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支那

印度支那

1992年雷吉斯·瓦格涅執導電影
《印度支那》是由雷吉斯·瓦格涅執導,凱瑟琳·德納芙、文森特·佩雷斯、範林丹主演的劇情片,于1992年4月15日在法國上映。[3]該片以越南人民奮起反抗法國殖民者的殘酷統治為背景,講述了越南女人卡米爾不顧養母艾麗娅娜·德夫裡的反對,與法國軍官巴普蒂斯特相愛的故事。1993年,該片獲得第65屆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獎。[1]
  • 中文名:印度支那
  • 外文名:Indochine、Indochina
  • 導演雷吉斯·瓦格涅主演凱瑟琳·德納芙文森特·佩雷斯範林丹編劇:雷吉斯·瓦格涅、Erik Orsenna、Louis Gardel、Catherine Cohen、Alain Le Henry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名

演員名

配音

備注

艾麗娅娜

凱瑟琳·德納芙

巴普蒂斯

文森特·佩雷斯

卡米爾

範林丹

Yvette

多米尼克·布蘭科

Guy

讓·雅南

展開表格

職員表

導演

雷吉斯·瓦格涅

副導演

Thierry Binisti、雅克·克魯奧德Jacques Cluzaud、Patrick Halpine、Emmanuel Hamon、Anna Lim、Marco Rivard

制作人

Alain Belmondo、Eric Heumann、Pierre Héros、Jean Labadie、Alain Vannier

編劇

雷吉斯·瓦格涅、Erik Orsenna、Louis Gardel、Catherine Cohen、Alain Le Henry

藝術指導

Jacques Bufnoir

美術設計

Jacques Bufnoir

展開表格

劇情簡介

20世紀30年代初,在法國統治下的印度支那(越南)人民開始了反對法國殖民主義的鬥争。法國女人艾麗娅娜·德夫裡在南方經營一個橡膠種植園。她和父親以及十幾歲的越南養女卡米爾一起生活。艾麗娅娜和維持當地治安的法國警官居·阿斯蘭交上了朋友,此外還和法國青年海軍軍官巴普蒂斯特有過一段愛情浪漫史。然而,當卡米爾遇見巴普蒂斯特時,也愛上了他。于是,艾麗娅娜将海軍軍官打發到越南北方一個偏僻的前哨基地。

劇照和海報

卡米爾不同意家庭為她安排的婚姻,于是逃出家門去尋找巴普蒂斯特。在這段飄泊的日子裡,她看到人民生活貧困,祖國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當卡米爾與巴普蒂斯特重逢後,她目睹法國人在奴隸市場上對越南工人進行野蠻鎮壓,于是就開槍打死了一名法國軍官。之後,卡米爾和巴普蒂斯特開始了逃亡生活。卡米爾和巴普蒂斯特被起義的越南人收留。後來,他們倆參加了一個巡回演出劇團。該劇團四處播下革命的種子。

卡米爾生下一個兒子,并給兒子起名為艾蒂安納。後來巴普蒂斯特被人逮捕,而卡米爾則被送進了勞改營。在這段時間裡,艾麗娅娜撫養着外孫艾蒂安納。巴普蒂斯特被送回法國接受軍事法庭的審判。歸國途中,他曾去看望兒子艾蒂安納。後來人們發現了巴普蒂斯特的屍體。法國人民陣線政府宣布政治大赦後,卡米爾從勞改營裡出來了。艾麗娅娜去接卡米爾,然而卡米爾已經決定永遠離開家。後來,卡米爾參加了越南獨立解放鬥争。艾麗娅娜則帶着艾蒂安納回到了法國。許多年之後,艾麗娅娜和艾蒂安納參加了日内瓦會議。在這次會議上,人們讨論着如何結束法國在印度支那的殖民統治。卡米爾作為越南代表團團員也參加了會議,但兒子艾蒂安納卻不願意見她。

角色介紹

印度支那[1992年雷吉斯·瓦格涅執導電影]

艾麗娅娜·德夫裡

演員 凱瑟琳·德納芙

橡膠種植園園主,卡米爾的養母。她和維持當地治安的法國警官居·阿斯蘭交上了朋友,此外還和法國青年巴普蒂斯特有過一段愛情浪漫史。當她得知養女卡米爾也愛上了巴普蒂斯特時,就把巴普蒂斯特打發到越南北方的前哨基地。

