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

汉语汉字
岂:qǐㄑ一ˇ。从耑省、己声。上象生形下象其根物初生之题是耑之范式。胎儿方孕是己之范式。从耑省、己两范式叠加。事有发端而推测其意图是岂之范式。本义:助词,表示反诘(a.哪里,如何,怎么,如“岂敢”[2],“岂堪”,“岂可”,“岂有此理”;b.难道,如“岂非”,“岂不”,“岂有意乎”) 。衍义:又用作姓 。岂:kǎiㄎㄞˇ。《说文解字》:“岂,还[3]师振旅乐也。一曰欲也,登也。从豆。” 。从耑省、从豆。古食肉之盛器是豆之范式。从耑省、豆两范式叠加。军胜还师振旅乐饮酒吃肉是岂之范式。本义:古同“凯”,胜利的。回师时献功之乐。衍义:古同“恺”,快乐。岂、岂互为异体字以前通用,现统一规范简化为“岂”。[1]
  • 中文名:岂
  • 拼音:qǐ,kǎi
  • 部首:山
  • 五笔:mnb
  • 仓颉:usu
  • 郑码:llyy
  • 笔顺:252515
  • 注音:ㄑ一ˇ,ㄎㄞˇ
  • 总笔画:6
  • 部外笔画:3
  • 四角码:22717
  • 统一码:5C82

字形源流

现在统一规范简化为“岂”。

详细释义

岂:qǐ

(1) 事有发端而推测其意图是岂之范式。

(2) “岂”假借作虚词,用在句中或句首,表示反问。

(3) 相当于“难道”,“怎么” [how]

岂非计久长。——《战国策·赵策》

岂若吾乡邻。——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岂其愤世疾邪者耶。——明· 刘基《卖柑者言》

岂独一琴哉。——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4) 又如:岂奈(何奈,无奈);岂不尔思(怎能不思念你);岂有他哉(表示没有其他原因)

(5) 相当于何况 [much less;let alone]。如:岂况(何况)

(6) 其

(7) 表示祈使[would]。如:岂不可(怎么不可以)

(8) 表示估计、推测。相当于也许、莫非 [perhaps;maybe]

将军岂有意乎。——《战国策·燕策》

(9) 又

荆卿岂无意哉。

将军岂愿见之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10) 又

将军岂有意乎。

(11) 又如:岂有(也许有)

岂:kǎiㄎㄞˇ

同“恺”( kai)。安乐 [comfort;joy]

王在在镐,岂乐饮酒。——《诗·小雅·鱼藻》

既见君子,孔燕岂弟。——《诗·小雅·蓼萧》

常见词组

岂不

qǐbù

[wouldn't it result in] 难道不…?怎么不…?

岂不容易?

岂但

qǐdàn

[not only]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仅”

岂但喜爱足球,他样样都喜爱

岂非

qǐfēi

[wouldn't it be] 难道不是…?用于反问

岂非咄咄怪事?

岂敢

qǐgǎn

(1)

[how dare]∶怎么敢;不敢。表示谦逊或讥讽的意思

我岂敢单独行动

(2)

[wouldn't dare]∶怎敢

他岂敢欺骗她

(3)

岂有此理

qǐyǒucǐlǐ

[how unreasonable] 哪有这样的道理

天下岂有此理耶?――《南齐书·虞悰传》

岂止

qǐzhǐ

[more than; not merely] 何止;不仅

岂止曝光,弄不好要追究刑事责任

姓氏

岂(qǐ),繁体字:今北京市,吉林省的洮南市,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伊春市、双山市、呼兰县康金井镇阳美大队,河北省的秦皇岛市卢龙县燕河营镇,山西省的晋中市左权县、榆次市东阳镇岂家庄,辽宁省的丹东市、沈阳市等地,均有岂氏族人分布。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广韵》袪俙切《集韵》《韵会》去几切,

又欲也,登也。《徐曰》今借此为语词。《玉篇》安也,焉也。《广韵》曾也。《增韵》非然之辞。《书·五子之歌》怨岂在明。《诗·召南》岂不夙夜。《传》岂不,言有是也。

又《集韵》《正韵》

又乐也,和也。○按经传凯歌、凯风、恺悌、乐恺皆借岂。古凯、恺、岂音义通,今分为二。 《字汇》〈山下一〉从耑省。〈口下丷一〉从豆省。俗作山头,非。《同文举要》岂同剀,亦非。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