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格戰争

俄格战争

2008年为争夺南奥塞梯控制权爆发的战争
俄罗斯格鲁吉亚战争,是2008年8月8日至8月18日,格鲁吉亚和俄罗斯为了争夺南奥塞梯的控制权而爆发的战争。在国际各方的调停下,格鲁吉亚和俄罗斯分别于8月15日和16日在停火协议上签字,俄军于8月18日开始撤离格鲁吉亚,战争结束。这次战争共造成格鲁吉亚军队215人死亡,1469人受伤,4人失踪;俄罗斯军队74人死亡,171人负伤,19人失踪,以及约1600南奥塞梯平民死亡。[1]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名称:俄格战争 地点:南奥塞梯 时间:2008年8月8日至2008年8月16日 结果:俄罗斯获胜 交战各方:格鲁吉亚,俄罗斯 各方兵力:格方1.2万人,俄方2万人 伤亡情况:俄军阵亡74人,负伤171人,19人失踪,格军215人死亡,1469人受伤,4人失踪

历史背景

历史问题

俄罗斯历史上经过残酷而且长时间的战争,才征服了整个高加索地区。苏联将高加索山以南称为外高加索,划分成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三个加盟共和国。高加索山以北称为北高加索,划归俄罗斯联邦。高加索山南北都有奥塞梯。苏联根据高加索山把北奥塞梯划归俄罗斯,南奥塞梯划归格鲁吉亚。这样奥塞梯被人为一分为二,埋下隐患。

格鲁吉亚在苏联时期分离主义倾向一直非常严重。斯大林虽然是格鲁吉亚人,也一直在格鲁吉亚进行严厉镇压。苏联解体的时,格鲁吉亚就是一只带头羊。苏联解体以后,格鲁吉亚一直非常支持北高加索地区的分离主义势力,特别是车臣。格鲁吉亚一直是车臣获得外界援助的重要渠道。

科索沃独立

俄罗斯一直强烈反对独立的科索沃,在美欧一些国家的支持下,2008年初宣布独立,欧美立即承认其独立,把联合国反对的分裂变成了正义的独立。科索沃是斯拉夫民族的文化摇篮,但却被美国绕过联合国先攻击后"霸占"然后直接支持使其独立!独立极大的伤害了同为斯拉夫民族的俄罗斯的文化和民族情感,感觉恍如被扇了一记耳光,此恨在心,却无奈难报。

北约东扩

北约近年加紧动扩张,形成对俄罗斯包围和威胁,特别是吸收独联体国家(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加入北约议题上,让俄罗斯受到强大的压力!近来又传出美国准备吸收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北约组织的消息,以及格鲁吉亚的亲美政权的迫切希望加入北约投入美国怀抱的做法,让俄罗斯忍无可忍!

资源问题

格鲁吉亚地处里海石油和西方市场的中间地带,位于俄罗斯、伊朗和蕴藏丰富石油的里海,一条可以绕过俄、伊的输油管可以直接到达欧洲,里海石油最终将可能像今天的中东石油一样对工业世界产生重要影响。这一地缘战略特点,使格鲁吉亚成为美国和欧洲俄罗斯的焦点热点。

南奥塞梯独立问题

南奥塞梯是格鲁吉亚的一个自治州。从1989年起,南奥塞梯就要求与俄罗斯境内的北奥塞梯合并。苏联解体后,南奥塞梯自治州一直谋求独立,不服从格中央政府的管辖。1992年通过全民公决,要求成立独立共和国及与北奥塞梯合并。因此,格中央政府与南奥塞梯地方当局的矛盾恶化,并导致大规模武装冲突。长期以来,由于南奥塞梯当局与俄罗斯关系密切,格鲁吉亚经常指责俄罗斯暗中支持南奥塞梯。俄格双方在南奥塞梯问题上龃龉不断。

黑海舰队问题

众所周知它是前苏联海军中唯一不怕冰冻围困的全天候舰队,主要基地和舰队司令部设在克里米亚半岛的塞瓦斯托波尔,将黑海舰队挤出地中海,掐断俄罗斯进入大西洋的入口,减少对北约各国的战略威慑!

1992年,经过会谈,达成有关协议,根据协议,俄、格和南北奥塞梯成立了解决格奥冲突的四方混合监督委员会,由俄、格和南奥塞梯三方组成混合维和部队负责在冲突地区执行维和使命。

十几年来,南奥塞梯当局一直初衷不改,有关各方在这一地区的摩擦也时有发生。迄今,格中央政府只控制着南奥塞梯的部分地区。

于是格中央政府便在欧美的变相支持下,趁全世界目光聚焦北京奥运的时机,忽然出击,强攻轰炸,意图解决南奥塞梯问题。

战争经过

8月8日凌晨,格鲁吉亚出动军队同其境内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的当地武装人员发生激烈交火,从而引起了俄格之间的武装冲突。对此,俄以保护南境内的俄罗斯公民为由,迅速出兵予以回应,并很快重新控制了南奥塞梯,12日俄宣布停火撤军。俄格这场所谓的“五天战争”一经交战旋即停火,其背后是有其复杂的因素。

1问题由来已久

作为前苏联的加盟国,格鲁吉亚这个小国,先发制人式地主动进攻,这里面有其历史和现实的原因。

南奥塞梯1801年被沙俄吞并。俄国革命之后,南奥塞梯成为了孟什维克派的格鲁吉亚民主共和国的一部分,但北奥塞梯却成为了布尔什维克派的泰历克苏维埃共和国的一部分。1921年,前苏联红军成立格鲁吉亚苏维埃政权。次年,在苏联与白俄于当地的激烈战争之后,南奥塞梯自治州在4月20日成立。

