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葫蘆

水葫蘆

雨久花科鳳眼蓮屬植物
水葫蘆(Water Hyacinth),又名鳳眼蓮、水浮蓮、布袋蓮、鳳眼藍。屬雨久花科鳳眼蓮屬。根生于節上,根系發達,靠毛根吸收養分,根莖分蘖下一代。葉單生,直立,葉片卵形至腎圓形,頂端微凹,光滑;葉柄處有泡囊承擔葉花的重量,懸浮于水面生長。稈(莖)灰色,泡囊稍帶點紅色,嫩根為白色,老根偏黑色。穗狀花序,花為淺藍色,呈多棱喇叭狀,上方的花瓣較大;花瓣中心生有一明顯的鮮黃色斑點,形如鳳眼,也像孔雀羽翎尾端的花點,非常耀眼、靓麗。蒴果卵形,有種子多數。原産南美,水葫蘆的繁殖速度極快,它以每周繁殖一倍的速度滋生,在中國南部水域廣為生長,成為外來物種侵害的典型代表之一。
    中文名:水葫蘆 拉丁學名: 别名: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被子植物門 亞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亞綱: 超目: 目:百合目 亞目: 科:雨久花科 亞科: 族: 亞族: 屬:鳳眼蓮屬 亞屬: 組: 亞組: 種:水葫蘆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水葫蘆 中文别名:鳳眼蓮、鳳眼藍 二名法:Eichharnia crassipes 分布:分布在北美、非洲、亞洲、大洋洲和歐洲

基本簡介

學名:Eichhornia crassipes (Mart.) Solme

中文名:鳳眼藍

别名:水葫蘆,鳳眼蓮

分類:雨久花科、鳳眼藍屬。

1901年,鳳眼蓮被作為觀賞植物引入中國,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被作為豬飼料推廣,

鳳眼蓮主要在中國南方分布,由于北方河流有凍結期,鳳眼蓮無法在自然狀态下越冬生存。

鳳眼蓮對其生活的水面采取了野蠻的封鎖策略,擋住陽光,導緻水下植物得不到足夠光照而死亡,破壞水下動物的食物鍊,導緻水生動物死亡。

在南方鳳眼蓮已經泛濫成災,比如2000年初的珠江水系已經遍布水葫蘆

水葫蘆鮮品每百克含水分95.2 克,蛋白質1.1 克,脂肪0.7 克,纖維素1.4 克,鈣30 毫克,磷80 毫克,還含有多種維生素。

水葫蘆具有清熱解毒、除濕、祛風熱的功效。

形态特征

浮水草本,高30-60厘米。須根發達,棕黑色,長達30厘米。莖極短,具長匍匐枝,匍匐枝淡綠色或帶紫色,與母株分離後長成新植物。葉在基部叢生,蓮座狀排列,一般5-10片;葉片圓形,寬卵形或寬形,長4.5-14.5厘米,寬5-14厘米,頂端鈍圓或微尖,基部寬楔形或在幼時為淺心形,全緣,具弧形脈,表面深綠色,光亮,質地厚實,兩邊微向上卷,頂部略向下翻卷;葉柄長短不等,中部膨大成囊狀或紡錘形,内有許多多邊形柱狀細胞組成的氣室,維管束散布其間,黃綠色至綠色,光滑;葉柄基部有鞘狀苞片,長8-11厘米,黃綠色,薄而半透明;花葶從葉柄基部的鞘狀苞片腋内伸出,長34-46厘米,多棱;穗狀花序長17-20厘米,通常具9-12朵花;花被裂片6枚,花瓣狀,卵形、長圓形或倒卵形,紫藍色,花冠略兩側對稱,直徑4-6厘米,上方1枚裂片較大,長約3.5厘米,寬約2.4厘米,三色即四周淡紫紅色,中間藍色,在藍色的中央有1黃色圓斑,其餘各片長約3厘米,寬1.5-1.8厘米,下方1枚裂片較狹,寬1.2-1.5厘米,花被片基部合生成筒,外面近基部有腺毛;雄蕊6枚,貼生于花被筒上,3長3短,長的從花被筒喉部伸出,長1.6-2厘米,短的生于近喉部,長3-5毫米;花絲上有腺毛,長約0.5毫米,3(2-4)細胞,頂端膨大;花藥箭形,基着,藍灰色,2室,縱裂;花粉粒長卵圓形,黃色;子房上位,長形,長6毫米,3室,中軸胎座,胚珠多數;花柱1,長約2厘米,伸出花被筒的部分有腺毛;柱頭上密生腺毛。蒴果卵形。花期7-10月,果期8-11月。