印度支那[1992年雷吉斯·瓦格涅執導電影]

巴普蒂斯特

演員 文森特·佩雷斯

國海軍軍官,艾蒂安納的父親。他先是與卡米爾的養母艾麗娅娜有過一段愛情浪漫史,然後又與卡米爾相愛。卡米爾打死一名法國軍官以後,他與卡米爾開始了逃亡生活。為了播下革命的種子,他參加了一個巡回演出劇團。

印度支那[1992年雷吉斯·瓦格涅執導電影]

卡米爾

演員 範林丹

卡米爾的養女。她不同意家庭安排的婚姻,于是逃出家門去尋找愛人巴普蒂斯特。當她目睹法國人在奴隸市場上對越南工人進行野蠻鎮壓時,就開槍打死了一名法國軍官。之後,她和巴普蒂斯特開始了逃亡生活。普蒂斯特死後,她決定永遠離開養母艾麗娅娜。

印度支那[1992年雷吉斯·瓦格涅執導電影]

艾蒂安納

演員 Jean-Baptiste Huynh

卡米爾和普蒂斯特的兒子。他出生以後就被外祖母艾麗娅娜·德夫裡撫養。許多年之後,他參加了日内瓦會議。雖然生母卡米爾作為越南代表團團員也參加了會議,但是他卻不願意見到卡米爾。

獲得榮譽

時間

獎項名稱

獲獎方

獲獎情況

1992年

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最佳外語片

《印度支那》

獲獎

1993年

第18屆法國凱撒獎最佳女演員

凱瑟琳·德納芙

獲獎

第18屆法國凱撒獎最佳女配角

多米尼克·布蘭科

第18屆法國凱撒獎最佳攝影

François Catonné

第18屆法國凱撒獎最佳聲效

Dominique Hennequin

展開表格

播出信息

制作發行

名稱

備注

Paradis Films

制作公司

Générale d'Images

Bac Films

Orly Films

Ciné Cinq

展開表格

上映日期

時間

國家

時間

國家

1992年4月15日

法國

1993年2月5日

瑞典

1992年5月14

德國

1993年2月12日

加拿大

1992年10月3日

日本

1993年2月19日

芬蘭

1992年10月16日

西班牙

1993年3月26日

英國

1992年11月19日

阿根廷

1993年8月13日

丹麥

展開表格

作品評價

劇照

《印度支那》将法國種植園主艾麗娅娜、越南公主卡米爾、法國軍官巴普蒂斯三人之間的微妙關系和越南殖民地與法國的關系相對應起來,形成一種隐喻似的蒙太奇。相比好萊塢的越戰片,該片沒有大量的槍戰和遍野的屍首,但是它卻用波瀾不驚的叙事方式讓觀衆感動。在這部電影中,有很多被符号化了的東西值得關注。影片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儀式化的場面、殖民地風俗的塑造來展現後殖民主義的壓迫與甘于被壓迫。《印度支那》中有大量殖民地人民流離失所的場景。通過這些畫面的呈現,該片諷刺了殖民地的生活風俗。(《戲劇之家》評)

《印度支那》的愛情主角雖然是艾麗娅娜的養女,但整個故事是以艾麗娅娜為主軸。她把女兒的故事娓娓道來,使得該片的故事情節不再是一個簡單的愛情故事,這也是該片的巧妙之處。在《印度支那》中,有一段非常有隐喻性的探戈舞片段。一場看似平常的探戈舞,實際上是整部影片的一個鏡像。它把母女之間微妙的心理狀态、法國與越南之間複雜的政治與權力話語巧妙地傳達了出來,因此這段探戈舞也是法國和越南現實政治關系的寓言。此外,影片的結尾也引人深思。(《電影畫刊》、《戲劇之家》評)

參考資料

[1] 演職員表 · 時光網[引用日期2016-06-22]

[2] 獲獎記錄 · 時光網[引用日期2016-06-22]

[3] 印度支那 Indochine · 豆瓣[引用日期2020-08-18]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