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陵

隋炀帝陵

江苏扬州槐泗隋炀帝陵
隋炀帝陵,位于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槐泗镇槐二村。此陵为大学士阮元清嘉庆年间大学士阮元经考证并出资修复,   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大学士阮元为其立碑建石,扬州知府伊秉绶隶书“隋炀帝陵”。帝陵占地3万平方米,由石牌楼、陵门、城垣、石阙、侧殿、墓冢等组成,呈隋唐建筑风格。  上世纪80年代以后,该处经过多次整修,已经成为扬州著名的旅游景点。1995年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  2013年扬州曹庄隋炀帝墓被确认为隋炀帝和夫人萧后最后埋葬地后,此地被认为是隋炀帝的“伪陵”。
  • 中文名:隋炀帝陵
  • 外文名:
  • 地理位置: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槐泗镇槐二村隋炀西路102号
  • 所处时代:
  • 占地面积:30000
  • 保护级别:
  • 开放时间:全年 08:30-17:00
  • 门票价格:20元
  • 所属国家:中国
  • 所属城市:江苏省扬州市
  • 适宜游玩季节:四季皆宜
  • 建议游玩时长:1-2小时

历史沿革

史料记载,隋炀帝陵墓曾多次迁移。杨广死后,萧皇后与宫人用漆制床板做成棺材,将他葬于江都宫流珠堂。宇文化及率部离开江都后,镇守江都的大将“陈棱”感念隋炀帝旧恩,为其发丧并改葬于吴公台下。

公元622年,唐高祖李渊下令将隋炀帝陵迁到雷塘。公元648年,萧皇后病死,唐太宗李世民命将其尸骨送至江都与隋炀帝合葬。  

唐代以后隋炀帝陵渐渐荒芜,不为人知。

嘉庆十二年(1807)间,大学士阮元经考证认为,今槐二村的一处大土墩为隋炀帝陵,于是出资修复,并嘱托书法家、扬州知府伊秉绶书写墓碑。

上世纪80年代以后,该处经过多次整修,成为扬州著名的旅游景点。

但2013年江苏扬州曹庄隋炀帝墓考古发现后,还原了历史真相,此陵被证实为“伪陵”。  

主要景点

整个帝陵占地约3万平方米,有石牌楼、陵门、城垣、石阙、侧殿、陵冢等组成。整个帝陵形制独特、是典型的隋唐建筑风格。  

石牌楼

历史价值

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束家平表示,并不会因此全盘否定阮元的考证,而且从文物保护的角度上来看,阮元所考证和修缮的隋炀帝陵也是重要的历史遗存,还会继续予以保护。  

上海同济大学教授、著名古城保护专家,阮仪三认为:阮元发现的槐泗隋炀帝陵强调的是“陵”的大致范围,并不一定就是葬身之地,从这一角度来说,阮元的考证并无讹错,如今,位于槐泗的隋炀帝陵作为一种文化遗存的符号,带有的是纪念意义。  

典故轶事

扑朔迷离的雷塘

雷塘隋炀帝陵和最新考古发掘出的隋炀帝墓相距有5公里,但这两个地方都可能属于古代大雷塘的范围,而且在此次考古发现的隋炀帝墓正处在蜀冈南缘,相传吴公台就位于隋宫城西侧蜀冈之上,所以新发现的隋炀帝墓在地理上既可以属于雷塘,也可以属于吴公台。   主编的《江苏通史·隋唐五代卷》的专家张学锋认为,此次发现的隋炀帝陵应该属于雷塘地区。  

雷击三塘

炀帝下葬用的是帝王葬礼,引起天雷震怒,轰隆隆一声巨响,击碎棺柩,掀尸棺外,雷击之处,水漫成塘。连葬三次,连遭三次雷击,最后改用平民礼制,才得草草殓埋。这三处雷击而成的陂塘,便被取名曰“上雷塘”、“下雷塘”和“小新塘”。  

汉砖葬隋皇

这个“隋炀帝陵”里的墓也曾受过冲击,有人从墓里弄出过许多古砖,后来经过专家测定,这些砖是东汉时代的。汉砖葬隋皇,本就有些蹊跷只不过这个事一直都没有说破。也难怪此次当地可以如此肯定的认为新发现的隋炀帝墓是真墓。  

阮元寻找隋炀帝陵

阮元研究起隋炀帝陵是事出偶然,嘉庆十年,阮元之父阮承信病逝,阮元从浙江巡抚任上辞官,回乡守孝三年。第二年,因为阮氏的墓庐在“雷塘”,于是阮元开始了对隋炀帝墓的考证。

阮元在他的《研经室集》中写到,明代嘉靖年间的维扬志图中,在地名“雷塘”的北面画了一道墓碑,碑刻“隋炀帝陵”四字。阮元觉得时间过得不太久远,“不应迷失,乃问之城中人,绝无知之者”。  

正好他遇到一位老农,老人说那陵还在,当地俗称“皇墓墩”。于是阮元就找到了墓址,他后来在书中写到:见陵地约剩四五亩地,且多荒墓,予(阮元自称)乃坐陵下,呼村民担土来,委土一石者与一钱,不数日,积土八千石。植松百五十株,而陵乃出然。“阮元复请伊秉绶书墓碑,碑正中为”隋炀帝陵“四字,又恢复旧观,现在的”隋炀帝陵“基本规制还是保持着阮元所修时的原状。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