季節和氣候

鳳眼蓮因每葉有泡囊承擔葉花的重量懸浮于水面生長,其須根發達,靠根毛吸收養分,主根(肉根)分蘖下一代。葉單生,葉片基本為荷葉狀,葉頂端微凹,圓形略扁;稈(莖)灰色,泡囊稍帶點紅色,嫩根為白色,老根偏黑色;花為淺藍色,呈多棱喇叭,花瓣上生有黃色斑點,看上去像鳳眼,也像孔雀羽翎尾端的花點,非常耀眼、靓麗。多年浮水草本。須根發達且懸垂水中。單葉叢生于短縮莖的基部,每株6~12葉片,葉卵圓形,葉面光滑;葉柄中下部有膨脹如葫蘆狀的氣囊基部具削狀苞片。花莖單生,穗狀花序,又6~12花朵,花被6裂,紫藍色,上又1枚裂片較大,中央有鮮黃色的斑點。花兩性,雄蕊6枚,雌蕊1枚,花柱細長,子房上位。

生長習性

水葫蘆十分喜肥,尤其是氮肥,水層養分含量高時,則植株高大,根系較短,開花少,繁殖快而産量高;養分低時則植株小,根系長,葉色黃,葫蘆帶紫,容易開花,産量較低。

水葫蘆喜溫,在0 ~40 ℃的範圍内均能生長,13 ℃以上開始繁殖,20 ℃以上生長加快,25 ~32 ℃生長最快,35 ℃以上生長減慢,43 ℃以上則逐漸死亡。

水葫蘆自然結實率低,能從根際不斷長出匍匐枝形成新株,進行無性繁殖。因其喜溫好濕,不耐霜凍,種苗常用塑料薄膜等複蓋或溫室保溫,也可引灌工廠餘熱水、溫泉水保苗。春季氣溫13℃左右時,種苗開始生長,即可陸續移放到水面。為防止種苗散失,常采用分格圍養。當溫度上升到25~30℃時,在水質較肥的條件下,單株 1個月内可繁殖到10~40株,最多可達80株。用種子繁殖時,宜先浸種5天,然後播于濕潤土面。在25~30℃條件下,經 5~10天萌發。幼苗長出7~8片葉時,即可移到水中培育。

水葫蘆根系吸收力強,能富集水中養分。鮮草含氮素0.24%,磷酸0.07%,氧化鉀0.11%,粗蛋白質 1.2%,粗脂肪0.2%,粗纖維1.1%,無氮浸出物2.3%,灰分1.3%,水分占93.90%。除用作豬飼料和制作堆肥外,因其對砷敏感,還可作為監測水體中砷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當水體中含砷0.06ppm時,葉片先端出現水漬狀失綠斑點,繼而病斑擴大,葉片失水枯黃翻轉。因具有富集水中鋅、鉛、汞、鎳、镉等重金屬和去除水體懸浮物的功能,可用以淨化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但須妥善解決植物殘體腐爛引起的再污染。也可用作觀常植物。但生長過旺時,常阻塞河道,成為一種害草。

傳播情況

水葫蘆原産于南美洲。1884年,美國新奧爾良市舉行國際棉花博覽會,客商雲集,人們看到水域内漂浮着葫蘆狀的綠色植物,其上面綻開的藍紫色花,非常美麗,于是帶回本國養殖。當時是達官貴人和皇家養的名貴植物,在慈禧太後留下的照片中,就能看到水葫蘆的身影。100多年後,這種植物遍布于全球熱帶、亞熱帶、暖溫帶地區,成為暖地水域中最常見的植物。1901年作為花卉引入我國,20世紀50年代~60年代作為豬飼料在長江流域及其以南普遍推廣,廣泛分布在華南、華中和華東等地區,尤以雲南、四川、湖南、湖北、江西、江蘇、浙江、福建和台灣等省區最廣。

治理措施

天敵防除

可以引進儒艮,用儒艮來治理繁殖力強的鳳眼蓮,相比除草劑有污染,費用高,且不穩定(有可能增強鳳眼蓮的抗藥性),用儒艮治理無污染,費用低,控制效果好。

實例:二十世紀50年代,有人将水葫蘆帶到非洲的剛果盆地。三年後水葫蘆戰勝了所有的水生植物對手,反客為主,在剛果河上遊1500km的河道上蔓延,阻礙了航道。為了消滅水葫蘆,當地政府花費巨資,沿河噴灑除草劑,但不到半個月,水葫蘆又迅速生長起來。後來請來海牛(儒艮),一條每天能吃掉40多萬平方米的水葫蘆,于是河道暢通了,剛果河又恢複了往日的生機。

化學防除

如果在稻田田埂或蔬菜空茬田,每667平方米使用20{bf}使它隆乳油50毫升,可兌水噴霧。每667平方米使用20{bf}使它隆乳油25毫升加20{bf}二甲四氯鈉鹽水劑125毫升加洗衣粉7克,混合噴霧,可降本增效。果園、矮化銀杏林及草坪地可使用上述藥劑進行定向噴霧。如果是河道、池塘、溝渠邊,每667平方米使用41{bf}農達水劑300-400毫升、滅草煙30克、百草枯60克或36{bf}草甘•氯磺可溶性粉劑300克,兌水20千克噴細霧,使藥液黏附在水花生莖葉上。嚴格注意不能在飲用水水面進行,且須注意人畜、魚類的安全。

