蹀躞

蹀躞

汉语词语
蹀躞是唐代出现的一种功能型腰带。隋唐时期出现的一种功能型腰带,称为蹀躞带,简称蹀躞。据2013年扬州出土的隋炀帝墓葬中已有实物表明,至少在隋朝时即已有蹀躞。[1]
  • 中文名:蹀躞
  • 拼音:dié xiè
  • 类别:词汇、物品
  • 含义:小步行走或小步疾走的样子
  • 出处:“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 同义词:躞蹀

引证详解

1、小步行走或小步快走。

①汉·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载于南朝·梁·僧佑《弘明集》)注:蹀躞:踮着小步。

②南朝 宋 鲍照《拟行路难》诗之六:“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③唐 权德舆《从叔将军宅蔷薇花开太府韦卿有题壁长句因以和作》:“环列从容蹀躞归,光风骀荡发红薇。”

④蔡东藩《清史演义》第一回:“三人欢喜非常,便从山下蹀躞前行,约里许,但见一泓清水,澄碧如镜,两岸芳草茸茸,铺地成茵,真是一副好床褥。就假此小坐。”

④清 戴名世《与赵良冶书》:“蹀躞於坑坎之途,驰骤於污泥之阪,则其害岂特颠仆而已哉!”

⑤冰心《寄小读者》九:“当她在屋里蹀躞之顷,无端有‘身长玉立’四字浮上脑海。”

2.马行貌。

①唐 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赠二君子》诗:“蹀躞驺先驾,笼铜鼓报衙。”

②元 萨都剌《题画马图》诗:“四蹄蹀躞若流星,两耳尖修如削。”

③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六八:“此记游耳非著作,马蹄蹀躞书生孱。”

3.谓事情、文字等方面费斟酌。

《太平广记》卷三○五引 唐 戴孚《广异记·王法智》:“众求其诗,率然便诵二首云……自云:此作亦颇蹀躞。”

4.佩带上的饰物名。

①宋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九:“元昊遣使戴金冠,衣绯,佩蹀躞,奉表纳旌节告敕。”

②宋 张枢《谒金门》词:“重整金泥蹀躞,红皱石榴裙褶。”

5.颤动。

①明 朱权《卓文君》第二折:“我则见绣屏开花枝蹀躞,绮窗闲花影重叠。”

②萧红《看风筝》:“‘刘成不是你的儿吗?他今夜住在我家。’老人听了这话,他的胡须在蹀躞。”

6.谓浮漫不庄重。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胡四相公》:“若个蹀躞语,不宜贵人出得!”何垠 注:“蹀躞,犹云琐碎也。”

7.徘徊

①唐张祜《爱妾换马》诗:“婵娟躞蹀春风里,挥手摇鞭杨柳堤。”

②柯灵《香雪海·怀傅雷》:“我在僻静的净一带躞蹀了大半天,想来想去,想不透怎么会发生这样一个大转折。”

③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迦陵配》:“院试揭晓日,太守傍徨中庭,蹀躞不已。”

8.行进艰难的样子【此词条并未在以下两个参考资料中出现】

原援引例①为第一条释义⑥南朝 宋 鲍照《拟行路难》诗之六:“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②明 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二》:“越明日,朔风举帆,踊跃碧虚,蹀躞於黄混水,号曰望昊洋,依凭延真岛。此皆从来人迹不到之。”

③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珊珊》:“倐一红装屏角窥客,又一老媪上堂篝灯,蹀躞颇苦。”

原援引例④为第一条释义⑦清 戴名世《与赵良冶书》:“蹀躞於坑坎之途,驰骤於污泥之阪,则其害岂特颠仆而已哉!”【此处蹀躞与下文驰骤对应,翻译成“快走”而不是行进艰难之意】

