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價

工程造价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工程造价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该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以及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工程担保与保险的管理能力,具备从事工程投资与管理实践的基本技能,培养具备管理、技术、经济、法律等基本理论知识,系统掌握固定资产投资、融资管理、工程经济管理及工程造价管理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 中文名:工程造价
  • 外文名:Project Cost
  • 专业代码:240501
  • 所属大类:土木建筑大类
  • 所属小类:建设工程管理类
  • 专业层次:本科
  • 学科门类:管理学
  • 修业年限:四年
  • 授予学位:管理学或工学学士

发展历程

1998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颁布)》,工程造价专业正式出现在《经教育部批准同意设置的目录外专业名单》中,专业代码为110105W。

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将原工程造价专业调整为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程造价专业,专业代码变更为120105。

2020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工程造价专业为管理学门类专业,专业代码为120105,属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授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培养拥有系统化管理思想和较高管理素质,掌握管理学与经济学基础理论以及信息与工程相关技术知识,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定量分析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具备职业道德与国际视野,满足现代管理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培养规格

学制与学位

基本学制:基本学制为四年,可在四年制基础上实行弹性学制,但修业年限不得少于3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或工学学士。

参考总学分:不少于150学分(16学时计1学分)。

知识要求

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相关的信息技术与工程技术知识,了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等基础知识,并形成合理的整体性知识结构。

能力要求

具备独立自主地获取和更新专业相关知识的学习能力;具备将相关专业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具有运用专业外语的基本能力;具备综合利用管理科学、信息技术和工程方法解决相关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在相关专业理论与实践方面初步具备创新创业能力。

素质要求

拥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具备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体魄。

课程体系

总体框架

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体系分为理论教学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两个方面。

理论教学课程包括通识课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共三类课程;实践教学课程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社会实践、实习实训、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等。实践及创新创业类教学课程累计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20%。

理论课程

通识课程

通识课程体系除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外,主要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艺术、体育、外语、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内容,由各高校、各专业根据国家规定和具体办学定位及培养目标均衡设置。

基础课程

基础课程体系包括数理类、信息技术与工程类、经济类、管理类等专业基础课程,以及根据专业培养方案所要求的基础课程。各高校、各专业可按照所要求的知识领域,根据具体定位和办学特色设置课程,其中至少包括下列专业基础课程:

数理类基础课程应涵盖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等知识领域;

信息技术与工程类基础课程应涵盖管理信息系统以及与专业相关的信息与工程技术等知识领域;

经济类基础课程应涵盖经济学(如微观经济、宏观经济)等知识领域;

管理类基础课程应涵盖运筹学、管理学、统计学等知识领域。

专业课程

工程造价专业的知识领域包括:工程经济学(*)、工程合同管理(*)、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安全与环境保护、工程定额原理、施工方法与组织、计算机辅助工程造价、设备安装、建筑结构、建设法规、建筑信息建模(BIM)技术应用。

根据自身办学定位与特色,从以上专业知识领域内容中选择设置不少于6门的专业主干课程,其中应包括以“*”标注的知识领域内容,从而使学生对该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及新知识、新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的设置应注意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

要求对该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及新知识、新技术具有一定的敏锐性,能够具备土木工程及其他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能够掌握专业领域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并综合运用以发现、分析、研究、解决工程造价实际问题,能够掌握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执业资格要求的基本知识。

同时,开设相关选修课程,鼓励开发跨学科、跨专业的新兴交叉课程,并与专业主干课程形成逻辑上的拓展和延续关系,特别鼓励开设创新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选修课,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方面的相关知识。

实践教学

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体系,加强相关的实践性教学,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实验技能和设计技能,培养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等。

课程实验、课程设计

结合专业特色,设置相关专业的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单元。

社会实践

根据专业实际需要,组织各种形式的社会参与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增强其实践能力。

实习实训

实习实训包括认识实习、课程实习、专业实习、专业实训、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可根据所需培养的综合专业能力,选择实习实训的形式和内容。

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

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可采取学术论文、系统设计、项目设计、调研报告、项目分析报告、编制工程文件等多种体裁形式完成。选题应加强实践性导向;内容应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与专业知识、满足专业综合训练要求;完成过程及成果展示应符合专业规范。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尽可能根据自身兴趣,结合管理实践中的问题,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和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

应为本科生选配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由各专业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担任,必要时可聘请专业实务部门有关人员共同指导。指导教师应加强选题、开题、调研、设计、撰写等环节的指导和检查,强化专业规范。

教学条件

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规模与结构

教师队伍应满足专业教学需要,应当具备专任教师10名以上。原则上,专业主干课程应当配备至少1名专任教师任主讲教师。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应不低于80%。专任教师中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比例不低于90%,并通过岗前培训,获得教师资格证书。

任课教师队伍应包括一定比例的具备行业实务经验的人员。任课教师队伍年龄、学历、专业技术职务、学缘等结构层次合理均衡。

教师专业背景要求

专任教师一般应具有5年以上该专业或相关专业教育背景,实践性强的课程的主讲教师应具有行业实践背景或实务经验。有条件的高校,教师队伍中应有一定数量的教师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或跨学科教育背景。

