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機關槍

花機關槍

一戰期間出自德國的槍
此為德國MP18沖鋒槍和發展型MP28沖鋒槍,一戰以後,凡爾塞條約禁止德軍裝備沖鋒槍,MP18主要供應警察部隊。北洋政府建立的鞏縣兵工廠1926年開始仿制MP18沖鋒槍,改用當時流行的7.63毫米毛瑟手槍彈,因為槍管外有網狀散熱套,俗稱“花機關槍”。紅軍在數次反圍剿和長征途中繳獲不少花機關槍,其中紅四方面軍裝備得最多。 陳炯明叛變時,葉挺手持一支“花機關槍”,為當時已懷孕的宋慶齡殺出一條血路。 史上第一支最實用的沖鋒槍——MP18 I式沖鋒槍[1]
  • 中文名:花機關槍
  • 外文名:
  • 别名:
  • 英文名:MP18
  • 國家:德國
  • 類别:沖鋒槍
  • 射速:400發/分
  • 有效射程:150米
  • 研發日期:1920年
  • 服役時間:1926

研制背景

在一系列閃電戰之後,1914年9月,德軍被協約國軍隊阻于馬恩戰役中,第一次世界大戰從而轉入一系列的狙擊戰、炮擊戰和塹壕戰。

為了打破僵局,德軍将領埃利希·盧德恩多夫(ErichLudenldorf)針對當時的戰場情況制定了一套全新的戰術方案,陸軍上校萬·洛斯伯格(VonLossberg)指揮部隊首次嘗試這套戰術,沒想到在戰場上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這套戰術因而被稱為“萬·洛斯伯格戰術”。

“萬·洛斯伯格戰術”的實施建立在小分隊機動靈活作戰的基礎上,每個小分隊由1名軍士、11名士兵組成,他們不必嚴格按照上級的戰略部署執行任務,在實際戰鬥中可對戰局的變化靈活應對,力求在協約國軍隊防線最薄弱的地方展開攻擊。當發現某處薄弱點時,他們能利用這個薄弱點将協約國軍隊的機槍、炮兵陣地以及障礙等迅速攻占或摧毀,為大部隊的進攻掃清障礙。

“萬·洛斯伯格戰術”為德軍取得了相當大的戰果,然而由于德軍缺乏得心應手的突擊武器,從而影響了這套戰術的完美發揮。當時小分隊使用的是長約1143mm的槍機旋轉後拉式步槍,這種步槍過長,不便于操作,射速過低,在近距離突擊作戰中使用非常不順手;而德國自己生産的馬克沁機槍則過于笨重,轉移、架槍的速度都太慢,無法依靠它為突擊作戰的隊友提供火力掩護。因此裝備輕型速射單兵作戰武器迫在眉睫。

基于“萬·洛斯伯格戰術”的需要,德軍認為每個作戰小分隊都需要一支新型的突擊武器,在保證突擊火力的前提下,這種新式武器要足夠輕、短,機動性要好,同時容彈量要盡量地多。1915年,德國槍械檢測委員會對新式突擊武器提出具體要求:質量輕,連發射擊,有效射程200m,使用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

MP18I面面觀

MP18I式沖鋒槍隻有5大部件,即槍機組件、槍身組件、彈匣組件、槍托組件以及槍管組件。如果不計螺釘,MP18I式沖鋒槍隻有37個零件。該槍采用自由槍機式自動原理,隻能連發發射。槍機質量為650g,一體式的大質量槍機有利于節約加工成本,降低射速。抽殼鈎在槍機推彈入膛的過程中隔離了底火和擊針,以防止早發火故障的發生。進彈到位後,抽殼鈎鈎住彈底緣。

