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線

院線

電影發行放映經營機制
電影院線簡稱“院線“,英文全稱“theater chain”,是指以影院為依托,以資本和供片為紐帶,由一個電影發行主體和若幹電影院組合形成的一種電影發行放映經營機制。院線對旗下影院實行統一品牌、統一排片、統一經營、統一管理。[1]近年來,在國家主管部門政策推動的刺激下,中國院線的發展速度位居世界前列。院線布局現象的不均,也是市場尚未真正形成競争格局的因素之一。
    中文名:電影院線 外文名: 适用領域: 所屬學科: 英文名:theater chain 特點:以資本和供片為紐帶 簡稱:院線

簡要介紹

電影放映業是一種具有壟斷性的經營體制的行業。經營者為發展和保護其經營利益,在某些城市或地區,掌握相當數量的電影院,建立放映網絡,借以壟斷某國或某一電影制片公司新版影片的公映。

中國最早出現的電影院線,是20世紀初至20年代中期,由西班牙電影商人雷瑪斯在上海建立的,由虹口、夏令配克、維多利亞等七家電影院組成的電影院線;其後中國影戲院公司在平、津、滬等地也建成相當規模的電影院線;20年代初中國電影資本家羅明佑在華北、東北建立電影院線;30年代,天一影片公司企業家邵氏兄弟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組建南洋電影院線。現在港台等地仍有些電影發行放映商采用電影院線體制。

市場概況

數量

截止2012年底,全國共有39條城市院線。中國電影院線從2003年至今,數量發化經曆了三個起伏階段:n

2003年-2005年,院線數從32條增加到36條,經曆了一個小幅上升階段。n

2006年-2008年則經曆了3年的整合期,到2009年,電影院線又出現了一次短暫的增長高峰,在随後2010年和2011年,中國電影院線增速回落,穩定在每年增加1條院線的速度。另據統計,中國農村院線自2008年開始,持續增加。2009年是農村院線激增的一年,增幅達45.3%,自2010年開始整體增速趨于常态,增速逐年放緩。n

到2012年,中國農村電影院線246條,僅比2010年增加6條。以美國為例,整個美國電影市場擁有近4萬塊銀幕,但隻有25條主流院線,衆多銀幕掌握在主要的5大院線,随着中國電影市場的収展和成熟,院線間整合将愈加頻繁,院線數量也會逐漸減少。但是,在短時間看來,伴随着中國影院建設的推進以及整個産業的快速發展,中國電影院線必然會在初期經曆一段數量激增的過程,但伴随着電影産業的收展越來越趨于成熟,以及市場的優勝劣汰,預計未來3-5年,中國電影院線将經曆新一輪大洗牌,總體數量減少至30條以下,甚至更少。n

發展特點

①院線兩極分化嚴重

2012年中國影院的加速發展推動了整個院線的實力擴充與競争,但是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也應當注意到整個産業的發展整體上是由幾大院線控制的,大院線發展越來越快,而小院線的發展處境越來越危艱難。

②發展速度快

近年來,在國家主管部門政策推動的刺激下,中國院線的發展速度位居世界前列。如沖向院線影院建設數量首位的大影易潇湘院線平均每年有60家影城開業,目前已擁有超過300塊銀幕,全年票房即将突破1億元!院線的飛快發展也刺激了票房的井噴現象出現。

③院線布局不均

現象一,院線大都是跨省跨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基本上是被五、六條大院線分别占據着各大影院;而成都則被十條院線占據位居榜首,全國大多數影院在10強院線的旗下。

現象二,等級城市分布不平衡。影院基本都在大城市,中等城市較少,小城市鮮有,小城鎮缺少影院。

現象三,東西分布不平衡,東部及沿海發達地區多于西部及内陸地區,除北京外,南方的影院數量明顯多于北方。院線布局現象的不均,也是市場尚未真正形成競争格局的因素之一。

發展趨勢

①向産業上、下遊進一步延伸、完善産業鍊n

國内院線從單一性的電影放映企業,向綜合性的電影制片、發行、放映一體化企業發展。國内的院線多數都是單一性的影院經營商,暫不具備制片和影片投資能力,片商供給各條院線的影片都是清一色的,因此院線之間沒有經營特色和市場細分可言。n

②數字化的發展趨勢n

2009年12月,電影局出台《關于對影院安裝2K和1.3K數字放映設備補貼的通知》,該政策的出台加快中國中小城市數字影城的建設速度,構建中國中小城市的數字放映平台,推進中國電影由膠片放映向數字放映的轉換。n

2010年1月,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目前發布關于促進電影産業繁榮發展的指導意見》又明确提出“實施電影數字化發展規劃,大力推廣數字技術在電影制作、發行、放映、存儲、監管等環節的應用”的影院建設目标。2011年,數字銀幕以及數字票房均占到其市場總量的90%,數字化趨勢已經充分展現。2012年11月27日随着全球首台S2K數字電影機NC900C-A+影院正式商業啟動,數字化放映成本将進一步降低,數字化趨勢将進一步增強。n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