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沚區

灣沚區

安徽省蕪湖市轄區
灣沚區是2020年7月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蕪湖市新城區,總面積約650平方公裡,人口約35萬人,地處安徽省東南部,長江下遊南岸,東南鄰宣城市,西南接南陵縣,東北與當塗縣交界,西北緊鄰鸠江區,是蕪湖市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橋頭堡。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灣沚區常住人口為344016人。2020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330億元,同比增長5.3%;财政收入50.5億元,同比增長2.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萬元,同比增長7.1%。灣沚區聚焦産業集聚集群發展,航空臨空産業加速騰飛,汽車零部件及高端制造業、電子電器及健康生活家居兩大支柱産業發展态勢迅猛,打造“一新一輕一重”現代産業體系,綜合實力連續多年位居安徽省前列。
  • 中文名:灣沚區
  • 外文名:Wanzhi District
  • 别名:鸠茲、新蕪
  • 行政區劃代碼:
  • 行政區類别:市轄區
  • 所屬地區:安徽省蕪湖市
  • 地理位置:安徽省東南部
  • 面積:667
  • 下轄地區:5個鎮,另設有1個開發區
  • 政府駐地:灣沚鎮蕪湖南路
  • 電話區号:0553
  • 郵政區碼:241100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人口數量:
  • 著名景點:珩琅古塔、貓耳灘、楚王城遺址等
  • 機場:蕪湖宣州機場
  • 火車站:灣沚南站(皖贛擴能、商合杭客運專線)
  • 車牌代碼:皖B
  • 地區生産總值:
  • 地區生産總值:330.0 億元(2020年)
  • 人口:344016人(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建制沿革

灣沚區曆史悠久,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居住着臯夷人、山越人。春秋時期作為邑地見于史冊,名為“鸠茲”,漢武帝元封二年(前109)置縣,三國吳黃武二年(223)縣治由鸠茲故地(原鹹保鄉内)西遷至雞毛山(今蕪湖市區)。東晉安帝義熙九年(413)廢縣。唐哀帝天佑四年(907)複置蕪湖縣〈一說南唐升元年間(937-942年)複置蕪湖縣〉,後一直相沿不廢。宋、元、明、清,先後屬太平州、太平路、太平府。民國時期,先後屬安徽省蕪湖道及二、五、九、六行政督察專區。

戰國周元王四年(前472年),越滅吳,屬越。顯王二十五年(前344年)越攻楚,楚戰敗越國,乘勝盡取吳故地,鸠茲屬之。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滅楚,置會稽郡,後又析會稽置鄣郡,鸠茲屬鄣郡。

新莽天鳳元年(14年)改丹陽郡為宣亭,轄蕪湖縣。

西晉,武帝太康二年(281年)分丹陽郡為二,置宣城郡治宛陵,以蕪湖縣縣東北和當塗縣南地域置于湖縣,同屬丹陽郡。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平陳,撤丹陽、淮南二郡,置蔣州,駐石頭城今南京。并襄垣、于湖、繁昌等縣入當塗,縣治遷駐姑熟今當塗縣城,原蕪湖城降為當塗屬鎮。

北宋太祖開寶八年(975年)平江南,滅南唐,九年改雄遠軍為平南軍,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升平南軍為太平州,屬建康府路,三年劃當塗及宣州所轄蕪湖、繁昌二縣屬太平州。

南宋高宗紹興初(1131年—1140年),蕪湖縣屬江南東路。

東湖公園(灣沚鎮)

東湖公園(灣沚鎮)

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南京直隸為江南省,設江南布政使司轄府縣如故。順治十八年分江南布政使司為二,蕪湖縣屬江南省左布政使司太平府。康熙六年(1667年)改江南左布政使司為安徽布政使司,蕪湖縣屬安徽省太平府。太平天國間(1851年—1864年)蕪湖縣屬浙江省兼轄後,複屬安徽省徽甯池太廣道。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州、廳而存縣、道。蕪湖縣直屬安徽省。民國三年(1914年),複清制設蕪湖道于蕪湖,轄皖南23縣,蕪湖縣為首縣,列甲等。民國十七年(1928年)再廢道,蕪湖縣直屬安徽省。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屬第二行政督察專區。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日軍侵占蕪湖,撤銷第二行政督察專區,改屬第五行政督察專區。是年10月,又改屬第九行政督察專區。民國三十年(1941年)屬第六行政督察專區。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戰争勝利後,為第六區駐地,屬安徽省皖南行署。

