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産力與生産關系矛盾運動規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

经济学专业术语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生产关系的价值率Pg围绕生产力的平均价值率Plo上下波动,即Pg~Plo?当Pg>Plo时,生产关系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并不断扩展其存在规模;当Pg<Plo时,生产关系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不断缩小其存在规模,直至完全消亡。总之,生产关系相对于生产力的价值率决定着生产力对于它的选择倾向性,决定它的存在与灭亡。
  • 中文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
  • 外文名:
  • 别名:
  • 矛盾运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
  • 辩证统一:生产力最终决定生产方式的存在

经济配置

在具体历史唯物主义看来,劳动生产是人们以制造工具为基础使用工具选取或创造物质资料,以满足人们需要消费的活动。生产力就是人类以制造工具为基础,使用工具选取或创造物质资料,以满足人们需要消费的能力。

从人类历史上看,物质资料生产的主要内容经历了三次巨大变化:最初,劳动生产的主要内容是以采集为手段选取食物,这就是采集生产。第一次巨变后,劳动生产的主要内容变成了以种植、养殖和培育为手段选取或创造生活资料.这就是农业生产。第二次巨变后,劳动生产的主要内容变成了以促成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为手段选取或创造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这就是工业生产。第三次巨变后,劳动生产的主要内容变成了以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为手段选取或创造满足生理和心理需要的各种资料,这就是知识生产。

根据历史上不同的生产内容,我们可以把物质资料生产划分成四种基本类型:采集生产、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和知识生产。生产力是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时展现的能力。所以,生产力也有四种历史类型,即采集生产力、农业生产力、工业生产力和知识生产力。

生产力就是人类以制造工具为墓础、使用工具选取或创造物质资料、以满足人们需要消费的能力。通过这一定义似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生产力的完成过程就是劳动过程(劳动者使用工具制造劳动产品的过程)。其实不然,因为劳动过程的形成需要一个组织过程,即把劳动资源组织成劳动要素的过程,再者,还有一个把劳动成果转化成消费内容的过程。

基本内涵

该规律的基本内涵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前进运动过程,概言之,主要表现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由适合到不适合,再到新的基础上的适合。

具体而言,就是在新的生产关系建立起来以后的一定时期内,生产关系的性质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基本上是相适合的,这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而保持生产关系的相对稳定,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这时,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虽然也有矛盾,但不具有对抗性质,因此,不会、也不需要对生产关系进行根本变革。当发展到一定程度,原来适合于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就逐渐变成不适合新的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了,矛盾就日益激化起来,其性质也由非对抗转化为对抗,这时就必然要提出根本变革旧的生产关系的要求,于是就进入到根本改变生产关系性质的阶段。

在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实现以后,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不适合又转化为适合,从而又在新的基础上开始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