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萨克人

哥萨克人

东欧人种
哥萨克人是一群生活在东欧大草原(乌克兰、俄罗斯南部)的游牧社群,是俄罗斯和乌克兰民族内部具有独特历史和文化的一个地方性集团。哥萨克是俄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阶层,在当代俄罗斯仍存在一定数量的哥萨克人。[1]
    中文名:哥萨克人 外文名:Козáки、Каза́ки、Cossack、Kazaklar、Казактар 别名: 分布区域:东欧大平原 所属人种:东欧类型 所属语系:斯拉夫语族 宗教信仰:东正教

起源

哥萨克一词源于突厥语,含义是“自由自在的人”或“勇敢的人”。大约在公元十五至十六世纪时,由于地主贵族的压榨和沙皇政府的迫害,俄罗斯和乌克兰等民族中的一些农奴和城市贫民(主要是青壮年),因不堪忍受残酷压迫,被迫逃亡出走,流落他乡。当时,在俄国南部地区,草原辽阔,人烟稀少,飞禽走兽随处可见,各种鱼类俯拾即是。再加上沙皇的统治鞭长莫及,于是,这里便成为逃亡异乡的人们的避难藏身之所,并逐渐形成几个定居中心。

这些“自由自在的人(哥萨克)”因其居住地域不同而命名,居住在顿河中游及其支流沿岸地区的称“上游哥萨克”;居住在顿河下游的称“下游哥萨克”;居住在第聂伯河下游的叫“扎波罗热哥萨克”。后来,又出现了“伏尔加河哥萨克”。哥萨克(乌克兰语:Козаки;俄语:казаки)是一群生活在东欧大草原(乌克兰、俄罗斯南部)的游牧社群。在历史上以骁勇善战著称。13世纪开始,一些斯拉夫人为了逃避蒙古帝国中钦察汗国的统治而流落到俄罗斯南部地区,包括顿河流域、第聂伯河下游和伏尔加河流域。

15、16世纪时,大批城市贫民与不愿成为俄罗斯的乌拉尔农民迁徙到钦察汗国被推翻之后的俄南地区。这些人被称为“哥萨克”,即突厥语中的“自由人”。哥萨克人在俄南建立了一些地方政权。东欧因为平原多,山地少,因此哥萨克族群多数以河流命名,如“顿河哥萨克”,“乌拉尔河哥萨克”等。哥萨克人以英勇善战著称。在俄罗斯历史上,沙皇通过收买哥萨克上层人物而控制哥萨克人。哥萨克人组成的骑兵,是沙俄的重要武力。

现状

今天的哥萨克人不被斯拉夫人认为是一个民族,居住在俄罗斯、乌克兰等地,但是一个保持传统的人群共同体。2005年,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提出《关于俄罗斯哥萨克人的国家义务》议案,保护哥萨克人的传统。目前调查仍有约700万人自认为是俄罗斯哥萨克人。

传统特色

早期的哥萨克人主要从事捕鱼和狩猎,有时因生活所迫,也劫掠来往行商,甚至袭击黑海沿岸的城市和村镇。通常,用鱼类制品、皮货和其他战利品去换取生活所必须的粮食、烧酒和武器。从十七世纪后半期起,哥萨克逐渐转为农耕。但其身体内仍然沸腾着英勇无畏的血液,具有难以被征服的性格。

社会发展史

十六世纪时,哥萨克人中出现了一些军事组织,通过选举产生军队统领、百夫长和大尉,并由这些人组成哥萨克最高军事会议,统率自己的军队。16世纪初,波兰国王开始把札波罗热的哥萨克人编入军事殖民团,用保卫波兰的边境。直至17世纪上半叶,这些哥萨克人保持了的自治权。1649年,在赫梅利尼茨基(Bohdan Khmelnitsky)的领导下形成一个半独立的国家。后由于受波兰政府威胁,在1654年同俄国签定一项承认其自治权的条约。

