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婚禮

中式婚禮

中國傳統婚禮
中國傳統婚禮是華夏文化的重要部分。古時于黃昏舉行,取其陰陽交替有漸之義,故稱。古代婚禮有六: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婚禮是漢傳統文化精粹之一,大紅花轎、浩浩蕩蕩的迎親儀仗隊、拜天地、掀蓋頭,身穿"鳳冠霞帔、狀元服"的中式婚禮,"追尋文化根源、重視傳統民俗"成了現代人的新“時尚”,這就是中式婚禮。近年來,選擇中式婚禮的新人越來越多,一是符合長輩們的心意,二是新中式婚禮很有格調。對于新人們來說,能夠回歸中國婚禮本來的樣子,也是非常具有紀念意義的。[1]
    中文名:中式婚禮 外文名:Chinese marriage,Zhi dun hi ceremony 别名: 遊戲類别:裝扮 禮儀服制:漢服 理論參考:周禮 婚前禮節:先祭拜祖先

曆史淵源

婚禮起源

相傳中國最早的婚姻關系和婚禮儀式從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約開始。《通鑒外紀》載:“上古男女無别,太昊始設嫁娶,以俪皮為禮。”從此,俪皮(成雙的鹿皮)就成了經典的婚禮聘禮之一。之後,除了“俪皮之禮”之外,還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現了“親迎于庭”“親迎于堂”的儀節。周代是禮儀的集大成時代,彼時逐漸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禮儀,《儀禮》中有詳細規制,整套儀式合為“六禮”。六禮婚制作從此為華夏傳統婚禮的模闆,流傳至今。

周制婚禮

周制婚禮,承啟上古至夏商,集成于禮樂開國的西周,發揚于君子風範的春秋戰國,穩定于華夏諸族最終形成漢民族的時候,在漫漫三千年裡始終為華夏婚禮之藍本,最終蔚成燦爛的雲霞。

那時候的婚禮還叫做昏禮。沒有奢侈的聘禮,沒有鋪張的排場,也沒有喧鬧的筵席。昏禮重的是夫婦之義與結發之恩,并不認為這是一件可以喧鬧嘈雜的事。那時候的昏禮簡樸幹淨,沒有後世繁缛的挑蓋頭、鬧洞房這類繁雜的玩意兒,夫妻“共牢而食,合卺而酳”,而後攜手入洞房。次日拜見舅姑,三月後告見家廟。

從此,新婦正式融入夫家家族。商周時期的昏服也不是現在人們誤解的大紅一片,而是端莊的玄色禮服(玄色,黑中揚紅的顔色,按照五行思想,是象征着天的、最神聖的色彩)。嫁女之家三日不熄燭火,在盈盈火光中思念着遠去的女兒;夫家也三日不舉樂,安慰着思念雙親的新娘,整個儀式甯靜安詳,但安靜細緻的儀式中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黃昏中開始的那個安靜優美的儀式,映照出一個久違的文明氣息——那是純正、優美而偉大的漢文明,直指人心。

發展型婚禮

指在周制婚禮的基礎上逐漸演變的後世中國婚禮。其中混雜了許多其它來源的婚俗禮儀,有諸多變異,故此稱為“發展型”。

婚禮是什麼時候慢慢放在白天的已經不得而知了,也許是因為漢代以後的戰亂,夜晚不安全的緣故,也許是因為感染了胡俗習慣,再加上後來的婚禮排場逐漸變大,時間變長,也就逐漸放在了上午,這樣,歡慶的儀式往往持續一天。

與後世婚禮不同,先秦至兩漢婚禮,女父迎婿于門外,禮節甚重,更别說刁難女婿的事了,唐《封氏聞見錄》6卷五雲:“近代婚嫁有障車、下婿、卻扇及觀花燭之事。”自從婚禮有了賀客和婚宴開始,婚禮的世俗歡慶氣氛就逐漸擴展。婚禮的歡慶的氣氛本是生民常态,同時也來自華夏周邊的風俗浸染。胡俗婚禮多喜慶,後世婚禮的許多雜俗,比如鬧洞房,是契丹的婚俗。跨火盆,則來自滿族。

根據周禮,婚禮是沒有蓋頭的,但紅蓋頭卻成了世俗婚禮的像征。儀禮中的婚禮不舉樂,無酒筵酬賓的儀節,隻在新房中為新郎新娘專設一席。到後世,宴衆賓客會成了婚禮必不可少的一項,鬧房也成了保留節目。也許,我們更加熟悉的婚禮就是: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