教师素质与水平要求

教师应具备高尚的师德,履行教师岗位职责,教书育人,从严执教,为人师表,严谨治学,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应掌握教育教学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应能通过学习、研究与实践,提高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具有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和能力。

设备资源

信息资源要求

拥有数量充足、种类齐全的专业纸质和电子图书资源,生均藏书量和生均年进书量达到国家办学条件要求,生均图书(含纸质与电子图书,电子图书册数按授权数计算)不少于100册,生均年进书量(含纸质与电子图书)不少于4册。配备满足教学需要的中文和外文电子资源数据库,各种信息资源应能满足不同层次和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满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需要。重视校园网及网络资源建设,方便教师和学生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开展教学与科研活动。

教学设施要求

拥有足够数量和功能的专业教学设施,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及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所占比例达到国家办学条件要求。原则上,课程教学中应具备多媒体教学设施,特定专业课程应配备该课程所需要的特定教学设施和仪器设备。

根据自身条件和实践教学要求设置所需的专业实验室、实习场所、实践教学基地等。与相关行业和实务部门紧密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建设一定数量不同类型的实习基地,满足实践教学和保障学生实习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需要。

拥有该专业教学相关的设施,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达到国家办学条件要求,教室、实验室、实习实训场所和附属用房、运动场、活动中心等相关设施等基本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教学经费

教学经费专指在专业教学各个环节发生的资源建设费用、教学运行费用与教学评估费用。教学经费要求包括上述费用的最低保障要求及经费增长要求。其中,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与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不低于13%,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不低于1500元。

教学经费应在保证生均年日常教学经费的基础上,随着教育事业经费的增长而逐步增长。教学经费包括日常教学经费和专业教学经费。教学经费的使用应向教学一线倾斜,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质量保障

质量保障目标

以2018年出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基础建立覆盖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规范、教师队伍、教学条件、教学效果等指标的质量保障目标体系。

质量保障组织

教学单位应设置相应的委员会和组织机构,形成岗位职责明确、全员参与、分工协作的质量保障和持续改善的组织体系。

质量保障规范与监控

围绕各教学质量保障目标要求,制定质量保障实施规范,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和调控改进机制,开展常态化和制度化的质量评估,确保对教学质量形成全过程实施有效监控,保证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实现。

培养模式

基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理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校企协同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地区行业发展和产业技术升级需要,充分调研企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组织企业专家参与论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完善和修订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于工作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科学合理的理论及实践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涵盖土木工程技术与管理、工程经济与造价、建设法律法规等多项贯穿造价全过程管理的知识模块。

(2)校企协同推进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校企共同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完善课程内容;充分利用企业的项目资源,实施教学方法改革;充分利用企业人力资源,实施校企人员共同授课。

(3)校企协同推进实践教学。学校应按照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导向的课内实践+课程设计(课程实训)+专业实践+毕业设计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同时建立支撑实践教学的工程造价(BIM算量)实训室、土木施工技术仿真实训室、工程项目管理沙盘实训室、工程招投标模拟仿真实训室、钢筋仿真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室。在以培养学生专业综合应用能力的专业实践及毕业设计阶段,学校须完善校企联合的实习管理机制,通过“双导师”制对学生实习期间的表现进行考核与评价。在毕业设计环节,为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学校可实行学生依据专业实践内容自主选题,并由校内外指导教师联合指导的培养方法。

(4)实施订单化人才培养。学校、学生与建筑施工、房地产开发、工程造价咨询、监理及项目管理咨询等合作企业可签订培养协议,学生根据自己意愿选择培养方向。签订培养协议的企业在学校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派遣专业人员定期到学校根据企业自身需求对订单班的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对企业规范和管理等进行教学,并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

(5)校企协同建立工程造价工作室。校内工作室由校企共建共享,旨在培训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年轻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同时提升该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

(6)建设专兼结合“双师型”师资队伍。学校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中,始终应该把教师的培养放在首位,逐步形成“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骨干教师+兼职教师”的师资梯队,同时鼓励教师考取注册执业资格证书,加大注册类双师型教师比例,通过从校企合作企业聘请熟练掌握最新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到校培训、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高校进修等各种途径,不断提高专业教师学识水平、专业技能和教科研能力,完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

以就业为需求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在当前社会经济建设高质量发展与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的背景下,工程造价本科专业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要以行业发展和个人就业为需求导向,构建“改革课程教学体系与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与教学团队”、“加强校企合作的工作坊与实践基地平台建设”的工程造价本科专业应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1)改革课程教学体系与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课程教学体系的设置应以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实际需求为导向,注重课程教学体系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应用性,重点培养工程造价本科专业学生具备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投融资与项目评价等方面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此外,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丰富实践类课程,例如工作坊沙盘模拟、BIM的模拟操作、参观工程施工现场等,让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并掌握工程技术要点。

