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拉迪瓦裡小提琴

斯特拉迪瓦裡小提琴

發源于意大利的一種小提琴
十九世紀二十年代的一天夜晚,德國詩人亨利希·海涅(HeinrichHeine,1797-1856)在漫遊途中,有幸聽到意大利小提琴家尼科洛·帕格尼尼(Niccolò ,1782-1840)的演奏,留下的印象是那麼的深刻,竟使他改變他詩人習慣的詩歌創作,而寫了一篇短篇小說《佛羅倫薩之夜》。[1]
  • 中文名:斯特拉迪瓦裡小提琴
  • 外文名:viol
  • 别名:
  • 創始人:亨利希·海涅
  • 特點:側闆寬大、琴背平薄等

樂器簡介

《佛羅倫薩之夜》這篇小說以獨特的富有詩意的浪漫情節,贊美了這位藝術天才在漢堡一次魔幻般的演奏中所顯示出的精湛技藝。在小說中,海涅多處用不同的方式描述帕格尼尼的演奏,其中說到:“在這琴聲裡,蘊含着一種無以名之的神聖激情,時而神秘地顫動着如柔波細語,叫人幾乎聽不見一些兒聲息;時而又如日夜的林中号角,甜美得撩人心弦;最後卻終于變成了縱情歡呼,恰似有一千個行吟詩人同時撥動琴弦,高唱着昂揚的凱歌。

“這樣的妙音呵,你可永遠不能用耳朵去聽;它隻讓你在與愛人心貼着心的靜靜的夜裡,用自己的心去夢。……”帕格尼尼由于以其無與倫比的小提琴演奏,不但當之無愧地被譽為“小提琴之王”,更有音樂史家、音樂理論家和傳記作家無法統計的論文和專著在探讨他達到如此精湛技藝的“帕格尼尼之謎”。

不過,任何一種藝術,總離不開它的媒介物,即它的表現工具,小提琴也不例外。帕格尼尼深知這個道理,一有機會,便不惜以高昂的價格設法購置最優良的樂器。在帕格尼尼去世之後,人們發現他共擁有二十二把極有價值的樂器,包括斯特拉迪瓦裡制作的七把小提琴、兩把中提琴、兩把大提琴;另有兩把是阿馬蒂家族的産品,四把是瓜爾内裡家族的産品,特别有一把是瓜爾内裡家族中最偉大的小提琴制造家瓜爾内裡·德·耶稣℅uarneri del Gesù,1687-1745)于一七四二年制作的。

小提琴制作家

安東尼奧·斯特拉迪瓦裡(Antonio Stradivari,1644-1737)

生于意大利北部倫巴第區的克雷莫納(Cremona),屬米蘭公國的領地。克雷莫納可算是一個音樂之鄉:文藝複興晚期的意大利作曲家、歌劇的創始人之一克勞迪奧·蒙特威爾地就于一五六七年誕生在這裡;它也是安德雷阿·阿馬蒂(1535-約1611)創始的著名小提琴制造家族阿馬蒂家族和安德烈亞·瓜爾内裡創始的著名小提琴制造家族瓜爾内裡家族的家鄉。

小提琴的祖先是維奧爾琴(viol),這種琴的主要特點為琴肩傾削、側闆寬大、琴背平薄;以六根弦來調音,演奏時豎着拉琴,把琴的底部放在膝上或夾在兩腿中間。維奧爾琴與提琴在很多方面都有所不同。最為重要的區别在于琴弦的數量:提琴有四根琴弦,而大部分的維奧爾琴則有六根(也有五根或七根琴弦的維奧爾琴)。後來一點點地改變,慢慢使它的形狀規範化起來。最早的真正的小提琴被認為也是由意大利倫巴第區布雷西亞的加斯帕羅·達·薩洛(1542-1609)和他徒弟的作坊裡制作出來的,安德雷阿·阿馬蒂即出自這一派的門下。

安東尼奧·斯特拉迪瓦裡是亞曆桑德洛·斯特拉迪瓦裡和安娜·莫羅尼的兒子,克雷莫納的教區登記簿上找不到有關他出生和受洗方面的記載,研究家們猜測他大概生于臨近的某一個村子。大約十二歲,他進入安德雷阿·阿馬蒂的第三代、即他第二個兒子吉羅拉莫的兒子尼科洛·阿馬蒂(Nicolo Amati,1596-1684)的作坊做學徒。

斯特拉迪瓦裡誕生的時候,小提琴的制作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曆史。尼科洛·阿馬蒂是阿馬蒂小提琴制造業家族最有名的一個,經他的手制作的小提琴,工藝精巧、音色優美,遠近聞名,在小提琴制作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

斯特拉迪瓦裡最初在阿馬蒂作坊幫師傅制作樂器時拉琴弦;他早期設計制作的也是豎琴、詩琴、曼陀林、吉他等,而不是小提琴。大概在一六六六年或一六六七年,斯特拉迪瓦裡才有資格開始在自己制作的小提琴上貼出他的拉丁文标簽Antonius Stradivarius Cremonensis Faciebat Anno 【date】。标簽中的Antonio Stradivari是制作者的名字, Cremona是地址,Faciebat Anno 【date】是制造年份,這日期有的是印的,有的則為手寫。

随着家庭成員的擴大,斯特拉迪瓦裡于一六八零年移居到克雷莫納的聖多米尼科廣場(Piazza San Domenico),在這裡,他一直工作到去世。斯特拉迪瓦裡每天從早到晚,先挑選好檎木和其它合适的木料,然後把它切削打磨成一塊塊,再以非常複雜的方式,加以黏合、拼攏、塗色、上漆,挂到屋頂的平台上,讓它慢慢晾幹,制出一把把完整的樂器。斯特拉迪瓦裡一生中共制作出了大約一千一百件各種各樣的弦樂器,其中流傳至今的約有六百五十件左右。