生物防除

生物防除水葫蘆從60年代初期,在水葫蘆原産地南美烏拉圭進行天敵調查開始(Silveira-Guido,1971)。1967年英聯邦生防所在南美北部和西印度地區開始調查研究,1968年美國農業部在阿根廷實驗室也開始了水葫蘆的生防研究工作。1978年澳大利亞在巴西及其鄰近國家進行該項研究。

在烏拉圭、特立尼達、阿根廷、美國佛羅裡達以及南美其它國家和印度共發現70多種取食水葫蘆的節肢動物,在巴西還發現3種取食水葫蘆的節肢動物,以及3種螨類Amblyseiusglorius,A.pederosus(EL-Banhawy,1979)和Flechtmanniaeichhorniae。另外,也有取食、危害水葫蘆的兩種無脊椎動物和海牛、草魚及真菌的報道。在天敵的選擇過程中,昆蟲及螨類由于體型小、易于培養和研究而被特别重視。

生物防治中用得最多的生物是水葫蘆象甲。在自然界長期進化過程中,生物與生物之間相互制約、相互協調,将各自的種群限制在一定的搗割地,維持一定的數量,形成穩定的生态平衡系統。在“大養特養”的口号下,水葫蘆曾一度被作為一種高産的水生飼料在我國南方的許多地方推廣。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水葫蘆開始在我國南方許多河道泛濫成災。在脫離原産地天敵控制的狀況下,水萌蘆瘋狂繁殖,破壞了當地物種之間的平衡關系,造成大量水生動、植物的死亡。但是水葫蘆的引進給我們的教訓讓我們不得不謹慎的對待外來物種的引進。因此,迄今為止,象甲還仍然在我國科學家的實驗室裡。水葫蘆象甲安全性實驗和對水葫蘆控制實驗表明對水葫蘆有很強的專一性,對水葫蘆的生長也有明顯的控制效果。

利用象甲和農達綜合治理。在綜合治理的策略上,可在河道的一側留存水葫蘆,以使象甲種群保存,而另一側噴施除草劑可達到綜合治理的效果。直接在有象甲的水葫蘆上噴施除草劑農達既可有效控制水葫蘆的生長,又可保留一定種群數量的象甲,但農達用量要适宜。選擇既可有效抑制水葫蘆植株生長和種群繁殖,又在短期内難以殺滅植株的藥量,是維系象甲種群存在的關鍵。利用這種方法隻要使用正常用量的l/10農達制劑,就可獲得十分顯着的控制效果。這将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因過量應用農達而帶來的環境及成本問題。

利用河蟹控制。當4月~5月份水溫達到15℃時,水葫蘆将開始繁殖。這時利用河蟹對水葫蘆新根、新莖的喜食性,在水葫蘆較多的池塘投放一定量的扣蟹或大眼幼體,能有效控制水葫蘆的生長,又可提高蟹的産量和成活率。

人工打撈

人工打撈是一種原始的方法,但很奏效。關鍵是打撈時間的确定,在水葫蘆開始繁殖前,或在施用農藥見效後打撈,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人工打撈與化學防除結合起來,當用除草劑使水葫蘆枯萎時,再對其進行打撈,效果十分明顯。

綜合利用

采用的一些防除水葫蘆的方法或多或少的都存在一定的弊端。如化學防除雖然效果比較确實,但大範圍的使用費用也比較昂貴,而且最重要是在産生一系列的環境和安全方面的問題。在環境和安全問題越來越被人們重視的當今,實行這一方案更應謹慎。

生物防除已經在一些地區(尤其在國外)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那隻是國外的情況。正如紫莖澤蘭在中美州的墨西哥能跟其他物種和諧的生存,不會瘋狂的生長,但是它一到了别的生态環境(如雲南)中便表現出強烈的生态入侵,很快成為當地的優勢種群給當地的其他物種造成毀滅性的破壞作用。前車之鑒,正如水葫蘆被引進到我國一樣,我們必須謹慎的對待水葫蘆象甲。因此,這一方案在我國實施還需要一定的時間,還要做大量的實驗證明其安全性,隻有保證其安全性,最好在投放水葫蘆象甲的同時我們也同時掌握了一種能控制其生長的方法。

無可否認,水葫蘆在淨化水質方面發揮着積極的作用,由此可劃分一定的區段,把水葫蘆趕入這區段(水葫蘆在河道的兩旁)既發揮了淨化水質的功用,對維持河道生态、消除或減少水的污染都有積極的意義,又可為河道增添一條亮麗的風景線。當然,如果是這樣,必須配備專門維護河道的工作人員,專職的維護河道水葫蘆的生長态勢,經常對超出界限生長的水葫蘆給予打撈。雖然由于水葫蘆的幹物質較少而近年來被淘汰繼續用作畜禽飼料,但是在那些水葫蘆已成為災難的地區,把水葫蘆用做飼料不失為一種明智的方法。此外,由于水葫蘆發酵後可産生沼氣,還可利用水葫蘆來産沼氣以緩解我國能源的短缺。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