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夜

前夜

屠格涅夫著長篇小說
《前夜》是俄國作家伊凡·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于1860年。《前夜》反映的是改革的“前夜”。1853年夏,兩名貴族青年舒賓和别爾謝涅夫在莫斯科河畔漫無邊際的閑聊,漸漸談到了愛情,談到了們他倆都悄悄愛上長發姑娘葉琳娜。葉琳娜是一位有同情心、醉心理想的姑娘。這個熱情、正直、有自我犧牲精神、美麗的俄羅斯姑娘愛上了一個以解放祖國為己任的保加利亞青年。她不管父母反對,嫁給了他。她決心為解放保加利亞而獻身。雖然她的丈夫在他們回保加利亞的路上病故,但她忠于自己的信仰,一個人出發到保加利亞去了。
  • 中文名:
  • 别名:
  • 作者:屠格涅夫
  • 類型:
  • 連載平台:
  • 最新章節:
  • 是否出版:
  • 作品名稱:前夜
  • 外文名稱:накануне
  • 文學體裁:長篇小說
  • 字數:130000
  • 首版時間:1860年

内容簡介

小說反映了俄國19世紀50年代末社會運動的高漲及對新人物、新生活的社會需要的背景。主人公葉琳娜是個正直、熱情而富有自我犧牲精神的俄國姑娘。她出身豪門貴族,身邊有好幾位熱心的追求者,都不稱心。後來她遇到保加利亞人英沙羅夫,他為了祖國的解放事業積極戰鬥并準備奮鬥終生,十分欽佩和愛慕,并不顧父母反對嫁給了他。與他同赴保加利亞參加反對土耳其奴役的民族解放運動。途中丈夫病逝,葉連娜忠于信仰,依然前行。

創作背景

俄國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屠格涅夫的《前夜》發表于1860年,當時農奴制已經瀕臨崩潰,革命形勢在俄國形成,民主主義彰命成為當時社會的主要特征。具有對新事物敏銳感受以及跟現代生活緊密聯系的作家屠格涅夫感到了新生活的來臨,一種新的人物充塞他的心扉、他創作了《前夜》這部優秀的作品。

正如他自己指出的那樣,“所以提名為《前夜》,是因為它出現的時間是1860年、即農奴解放前一年,而不是因為它的内容,新的生活那時在俄國出現,像葉琳娜和英沙羅夫那樣的人物便是這種生活的先驅者。”《前夜》是俄羅斯文學史中最早的一部歌頌“新人”即獻身事業且有行動的人物的長篇小說。

人物介紹

英沙羅夫

小說中男主人公英沙羅夫是一個為解放自己國家而不懈奮鬥的保加利亞商人的兒子,他與屠格涅夫以前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不同:他不是出生在貴族家庭,他定居俄國是為了把自己的國家從土耳其解放出來。英沙羅夫積極勇敢,堅強果斷,善于行動,他言行一緻,外表羸弱卻蘊藏着勇士般的力量,對自己所要從事的事業從不動搖和懷疑。在危急時刻非常鎮定,他有勇有謀,為了尊嚴把德國人丢進水裡。在他看來,祖國的利益高于一切,并做好了随時為祖國獻身的準備。高尚的精神、正義的行為以及不惜自我犧牲的形象使他成為真正的先進人物代表,也正是這些吸引了貴族出身的俄羅斯姑娘葉琳娜。

葉琳娜

葉琳娜身上所具有的那種民主主義情緒、那種敏銳的洞察力、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意志堅強的性格以及那種人道主義的内心追求,是有其發展的環境和思想基礎的。她很早就學會了獨立思考,學會了正确評價周圍的一切事物。父母的不幸婚姻使她對周圍的人淡漠,同時也孕育了葉琳娜同精心的幼芽,但這種同情心主要還是源于她生長的社會,因為在她的周圍遍布着饑餓、貧窮和痛苦,使得她的内心不安與痛苦。

正如杜勃羅留波夫說的那樣:“葉琳娜渴望着積極的善,她在自己周圍尋找締造幸福的可能,因為,如果包圍着她的鄰人們的是痛苦、不幸、貧窮和堕落、那麼她不僅不明白怎樣可以有幸福,就是她自身的安甯也是不可能的。”她深切同情那些弱者,常常夢見貧困的人,并将她這種同情的憐憫延伸到她周圍的自然界,所以被虐待的小動物以至小麻雀、小昆蟲都得到了她的保護,這都體現了她那種富于同情的心理和要求平等的人道主義情感。