尼科洛·阿馬蒂

這時已經達到相當精制的程度。但琴身顯得有些肥厚。是經過斯特拉迪瓦裡的改進之後,才使它成為今天這種現代小提琴的典範。

亨利·威廉·希爾和他的兩個兒子亞瑟·弗裡德裡克·希爾和阿爾夫雷特·埃布斯沃思在他們出版于一九零二年的《斯特拉迪瓦裡傳》(Antonio Stradivari:His Life and Work,1644-1737)中說“斯特拉迪瓦裡每隔十年或十五年都會一步步變得更為成熟。”事實的确如此。

起初,斯特拉迪瓦裡制作的小提琴,還是沿襲了他師傅的格式:小小的,罩上一層黃色的清漆。是在一六八四年尼科洛·阿馬蒂去世以後,他才開始改變設計。新的樂器型号比以前的大,漆的是較深的桔紅色,音質也酣暢有力了;一六九零年起,他制作“長”型号小提琴,對琴身的比例進行了徹底的更新;一七零零年又根據原有的式樣予以加寬,其它方面也相應有所改進。與此同時,斯特拉迪瓦裡還設計、創造出了琴馬。這樣,斯特拉迪瓦裡制作的小提琴,具有極強的穿透力,正如被公認為世界最偉大的小提琴家之一、俄國出生的美國小提琴家伊薩克·斯特恩(Isaac Stern,1920-  )說的:“這種琴的不凡之處,在于其聲音極其悅耳動聽,而且無論在多麼寬廣的空間都能如此。琴身悠揚柔和,可是也似乎有個堅定有力而威嚴的聲音在對你說:‘我容許你使用我,但你一定要學會怎樣用我奏出美妙的樂韻。’”斯特拉迪瓦裡小提琴的這一奧秘,至今還沒有被研究透徹。普遍認為,對于斯特拉迪瓦裡及其小提琴的一切,不論是小提琴制作家還是小提琴演奏家,心中都還是一個難解的謎,以緻一位叫尼爾·格勞爾(Neil Grauer)的斯特拉迪瓦裡的研究者最近以《天堂的弦》(Heavenly Strings)為題,著文說:

“斯特拉迪瓦裡的父母雙親、他的出生地、他得到培養的狀況和他的外貌,是一個謎。他生于何時、他的屍骨埋在何處,是一個謎。他制作小提琴的材料和方法,他如何使他這些馳名的樂器獲得這種獨特的性能,是一個謎。更重要的,他所制作的小提琴,如何有很多會幸存下來,是一個謎。還有,斯特拉迪瓦裡花了八九十年的創造物,在他去世一個多世紀之後,确切是它們原始所有主的人又在哪裡,是一個謎。

“當然,謎中之謎還在于,一個意大利北部以音樂之鄉而聞名的克雷莫納小城,如何會出現一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小提琴制作天才……”

可正是這些難以解答的“謎”,使斯特拉迪瓦裡的小提琴成為樂器中的珍寶,從十七世紀以來,為人們所渴求,被銀行、基金會和富有的收藏家所收購。

到一九六九年,拍賣行成立了一個專門拍賣樂器的部門。一九七一年接任該行“樂器部主任”的蒂姆·英格爾斯(Tim Ingles)說:“見到一把精緻的斯特拉迪瓦裡小提琴,是我最大的愉快。想到這種獨特的小提琴的拍賣前景,我非常非常的激動。”

的确,以索斯比拍賣行來說,三十多年來,這個樂器部共賣出三萬多件樂器,其中七十多件次是屬于斯特拉迪瓦裡的作品。

喬治·克雷斯(Geogre Kress)

這木塊做的小提琴是斯特拉迪瓦裡制作的,拉丁文标簽上标明的日期為一七二七年,即這位小提琴制作天才“黃金時代”的作品;另外還有一塊法文的署名,意為“克魯采爾選用”(chosen by Kreutzer)。

克雷斯購置的就是這麼一把具有如此深厚文化内涵的小提琴。

不隻如此,從經濟上說,當這把小提琴于一九九八年在克裡斯蒂拍賣行拍賣時,拍得的價格是一百六十萬美元。另有一把曾經屬于布倫特夫人的斯特拉迪瓦裡小提琴(Lady Blint Stradivari),一九七一年在索斯比拍賣行,也以八千四百英鎊的高價賣出,在當年是樂器拍賣的最高世界紀錄。還有一把斯特拉迪瓦裡于一六八二制作的小提琴,以三十八萬五千英鎊的賣出價格,創一九二零至一九二一年倫敦樂器拍賣行的最高紀錄。

不久前,美國辛辛那提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究了美國國債、股票和古小提琴這三種投資的增值情況時,得出的數據是這樣的:如以一九六零投資五千元計算,那麼三十六年之後,國債的增值是四萬七千美元,股票的增值是五萬二千美元,而小提琴的增值則高達二十四萬二千美元。

還不隻是錢的問題,因為斯特拉迪瓦裡小提琴是無價的。主要是有些小提琴,尤其是斯特拉迪瓦裡小提琴,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專家認為可能再也見不到像斯特拉迪瓦裡這樣的小提琴了。馬丁·洛維特(Martin Lovett)是當代著名的一位大提琴家。有人曾問他,說當代樂器制作家中,是否會有人能比得上斯特拉迪瓦裡?洛維特深思了一會後,這樣回答說:“我不敢說一定沒有。不過,要等待另一個斯特拉迪瓦裡出現,就像等待另一個莫紮特。”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