尥蹶子

尥蹶子

北方方言
尥蹶子,拼音liào juě zi,北方方言,指騾馬等跳起來用後腿向後踢;有時候說牲口不認真勞作;指對工作或從事的事情失去興趣或者有抱怨後,直接不幹了;小毛驢、小馬等高興的時候歡快地亂跑,以此形容人高興的時候動作活躍歡快,比平時誇張。
    中文名:尥蹶子 外文名: 别名: 方言:東北 拼音:liào juě zi

基本釋義

【拼音】liào juě zi

【解釋】馬、騾等動物發怒時,跳起來用後腿向後踢。n

野生動物絕招

尥蹶子,是馬抗擊敵害最厲害的絕招,曾有人計算過,一匹體格強健的馬,尥蹶子所産生的沖擊力,超過一千磅。國外有一位動物學家在非洲草原曾親眼目睹這樣一件事,一隻雄獅追逐一匹斑馬,當獅爪就要抓住馬屁股的瞬間,那匹斑馬突然尥了個蹶子,兩隻馬蹄蹬在獅子下巴上,雄獅當場被踢暈過去,那匹斑馬趁機逃之夭夭,十幾分鐘後,倒黴的雄獅蘇醒過來,下巴開裂,無法嚼咬吞咽食物,數日後活活餓死。不僅馬會,驢,斑馬都會。

歇後語

尥蹶子——小踢蹬。意思是“誰尥蹶子也踢不着誰”。

王八尥蹶子——沒後勁兒。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