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主

宿主

自然生物
宿主(host),也稱為寄主,是指為寄生生物包括寄生蟲、病毒等提供生存環境的生物。寄生生物通過寄居在宿主的體内或體表,從而獲得營養,寄生生物往往損害宿主,使生病甚至死亡。宿主不隻是被動地接受病原體的損害,而且主動産生抵制、中和外來侵襲的能力。如果宿主的抵抗力較強,病原體就難以侵入或侵入後迅速被排除或消滅。基本上,由于寄生生物需要完全地依賴宿主提供營養和生存環境,對于寄生物來說,最理想的宿主和寄生物的關系是,宿主能夠為寄生物長期提供穩定的生存環境的同時,其自身的營養不會被寄生物大量地吸取掉。但往往在寄生物的生長周期内,寄生物在宿主體内不斷繁殖,大量的寄生物漸漸增加吸取宿主的營養,令宿主的體能減弱,最後宿主會出現長期的營養不良,最嚴重會導緻宿主死亡。宿主的死亡會使寄生生物無法吸取宿主的營養,也會令寄生生物因為缺乏營養而相繼死亡。
  • 中文名:宿主
  • 外文名:host
  • 定義:
  • 别 名:寄主
  • 釋 義:為寄生生物等提供生存環境的生物

基本解釋

宿主是能給病原體提供營養和場所的生物。包括人和動物。一些病原體(如傷寒杆菌、痢疾杆菌)隻感染人,而有些病原體可能有許多宿主,如狂犬病病毒可寄生在狗、狼、等動物體内。

宿主排出病原體的方式可有多種。常見于呼吸道、消化道、皮膚和血液(吸血昆蟲叮咬)。其排出途徑決定于侵入門戶、病原體的特異性定位和可能的傳播條件。

宿主的類别

最終宿主

最終宿主是指寄生生物的成蟲或者有性生殖階段所寄生的物種。這類宿主通常為寄生物提供長期穩定的寄生環境,包括營養和生物上的保護。

中間宿主

中間宿主是指寄生生物的幼蟲、童蟲或無性生殖階段用以寄生的物種。這類宿主也可為寄生物提供營養和保護,不過寄生物不能在中間宿主體内成長為成蟲,寄生物透過中間宿主為媒介,将自己送到最終宿主。

異常中間宿主

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寄生生物的幼蟲會直接進入最終宿主,這個最終宿主便成為一個“異常中間宿主”。例如豬肉縧蟲在某些情況下将人變成其異常中間宿主。

天然宿主

鹿鼠是幾種已知的和新出現的人畜共患病病原體的天然宿主,這些病原體包括伯氏疏螺旋體、鹿蜱病毒(DTV)和引起漢坦病毒肺綜合征(HPS)的新型漢坦病毒(SNV)。

宿主和寄生物

關系

基本上,由于寄生生物需要完全地依賴宿主提供營養和生存環境,對于寄生物來說,最理想的宿主和寄生物的關系是,宿主能夠為寄生物長期提供穩定的生存環境的同時,其自身的營養不會被寄生物大量地吸取掉。但往往在寄生物的生長周期内,寄生物在宿主體内不斷繁殖,大量的寄生物漸漸增加吸取宿主的營養,令宿主的體能減弱,最後宿主會出現長期的營養不良,最嚴重會導緻宿主死亡。宿主的死亡會使寄生生物無法吸取宿主的營養,也會令寄生生物因為缺乏營養而相繼死亡。

理論

将宿主和寄生生物的理論引用到母親和胎兒的關系上是可行的。胎兒本身不能覓食,而胎生動物的胎兒需要在母體内成長一段時間,期間胎兒完全依賴吸取母親獲取的營養來令自己生長。母體亦為胎兒提供完全的環境,使胎兒避免受到外來的襲擊。

不過,在一般情況下,母親和胎兒的“宿主-寄生物關系”并不會因為過度吸取宿主營養而導緻宿主的死亡。而且胎兒本身并沒有生殖的能力,不會因為“寄生生物”的數量在“宿主”内增加而增加宿主提供營養的壓力。而這種“宿主-寄生物關系”通常以胎兒出世,離開母體而結束。

影響

1.遺傳背景宿主的遺傳背景對抗原的免疫原性有明顯影響。機體對抗原的應答能力受多種遺傳基因尤其是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HC)的控制。不同遺傳背景的小鼠及人群中的不同個體,由于MHC基因不同,濕示對同一抗原的應答能力不同。對某一抗原反應性強的小鼠品系或人,對其他抗原可能呈低反應性。MHC基因及其他免疫調控基因的差異導緻不同個體對同一抗原的免疫應答能力不同。

2.年齡、性别與健康狀态通常情況,青壯年比幼年和老年人的應答能力強雌性動物産生抗體的能力要強于雄性動物,但妊娠期動物的應答能力明顯減弱,同時發生南自身抗體介導的自身免疫病的概率也增高。感染或使用免疫抑制劑等都能使機體對抗原的免疫應答顯著減弱。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