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氯芬酸

双氯芬酸

抗炎止痛药
双氯芬酸,属于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抗炎、镇痛及解热作用。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粘连性脊椎炎、非炎性关节痛、关节炎、非关节性风湿病、非关节性炎症引起的疼痛,各种神经痛、癌症疼痛、创伤后疼痛及各种炎症所致发热等。
  • 药品名:
  • 外文名:
  • 别名:
  • 是否处方药:
  • 主要适用症:
  • 主要用药禁忌:
  • 剂型:
  • 运动员慎用:
  • 是否纳入医保:
  • 批准文号:
  • 药品类型:
  • 中文名:双氯芬酸
  • 英文名:Meclofenamic acid
  • 别 称:甲氯灭酸;2-[(2,6-二氯-3-甲基苯基)氨基]苯甲酸
  • 分子量:296.15
  • CAS登录号:644-62-2
  • 熔 点:189—192℃
  • 水溶性:可溶于水
  • 外观:无色结晶性粉末

基本资料

药物名称:双氯芬酸

外观:白色结晶性粉末。

执行标准:EP 

含量:≥99% 

产品用途:用作消炎镇痛药。

别名:双氯芬酸钠,双氯灭痛、服他灵、阿米雷尔、迪弗纳;奥尔芬;奥湿克;扶他林;凯扶兰;诺福丁;天新力德;英太青胶囊;双氯芬酸

成分:双氯芬酸钠50mg,米萦前列醇200ug 

药理作用:为一种新型的强效消炎镇痛药,其镇痛、消炎及解热作用比吲哚美辛强2~2.5倍,比阿司匹林强26~50倍。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使前列腺素生物合成受阻。特点为药效强,不良反应少,剂量小,个体差异小,个体差异小。 

用量用法:口服:25~50mg/次,3次/d。儿童:每日2~3mg/kg,分次服用。肛门栓剂:50~100mg/次。肌内注射:75mg/次,1次/d,严重情况可以2次/d,应深部臀肌注射。

禁忌:胃肠道出血者,妊娠妇女和计划怀孕的妇女。 

不良反应:腹痛,腹泻,恶心,消化不良,腹胀,呕吐,胃炎,便秘,皮疹,头晕,头痛,月经过多。肝病患者可出现S-GPT、S-GOT和胆红素增高。偶见肾脏损害。

注意事项:哺乳妇女慎用。

性状

常用其钠盐,为无色结晶性粉末。可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pH8.7)。熔点189—192℃。

药学原理

药效学

双氯芬酸为异丁芬酸类的衍生物,不易溶于水。

药动学 

口服吸收快,吸收完全。与食物同服降低吸收率。血药浓度空腹服药(缓释剂)时,0.25~4小时(平均1~2小时)达峰值,与食物同服时6小时达峰值,直肠服给药时0.5~2小时达峰值。与食物同服时血浆浓度降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9%。大约50%在肝脏代谢,40~65%从肾排出,35%从胆汁、粪便排出,1.2~2小时排泄完。长期应用无蓄积作用。

药理作用

双氯芬酸为非甾体类化合物,它通过抑制前列腺合成而发挥其药理作用。具有抗风湿、消炎、镇痛及解热作用。其特点是明显地缓解临床体征和症状、如多种疼痛、关节肿胀、创伤和术后炎症等。外用乳胶剂局部应用可使其活性成分穿透皮肤,聚集于皮下组织,抗御急慢性炎症反应。 

口服肠溶衣片,吸收迅速而完全。服用50mg,平均达峰时间为2h,峰浓度为1.5fμg/ml.血药浓度与剂量呈线性关系。双氯芬酸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9.7%,其中主要是与白蛋白结合。血浆半减期为1~2h.双氯芬酸可进入滑液,血浆浓度达峰后约2~4h内测得滑液中浓度最高。药物在滑液中的表观消除半减期为3~6h.用药后仅4~6h,滑液中双氯芬酸的浓度就已经高于它在血浆中的脓度,并可维持12h。双氯芬酸在肝脏中代谢,约60%的药物以葡糖醛酸化物及羟化物的形式从尿中排泄。局部应用乳胶剂,其活性成分通过皮肤吸收,吸收量约为应用剂量的6%。然后再经皮肤穿透到炎症区域。

适应症

用于急慢性风湿性或类内湿性关节炎、急慢性骨关节炎、急慢性强直性脊椎炎等,也可用于痛经。

肠溶衣片用于治疗

①炎性和退行性风湿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青少年型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病和脊椎关节炎。

②非关节性风湿病。

③痛风急性发作。

④创伤及术后炎症性疼痛和肿胀、妇科疼痛或炎症。

⑤辅助治疗耳、鼻、喉的严重痛性感染。

乳胶剂用于下列疾病的局部治疗

①肌腱、韧带、肌肉和关节的创伤性炎症,如扭伤、劳损和挫伤。

②局限性软组织炎,如腱鞘炎、滑囊炎。

③局限性风湿性疾病,如四肢与脊柱的骨关节病,关节周围病变。

用法用量

1.口服成人常用量

①类风湿性关节炎,每日160~200mg,分2~4次服,达满意疗效后逐渐减至最小有效量,通常为每日75~100mg,分3次服用;

②骨关节炎,开始每日100~150mg,分2~3次服,达满意疗效后逐渐减至最小有效量;

