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

形而上

哲学名词
“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 “形而下”谓之“器”,“器”在“地”上,而“器”的“上”面是“道”,因此,所谓“形而上”的具体意思是指“道”。中国人很重视这个“道”,认为它是起主导作用的,它支配着“地”上的一切“形”、“器”、“象”。[1]
    中文名:形而上 术语所属:哲学 学科分类:哲学 出 处:《易经·系辞》

词语定义

形而上出自《易经·系辞》原文“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儒家哲学中指无形的或未成形体的东西,与表示有形的或已成形的东西的“形而下” 对称。用来说明“道” (形而上)与 “器”(形而下) 的关系,即本源、本体和器物、现象的关系。

形而上者谓之道,(道,宇宙的本源,形而上的本体,超越一切世间存在,包括时空能量因果这些存在。)

形而下者谓之器,(器,有形的存在,大器者,名也,即文字文理真理公理,是道之载体。)

注:这里的“上与下”,指抽象的相对位置。道为上界,统领约束下界作为器的自然万物。

所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不可道,可道之道非“常道”,可名之名非“常名”,其中“常”是恒的意思,《老子》原文中为“恒道”,在汉代为避文帝(刘恒)的讳,才改为“常”,“常”即永恒。

可以说出来的道不是真正的道,可以说出来的名不是真正的名。(大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哲学范畴

按道家学说,形而上者是超越了一切世间存在,包括精神思想意识这些存在。道是一切的本源所在,而人的思想意识精神是由道而生的、不永恒的存在,故万万不可认为形而上就是精神方面的抽象思维。人的精神思想意识,均属于形而下的“器”,甚至于人建模创造的包括时间、空间在内的一切概念,也只是接近真理而并非真理,是形而下的“器”,我们所能说所能想的,均不离“器”的范畴,”道“是说不出想不出的,说出想出即变质离道远矣。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