至十八世纪,俄国沙皇发现了这些人的勇猛无畏可以用于征战,便通过发给俸禄、分封土地等手段收买哥萨克上层,以掌握哥萨克军队,驱使和诱骗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和进行侵略扩张充当马前卒。哥萨克军团曾一度成为沙皇俄国向中亚、西伯利亚和中国东北进行侵略扩张的急先锋,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声名不佳。为拉拢利用哥萨克,沙皇曾给予某些哥萨克上层军事首领以某些特权,而大多数哥萨克人则过着贫苦的生活。

在俄国保护伞下,从顿河向东扩张,殖民西伯利亚。到19世纪,哥萨克群的数目扩充到11个。在19~20世纪,俄国当局经常利用哥萨克人镇压人民革命。特别是哥萨克骑兵,在革命期间丑名远播。在俄国内战期间(1918~1920),俄国南部的哥萨克人成为白军的核心,约3万人随白军离开俄国。在苏维埃政权下,哥萨克人村社不再起行政单位的作用。

价值取向

由于历史原因,陷于贫困境地的下层哥萨克具有与生俱来的强烈反抗性。为追求自由而不惜牺牲生命。在俄国历史上,数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均首先从哥萨克人居住的顿河和伏尔加河流域发端,并由哥萨克人所领导。十七世纪领导农民起义的博洛特尼科夫,即是青年时期逃到顿河的哥萨克。

十七世纪六十年代顿河农民起义的领袖斯捷潘·拉辛,也是贫穷的哥萨克。十八世纪七十年代领导农民起义席卷伏尔加河流域的领袖普加乔夫则是拉辛的同乡。这些起义在俄国历史上都发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种价值取向既包涵反抗专制统治的内容,也明显带有无政府主义的倾向,因而与现代社会的基本理念多有冲突。

动态

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哥萨克人的劳动人民的境遇发生了巨大变化,上层分子的特权被废除,其普通成员的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得到了改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勇猛善战的特长又曾得以发挥。无论是在西线抗击德国法西斯的沙场上,还是在东线剿灭日本关东军的战斗中,到处都活跃着哥萨克骑兵的身影。其后,随着战争的结束,头上的光环逐渐暗淡,又开始过起了平静的生活。

五十年代,前苏联曾摄制过一部影片,名为《幸福生活》,所描写的就是那个时代库班哥萨克人的生活。从这部影片中,人们可以看到哥萨克从事生产劳动的场景,并展现了哥萨克豪爽的性格,以及节奏急速而欢快的哥萨克舞风。随着时代的变迁,哥萨克人与外界交流不断扩大,致使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均在发生着新的变化。

但是,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许多特点和文化传统仍然得以保持。虽然未被认定为一个单一的民族,但随着前苏联的解体,不仅仍以一个颇具特色的地方性的群体且相当稳固而独具特色、充满魅力,还因分属于俄罗斯、乌克兰等不同国家而成为一个跨国家的人类集团。的怀旧情节有所复苏,一些哥萨克人在许多场合又穿起往日的服装,主张恢复自己的传统和精神,对俄罗斯等国如今来的改革政策,一般也持有批判的保守态度。因其声音日益增大,其地位和处境必将引起国际社会更多的关注。

历史

自16世纪起,哥萨克因替沙皇政府镇守边疆,被免除劳役和赋税,并获得一定的俸禄和相当数量的土地。拥有经自由选举产生的统领、百人长、大尉所组成的自治机构。随着封建关系的发展,哥萨克内部出现贫富分化。17~18世纪,大批哥萨克参加了反对沙皇封建专制制度的农民起义。

哥萨克最初聚居在顿河沿岸和第聂伯河下游。随着俄国疆土的扩展,哥萨克相继出现在乌拉尔、伏尔加河下游、中亚细亚、高加索、西伯利亚等地。以勇猛善战著称,是沙俄兵力的重要来源,18世纪成为特殊军人阶层。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俄国拥有顿河军、库班军、乌拉尔军等12支哥萨克部队,人数近30万。