1949年4月24日,蕪湖縣解放;5月12日,縣人民政府成立,先後屬蕪當專署、皖南行署和蕪湖專區。

1950年,撤銷蕪當專區,蕪湖縣直屬皖南行署。1953年2月,改屬蕪湖專區。1959年1月蕪湖縣和蕪湖市郊區公社合并,成立蕪湖市郊區人民公社聯社,對外保留蕪湖縣名稱。1960年1月撤銷聯社,市郊區劃出,蕪湖縣仍屬蕪湖專區。1971年1月,原宣城縣8社2鎮劃屬蕪湖縣。3月,縣治遷灣沚鎮。

1971年3月,縣治遷至灣沚鎮。

1980年1月,改屬蕪湖市管轄。灣沚區是2020年7月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蕪湖市新城區。

2020年7月,撤銷蕪湖縣,設立蕪湖市灣沚區,以原蕪湖縣的行政區域為灣沚區的行政區域,灣沚區人民政府駐灣沚鎮蕪湖南路9号。

2020年9月21日,蕪湖縣撤縣設區為灣沚區。

行政區劃

灣沚區位于安徽省東南部,長江下遊南岸。東南鄰宣城市,西南接南陵縣,東北與當塗縣交界,西北緊鄰蕪湖市區,曾經市縣同城。2020年9月21日,蕪湖縣撤縣設區為灣沚區。現轄灣沚、六郎、陶辛、紅楊、花橋5個鎮,和一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安徽新蕪經濟開發區。總面積670平方公裡,人口35萬。

1949年為灣沚鎮。

1958年歸紅星公社。

1965年複置灣沚鎮。

1971年由宣城縣劃屬蕪湖縣。

1992年原灣沚鄉并入灣沚鎮。

1996年,面積53.8平方千米,人口4.9萬人,轄城塘、十都、墩塘、新聯、新屋、長豐、城南、羅保、福星、陳山、新圩、豐和、永紅13個行政村。

2003年,原灣沚鎮、新豐鎮、趙橋鄉、三元鎮合并為灣沚鎮。

原趙橋鄉位于蕪湖中部,距縣城6千米。

1956年置馬昭義鄉。

1958年歸先進公社。

1961年析設趙橋公社。

1971年由宣城改屬蕪湖縣,

1984年改鄉。1996年,面積48.2平方千米,人口1.8萬人,轄新竹、長崗、方莊、老村、桃元、蟠龍、松元、石壩、松墩9個行政村。

原新豐鎮位于蕪湖東南部,距縣城11千米。

1956年建長新鄉。

1958年屬紅星公社。

1971年由宣城縣劃屬蕪湖縣。

1984年改新豐鄉。

1996年,面積53.2平方千米,人口1.4萬人,轄餘林、杜沖、吊橋、雙馬、梅龍、新豐、長山、焦村8個行政村。

原三元鎮位于蕪湖東南部,距縣城10千米。

1956年設三元鄉。

1958年屬紅星公社,後析設三元公社。

1971年由宣城縣改屬蕪湖縣。

1984年改三元鄉。

1996年,面積63.8平方千米,人口1.6萬人,轄魯村、蒲塘、豹山、楊村、肖、立新、百花、孫村8個行政村。

1997年,撤銷三元鄉,設立三元鎮,鎮政府駐三元。

地理環境

區域位置

蕪湖市灣沚區地處北緯30°57′~30°24′、東經118°17′~118°44′,位于安徽省東南部、長江中下遊南岸。東南與宣城市宣州區接壤,西與南陵縣、蕪湖市鏡湖區交界,北與蕪湖市鸠江區、馬鞍山市當塗縣毗連,區境南北長約45千米、東西寬約40千米,國土總面積667平方千米,是中部地區通往江、浙、滬等地的重要門戶,是安徽省融入“長三角”的跳闆。

地質地貌

灣沚區地層自老至新發育為:志留系,含下統高家邊組、中統墳頭組、上統茅山組;泥盆系,含上統五通組;石炭系,含下統高骊山組、中統黃龍組、上統船山組;二疊系,含下統栖霞組和孤峰組、上統龍潭組和大隆組;三疊系,含下統殷坑組和龍山組、中統扁擔山組;侏羅系,含中下統象山群、上統中分村組;白垩系,含上統宣南組;第三系,含下統雙塔群、上統章家渡組;第四系,含中更新統、上更新統和全新統沖積層。地質構造為東部一個隆起帶和一個斷陷盆地。

