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

漢語文字
己(拼音:jǐ)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己”本意說法不一,朱駿聲認為己像絲的形狀,是“紀”的本字。還有人認為“己”像弋射時綁在箭或石上的絲線。“己”有第一人稱代詞的用法,指自己,“己”音與“自”相近,于是後世又把這二字構成“自己”這個聯合式合成詞來廣泛使用。早在甲骨文中,“己”就被假借作天幹第六位的代稱,又常用作帝王的廟号。“己”還有紀識、識别的意思,亦當屬假借,這種意思後來寫作“紀”。
  • 中文名:己
  • 拼音:jǐ
  • 繁體:
  • 部首:己
  • 字碼:
  • 五筆:NNGN
  • 倉颉:SU
  • 鄭碼:YY
  • 筆順:
  • 字級:一級(0060)
  • 平水韻:上聲四紙
  • 筆畫:3

漢字信息

讀音:jǐ

釋義:①對别人稱本身:自己。知己。反求諸己。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天幹的第六位。也表示次序第六。

己見:jǐ jiàn,自己的意見。

例句:班委會上,大家就班級管理這個問題各抒己見。

己任:jǐ rèn自己的任務:以天下為己任。

己<代>

(象形字。甲骨文字形,象繩曲之形。“己”是古“紀”字,假借作“自己”用。①本義:絲的頭緒,用以纏束絲。②自己)自己,本人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孫子兵法》

而己亦人也。――《呂氏春秋·察今》

自拟己頭。――晉·幹寶《搜神記》

且噬己也。――唐·柳宗元《三戒》

不以己悲。――宋·範仲淹《嶽陽樓記》

在己為有悔。――宋·王安石《遊褒禅山記》

又如:舍己為公;異己;克己;知己;己身(自己);己私(自己的欲望);己裡錢(血汗錢,私房錢)

己<名>

天幹的第六位

己與三相近

己jǐ

1、自身:自~。舍~救人。先人後~。知彼知~,百戰不殆(殆:危險,失敗)。

2、天幹第六位,也用作次序第六。

3、姓。漢有己茂。見《通志·氏族三》。

哲學内涵

麻堯賓教授的己學認為,“己”既是至大無外,至小無内,在宇宙意義上立論的;也是事實上是我們認為生命個體即是個“己”。所謂“己”應該分三個框架——“理”,“物”,“心”,其中以“物”為載體而有“理”與“心”,此三者不即不離,渾然一體。

宇宙論的己

作為“己”這一個體而言其是“一己一宇宙”,但是這個“己”又不是單獨孤立的存在,其必然要和周圍的“己”發生聯系,所以稱為“萬己萬宇宙”。不過這個命題還可以換一種角度去理解,就是說不同層面“己”的系統之間,有主宰與被主宰,有“總己”也有“細分的己”。當講“一己一宇宙”的時候,從“總己”的方面講,是一個整體的宇宙。但這一個“總己”又包含萬有之存在,所以我們又說“萬己萬宇宙”。

其次,從另外一方面,我們說這個“己”乃是萬有根源處,無可複問其所以然,為己而已。這個“己”意思乃是要表達“己”就是一種發動力,是宇宙萬有之根源,之所以然。這個“己”落到最實處便是從心中之“己”處表達。而這種上下通達的一個軌迹與總則就是“道”。

生命的己

“生命”二字本來就有兩個内涵:一是所謂“生生不已”的“生”,如《易經·系辭下》所謂“天地之大德曰生”之“生”;一是《詩經》裡面說“惟天之命,於穆不已”是“性”的意思。“生命”二字做了動感、靜感兩個向度的分解,動感含義的分解是表征着一種過程,是一種階段,其是化生明融變化的,是發生而圓融的一種邏輯脈絡;靜感的“性命”的路向,這表現為一種結構。

理、心、物的己

“己”其實是個“理根”,即所謂“理之根本”之義。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理”和“己學”裡面“心”“理”“物”結構的“理”是有區别的。這裡“己”即“理根”的“理”,其乃是一種原理根源的意思。再次,“己”有所謂的“生理之己”和“心理之己”的區分,“生理之己”就是活脫脫“物之己”;而所謂“心理之己”就是“心”與“理”的一種包容,也就是“物之己”,“心之己”,“理之己”的一個圓融。

以本體中物、心、理之構造肌理的渾然,卻非是物與心與理的彼此懸隔與疏遠,乃是物即心即理的呈現之表達。亦即,蓋是物(材料、氣質)之心(功能、活動),心(功能、活動)之物(材料、氣質),謂之物(材料、氣質)即心(功能、活動);心(功能、活動)之理(秩序、條理),理(秩序、條理)之心(功能、活動),謂之心(功能、活動)即理(秩序、條理);物(材料、氣質)之理(秩序、條理),理(秩序、條理)之物(材料、氣質),謂之物(材料、氣質)即理(秩序、條理)。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