縱觀以上兩種中國傳統婚禮的模式,不難看出:曆史的悠久,國土的遼闊,文化基因變異的程度自然不會小,畢竟,沒有交流的民族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在婚禮的發展上,華夏民族的婚制婚儀,吸納了許多外來民族的習俗。曆經多次主動的、被動的民族間交流,經曆多次國運縱橫起伏,華夏婚禮在漫長的時光中慢慢流變。

耐人尋味的是,從曆代禮書的修訂,可以看出古人對這種現像的态度:對周禮婚制的偏好,對世俗婚制的寬容。于是,理想與世俗便兩不相悖,各有市場。這也許就是華夏文化的特點之一,古人已經給出了适宜的處理方式,不必苛求統一。

傳統婚禮介紹

婚姻六禮

中國的婚禮可分為三個階段:

婚前禮,即“訂婚”。

正婚禮,即“結婚”或“成婚”的禮儀,就是夫妻結合的意思。

婚後禮,是“成妻”、“成婦”或“成婿”之禮,這表示了男女結婚後的扮演的角色在中國傳統的結婚習俗裡,婚前禮和正婚禮是主要程序,這些程序都是源自周公的六禮。

據禮記昏義記載:“昏禮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故男子重之,是以昏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皆主人筳幾于門外,入揖讓而升,聽命于廟,而拜迎于門外,入揖讓而升,聽命于廟,所以敬慎重正昏禮也。故曰昏禮者,禮之本也。”

而所謂的六禮,據儀禮的記載,分别是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據說六禮是創于周朝的,有學者認為周文王時代已有六禮,不過亦有人不從六禮。

漢平帝元始三年,劉歆等雜定婚禮,四輔公卿大夫傳千朗史家屬可行親迎,次年立皇後亦納采、蔔吉。魏晉南北朝時,皇太子娶太子妃的婚禮都沒有請迎,自東漢到東晉時很多時都不依六禮成婚。

唐代以後,皇太子開始請迎,而親王的婚禮都會依随六禮。後來暨“問名”于“納采”和“請期”于“納成”;是故雖然概念上還是依六禮而行,實際上隻有“納采”、“納吉”、“納征”和“親迎”四禮。而朱子家禮更将“納吉”和“納征”合為一禮,所以隻有三禮。

元朝時,婚禮加議婚一禮。

明朝洪武元年時,以朱子家禮為标準制定婚禮。

清朝時,據通禮記載,漢官自七品以上共有九禮,但都拼入了成婦成婿之禮,而古代的六禮亦隻餘下“議婚”、“納采”、“納币”、“請期”與“請迎”五禮。其他士、庶人結婚都比較簡單,而民間的婚禮一般都會依朱子家法進行。

三書六禮

三書:三書即聘書、禮書和迎親書。

聘書:聘書是訂婚用的書,于“納吉”(過文定)時男家交給女家。

禮書:禮書是“納征”(過大禮)時使用的書,禮書内會詳細列明禮物種類及數量。

迎親書:顧名思義,迎親書即迎娶新娘時的書,即在“親迎”時使用。

六禮:納采又稱“采擇”,相當于後世所稱之“提親”、“說媒”。表示男方曾審慎考慮之後所做的決定。《文公家禮》說:“納其采擇之禮,及今世所謂言定也。”而古代較為樸實簡單,具《儀禮士昏禮》記載,士大夫階層所執的見面禮,即稱“贽”或“摯”,僅“用雁”。其原應執雉而已,但雉不易活捉,多為死雉,婚時不宜,且婚禮為人生大事,故特許新人得越其身分等級穿戴與使用衣着行頭。

新人着裝

新郎穿狀元袍,新娘披戴鳳冠霞帔。

狀元袍是由紅色的九品官服變化而來,帽子為烏紗帽,插宮花。

鳳冠是飾有銀質或其他質地的鳳凰模型,霞帔則是紅色的披肩,一般來說,新娘穿紅綢襖褲,繡花鞋,上繡鴛鴦、梅花、蓮花等吉祥圖案。

中式的服裝可以去禮服店訂做或租借,在影樓拍攝婚紗照時也可以預定中裝,有些影樓會在拍攝套系中免費借用婚禮當天的服裝。

必備道具

中式婚禮之必備道具

1、花轎:花轎作為傳統婚禮的核心部分是從南宋開始流行的。它分四人擡、八人擡兩種,又有龍轎、鳳轎之分。轎身紅幔翠蓋,上面插龍鳳呈祥,四角挂着絲穗。有錢人家娶親為五乘轎,花轎三乘,娶親去的路上女迎親者坐一乘,其餘二乘由壓轎男童坐;迎親回來時新娘、迎親、送親者各坐一乘,另有二乘藍轎,用藍呢子圍蓋,上面插銅頂,由新郎、伴郎各坐一乘。