灣沚區地處長江及其支流青弋江、水陽江交會處,境内水網密布,除與宣城市宣州區接壤的珩琅山屬低山外,餘以沖積平原和台地構成地貌主體,丘陵和殘丘散落在平原和台地上。平原分為圩區、水網圩區、注地、河谷和湖成5種類型。台地分為沖積和剝蝕2種類型。丘陵分為高丘、低丘、殘丘和低山4種類型。

土壤植被

灣沚區土壤類型多樣化。有紅壤、黃棕壤、紫色土、潮土、水稻土等10個土類,17個亞類,43個土屬,79個土種。土壤土層深厚,适合多種農作物生長,其中水稻土廣泛分布于丘崗沖、畈及平原圩區,是區糧油生産最主要的土壤類型。

植被種類繁多,原生植物為落葉闊葉和常綠闊葉混合林。受長期人為活動影響,典型原生植被現已絕迹,以次生植被為主。灣沚以北屬沿江圩區植被區,以針葉林和落葉林為主,女貞、桂花、香樟、棕榈、大葉黃楊等常綠及落葉闊葉林樹種為輔;灣沚以南屬皖南山區丘陵植被區,除圩區植被外,還有栎、楓等喬木樹種和茶等灌叢,草本植被有白茅、蒲公英、車前、夏枯草、野丹皮、狗牙根、野葡萄、野薔薇、六月雪、枸杞、蒼耳、映山紅等。農業植被有水稻、小麥、豆類、油菜、紅花草、山芋、花生等。

氣 候

常年氣候概況:灣沚區氣候受亞熱帶濕潤的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影響,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空氣濕潤、春暖多變、秋高氣爽、梅雨顯著、夏雨集中。灣沚區氣候條件優越,氣候資源豐富,适宜水稻、棉花、小麥、油菜等多種農作物栽培。森林植被屬亞熱帶針葉闊葉混交林,多為次生林和人工林。自然災害常見的有水、旱、風、雹、雪、蟲及輕度地震。曆年平均氣溫16.3℃,曆年平均降水量1268.1毫米。

日照

灣沚區曆年太陽輻射總量平均113.4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時數1982.2小時。年日照百分率45。各月日照時數以8月最多,達231.4小時;2月最少,115.5小時。最多月與最少月相差一倍多。日照時數在年際間的變化是1976年2274.7小時,1989年1805.3小時。盛夏7、8月份日照長,太陽輻射量也多,約占全年總量的23%。冬季1、2月份,太陽輻射量少,占全年總量的11%,太陽輻射量與溫度的年變化基本一緻。 [13] 

蒸發

灣沚區年均蒸發量為1637.6毫米。蒸發量以8月最大,達228.2毫米,1月最小,隻54.4毫米。年均降水量與年均蒸發量相差332.9毫米,接近每天蒸發多于降水1毫米。 [13] 

灣沚區曆年平均風速為3.3米/秒,曆年最大風速20米/秒。各月都有大風風速大于17米/秒發生,以3—8月最多,7、8月大風次數多,風速也大。風向季節性交換不明顯,全年盛行東北風到偏東風。風向頻率平均在11%以上,一般年份11月到次年3月,北風最多。4—6月吹偏東風。7月多西南風。8—11月以東北偏東風為主。 [13] 

水文概況

灣沚區境内大小河流共21條,其主要河流8條,河道總長307.6千米,分為青弋江、水陽江、漳河三大水系。

青弋江水系

青弋江:起源于黃山北,從本區西河鎮十甲壩上遊1.5千米處入境,經灣沚、方村、清水、由蔔家店至蕪湖市入長江,全長291千米。區境内有63千米,是本區水資源儲量最大的河流。河道總體呈南北向,但曲折多變。河面平均寬110米,河水漫灘後平均寬411米。