盡管此槍的加工與二戰時期普遍流行的鉚接、焊接等工藝比較起來有些複雜,但是其制造工藝在當時來說已經達到了非常先進的水平,比起當時的盧格自動手槍、意大利的維勒·帕洛沙沖鋒槍以及毛瑟M1917半自動卡賓槍,MP18I式沖鋒槍的結構已經非常簡單了,除槍托和扳機座之外,所有零件都可以直接從标準圓鋼、方鋼材料或管材上下料加工。全槍最複雜的零件是彈匣和槍管,如果事先提供了這兩個零件,一個熟練的槍械師可以在一天之内做成一支MP18I式沖鋒槍。

簡單實用的擊發原理和擊發機構

MP18I式沖鋒槍是世界上第一支采用自由槍機式自動原理、開膛待擊的沖鋒槍,其設計簡化了生産工藝。MP18I式沖鋒槍也是世界上第一支使用前沖擊發方式的沖鋒槍,這一原理後來被德國人貝克爾進一步完善并成功應用于20mm加農炮上。

MP18I式沖鋒槍實現前沖擊發的原理非常簡單,結構也并不複雜。其彈膛比9mm巴拉貝姆手槍彈短千分之幾英寸,擊針在槍機前端面未撞擊彈膛尾端面之前将底火擊發。此時,彈殼在火藥燃氣作用下開始後坐,将槍機前沖的動能部分抵消,減小槍機前沖速度,減輕槍機對彈膛尾端面的撞擊力。另外,槍機前沖的剩餘動能有效地阻止了槍口的上跳。從整個動作過程來分析,MP18I式沖鋒槍的擊發原理使得自動循環的過程更加平穩,有效提高了射擊精度。同時由于彈殼後坐可以抵消槍機前沖的部分動能,因此槍機的質量可以适當減輕,對全槍質量的減輕有一定幫助。

世界上幾乎沒有哪支沖鋒槍的擊發機構比MP18I式沖鋒槍的簡單。扣動扳機,擊發阻鐵直接在扳機的作用下向下移動一點距離,将槍機解脫,由此便開始連續擊發,直至松開扳機,擊發阻鐵在阻鐵簧作用下複位将槍機挂住。

拉機柄卡在槍機上的拉機柄槽中,在裝配完畢後與槍機是一體的。在射擊過程中,拉機柄随着槍機往複運動。由于MP18I式沖鋒槍的槍機為圓柱體,拉機柄在自動循環的過程中一直沿着機匣上的拉機柄槽運動,因此拉機柄同時也起到槍機徑向定位的作用,拉機柄槽也可以将落入槍中的雜物排出。這一設計在許多槍上都有應用,例如MP28、MP41、蘭徹斯特沖鋒槍等等。

槍管

為加速MP18I式沖鋒槍的生産,德國槍械檢測委員會要求雨果·希買司使用已有的P08蝸形彈鼓。還有一種說法是德國槍械檢測委員會還要求雨果·希買司使用盧格炮兵型P08手槍的長為203mm的槍管,但事實并非如此。203mm的手槍槍管并不适合MP18I式沖鋒槍,因為二者的徑向尺寸并不相符。盡管如此,關于MP18I式沖鋒槍和炮兵型P08手槍203mm槍管的制造工藝手冊卻顯示:二者從頭至尾的生産工藝是極為相似的。因此隻能說,在當時,加工MP18I式沖鋒槍槍管使用的就是生産炮兵型P08手槍槍管的工裝設備。從以下所述的部分數據中我們可以一窺端倪:

(1)P08槍管最大直徑為22mm,MP18I式沖鋒槍槍管直徑的最大值為21.7mm,隻比前者小0.3mm。

(2)P08的槍管肩部後端面至槍管尾端的距離為18.9mm,MP18I式沖鋒槍的相應尺寸為18.4mm。

這些數據都非常接近,但從整體上來說,MP18I式沖鋒槍的尺寸都要略小于P08手槍,同時,二者的其他零件也不能互換。

(3)P08手槍槍管與機匣采用的是螺紋連接,MP18I式沖鋒槍采用的是過盈配合。以二者連接部分最大直徑來看,MP18I式沖鋒槍的直徑隻比P08手槍的大1.1mm,可以這樣來解釋,P08手槍槍管的螺紋部分在未加工前的尺寸正與MP18I式沖鋒槍的尺寸相符。

