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芽腫性唇炎

肉芽腫性唇炎

唇部炎症疾病
肉芽腫性唇炎(granulomatosa cheilitis)又稱米舍爾肉芽腫性唇炎,是一種以唇部腫脹肥厚為特點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确,可單發或同時發生于上下唇,以下唇多見,有時因慢性反複性腫脹肥厚,可形成巨唇或硬結。常通過藥物或手術等方法進行治療。[1]
  • 中醫病名:肉芽腫性唇炎
  • 外文名:
  • 别名:
  • 就診科室:口腔科、皮膚科
  • 多發群體:
  • 常見發病部位:口腔
  • 常見病因:
  • 常見症狀:唇部肥厚腫脹、唇裂
  • 傳染性:
  • 傳播途徑:

病因

病因不明。可能與鍊球菌、分枝杆菌、單純疱疹病毒等細菌或病毒感染,對钴、桂皮、可可、香旱芹油精等的過敏反應,自主神經系統調節的血管舒縮紊亂,遺傳因素等有關。亦有文獻報道可能與慢性根尖周病、鼻咽部炎症等有關。女性患者可能與月經周期有關。

病理

以非幹酪化類上皮細胞肉芽腫為特征,多位于固有層和黏膜下,有時可見于腺體及肌層内。慢性炎細胞如淋巴細胞、漿細胞等浸潤至肌層黏膜腺、血管、淋巴管周圍,膠原腫脹,基質水腫,血管擴張增厚。有的标本可無特征性肉芽腫,隻有間質和血管改變。

臨床表現

大多在青年或中年發病。男女性别無明顯差異。起病及進程緩慢,一般無創傷及局部感染病史。上下唇均可發病,但上唇較多。一般先從唇的一側開始,唇紅黏膜正常色。腫脹局部柔軟,有墊褥感。腫脹以無痛、無瘙癢、壓之無凹陷性水腫為特征。病初腫脹可以完全消退,但随多次複發後則不會完全消退。随病程發展蔓延至全唇并波及鄰近皮膚。

診斷

診斷原則

根據患者的病史、發病情況、臨床表現,結合各項檢查結果,多可做出診斷。在診斷過程中,需注意與牙源性感染、血管性水腫、結節病等疾病進行鑒别。

鑒别診斷

有明顯的炎症性病竈牙,有紅、腫、熱、痛等感染症狀。發病突然,唇部呈彌漫性腫脹,局部癢痛,唇有彈性,光亮如蠟,指壓無壓痕,水腫消失快,不留痕迹。

為細胞免疫缺陷引起的系統性肉芽腫性疾患,亦稱為類肉瘤病。口腔表現為唇、頰暗紅色無痛性腫脹,觸之可扪及光滑而有韌性的結節。腮腺、下颌下腺亦可腫脹,颚及颌骨也可受累。病情進展緩慢,中年以上患者多見。其組織病理特征為密集成團的上皮樣細胞形成結節,有少量多核巨細胞,周圍有少量淋巴細胞、漿細胞浸潤,無幹酪樣壞死。晚期可見纖維化,上皮細胞變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