沙皇政府用各种办法收买哥萨克的上层分子,使之成为向外进行侵略战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的工具。1918~1921年苏俄国内战争期间哥萨克富裕阶层参加了白卫军。苏维埃政府对哥萨克地主、富农与上层军官实行打击、镇压,同时把广大哥萨克贫农和普通士兵吸引到苏维埃政权方面来。战争后,作为社会阶层的哥萨克已不复存在。多数人在集体农庄劳动。分布在顿河、捷列克河和库班河流域等地。

组织形式

它们的组织形式是军民合一的部落形式的自治体,建筑一种特殊的营地叫“塞契”(或译为“营地”),由土围子、堑壕、原木围墙和带有射击孔的塔楼组成,营地定期举行全体成员大会,其中以乌克兰的札波罗什哥萨克最为有名。聚居于第聂伯河中游的激流险滩段(札波罗什即激流之意),形成著名的“札波罗什营”。这是一种独立的军事自治流动组织,大部分居民依靠战利品为生,一部分人从事渔猎与养蜂,只有小部分已婚年长的人务农。

但从17世纪起,哥萨克在草原占地从事农业生产已逐渐常规化,以自治的村社组织来耕种“什一税田地”,即1/10用于军事哥萨克的粮饷,组成自备武装的轻骑兵(以顿河马、弯刀和长矛为主要装备),到自己地盘以外地方抢劫,尤其是在河滩地段抢劫船队,是的保留节目。到了冬季商队减少就会到第聂伯河、伏尔加河等沿岸城市出售猎物或做短工。也常常袭击黑海沿岸的鞑靼人土耳其人

这种组织的特点是,对外“自由”,对内“民主”,部落的各级盖特曼(头领)通过选举产生而不能世袭,对下负责而不受上面任命,并由这些人组成最高军事会议,战时统领军队,平时行使行政管理。这种军事化部落内部讲究严格的集体一致,与尊重个性的近代民主制度和公民社会当然不可同日而语,但作为前近代传统,它与俄国本土和周边国家盛行的农奴制和官僚制也十分抵触。

物质文化

哥萨克骑兵哥萨克运动具有打家劫舍的“此路为我开”风格。在河滩地段打劫过往商船是的重要经济来源,哪一边的统治者剿灭力度加大就去投靠其他的统治者。尤其是黑海和里海靠近出海口的哥萨克,在俄罗斯境内作案,如果受到官兵的追杀就去为土耳其苏丹和波斯大汗服务。“易倒戈”的朝秦暮楚的“骑墙”特点是有历史原因的。

因为哥萨克不是一个民族,成员多为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也有白俄罗斯人、波兰人、摩尔多瓦人和波罗的海人,大都是不堪忍受本国政府的压迫才逃到管制力量薄弱的“三不管”地区,借助外力抗击宗主国是哥萨克的老传统,尤其是地处边缘的哥萨克,没有自己的独立国家,政治认同模糊,游离于几

部落作品

中国人熟悉的关于哥萨克的小说有托尔斯泰的《哥萨克人》、果戈理的《塔拉斯·布尔巴》、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绥拉莫维奇的《铁流》、巴别尔的《骑兵军》、富尔曼诺夫的《夏伯阳》、阿·托尔斯泰的《苦难的历程》,还有波兰作家显克维奇的《火与剑》等等,以及列宾的名画《查波罗什哥萨克给土耳其苏丹的回信》,这些作品都形象地描绘出一个“强悍的马上部落”。有人说俄国的哥萨克就如同欧洲的骑士、日本的武士浪人、中国的侠客一般,其实这个比喻不太恰当。

骑士原指欧洲中世纪时受过正式的军事训练的骑兵,后来演变为一种用于表示一个社会阶层的荣誉称号(这一称号通常是非世袭的),日本的武士是隶属于领主的家丁门客,而中国的侠客只是赋予了太多文学想象的统称,历史上并没有这样一个群体存在。俄罗斯的哥萨克却是一个性格鲜明的有共同特征的社会文化群体,它在今乌克兰和俄罗斯境内存在了大约500年的历史。

部落精神

哥萨克是世界上最为骁勇善战的族群之一,哥萨克的爱国精神从苏联时代到俄罗斯联邦时代,一直被政府当做国民爱国精神教育的王牌教材。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