緣化的危險。

廣大發展中國家為迎接機遇、化解挑戰,努力推進南南合作進程,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在國際舞台上,發展中國家以各種合作組織為依托,加強團結與合作,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與此同時,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也取得了豐碩成果,相互間經濟往來更加頻繁。南南合作從内容到形式,從機制到手段,都在不斷豐富、完善和更新。

意義

中國是發展中國家的一員,是南南合作的積極倡導者和支持者。長期以來,我們本着“平等互利、注重實效、長期合作、共同發展”的原則,積極支持并參與南南合作。與發展中國家的合作已成為中國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的一部分,合作内容不斷豐富,規模迅速擴大,形成經濟上合作共赢局面。

面對新形勢和新挑戰,中國主張發展中國家應加強團結,從戰略上重視南南合作;加強政策協商,充分參與國際經濟決策;開拓思路,加強能力建設;調動多種資源,拓展合作渠道,豐富合作内涵。中國願同其他發展中國家一道努力,加強合作,攜手努力,推動南南合作朝着促進普遍發展,實現共同繁榮的方向發展。

7月¸阿什将以聯合國大會南南合作高級委員會主席身份¸來香港出席南南合作可持續發展高級論壇。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南南合作已成為南方國家版圖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