資福河:青弋江左側支流,西河鎮至團結淩村,區境内長8.7千米,平均河面66米,河水漫灘後231米,屬青弋江與漳河之間的串通河。

上潮河:青弋江左側支流,紅楊鄉團壩村鶴魚口至三埠管,全長37.5千米,屬本區與南陵界河和青弋江漳河之間的串通河。

荊山河:青弋江左側支流,紅楊鄉東定村蝦魚溝至蕪湖市蔔家店。南北走向,全長32.9千米。平均河面寬73米,河水漫灘後155米。

胡灣河:青弋江左側支流,十連鄉天井壩至陶辛鄉小河,全長10.3千米。

東莞河:青弋江左側支流,紅楊鄉倉門口至保沙鄉夫子阙,長3千米。

方村河:方村鎮小劉嘴至梅村潘前,長5千米。貫通青弋江與荊山河。

歐陽河:荊山鎮大灣至荊山河,長4千米,以古歐陽湖命名。貫通青弋江與荊山河。

和平河:青弋江右側支流,和平鄉六甲湖至紅楊樹,全長14千米。

湯泊河:和平鄉湯泊至三叉河盛村,全長4.8千米。和平河支流。

崗山河:西河鎮崗山至雙門和平鄉三合村外灘王,全長4.3千米。

楊灘河:鑼鼓山至紅楊樹,全長7.5千米。和平河支流。

趙家河:青弋江右側支流,周臯鄉南陽村至當塗三裡埂,全長21千米,河面平均寬75米,河水漫灘寬250米。

安保河:青弋江小支流,趙橋鄉塔子沖至汪溪壩入趙家河,全長6.2千米。

汪溪壩河:趙家河支流。新豐鄉餘林橋至汪溪壩入趙家河,全長9.8千米,大部分屬人工河。

扁擔河:清水鎮永定橋經官門至東梁山附近入長江,區境内永安橋至王鄉永鎮,全長8.5千米。現出入口均建閘。屬圩内排水河。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陸生植物

有馬尾松、黑松、金錢松、五針松、雪松、杉科:杉木、水杉、池杉、南洋杉側柏、龍柏、桧柏、翠柏、鳳尾柏、真柏、鑽天楊、毛白楊、意大利楊、河柳、龍爪柳、垂柳、銀杏、楊梅、桑、柘、枸、蘇鐵、楓楊、化香樹、栎、闆栗、白栎、小葉栎、麻礫、白榆、榔榆、榉、樸、洋玉蘭、玉蘭、樟、肉桂、檫木、山胡椒、海桐、懸鈴木、薔薇、月季、玫瑰、山楂、石楠、紅葉櫻梅、槐、刺槐、山合歡、皂莢、紫荊、含羞草、柑桔、香橼、枳枸桔、柞木、臭椿、香椿、苦楝、油桐、烏桕、冬青、竹葉冬青、枸骨、絲棉木、棗、無患子、梧桐青桐、五角楓、三角楓、女貞、女貞、金桂、銀桂、四季桂、泡桐、梓樹、楓香、柿、杜仲、猕猴桃、茶、油茶、柽柳、木槿、胡頹子、紫薇、銀薇、紅花夾竹桃、白花夾竹桃、毛竹、淡竹、水竹、青竹、斑竹、紫竹等。

野生中藥材

有卷柏、木賊、鳳尾蕨、海金沙、貫衆、葎草、魚腥草、萱麻根、馬兜鈴、杜衡、細辛、野荞麥、扁蓄、水蓼、酸模、何首烏、扛闆歸、土荊芥、地芙、青箱、馬齒苋、瞿麥、毛莨、鐵線蓮、石龍芮、打破碗、南天竹、木防已、土三七、佛甲草、垂盆草、瓦松、虎耳草、野花椒、瓜子金、烏斂莓、木瓜、蛇莓、山裡紅、委陵茉、桃仁、山楂、金櫻子、地榆、郁李、荠菜、芥菜、松藍、遏藍菜、焊菜、播娘蒿、合歡、決明、皂角、黃芪、扁豆、豬尿豆、酢漿草、老鹳草、鐵苋菜、地綿、蓖麻、茼麻、紫花地丁、明黨參、點地梅、終石、五茄、蛇床、野胡蘿蔔、馬鞭草、藿香、大青、兔絲子,牽牛、薄荷、益母草、夏枯草、紫蘇、丹參、荔枝草、半枝蓮、枸杞、龍葵、曼陀羅、車前草、虎刺、豬殃殃、地黃、蚊母草、忍冬、桔梗、栝樓、絲瓜、黃花蒿、家艾、茵陳蒿、茅蒼術、紅花、大薊、刺兒菜、一年蓬、土牛膝、佩蘭、佛耳草、旋覆花、馬蘭、苣買菜、蒲公英、蒼耳、白茅、狗尾草、鴨跖草、莎草、水蜈蚣、荸荠、姜、燈心草、百合、吉祥草、拔契、麥冬、金針菜、半夏、天南星、山藥、菖蒲等。