葉琳娜是—個指引曆史列車行進的路标,葉琳娜的年代,是俄羅斯大地風雲激蕩的年代。十九世紀中葉,俄羅斯動蕩不甯,農民起義劇增,社會氣氛緊張,危機一觸即發。俄國正處于大變革的“前夜”。農奴制度岌岌可危,改革的呼聲此起彼伏,各種力量在相互碰撞中。貴族的革命性逐漸消失,革命的主動權逐步轉移到平民知識分子手中。

美妙的向往,空洞的理論,已無法制約時局,無法導向曆史的進展,時代需要勇于行動的新人形象,而屠格涅夫在這關鍵的時刻,推出了葉琳娜作為新人的代表。葉琳娜這一人物的特點可以說集中體現了近現代俄羅斯偉大女性的形象,是俄羅斯一系列優秀婦女形象的發展,是農奴制改革前進步社會力量發展的表現。葉琳娜是成長的、先進的年青一代的代表。她是俄羅斯文學中第一個以完全獨立的戰士面貌出現的俄國先進婦女形象。

舒賓

舒賓作為俄國沒落貴族階級的年輕代表出現在《前夜》中,與作為“社會多餘人”的别爾謝涅夫一起,反襯出了民主主義革命的社會“新人”英沙羅夫的強勁形象。

舒賓雖自調為藝術家,卻逃避當時亟待革新的俄國社會賦予青年人改造社會的重任;他既鄙視貴族的虛僞、自大,但也看不起下層民衆,覺得他們缺乏教養,品行粗俗。較之于那些積極報身民主主義革命運動的勇士們,舒賓更願意躲在自己的小世界裡去表達自己的憤怒,而不是站出來,擔當自己的責任與使命,去“打破一個舊世界,建立一個新世界”。即便那種上流社會的所謂“紳士複仇”,給舒賓帶來了些許可憐的安慰,但在外人看來,那隻不過是自我安慰、自欺欺人罷了。舒賓面臨的問題始終沒有得到有救的解決,而且遲早會在某一天總爆發。

正如那群沒落的上流社會的貴族一樣,雖然知道現狀大不如前,但他們仍不願放下身段,投身民主主義革命的洪流。他們甯願站在一旁冷嘲熱諷當下社會的種種惡習和弊端,也不屑和不願意去改變這個社會,甚至還懼怕和厭惡那些挺身而出的革命“新人”會危害到他們的既得利益。這不能不說是俄國貴族的悲哀,不能不說俄國貴族的滅亡是一種曆史的必然。

作品影響

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屠格涅夫的長篇小說《前夜》是俄國文學中描寫平民知識分子革命家形象的最早作品。被文學評論家們一緻認為是屠格涅夫的創作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它的不朽之處在于:它在俄國文學史上第一次以非貴族出身的知識分子作為作品的主人公,迅速而敏銳地反映了十九世紀五十年代曆史發展的趨向和要求,揭開了俄國文學嶄新的一頁。

作者簡介

屠格涅夫(1818-1883)生于世襲貴族家庭。是19世紀俄國有世界聲譽的現實主義藝術大師,他的小說不僅迅速及時地反映了當時的俄國社會現實,而且善于通過生動的情節和恰當的言語、行動,通過對大自然情境交融的描述,塑造出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的語言簡潔、樸質、精确、優美,為俄羅斯語言的規範化作出了重要貢獻。

曾在莫斯科大學語文系就讀,并開始詩的創作。後到德國學習,長期僑居國外。1847-1852年發表《獵人筆記》,揭露家奴主的殘暴和農奴的悲慘生活,因此被放逐。在監禁中寫成的中篇小說《木木》表現了對農奴制的抗議。早期詩作有《帕拉莎》、《地主》。其他重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羅亭》、《貴族之家》、《父與子》、《煙》、《處女地》,中篇小說《阿霞》、《多餘人的日記》等。還有劇本<村中一月>和散文詩等。他善于寫景,擅長塑造少女形象,風格清新,富于抒情,被列甯譽為俄國的語言大師。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