2、旗鑼傘扇:它位于迎親隊伍之中、花矯之前,可令整個迎親儀式熱鬧、壯觀。

3、鞭炮:迎親禮車在行進途中,應一路燃放鞭炮表示慶賀。

4、鳳冠霞帔:嫁女兒的人家無論貧富對嫁衣都是十分的講究。内穿紅襖,足登繡履,腰系流蘇飄帶,下着一條繡花彩裙,頭戴用絨球、明珠、玉石絲墜等裝飾物連綴編織成的“鳳冠”,再往肩上披一條繡有各種吉祥圖紋的錦緞—“霞帔”。

5、蓋頭:古時新娘着鳳冠霞帔的同時都用紅布蓋頭,以遮羞避邪,紅色取吉祥之意。

6、馬鞍:“鞍”與“安”同音,取其“平安”長久之意。多放于洞房的門檻上,表示新娘跨馬鞍,一世保平安。當新娘前腳邁入門檻,後腳擡起還沒有落下的時候,這時由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全人把馬鞍抽掉,正好符合了“烈女不嫁二夫,好馬不配雙鞍”的意思。

7、火盆:它是放置于大門口的一盆火,讓新娘邁過去,寓意婚後的日子紅紅火火。

8、天地桌:多置于院中,桌上放大鬥、尺子、剪子、鏡子、算盤和秤,稱為“六證”。意思是:可知家裡糧食有多少、布有多少、衣服好壞、容顔怎樣、帳目清否、東西輕重等。民間常有隻有“三媒(媒人)六證”俱全,才表示新婚合理合法的說法。等到吉時舉行的結婚典禮,就俗稱為“拜天地”,由司儀主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是夫妻對拜。

9、秤稈:入洞房後,新郎用秤稈挑去新娘的紅蓋頭,取意“稱心如意”。

10、花燭:在婚禮儀式中使用大紅色的成對蠟燭,點燃于廳堂及洞房之内。因其上多有金銀龍彩飾,故稱為“花燭”。

角色安排

下聘禮方:由男方家長擔當。向女方提親并贈送禮物﹐即舊時所稱納采和納征.贈送的禮品通常包括各種在中國文化中表示吉祥的食品﹐物品。如茶葉等。

媒人:由一位與雙方家庭關系都比較密切的人擔當﹐負責邀請雙方長輩見面,促進雙方的溝通。

童子:由男方家的未婚男子扮演,負責婚禮過程中的端茶迎轎。

全合人兒:由女方家的幾位年輕貌美的未婚女子扮演,在新娘下轎時扶新娘下轎。

婚禮司儀:宣布典禮正式開始,介紹雙方重要親友﹐并緻祝福詞。

主婚人:由德高望重的長輩或友人擔當,為婚禮緻詞。

攝像師:專業的攝像人員,記錄下婚禮的全過程,拍攝新人與來賓的照片,為新人留下珍貴美好的回憶。

選址:傳統的中式婚禮儀式,一般早晨女方家裡要"出嫁酒",而中午男方家裡操辦喜筵。中午的時候傧相幫助在男家堂屋布置好拜堂的場所。不過如今越來越多的新人即使采用中式儀式也會在飯店擺喜筵。

中式用品

1、中式婚禮用品-花轎

2、中式婚禮用品-旗鑼傘扇

3、中式婚禮用品-鞭炮

4、中式婚禮用品-鳳冠霞帔

5、中式婚禮用品-蓋頭

6、中式婚禮用品-馬鞍

7、中式婚禮用品-火盆

8、中式婚禮用品-天地桌

9、中式婚禮用品-秤稈

10、中式婚禮用品-花燭

婚禮音樂

王菲-我願意

王菲空曠的聲音讓喜歡她的歌迷留戀。《我願意》這首經典最适合婚禮的歌曲,從年輕人到中年人都為之瘋狂。當婚禮上響起“我願意為你我願意為你……”的歌聲時,每個人都感動愛情的魅力。我願意也是在婚禮上都能聽到的三個字,簡單的三個字卻有深刻的含義。這首歌當之無愧排名第一。