水生植物

浮萍科:浮萍。

雨久花科:鳳眼蓮、水葫蘆

菱科:菱。

睡蓮科:蓮、芡又名“雞頭”。

滿江紅科:滿江紅。

金魚藻科:金魚藻。

頻科:頻亦稱“田字草”。

槐葉頻科:槐葉頻。

水鼈科:舌草亦稱“鞭子草”、“扁擔草”。

禾本科:菰俗稱茭白。

土地資源

灣沚區土壤類型主要有紅壤土、黃棕壤土、紅色土、黑灰色土、紫色土、鐵鋁質石質土、沼澤土、潮土、水稻土。水稻土廣泛分布于平原圩區及丘崗沖谷地,是灣沚區最主要的土壤類型。紅壤土廣泛分布于東南部的丘崗等區域。黃棕壤土散落分布在紅壤土區域内,與紅壤土呈交錯出現。紅壤土和黃棕壤土均屬地帶性土壤,組成物質以第四紀紅色黏土為主,局部鑲嵌下蜀黃土,土層較厚。紅色土、黑灰色土分布于碳酸鹽(石灰)岩類地區,主要在灣沚鎮三元村豹山等地,紅色土和黑灰色土呈複區出現。紫色土呈零星分散于丘崗地區,以灣沚鎮、紅楊鎮部分地區為主。紅色土、黑灰色土和紫色土均屬非地帶性土壤。鐵鋁質石質土分布于紅楊、灣沚和花橋等鎮高部位崗地,土壤剝蝕嚴重。沼澤土主要分布于湖濱低窪區,如花橋、陶辛等鎮的圩内湖灘地。潮土分布于河流兩側的灘地。

水資源

地表水。灣沚區有青弋江、水陽江兩大水系流經境内彙入長江。以青弋江為主,有大小幹支河流20條,河道總長264.2千米。全區有20畝以上池塘、湖泊613個,1千米以上溝渠375條。地表降水和過境水均以每年的5~7月最多。青弋江是灣沚區過境水量最大的河流,平均年徑流量4.33億立方米,最大年徑流量出現在2016年,達到7.74億立方米。地表水中的過境水占90%。區境内千畝以上圩口20個,均有溝渠湖港能蓄地表降水。灣沚鎮有東湖和南湖;六郎鎮有政和北港湖;陶辛鎮有陶辛水網;丘崗區有衆多的山塘和小型水庫,均可蓄水。主要湖泊有東湖、南湖、汪溪壩、聯圩湖、政和大港和陶辛水網等處;撇洪溝溝渠8條,總長53.2千米。全區河湖溝渠總水面面積146.61平方千米。區境降水徑流地表水占全區地表水10%。

地下水。灣沚區境内有3個地下水區域段帶。區域西部孤山殘丘隆起帶地下水;東南部九連山北東向隆起帶地下水,分布在腳脈山至長山澇北東向含水帶、惦店至宋家坦北東向富水帶和許村至萬村北東向富水帶。區内有青弋江、水陽江水系共20條河流帶,發育有古河床、古河漫灘及近代河床沖積帶和沖積平原,蘊蓄着豐富的地下水。

礦産資源

非金屬礦産。矽灰岩礦位于灣沚鎮馬鞍山和紅楊鎮牛頭山,二氧化矽含量高達82.6%以上。1997年,兩山探明儲量2564.7萬噸,可采量1907.2萬噸,是高标号水泥所必需的配料。黃砂位于青弋江紅楊鎮十甲壩普昭寺間(其中原西河鎮集鎮區至沈公圩萬壽村屬灣沚區管轄)與南陵縣共管河段。1990年1月,探明儲量3805萬立方米,經水利部門認可削減112萬立方米。正常情況下,每年由上遊洪水排運的黃砂40.5萬噸,是建築業有名的西河大沙。高嶺土礦位于紅楊鎮長山澇至崗山村葉村處,2003年9月探明儲量1188萬噸,可采量594萬噸。經簡易采選後,可直接用于日用高級瓷或作粗瓷的原料。

能源礦産。立新煤礦位于灣沚鎮原三元村範圍,有4個煤層,厚度0.1米至1.3米不等,屬無煙煤,探明儲量256萬噸,此礦不再生産。

農特産品

灣沚區農特産品資源豐富,代表性産品有陶辛青蝦、灣沚山芋、六郎河蟹以及皖江紅冬桃、春曉西瓜、徐香猕猴桃、程傳雲“春香無核”葡萄等。

人口民族

截至2019年末,灣沚區公安戶籍人口34.87萬人。全區人口中,男性人口18.0萬人,女性人口16.87萬人。全年人口出生率為9.54‰,死亡率為6.08‰,自然增長率為3.46‰。