示例

当代·殷谦《铁拐李留给人类的警世名言》:“八仙之首‘铁拐李’本名李玄,在人间修仙,渐得真道,一日其元灵出窍往华山而去,独留肉体于山间。李玄元灵数日乃返,不见肉体,觅之,方知肉体为猛虎所害。蹀躞间,忽见一饿殍,面丑足跛,因主魂死于天灵盖而‘神经’俱毁也,故而疯癫。李玄视之,饿殍将死,遂入饿殍之天灵盖,借附其身,手执铁拐。人皆疑李玄化身成仙。之后,跛足执拐之人屡次施法救人,恩泽乡里,众人方知跛足之人乃是李玄,故称其为‘铁拐李’。铁拐李成仙之前,有妻室,生一子。铁拐李跛足,家徒四壁,正值除夕,然家无点亮。其妻哭曰:‘邻家过年,我家受寒,邻家通明,我家没灯。’铁拐李闻之,但闭目不复有言。少顷,忿而起,凿木造一假人,欲往偷油。半夜至邻家,恐人察觉,遂以木人入门探之,邻家果察觉,挥刀斩之,木人应声倒地,铁拐李惊而却退,遁逃矣。此后,铁拐李一心求仙,游历各地寻仙访道,终脱离肉体而成仙。其妻含辛茹苦养子成人。其子科考出仕,大婚之日,铁拐李下凡探看,但见深宅大院,门庭若市,俄闻笙乐聒耳。其妻衣着鲜亮,然奔忙于庭院,待以客。铁拐李视之,叹息不止,遂变铁拐为笔,于壁上题诗曰:‘三十晚上偷灯油,刀斩了木人头,儿孙自有儿孙福,谁给儿孙做马牛!’题讫,执拐离去。有客见之,转瞬不见题诗者,相共惊疑,面壁高吟。其妻惊闻,知其夫君曾来,出门急寻,于村外见其背影,微睨之,白发如帚,跛足驼背,果乃铁拐李也,遂紧追不舍。铁拐李止步,挥拐劈地,但闻一声霹雳,大地裂而分之,成一峡谷,其妻无奈,伏地号呼,忽见铁拐李抛拐,化拐为龙,其乘龙而去。”(殷谦·《铁拐李留给人类的警世名言》)

英译

①walk in mincing gait ②pace up and down∶往来徘徊。

汉语方言词汇

山东方言中广泛使用的词汇之一,是个由动词转化成的形容词,略含贬义。

①济南人说的蹀躞大体是很失败的意思,或是形容一个人的脸色很难看。如“真蹀躞,又把事情搞砸了”,“这人整天蹀躞着个脸”

②潍坊人(特别是昌邑一带)说的蹀躞是形容一个人穷显摆的意思,贬意。

③青岛人说的蹀躞意在嘲笑庸俗的献殷勤和谄媚行为,也是指责盲目积极性或无效劳动,如“一次搬这么点东西,真能瞎蹀躞!”

④烟台龙口一带说蹀躞有不稳重、踏实之意,“看看你这个蹀躞(dié shī)样,始能老实点?“

也有盲目积极性或无效劳动之意。”真能瞎蹀躞!能不能找个箱子盛着,一次拿这么点儿。“

“蹀躞”是先秦汉语在现代语中的活化石,在鲜活的民间方言中得以流传发展,遗憾的是它被现代书面语给忽视了。

在吴方言中也常见“蹀躞”一词,但是这个词和北方的意思就有所不同,但大体上我们还是能看到这个词演变的趋势的。比如江苏宜兴方言中的“蹀躞”就是指“吝啬、小气“的意思。这和牟融《理惑论》第25篇的《对牛弹琴》中对“蹀躞”一词的解释“踮着脚慢慢走”最为接近。

服饰物品

隋唐时期出现的一种功能型腰带,称为蹀躞带,简称蹀躞。据2013年扬州出土的隋炀帝墓葬中已有实物表明,至少在隋朝时即已有蹀躞。

带鞓和系垂的小带用薄银片制作,银带鞓的前端铆有1件金带扣,套金带箍1件,中部钉11件文武兽面纹金带,后部钉5件桃形有孔金带,带末钉1件圭形金尾。11件带上均有“古眼”,下系小带,并钉有金带饰,还套有1件小金带箍。

带有很强的收纳功能,可以悬挂水壶、钱包、扇子、香囊、刀、剑、乐器、箭袋、笔、墨、纸、砚……等等可以想得到的东西。多为皮质与金属材质,佩戴在腰带外侧。古代浪迹江湖武者并不是把酒壶笛子和剑全塞在腰带里面的,而是使用“蹀躞”固定于腰间。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