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2轟炸機

SB-2轰炸机

苏联轰炸机
1933年,苏联空军提出发展一种轻型快速轰炸机的需求,经验丰富的图波列夫设计局很快拿出方案并获得通过,1934年开始量产,苏联空军赋予其SB-2的编号。“SB”是俄语“快速轰炸机”的首字母缩写,后来中国军人根据俄文发音将该机称为“斯勃”。SB-2是苏联第一种采用全金属结构的军用飞机,最大飞行速度410千米/小时,比同时代的战斗机还要快。除了出色的航速,SB-2轰炸机还能携带600千克炸弹,最大航程达1000千米,还有4挺7.62毫米机枪用于自卫。[1]
    中文名:SB-2轰炸机 外文名: 别名: 研发国家:苏联

研发历程

第一架原型机在1934年4月试飞,这是一架采用全金属制机身,机翼为中单翼,起落架半埋在发动机后,发动机为两个美制莱特旋风式风冷发动机(710匹马力),之后改用苏联国产M87发动机(900匹马力),但此于同年9月坠毁,第二架原型机改用法制水冷式发动机(780匹马力),试飞顺利但仍有少问题,当时图波列夫认为问题不大,但史太林却为此把他收监,但SB轰炸机的项目继续进行,改用苏联国产M100发动机(750匹马力)后称为SB-2-M100,不过此机产量不多,很快改为采用M100A发动机(860匹马力),此为SB-2轰炸机

1937年开始有部份SB轰炸机改用水冷式M103发动机并在翼下加上挂架,此为SB-2-M103,又名SB-3轰炸机。

特点

SB-2轰炸机定位是中型快速轰炸机,载弹量有600公斤,最大航程980公里,和美国德国的中型轰炸机相比略显不足,和日军的中型轰炸机相当,但是在实战中SB-2的载弹量可以达到900公斤。在防护上,SB-2设计之初就具备一定的装甲防御能力,机体和内部关键部位则采用强度很高的锘锰硅钢。自卫武器为4挺苏制7.62mm机枪,可以有效形成自卫火力网。实战中,SB-2经常击落防御力低下的日军战斗机,有一次击落5架日军战斗机的战例。而自己则很难被击落。诸如1938年8月3日3架SB-2轰炸机对安庆日军机场的轰炸后,被日军战斗机追击,其中一架被打了70多个弹孔,仍然全身而退。

SB-2轰炸机的成员很少,仅有3人,飞机也不算重,空载为3吨,满载重量不过5吨多,可以在相对简陋的机场起降。后来很多美国轰炸机根本无法适应中国恶劣的机场环境,但SB-2轰炸机则毫不费力的适应了。

型号

SB-2M-100 1936年生产型,发动机Hispano-Suiza 12Y,装2叶固定桨距螺旋桨。

SB-2M-100A 1936年对发动机进行改进,又将2叶螺旋桨改为3叶可调桨距螺旋桨(VIsh-2),起飞滑跑距离缩短了150M,升限提高1160M。

SB-2M-103 1937年换装更强有力的发动机M-103(960hp),机翼下增加了可外挂2*500KG炸弹的外挂点,最大载弹量提高到1600KG,航速提高到423KM/H。同年由M.Y.Aleseev驾驶,创造了载重1000KG达到12240.5M高度记录

SB-Bis2 SB-2M-103型的发展型,1938年5月试飞,随即为Sb-Bis3取代。

SB-Bis3/SB-2M-103(1939)/SB-3 SB系列的最后改进型,发动机散热器改在发动机下方,发动机短舱迎风面积减小,航速进一步提高。在生产期中,还在SB的基础上发展了若干飞机: T1 ANT-41 鱼雷机 DI-8/ANT-46 重型战斗机 MMN 轰炸机。 [3] 

性能参数

基本信息

    名称:SB轰炸机
      首飞时间:1934年4月
        研发单位:图波列夫设计局
          生产单位:图波列夫设计局
            飞行速度:亚音速

            武器装备

            (1)4支7.62毫米口径机枪。

            (2)600公斤炸弹。

            技术数据

              乘员:3人
                机长:12.57米
                  翼展:20.33米
                    机高:3.6米
                      空重:4,280千克
                        发动机:2具风冷式M100A发动机(800匹马力)/水冷式M103发动机(960匹马力)
                          最大起飞重量:5,725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飞行速度:411千米每小时
                              最大航程:980千米 

                              实战应用

                              1937年抗战爆发之初,中国空军仅有300余架英美老式作战飞机,面对拥有数千架飞机的日本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都处于绝对的劣势。战争爆发后,英美奉行中立政策,中国很难获得美国飞机的补充。内外交困的环境,让中国空军很快就在和日军的战斗中损失殆尽。苏联有鉴于日本对其远东地区的威胁,出于共同防御日本的目的。于1937年8月21日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其后苏联向中国提供了2.5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其中就SB-2轰炸机328架,DB-3轰炸机30架,并派遣航空军事顾问和志愿航空队来华协同作战。

                              9月SB-2轰炸机从苏联境内分批飞抵兰州,装备了武汉和南昌地区的中国空军第一和第二大队。12月2日SB-2首战告捷,9架SB-2在苏联志愿队科兹洛夫的率领下,轰炸了停泊在上海的日军舰队,炸毁了包括一艘巡洋舰在内的7艘舰艇。事后,日军起飞6架中岛95式战斗机追击,但是其350公里/小时的速度,根本追不上SB-2。12月15日,27架SB-2再次袭击已经沦陷的南京,在4000米的高度投弹10余吨,完全炸毁大校机场,摧毁日本飞机40余架。1938年2月,在接到报告后,48架SB-2组成机群,轰炸了当时日军占领的台北松山机场,共投弹280枚,摧毁储油罐,炸毁日本飞机40余架。

                              1938年的武汉会战,SB-2轰炸机尽全力出击,不但轰炸日军地面部队,日军机场,更多的是沿着长江水道轰炸日军军用船只。会战期间,SB-2轰炸机炸沉日军军用船只23艘,炸伤67艘,严重阻碍了日本舰队的推进。日军舰队在本来2天就可以走完的江段,花费了整整2个多月时间。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