第六次普查(2010年)

第五次普查(2000年)

常住人口

294039

497564

戶籍人口

345543

535953

城鎮人口(常住)

112093

106072

城鎮化率

38.12%

21.32%

男性

149384

260016

女性

144655

237548

男女比例

1.033

1.095

少數民族比例

0.42%

0.25%

家庭戶數

107970

144212

戶規模(人/戶)

2.61

3.4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灣沚區常住人口為344016人。

經濟

2020年,區委、區政府在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指引下,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成功應對了新冠肺炎疫情和汛情“大考”,全區經濟社會總體保持平穩發展的态勢。

全區實現地區生産總值330.0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5.3%。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22.6億元,增長2.0%;第二産業增加值171.5億元,增長6.7%;第三産業增加值136.0億元,增長3.8%。三次産業比重為6.8:52.0:41.2。

1、農業生産總體穩定。全區農林牧漁業總産值39.1億元,比上年增長2.0%。糧食産量20.0萬噸;棉花産量550噸;油料産量1.5萬噸;水産品産量3.1萬噸。

2、工業生産平穩增長。全年新增規模工業企業30家,年末規模工業企業數達353家。全年規模工業企業總産值增長5.2%;增加值增長8.0%。“一新一輕一重”産業蓬勃發展。1-12月,航空産業産值增長16.0%;電子電器及健康生活家居産業産值增長9.3%;汽車零部件及高端裝備制造産業産值增長9.4%。

3、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41.2%。1-11月份,140家規模以上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89.2億元,增長14.8%;40家市平台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5.3億元,增長11.7%。

4、消費市場持續活躍。全區實現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9.4億元,增長4.2%。全年新增限額以上商貿流通企業27家。全部107家限額以上商貿企業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21.2億元,增長25.1%。

5、财政收入穩定增長。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0.5億元,增長2.9%;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1.7億元,增長11.2%。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7.7億元,增長9.3%。

6、金融保障能力增強。12月末,全區金融機構本外币存款餘額314.69億元,增長14.4%,其中住戶儲蓄存款餘額204.91億元,增長13.7%。金融機構本外币貸款餘額269.43億元,增長17.8%。存貸比為85.6%。

7、人民生活更加殷實。我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335元,比上年增長7.1%;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867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08元。

交通運輸

灣沚區交通十分便捷。蕪申運河直通上海,國道329、省道208穿城而過,滬渝高速、銅蕪宣高速、蕪溧高速在縣域均設有出入口。随着高鐵灣沚南站、蕪宣機場的順利開通,“空鐵公水”立體交通格局的完成,更是拉開了城市發展的框架,全面提升了城市發展的能級,成為蕪湖地區炙手可熱的發展地,有力推動了全區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進程。

交通

截至2019年末,灣沚區公路裡程1309千米,其中等級公路1197千米。在等級公路中,高速公路49千米,一級公路51.9千米,二級公路68.6千米。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33.2億元,比上年增長5.9%。 [4] 

公路

滬渝高速公路、蕪雁高速公路、銅南宣高速公路穿灣沚區境而過,并在區域設有出入口。

鐵路

2016年,皖贛鐵路擴能改造、商合杭高鐵等項目正在建設。

水運

灣沚區境内青弋江直通長江黃金水道,疏浚拓寬後的蕪申運河為三級航道,可通1000噸貨輪,至上海航程比從長江上行縮短近100千米。

航空

灣沚區距南京祿口機場、合肥新橋機場2小時,境内正在建設蕪宣機場。

運輸

2019年,灣沚區公路客運量4750萬人,比上年增長5.3%;公路貨運量10990萬噸,比上年增長6.4%。水路貨運量10909萬噸。年末民用汽車擁有量59659輛,同比增長6.8%。年末民用船舶2160艘。全縣公交運營線路網長度468.5千米,車輛383輛;擁有出租車179輛。

社會事業

2020年,社會事業日益繁榮。新增公辦幼兒園6所,中小學智慧化教學全面啟動。中公華東地區職業教育培訓項目主體工程完成封頂。安徽信息工程學院擴建工程啟動建設,在校學生達1.2萬人。光華學校順利開學。總醫院病房綜合樓開工建設,信息化改造啟動。中鐵蕪湖醫院正式開診,申澤醫院體檢中心建成。新建五人制足球場5個,開發區公共體育場、城南公共足球場完成建設。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覆蓋率達100%。獲批省級養老服務業綜合園區。建設城市公益性公墓32畝。獲批省文明城市,建設“全國文明村鎮”6個,徐金華同志當選“中國好人”,平麗浩同志當選全國勞模。