苏联解体后,南奥塞梯自治州一直谋求独立,不服从格中央政府的管辖。1992年1月,与俄罗斯北奥塞梯接壤的南奥塞梯通过全民公决,要求成立独立共和国及与北奥塞梯合并。格中央政府与南奥塞梯地方当局的矛盾由此急剧恶化,并导致大规模武装冲突。

1992年6月24日,俄罗斯、格鲁吉亚和南奥塞梯、北奥塞梯四方最高领导人就和平解决南奥塞梯武装冲突问题首次举行会谈,达成有关实现停火、成立维持和平部队和监督委员会的协议。根据协议,有关方面成立了解决格奥冲突的混合监督委员会和混合维和部队。

自2003年11月经“玫瑰革命”上台以来,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一直奉行积极融入西方、加入北约的政策,“亲美疏俄”,极力摆脱俄罗斯的传统影响,致使格俄关系持续恶化。2006年11月12日,南奥塞梯再次就独立问题进行全民公决,绝大多数公民支持南奥塞梯独立。但这一结果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

2西方暗中支持

格鲁吉亚这个高加索山区的小国为什么会挑战俄罗斯呢?简单回答是,因为格鲁吉亚背后有美国的支持,而美国之所以支持格鲁吉亚,是因为它重要的地缘位置。

位于高加索南麓的格鲁吉亚,介于俄罗斯和中东之间,其本身不但对俄罗斯周边稳定、车臣问题有重要影响,而且对俄罗斯能否顺利发挥对中东的影响至关重要。对于正在警惕俄罗斯发展的美国和西方来说,这个位置也正是遏制俄罗斯控制中亚、在俄罗斯和中东之间打上“楔子”的最佳地点。因此,通过“反恐”战争已经把军事力量渗透到乌兹别克和哈萨克的美国近几年也不遗余力地拉拢格鲁吉亚。美国先支持格鲁吉亚、乌克兰、阿塞拜疆和摩尔多瓦在1997年成立“古阿姆集团”(GUAM),在独联体内部搞“分裂”;2003年又暗中支持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亲西方的萨卡什维利上台;2005年,格鲁吉亚派兵去伊拉克参加维和,这些人都由美军培训。

今年2月科索沃宣布独立后,俄罗斯为了回击美国承认科索沃独立的立场,开始调整对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的政策。

3发起“闪电战”

从战斗开始的格军行动看,这场冲突格方是策划并准备了多时的。格方在8月8日派部队攻进了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战斗伊始,格军兵锋就直指南奥首府茨欣瓦利四周的高地,使用坦克、飞机、装甲车等协同作战。

8日下午,俄第58集团军出动,北线格军无力完成战役目标。150余辆俄军坦克冲过卡孜别克山罗克斯基隧道,沿途击溃格军抵抗,至9日下午,俄军装甲部队已经突入南奥首府茨欣瓦利,俄国各大媒体声称俄军已经“解放”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同时,俄罗斯出动空军,对格鲁吉亚多处目标发动空中打击。俄军战机空袭格鲁吉亚境内三个军事基地和多座供应原油到西方国家的重要设施。

在美国和北约都表示出不会为格鲁吉亚“火中取栗”的明确意图后,格鲁吉亚很快就做出了让步,宣布接受俄方提出的停火谈判6项原则。俄随即发布了停止进攻的命令。

梅德韦杰夫宣布,俄罗斯的目的已经达到,“维和部队和公民的安全重新得到保障”,“侵略者已被惩罚并遭受重创”。这次俄军可谓是以“闪电战”回击“闪电战”。

在格鲁吉亚国防军突入南奥塞梯后,俄军迅速调集重兵和500辆坦克,并派苏-25、苏-24、苏-27和图-22战斗轰炸机参战,且在西方国家还来不及统一立场的情况下结束战斗,所付代价相对较小。

4各方呼吁停火

美国和俄罗斯分别是格鲁吉亚和南奥塞梯的两个关键支持者。美俄的政策将影响南奥塞梯局势的走向。首先,这场冲突不会导致一场大战。俄罗斯非常清楚,萨卡什维利是民选总统,俄国做得过火了就会激起格鲁吉亚的民族主义情绪。如果美国打着维和的旗子也来插一脚,反为不美。

其次,俄格双方磨擦还将继续下去。对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来说,他明白凭自家力量是无法收复南奥塞梯的,何况其西北还有一个阿布哈兹呢。因此格鲁吉亚这样的小国不可能让冲突无限升级,如果不能速胜,那么格肯定要及时收兵,否则对于格方来说也是一场灾难。

再次,美国和国际社会不希望这场冲突继续升级。美国支持格鲁吉亚领土完整,同时呼吁各方立即停止武装行动,避免冲突升级。

美国总统布什9日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通电话对南奥塞梯局势表示忧虑,并在当天的讲话中呼吁各方立刻停火,退回到8月6日之前所处的位置。

格鲁吉亚退兵

面对这一切,俄罗斯毫不犹豫,普京强硬而干脆,立刻出兵相击,坦克装甲车直升飞机导弹轰炸机,对格鲁吉亚发动进攻,格鲁吉亚来不及等待美国以及北约欧洲国家的支持,只能求饶撤退!俄罗斯利用这一机会,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炮弹提出了警告!同时显示了其强大的威慑力!

伤亡情况

俄军:64人阵亡,283人受伤。

格军:215人阵亡,1700余人受伤(相当于进攻部队的1/3)。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