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

初二

農曆月初第二天
大年初二是指農曆一月二日,祭财神,回娘家都是一種很有特色的漢族歲時風俗。這一天漢族民間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 回家時要攜帶禮品,名為帶手或伴手。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帶着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飯。不但如此,在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孩子們都會提着鯉魚燈去讨個好意頭。大年初二回娘家的習俗,提供了一個聚會的機會,讓許久未見的姊妹們,得以叙叙舊、話話家常。[1]
  • 中文名:初二
  • 外文名:
  • 拼音:
  • 近義詞:
  • 反義詞:
  • 别稱:迎婿日
  • 時間:農曆一月二日
  • 節日活動:出嫁的女兒回娘家,夫婿同行。
  • 流行地區:中國
  • 節日意義:溝通感情
  • 節日類型:傳統節日

農曆

一年中的第二天(大年初二),或農曆每月的第二天。

習俗

回門禁忌

回門又稱“歸甯”,亦即“回娘家”。回門禁忌也多是關于新婦的禁忌,不過是指新婦在回娘家方面的禁忌事項。

河南一帶,除了上文提到的正月十五禁忌回娘家看燈以外,還忌祭竈,正月初一回娘家。因為女不祭竈,所以祭竈日亦不叫閨女回娘家。正月初一是一年之始,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嫁到夫家便是夫家的人了。大年伊始,阖家團圓,自然不便回娘家去。正月十五也是一年之中第一個月圓日,恐媳婦回娘家舉家不團圓。所以一般都是正月初二回娘家,正月十六回娘家。以便照顧到婚姻雙方的團圓喜慶。鹿邑縣有“正月十六請(閨女),二月二送,一輩子不生病”的俗語。

浙江等地,舊時忌新婦在冬至節回門。否則以為将克死其夫家家長。俗諺雲:“娘屋住個冬,夫家去個公。”江蘇也有此俗。不過,理由不同,謂如冬至在娘家過,則娘家家道将因之而衰落。

陝北一帶有六月六回娘家的習俗,傳說是為了聯絡姻親間的感情,屆時娘家要請閨女、女婿回門團聚。河南也有此俗,不過,是與收麥打場的季節相聯系的。俗謠雲:“收了麥,打罷場,誰家的閨女不看娘。要是閨女不把娘來看,不死公公就死婆母娘。”

回門時日的禁忌,是要讓新婦遵守往來之序,不該回門時一定不能回門,否則會有兇事發生;該回門時,一定要回門,否則,也會有兇事發生。一般結婚三日時,新郎新娘要回門看望二老,但是當晚必須在日落前返回夫家,因為新婚不能空新房。河南林縣一帶,新婦三天回門時要順着迎親的那條道走,所謂“三天不走兩條路”。彜族新婦回門時忌在路上與新郎交談,兩人像陌生的路人一樣。這與其不落夫家習俗有關。

漢族回門時小兩口總是親親熱熱,有說有笑的。民間有“回娘家”的小調流行。新婚夫婦回門帶的禮物,都是成雙成對的,忌單數。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時,還要再捎回去一部分。有些新婦,受迷信思想影響,直到一百二十天(四個月)後才能歸甯,還有的要三年以後才能回家。浙江一些地方有女子命犯所謂“破娘家”的,這樣的女子,不可在家中上轎,出嫁時由男家接女出門,女穿破衣,扮作讨飯模樣,在廟宇中換裝上轎,謂之“借嫁”,女家父母親屬必須避匿,一切由夫家照應。婚後一百二十天,才可歸甯。否則,娘家定會破敗或遭受不幸。還有所謂命犯“離窠”(夫妻離散)及“回頭祿”(遭天火)的,都要在四個月後,甚至三年後才能回家。

一般新婚滿一個月之後,姻親間便可自由往來。回門時,新娘可住在娘家。住的天數頗有講究。河南一些地區有幾日去的住幾天的習俗。俗語雲:“八對八,兩頭發”,“九對九,兩頭有”。就是說初八日歸甯的就可在娘家住八天,初九日歸甯的就可在娘家住九天。這樣,最多的時日是住個對月。如果是按這樣住的,對男、女兩家都是吉利的,否則便不好。不過,也有忌住八天之說,所謂:“住七不住八,住八窮娘家。”這一禁忌的形成一般是出于嫁出去的閨女不易在娘家多住的思想考慮。其中有感情的限制、道義的制約,也有經濟的壓力和生産的需求,是多種因素促成了這一習俗的約定。

如果新郎和新娘一起回娘家,那麼,他們在娘家的住宿也有不同的禁忌。在漢族和滿族中都有新婚夫婦回娘家忌同房的習俗。滿族準許姑爺住在西炕,别的客人一律不許住在西炕。但姑娘和姑爺是不能住在一起的,據說新婚夫婦在娘家同房會使娘家家道衰落。這也是性行為不潔、會亵渎神明的觀念導緻的。民間常以為,男女間的事,女方總是吃虧的。出于這種考慮,女家心理方面總有一點受壓抑的感覺。再說,娘家、婆家不歸一個血統,怎麼能在娘家室内為婆家提供傳宗接代的場所呢?假如真的是在娘家懷了孕的,豈不将娘家的“人勢”、“财勢”帶到婆家去了嗎?娘家一定會因此而衰落的。所以是絕對禁忌小兩口兒在娘家同房的,這是這一風俗下的思想觀念。但是,同是在漢族,也有許多地方是不忌諱新婚夫婦在娘家同床共枕的。有時,這兩種截然不同的風俗還會并存于同一縣境之内,例如在河南林縣這兩種風俗就同時存在。

新婦回門後,身份已經變了,是人家的人了,因而娘家也時常“防着她”。鄂倫春族出嫁的女兒回到娘家,禁忌刷鍋。否則,娘家的财運會被她刷跑的。河南修武縣也有類似的禁忌。當地民間忌諱出門的姑娘摸、拿娘家的勺和火柱。說是“摸勺不死公公,死婆婆”,“拿火柱不死公公,死女婿”。還忌諱拿娘家的刀、剪,禁忌逮娘家的狗等等。說是:“恐怕日後割斷娘家的關系,咬斷路。”總之是生盡百法,防止出嫁的姑娘再動用或者拿走娘家的東西,如果出嫁後再拿娘家的東西,并且因此而發生了口角、争執,那勢必會影響男女兩家的關系的,但是,嚴加防範畢竟不是好辦法,怎麼才能讓她自覺地不拿呢?于是就用“死公公”、“死女婿”的咒語來吓唬她,以警戒之。

新婦歸甯,忌把在婆家遇到的不順心事一一說給娘家人聽,又忌回到婆家,再把娘家的事不分輕重地都倒給婆家人聽。這樣“學舌”的結果常常會引起事端,影響男女兩家的關系,新婦也會落一個“饒舌婆”的名聲。因而俗間有“會當媳婦兩頭瞞,不會當媳婦兩頭傳”的諺語。這在新婦處理男女兩家關系方面也确實是很有實用價值的經驗。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