全區實現地區生産總值330.0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5.3%。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22.6億元,增長2.0%;第二産業增加值171.5億元,增長6.7%;第三産業增加值136.0億元,增長3.8%。三次産業比重為6.8:52.0:41.2。

1、農業生産總體穩定

全區農林牧漁業總産值39.1億元,比上年增長2.0%。糧食産量20.0萬噸;棉花産量550噸;油料産量1.5萬噸;水産品産量3.1萬噸。

2、工業生産平穩增長

全年新增規模工業企業30家,年末規模工業企業數達353家。全年規模工業企業總産值增長5.2%;增加值增長8.0%。“一新一輕一重”産業蓬勃發展。1-12月,航空産業産值增長16.0%;電子電器及健康生活家居産業産值增長9.3%;汽車零部件及高端裝備制造産業産值增長9.4%。

3、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

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41.2%。1-11月份,140家規模以上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89.2億元,增長14.8%;40家市平台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5.3億元,增長11.7%。

4、消費市場持續活躍

全區實現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9.4億元,增長4.2%。全年新增限額以上商貿流通企業27家。全部107家限額以上商貿企業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21.2億元,增長25.1%。

5、财政收入穩定增長

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0.5億元,增長2.9%;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1.7億元,增長11.2%。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7.7億元,增長9.3%。

6、金融保障能力增強

2月末,全區金融機構本外币存款餘額314.69億元,增長14.4%,其中住戶儲蓄存款餘額204.91億元,增長13.7%。金融機構本外币貸款餘額269.43億元,增長17.8%。存貸比為85.6%。

7、人民生活更加殷實

我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335元,比上年增長7.1%;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867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08元。

風景名勝

陶辛水韻

蕪湖市十景之一的“陶辛水韻”,現為AAAA級景區,省級水利風景區,省農家樂示範點。陶辛境内水網密布,十縱十橫“井”字型千年古水系溝溝相通,渠渠相連,縱橫100餘公裡,沿線戶戶臨水,家家有舟,素有江南“水上迷宮”的美譽。每年荷花盛開的季節,景區内近百種荷花競相開發,周邊水域蓮花密布,荷葉田田,綿延百裡。主要景區香湖島,建有木屋、長廊、竹亭、曲橋,供遊人休閑、漫步,還有古代農具展示、民間技術表演、垂釣等讓遊人參與的活動項目。陶辛鎮依托風光優美、先天獨厚的旅遊資源,被譽為“最美田園風景小鎮”“安徽第一水鄉”。

西河古鎮

西河古鎮位于青弋江畔,相傳有600多年悠久曆史。古鎮于2014年入選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也是蕪湖首個入選村落。古鎮至今仍保留着晚清的徽派風貌,是國家AAAA級旅遊風景區。老街古迹有萬年台、文昌閣、呂祖廟等遺址,下街河灣處有清同治九年的八面佛。景區核心區目前擁有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新四軍三支隊紀念館,并開放有城市記憶館、藝術展覽館等7間展館,館藏展品共1300餘件。近年來,錯落有緻的古建築、獨具韻味的藝術品讓西河古鎮赢得了《關關雎鸠》《記憶切割》《米市春秋》《大國糧倉》等多部電影、電視劇和紀錄片的青睐。2018年央視戲曲春晚曾在西河設立分會場,進行攝制。

北陶官巷

千年鸠茲地,古風世代傳。北陶官巷村形成于北宋末年,是灣沚區最古老的村莊之一。據陶氏家譜記載,陶氏于明朝前後一連三朝共有13人在朝廷做官,因輩份不同,官階有别,村裡人陸續為他們修建了13條巷道,讓他們各行其道,又稱十三官巷,官巷村因此得名。

這裡有陶氏後裔以在朝為官者的字号或封号來命名的登仕巷、居義巷,有底蘊深厚的始祖人物廣場,還有寓意為官之道的蓮心橋、“首廉”造型等景觀。今日的官巷鐘靈毓秀、人文荟萃,環村碧波連連,水清魚肥,入選首批全國鄉村旅遊模範村和全省20條皖美鄉村旅遊路線。