(2)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与教学团队。强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应不断将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崇高纯粹的品行、知行合一的态度、扎实渊博的学识引领学生把握好人生的方向;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知识水平,重视其学历、专业学术领域成就以及教学或工作经验水平等,着力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与教学团队;不断加强教师队伍专业实践能力,从工程项目生产前线聘请既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又具有一定的课程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进行授课,主要承担专业实践技能课程的教学任务

(3)加强校企合作的工作坊与实践基地平台建设。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工作坊与实践基地平台等实践资源,为高等院校构建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技术交流等提供支持,吸引知名企事业在资源共享、人才共享等提供优惠政策,共建工程造价本科专业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坊和实践基地平台。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此外,校企的工作坊与实践基地平台建设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及校企间的合作关系,最终提高工程造价本科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达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的双赢目标。

基于“互联网+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1)加大控制工程造价人才的实习环节。对工程造价人才的培养,一定要加大对其实习环节的控制。让工程造价的学生进入到具有BIM技术的建筑企业当中进行工程造价的跟踪与学习,通过具体的工程造价项目进行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从而选出优秀的工程造价学生,进一步的提高学生对工程造价与BIM技术的参与力度,提高其工程造价的专业技能。

(2)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改革和调整专业体系。在“互联网+BIM”教学模式下,人才培养一定要有效结合互联网发展实情,有效构建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学校、行业、企业三方共建的模式。以行业发展为导向,汇聚高校丰富教学资源以及行业、企业最新实践资源,优势互补,与时俱进,重视协同育人实效,创造良好的协同育人平台、环境与资源。可以通过聘任行业资深人士或者BIM技术工程师的方式来不断优化学校教师结构,提高实用型人才在教师中的比例,将岗位实际工作内容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3)适应行业人才需求,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工作项目为载体”的课程体系,将BIM技术贯穿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建立一套合理、系统的数字化工程造价管理课程体系。对于专业基础课程,增加一些如AutoCAD、3Dmax软件操作课程和网络课程,让互联网、计算机专业知识与工程造价基础课程相结合。依托校企合作“数字化建造技术中心”,适应建筑业产业结构升级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形成以专业核心能力为导向的BIM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模式。结合BIM案例在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全过程造价咨询、项目运营管理等各阶段的运用,培养学生BIM软件实操能力,实现BIM人才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

发展前景

考研方向

工程造价本科专业学生,可报考建筑与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等硕士专业。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工程施工、建设监理、房地产开发经营、工程咨询和房地产中介服务等相关企业、各种企事业单位的基建管理部门以及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从事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成本规划与控制、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造价审计、投资分析与决策等工作。

开设院校

院校名录

北京建筑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北京城市学院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城建大学

----

重庆大学

长江师范学院

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文理学院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

重庆工程学院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

唐山学院

石家庄学院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

河北地质大学

燕京理工学院

河北外国语学院

河北科技学院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许昌学院

黄淮学院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中原工学院

安阳学院

黄河交通学院

商丘学院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郑州工商学院

信阳学院

郑州商学院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黄河科技学院

郑州经贸学院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山东工商学院

山东建筑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山东华宇工学院

山东现代学院

山东协和学院

齐鲁理工学院

青岛城市学院

潍坊科技学院

青岛滨海学院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

山东外事职业大学

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

----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

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

池州学院

铜陵学院

安徽建筑大学

安徽财经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

----

赣南科技学院

萍乡学院

新余学院

南昌工程学院

江西理工大学

江西工程学院

江西科技学院

南昌理工学院

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

南京审计大学

淮阴师范学院

南京工程学院

三江学院

南通理工学院

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

浙江科技学院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

湖北文理学院

湖北工程学院

武汉纺织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经济学院

黄冈师范学院

文华学院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

武昌理工学院

武昌工学院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湖南工学院

湖南城市学院

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信息学院

----

广州理工学院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

广东白云学院

广州华立学院

湛江科技学院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贺州学院

柳州工学院

百色学院

广西科技大学

南宁学院

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

昆明理工大学

昆明学院

云南农业大学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云南工商学院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

贵州理工学院

凯里学院

遵义师范学院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

----

----

四川文理学院

西华大学

成都工业学院

四川农业大学

成都师范学院

成都大学

乐山师范学院

四川轻化工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四川工商学院

成都艺术职业大学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

绵阳城市学院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长安大学

安康学院

西安财经大学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西安思源学院

西安欧亚学院

西安培华学院

西京学院

银川能源学院

----

----

绥化学院

黑龙江工程学院

哈尔滨剑桥学院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哈尔滨石油学院

黑龙江东方学院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吉林建筑大学

长春建筑学院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

----

辽东学院

辽宁工业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辽宁理工学院

大连财经学院

沈阳城市学院

辽宁财贸学院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

辽宁理工职业大学

新疆工程学院

----

----

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

内蒙古农业大学

内蒙古科技大学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

海口经济学院

----

福建江夏学院

武夷学院

三明学院

福建工程学院

福州工商学院

厦门工学院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闽南理工学院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

----

兰州理工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

兰州工业学院

兰州工商学院

----

----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