(4)普通盧格手槍槍管的準星座與整個槍管是一體的,距槍口17.5mm,準星座徑向尺寸14.7mm,稍大于槍管圓錐部分的最大直徑。MP18I式沖鋒槍的槍管上不設準星座,其準星裝于散熱罩上,槍管前端凸台的尺寸比普通盧格槍管的準星座大4.3mm。其作用有二:一是用作擋圈,防止槍管前竄;二是用作中心定位,确保槍管與散熱罩同軸裝配。

(5)MP18I式沖鋒槍和P08手槍的抽殼鈎和進彈斜坡在圓周上都呈180°對稱分布,這也是證明二者出自同一生産線的證據之一。

(6)P08手槍槍管圓錐部分最大直徑16.3mm,最小部分直徑13.5mm,這與MP18I式沖鋒槍的槍管錐度完全相同。因此從經濟角度來說,實在沒有必要花時間和精力再重新設計一套已經用于生産P08手槍槍管的生産設備。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MP18I式沖鋒槍與P08手槍的槍管出自同一生産線,隻是在後期工序中才分别針對二者的設計要求加工MP18I式沖鋒槍與P08手槍的槍管。

不完全的彈鼓

MP18I式沖鋒槍可靠性高,生産簡單,勤務性好,經濟實用……使用過的人将無數贊美之詞送給了MP18I式沖鋒槍,而他們所贊美的并不包括德國槍械檢測委員會強制裝備的P08蝸形彈鼓。

雨果·希買司設計了世界上第一個雙排單進式直排彈匣并申請了專利,這種彈匣可容納20發9mm巴拉貝姆手槍彈。雨果·希買司曾試圖将這種彈匣用于MP18I式沖鋒槍上,然而德國槍械檢測委員會要求雨果·希買司為MP18I式沖鋒槍配裝容彈量32發的P08蝸形彈鼓。該委員會作出這種決定的目的在于彌補MP18I式沖鋒槍容彈量不足的缺陷,然而帶來的另一個問題是,配裝P08蝸形彈鼓的MP18I式沖鋒槍不利于部隊的長途奔襲。

P08手槍的蝸形彈鼓脆弱易毀、價格昂貴、制造複雜,生産中過多依賴手工修整,裝彈還要借助工具。更矛盾的是,同是盧格公司的産品,其生産的8發容彈量的彈匣也因該彈匣上的突起而無法在緊急情況下裝入MP18I式沖鋒槍……不足之處不勝枚舉。盡管雨果·希買司的雙排單進式彈匣不如他父親的作品那麼出色,但鑒于德國槍械檢測委員會的官僚作風,要求MP18I式沖鋒槍必須采用盧格的P08蝸形彈鼓,并且還必須将槍管軸線與彈匣槽軸線的夾角設計成與P08手槍相同的55°。更嚴重的問題是,由于MP18I式沖鋒槍的供彈口位于槍身左側,因此,在插上P08手槍的蝸形彈鼓後,槍身質心嚴重左移,由此帶來的後果可想而知。

為減輕全槍質量以及平衡質心,雨果·希買司将槍身上的供彈口部位的長度适當縮短,這就要求彈鼓接口部分必須安裝加強套。因為如果沒有加強套,彈鼓将失去在正常供彈位置的定位點,進而插入槍中過深,槍将無法工作。

分解結合

MP18I式沖鋒槍的簡單設計使其在戰場上的維護相當容易。其分解的第一步與所有槍械的分解動作一樣:檢查膛内是否有彈。确認膛内無彈後,将槍機推至前方位置,以拇指壓下機匣尾端的卡扣,即可打開機匣,這個動作過程類似于操作單發裝填的霰彈槍。将機匣蓋旋轉1/8圈,取下機匣蓋即可取出複進簧,向後拉拉機柄取出槍機。然後,将擊針從槍機中抽出。結合動作就是将分解的動作倒過來做一遍。