鄧麗君-月亮代表我的心

每想起愛情歌曲我們都不能忘記這首歌,每一個人都能清唱幾句。諸多歌手翻唱不斷,但我們忠于最早的原唱。婚禮上,每個人都跟着曲子一起唱,包括我們的父母,那樣的場面是不多見的,但這種幸福的場景卻能銘記心頭。是最适合婚禮的中文歌曲之一,排名第二,想來大家都會贊同。

蔡依琳和陶喆-今天你要嫁給我

是比較歡快、浪漫、溫馨的歌曲,符合當時的婚禮氛圍,深受結婚新人的喜愛,也是最最最常聽到的婚禮歌曲。不知道你參加的婚禮,有沒有聽到這首熟悉的歌曲呢。排名第三的原因,不必太多言語,各位新人都能知道。

劉德華-結婚進行曲

“我願意為了你披上白紗衣,我願意為了你走在紅毯裡,我願為你唱出一首愛的戀曲,我願為你造起一座愛的屋頂,為你擋風遮雨”每位新娘聽到這樣的歌詞都會特别感動。也許在某一天聽不出其中的含義,但在映襯婚禮當時的場景,感動是必不可少的。這樣的中文婚禮歌曲在婚禮上聽到的不多,或許是因為怕新娘因感動而落淚弄壞妝吧。

光良-童話

“我會變成童話裡,你愛的那個天使,張開雙手,變成翅膀守護你。你要相信,相信我們會像童話故事裡,幸福和快樂是結局。”聽到這樣的歌詞,我們都會為之一動,震撼的是心靈,更多的感動,感動這唯美的愛情。光良的歌曲有點淡淡的憂傷,但回味起來總是幸福。幸福和快樂的結局是每位新娘所期望的,婚禮上的新娘不就是天使嗎。

趙詠華-最浪漫的事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一路上收藏點點滴滴的歡笑,留到以後坐着搖椅慢慢聊”每每聽到這樣的歌詞都能感受像是真的一起到老,然後在夕陽下坐着搖椅慢慢的聊一往的點點滴滴。婚姻不就是這樣嗎,婚禮儀式上每位來賓都在祝福白頭偕老,新娘新郎也在想相互依偎一輩子,這真是浪漫的事。

周華健-明天我要嫁給你了

和《今天你要嫁給我》不同,這是首比較慢的歌曲。演唱者周華健是男生,不想用男生版,可以去找王菲唱的女版,同樣的歌詞也有不同的曲調。但歌詞的感覺讓我們能看到,就像是看到新娘新郎要結婚前的激動心情一樣。一首幸福的歌曲,在婚禮上聽到的是不錯的。

鄧麗君-甜蜜蜜

和《月亮代表我的心》一樣同屬鄧麗君的歌曲,是一經典力作。婚禮本來就是件甜蜜的事件,當這首甜蜜歡快的歌曲響起時,所有人都會融入甜蜜的氛圍,于是歡樂幸福的笑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那笑是甜蜜蜜的,就像花兒開在春風裡……

任賢齊和楊千桦-花好月圓夜

“就在這花好月圓夜兩心相愛心相悅,在這花好月圓夜有情人兒成雙對,我說你呀你這世上還有誰,能與你鴛鴦戲水比翼雙雙飛”這樣的歌詞很有場景,讓人聯想到月圓時分兩個相愛的人相守在一起比翼雙飛。多半用在婚宴時,讓人欣賞具有中國曲風的同時也感受那美好的愛情。

蔡卓妍和林俊傑-小酒窩

聽名字就覺得生活氣息很濃,有着小酒窩的人是可愛的。歌曲雖然很新,但用婚禮上絕對沒錯,歌調略有調皮,但更多的是深情。“小酒窩長睫毛是你最美的記号,我每天睡不着想念你的微笑,你不知道你對我多麼重要,有了你生命完整的剛好。小酒窩長睫毛迷人的無可救藥,我放慢了步調感覺像是喝醉了,終于找到心有靈犀的美好,一輩子暖暖的好,我永遠愛你到老”這樣的歌詞誰都喜歡,誰都希望站在身邊的人和自己暖暖的相愛一輩子。

曆史記載

在《禮記·昏義》篇對中國古代的昏禮的形式及意義有着較為詳細的描述:“昏禮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皆主人筵幾于廟,而拜迎于門外。入,揖讓而升,聽命于廟,所以敬慎重正昏禮也。敬慎重正而後親之,禮之大體,而所以成男女之别而立夫婦之義也。男女有别而後夫婦有義,夫婦有義而後父子有親,父子有親而後君臣有正。故曰:昏禮者,禮之本也。”“夫禮始于冠,本于昏,重于喪祭,尊于朝聘,和于射鄉。此禮之大體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