膂

漢語漢字
膂,漢語二級字,讀作膂(lǚ),1、脊椎骨。《說文解字·呂部》:「呂,脊骨也。膂,篆文呂。」明·方孝孺〈指喻〉:「近拇之指,皆為之痛,若剟刺狀,肢體心膂無不病者。」2、比喻重要的地位。《書經·君牙》:「今命爾予翼,作股肱心膂。」晉·庾亮〈讓中書監表〉:「而使内處心膂,外總兵權,以此求治,未之聞也。」3、比喻居中的地點。晉·常璩《華陽國志·卷一○中·犍為士女》:「孝子隗通為母汲江膂水。」
  • 中文名:膂
  • 拼音:lǚ
  • 部首:月
  • 五筆:YTEE
  • 倉颉:YVB
  • 鄭碼:SYRQ
  • 筆順:41533135342511
  • 字級:二級(5788)
  • 筆畫:14
  • 注音:ㄌㄩˇ
  • 異體字:膐

基本内容

lǚ〈名〉

(1)形聲。從肉,旅聲。本義:脊梁骨

同本義[backbone]

膂,篆文呂從肉,從旅。--《說文》

今命爾予翼,作股肱心膂。--《書·君牙》

而使内處心膂,外總兵權。--《文選·庾亮讓中書令表》注引賈逵《國語》注:"膂,脊也。"

方言集彙

粵語:leoi5

客家話:[海陸豐腔]li3[梅縣腔]li3[台灣四縣腔]li3[客英字典]li3[寶安腔]li3

康熙字典

《未集下》《肉字部》·膂·康熙筆畫:16·部外筆畫:10

《廣韻》力舉切《集韻》《韻會》《正韻》兩舉切,音呂。《說文》脊骨也。象形。《博雅》膂,肉也。《書·君牙》作股肱心膂。又《玉篇》古與呂同。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