需要注意的是,當槍機裝入機匣後,需要扣動扳機,阻鐵下落,為槍機讓開位置,槍機才能順利裝入。卸下槍管的過程并不複雜,首先用木錘和沖子将準星卸下,散熱罩即可旋出,槍管就可以卸下。裝槍管的時候必須注意,進彈斜坡必須與進彈位置對正、抽殼鈎槽與抛殼挺呈180°分布,确保槍管裝配完畢後,當槍機處于前方位置時,抽殼鈎才能順利進入抽殼鈎槽。

射擊體驗

MP18I式沖鋒槍的射速不高,長點射容易控制,但是它不具有單發發射功能。從總體上來說,MP18I式沖鋒槍每次扣動扳機最少能發射3發槍彈。這說明,MP18I式沖鋒槍的阻鐵簧力太弱,不足以在兩發時間間隔内将阻鐵回位。

MP18I式沖鋒槍的槍托對于中等身材的人來說有些短小。射手在貼腮瞄準時,眼睛過于靠近照門。該槍采用窄“V”形缺口式照門,準星為寬梯形,雖然有利于捕捉近處出現的快速移動目标,但對于遠處小型目标的瞄準就顯得力不從心。

安全隐患

總的來說,MP18I式沖鋒槍的安全性還是比較高的。将槍機拉到後方位置時,順時針方向旋轉拉機柄使之卡在機匣蓋的保險槽中,此時即使有外力作用将拉機柄撞出保險槽,阻鐵也會将槍機挂住,使槍機不能複進。然而,MP18I式沖鋒槍同其他采用類似設計的沖鋒槍一樣有無法克服的一個缺點,那就是無法保證當槍機處于閉膛位置,同時彈鼓安插到位時的安全性(武器處于閉膛狀态是為避免有雜物通過抛殼窗進入槍内)。

在這種狀态下,一旦有外力撞擊槍托甚至當士兵跨越戰壕時,都有可能走火。這是因為在撞擊的過程中,槍機會在慣性作用下後坐,越過進彈位置,但沒有到達阻鐵位置,繼而複進、擊發。在認識到這一危險性後,一戰後的MP18I式沖鋒槍都加裝了一個保險機構,用來鎖定處于閉膛狀态的槍機。

美中不足

盡管MP18I式沖鋒槍從整體結構上來說非常簡單,然而設計者卻在擊針的設計上畫蛇添足。MP18I式沖鋒槍的擊針是個單獨的零件,與槍機裝配後,其尾端與複進簧相連,這就使擊針時刻都在複進簧的壓力下突出于槍機前端面。從實際效果上來說,這種設計與傳統的固定式擊針沒有什麼區别,而實現的手段卻顯得複雜得多。後來在MP18I式沖鋒槍的改進型中,擊針才改為固定式,槍機尾端直接與複進簧相連。

關于産量的種種猜測

關于在一戰時期德國MP18I式沖鋒槍的産量有着種種猜測,其數量的差距很大,從3000支到35000支不等。從科學的角度來看,一戰時期的MP18I式沖鋒槍上的序列号應是比較可靠的依據。從保存下來的MP18I式沖鋒槍來看,槍身上的序号基本分布在50-3000之間,由此可見當時MP18I式沖鋒槍的産量大體應在3000支左右。

無論具體的數量有多少,那些分發到受過特别訓練的小分隊手中的MP18I式沖鋒槍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還有一些被分到了負責守衛戰壕的士兵手中,而這些士兵更擅長于在掩體中用馬克沁機槍向對方掃射,MP18I式沖鋒槍在他們手中根本發揮不了應有的功效。因此,在投入戰場的3000支MP18I式沖鋒槍中還有相當一部分被浪費掉了。