和平生态公園

被譽為蕪湖“天然動植物園”的和平生态公園,位于灣沚區南部的紅楊鎮境内,距縣城灣沚十餘公裡,青弋江、灣西公路貫穿全境,東銜敬亭山、西跨青弋江、南界珩琅山、北止九連山。這裡半山半圩,山清水秀,杉木林連着松杉混交林,風景區内有萬餘畝森林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空氣中負離子含量為每立方厘米6萬2千多個,有“天然氧吧、綠色空調”之美譽,動植物品種繁多,各類植物460餘種,就各類名稀樹木近百種,和平生态公園現為國家農業旅遊示範點,安徽省農家樂旅遊示範點。

六郎濕地花海

六郎濕地花海景區坐落于國道329沿線,位于“魚米之鄉”的灣沚區六郎鎮境内,距離合肥、巢湖、南京、宣城、廣德均在兩個小時車程内。園區占地面積約56萬平方米,依托全國環境優美鄉鎮 ——“水上慢城”六郎鎮典型的水鄉環境,以田園、河網、建築、風車、花海為元素,旨在傾力打造一方精品花卉觀光、農旅生态休閑的遊樂賞景勝地。景區整體為島嶼結構,四面環水,共設婚禮草坪區、網紅打卡區、動感水上區、萌寵樂園區和美食遊樂區五大主題區。濕地花海不僅是蕪湖首家花海外景婚紗攝影基地,更是蕪湖市最具綜合性的花卉主題樂園。

珩瑯山玫瑰谷

珩琅山玫瑰谷是京師集團投資的第一個青少年戶外研學遊基地項目,位于有着城市後花園之稱的灣沚區紅楊鎮,這裡生态資源優良豐富、曆史人文源遠流長,與珩琅古刹一路之隔,與西河古鎮一河相望。一期工程包含花海、天鵝濕地、白鹭灣、松鼠萌寵樂園、梅溪塘徽派民宿村、京師森林木屋小鎮等闆塊,融合一二三産業,涉及玫瑰系列産品的研産銷、旅遊觀光、研學拓展、休閑住宿、餐飲配套等多個領域。目前,整個景區集旅遊觀光、休閑養生、教育研學和産品研發銷售等功能于一體,旨在打造“有木屋、花海、麥浪,可以休閑垂釣、享受慢生活”的田園綜合體。

沚津花開

沚津花開景區,位于灣沚鎮桃園村,規劃總面積1165畝,總投資1.1億元,是由安徽能宏田園綜合體開發有限公司打造的省級田園綜合示範基地。園區由精品苗木基地逐步向生産加工、農旅體驗為價值的循環農業、科技農業等模式做産業提升,目标打造成省級田園綜合體示範基地。景區主要景觀項目有主體文化廣場、軍事博物展、萬株金桂、玫瑰花、萬壽菊和格桑花等花卉景觀,還有呐喊噴泉、網紅搖擺橋、彩虹滑道、電子飛靶等娛樂設施。“沚津花開”景區是觀光遊玩、親子活動、農事體驗以及婚紗攝影的最佳旅遊勝地。

月上西河

月上西河是“山水古鎮,樂活紅楊”的旅遊品牌典型代表,每年中秋節前後,有着600多年悠久曆史的西河古鎮将“化身”民俗集市,串聯全鎮優秀旅遊資源,邀請市民互動體驗。打鐵、竹編、鸬鹚捕魚、幫腔花鼓戲等特色民俗表演輪番上陣,汽車越野秀上演“巅峰對決”,玫瑰花海開啟浪漫邂逅,登山遠足路線中豐富的生态環境帶給遊客不一樣的綠色體驗。每年中秋之夜,西河古鎮以民樂演奏、燈光煙火、河燈祈福等多種形式,赢得八方遊客的青睐。

所獲榮譽

主要榮譽名片有:全國文明縣城、生态文明建設示範縣、園林縣城、衛生縣城、科技進步先進縣、文化先進縣、義務教育發展均衡縣、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農田水利建設先進縣、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範縣、縣域經濟投資潛力百強縣、中國創新百強縣;全省制造業發展綜合十強縣、質量強縣、科學發展先進縣、發展非公經濟先進縣、金融生态縣、森林城市、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食品藥品安全示範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縣、雙擁模範縣。

2015年跻身“全國縣域經濟競争力百強縣”行列。

2016年入選“全國縣域經濟投資潛力百強縣”。

2018年榮獲省電子商務進農村全覆蓋工作先進縣,位列全國電商示範百佳縣第11位。

2019年災後水利薄弱環節建設性治理、制造強省、質量強縣、生态文明、文化旅遊、重點項目推進等6項工作獲省政府通報表彰。

2020年,在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縣、示範縣建設基礎上,成功創建“兩山”實踐創新基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