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窗口期

艾滋病窗口期

医学名词
从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到血液中产生足够量的、能用检测方法查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之间的这段时期,称为窗口期。在窗口期虽测不到艾滋病病毒抗体,但体内已有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HIV核酸检测查到,因此处于窗口期的感染者同样具有传染性。[1]自1981年发现艾滋病以来,随着检测手段的不断进步,艾滋病窗口期的定义经历了多次变化。最初在80~90年代由于对艾滋病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玛蒂尔德.克里姆博士(MathildeKrim,Ph.D)所领导的全美艾滋病研究基金会(AMFAR)在早期的艾滋病研究中提出了艾滋病窗口期为3个月的概念,这是针对当时较为落后的检测手段而言,该说法被世界卫生组织所采纳,同时被编写入世界各国的医学教科书。当酶联法和双原夹心法等艾滋病抗体检测手段出现后,艾滋病窗口期已经缩短到最为保守的艾滋病抗体峰值出现的6周。目前随着艾滋病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就目前广泛采用的第三、四代双原夹心法和酶联法以及化学发光法等检测手段而言艾滋病的窗口期可以缩短到14~21天。对此,世界卫生组织WHO明确表示艾滋病窗口期(WindowPeriod)为14~21天。
  • 中医病名:艾滋病窗口期
  • 就诊科室:感染科
  • 常见病因:由艾滋病病毒感染所致
  • 常见症状:发热、可伴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等
  • 传染性:有
  • 传播途径:性接触、母婴、血液

由来

自1981年发现艾滋病以来,随着检测手段的不断进步,艾滋病窗口期的定义经历了多次变化。最初在80~90年代由于对艾滋病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玛蒂尔德.克里姆博士(MathildeKrim,Ph.D)所领导的全美艾滋病研究基金会(AMFAR)在早期的艾滋病研究中提出了艾滋病窗口期为3个月的概念,这是针对当时较为落后的检测手段而言,该说法被世界卫生组织所采纳,同时被编写入世界各国的医学教科书。当酶联法和双原夹心法等艾滋病抗体检测手段出现后,艾滋病窗口期已经缩短到最为保守的艾滋病抗体峰值出现的6周。目前随着艾滋病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就目前广泛采用的第三、四代双原夹心法和酶联法以及化学发光法等检测手段而言艾滋病的窗口期可以缩短到14~21天。对此,世界卫生组织WHO明确表示艾滋病窗口期(WindowPeriod)为14~21天。

临床表现编

部分感染者出现病毒血症及免疫系统急性损伤所产生的临床症状,类似流行性流感冒样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症状。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轻微,持续1~3周后缓解。临床表现以发热最为常见,可伴有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痛、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如发生过高危行为后出现类似症状者需注意。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