深遠影響

MP18I式沖鋒槍不僅是劃時代的新武器,而且在實戰中也證實它是一支優良的武器。它與後來的MP28II式沖鋒槍深深地影響着許多國家沖鋒槍的設計理念與外形。在英國蘭徹斯特沖鋒槍和日本百式沖鋒槍上,都可以看到MP18I和MP28II式沖鋒槍的影子。在1936-1939年的西班牙内戰期間,交戰雙方都使用MP18I式沖鋒槍。世界各國從西班牙内戰中看到了沖鋒槍在未來戰争中的重要地位,于是紛紛投入人力、财力研制新型沖鋒槍。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沖鋒槍的發展與使用達到了全盛時期。

改進型産品

警用型MP18I式沖鋒槍

警用型MP18I9mm沖鋒槍大部分是1920年代制造的,在機匣頂部刻有“1920”銘文。該槍采用了盧格炮兵型P08手槍的203mm槍管和蝸形彈鼓。其特點是制造工藝簡單,雖然零部件大多是機加件,但沒有複雜的銑削研磨件,不需要精密機床進行生産加工,是當時加工工藝最簡單的一種槍械,因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各國廣泛采用。它的缺點是供彈系統過于笨重,而且需要專門的工具裝彈。MP18I9mm沖鋒槍的面世僅遲于意大利帕洛沙沖鋒槍,它在沖鋒槍發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的許多結構被世界上各種沖鋒槍所借鑒,并影響了半個多世紀沖鋒槍的發展。

改進型MP18I式沖鋒槍

該槍也是由雨果·希買司設計的,它的改進之處有:改進供彈系統,将蝸形彈鼓改為直形彈匣,彈匣容彈量有20和32發兩種,并在彈匣倉上刻有“M.P.18.I.SYSTEMSCHMEISSER”字樣;另一改進是采用了一種特殊的保險裝置,即壓入式保險,保險鈕位于供彈口後面的機匣上方,按壓保險鈕時鎖定槍機,使槍處于保險狀态。其他性能均與MP18I式沖鋒槍相同。

MP28II式沖鋒槍

MP28Ⅱ式沖鋒槍仍由雨果·希買司設計,德國C.G.亨耐爾兵工廠生産,是在改進型MP18I式沖鋒槍的基礎上設計的,它的改進之處有:改用弧形座表尺,增加了快慢機,使武器可以單、連發發射,采用分離式擊針和大直徑彈簧。

此槍除在德國生産外,還在比利時和西班牙等國進行過批量生産。1929年,葡萄牙也進口了一小批用于國内戰争。在1936-1939年的西班牙國内戰争中,也大量使用過MP28Ⅱ式沖鋒槍。葡萄牙制造的MP28Ⅱ式沖鋒槍口徑是7.65mm,也稱M929沖鋒槍;比利時制造的MP28Ⅱ式沖鋒槍口徑為9mm。玻利維亞等中、南美洲國家也購買過MP28Ⅱ式沖鋒槍。到1930年代末期,一些更先進的沖鋒槍問世後,該槍才停止生産。

MP28Ⅱ式沖鋒槍采用齧合式保險,将拉機柄拉到槍尾卡入機匣尾部的保險柄槽内,就使槍處于保險狀态。該槍采用自由槍機式自動方式,開膛待擊,可單、連發發射,快慢機柄位于扳機正上方,将快慢機柄從右向左推,出現字母“D”時為連發,從左向右推,出現字母“E”時為單發。瞄具是片狀準星,“V”形缺口式照門,弧形座表尺,表尺上設有100m、200m分劃。該槍上刺刀時全長1120mm,不上刺刀長812mm,槍管長200mm,全槍質量4.7kg,空槍質量4.0kg,20、32和50發直形彈匣供彈(發射l1.43mmACP彈時用25發彈匣),發射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時,彈頭初速365m/s,理論射速350-450發/分。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