③强直性脊椎炎,开始每日100~125mg,分4~5次服,达满意疗效后逐渐减至最小有效量。

2.栓剂成人每次50mg

3.小儿常用量本品各种制剂的小儿用量尚未建立。

[制剂与规格]双氯芬酸缓释片(1)25mg(2)50mg(3)75mg

双氯芬酸栓50mg

口服,一次25mg,一日3次。肌注,一次75mg,一日1次。栓剂一次50mg,一日2次。

成人:通常首剂每日100~150mg,以后每日75~100mg,分2~3次服用。对原发性痛经,每日剂量为50~150mg,剂量应个体化,依据临床症状决定。

儿童:对1岁或1岁以上的儿童,根据病情,每日服0.5~2mg/kg,分2~3次服用。对青少年型类风湿关节炎,每日剂量最高可达3mg/kg,分次服用。

用药期间若出现消化性溃疡或胃肠道出血,应及时停药。乳胶剂只适用于无破损的皮肤表面,忌用于皮肤损伤或开放性创口处。

床应用特点

双氯芬酸消炎、镇痛、解热效果明显,临床应用特点为:药效强,其镇痛、消炎、解热作用比阿司匹林强26-50倍,比吲哚美辛强2-2.5倍;效果好,双氯芬酸口吸收迅速,服后1-2小时内血药浓度即达到峰值,消除快;应用剂量小,双氯芬酸口服一般每日三次,每次25mg,肌注为一日一次,75mg;使用方便,双氯芬酸是消炎、镇痛、解热药中为数不多的既能口服,又能注射的药物;不良反应较小,目前双氯芬酸已成为抗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药物。

注意

(1)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如腹泻、恶心及腹痛等。其他尚有胃灼热感、厌食、气胀、呕吐、便秘、口炎及胃溃疡,故不宜作为首选药。此外尚可引起头痛、头昏、皮疹、水肿、荨麻疹、瘙痒、耳鸣、心悸、疲劳、感觉异常、失眠、抑郁、夜尿及味觉紊乱等。

(2)与阿司匹林及其他非甾体抗炎药间可能存在交叉过敏性,故对因上述药物引起的支气管痉挛、过敏性鼻炎或荨麻疹的患者不宜使用。

(3)孕妇、授乳妇女及儿童不宜用。

(4)不宜与阿司匹林合用。

(5)可增强华法林的作用,因此,合用时应减少华法林的剂量。

禁用慎用

(1)交叉过敏:同布洛芬。

(2)双氯芬酸可通过胎盘。动物试验对胎鼠有毒性,但不致畸。一般主张妊娠期应避免使用。

(3)有肝、肾功能损害或溃疡病史者慎用,尤其是老年人。用药期间应常规随访检查肝肾功能。 

(4)双氯芬酸因含钠,对限制钠盐摄入量的病人应慎用。 

(5)给药禁忌证基本同布洛芬,此外,有肛门炎者,禁用直肠给药。

紫癜。有过敏性哮喘或有哮喘病史者不宜用本品,肝肾功能不全及孕妇慎用。孕妇头三个月避免使用。

对胃肠功能失调、有胃肠溃疡史、溃疡性结肠炎、克隆病及严重肝功能损害患者,应进行严密监测;用药期间若出现消化性溃疡或胃肠道出血,应及时停药。乳胶剂只适用于无破损的皮肤表面,忌用于皮肤损伤或开放性创口处。消化性溃疡、已知对双氯芬酸钾、乙酰水杨酸或其它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过敏者禁用。胃肠道溃疡史以及肝功能损害者慎用。有心、肾功能损害的症状/病史,老年人,服用利尿剂以及由于任何原因细胞外液丢失的患者慎用。有眩晕史或其它中枢神经疾病史的患者在服用本品期间,应禁止驾车或操纵机器。

给药说明

双氯芬酸须整片吞服,勿嚼碎。应用栓剂时先将药用少量温水湿润,然后轻轻塞人直肠内2cm处。其余同布洛芬。

不良反应

(1)可引起头痛以及腹痛、便秘、腹泻、胃烧灼感、恶心、消化不良等胃肠道反应。过敏性皮疹不常见。

(2)少见的有肾功能下降,可导致水钠潴留,表现为尿量减少、面部水肿、体重骤增等。极少数可引起心律不齐、耳鸣等。 

(3)本品有导致骨髓抑制或使之加重的可能。

可引起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腹泻。头晕,头痛,皮疹,可有胃肠溃疡,肌坏死,过敏反应。

偶见上腹疼痛、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头晕、皮肤红斑或皮疹,罕见胃肠道出血、消化性溃疡、嗜睡、荨麻疹、肝功能异常和过敏性反应。个别患者还可出现感觉或视觉障碍、耳鸣、失眠、疱疹、湿疹、光敏反应、急性肾功能不全和暴发性肝炎。

偶见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头痛、头昏、眩晕、皮疹及血清转氨酶升高等。罕见消化道溃疡,出血,肝炎及过敏反应。个别病例出现胰腺炎,膈样肠狭窄,无菌性脑膜炎,肺炎,Steven-Johnson综合症,Lyell‘s综合症,红皮病,心血管异常,视觉或感觉障碍,多形性红斑,紫癜,血液系统异常。

相互作用

基本同布洛芬,此外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本品可降低胰岛素作用,使血糖升高。

(2)与保钾利尿药同用时可引起高钾血症。

(3)阿司匹林可降低本品的生物利用度。

与锂剂或地高辛合用,双氯芬酸可能会提高它们的血浆浓度;与保钾利尿药合用,可能会使血钾水平升高;与非甾体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类药合用,可能会增加副作用的发生。未见有乳胶剂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