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职负效应

升职负效应

心理学术语
升职负效应,指职场人士升职后会增加10%的精神压力,还往往找不出时间去看医生,从而导致身体健康隐患。
  • 中文名:升职负效应
  • 外文名:
  • 适用领域:
  • 所属学科:心理学
  • 表现形式:负人才
  • 相关词语:中期职业脱轨

基本简介

所谓“升职负效应”是指人才在岗位升职后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比如,有的人才提拔到新的职位以后,被动应付,难有进展;有的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有的目光短浅,浅尝辄止;有的以权谋私,走向腐败。在《沃顿商学院》中,有一个叫“中期职业脱轨”的名词就是指代这一现象:几乎50%的高效能人士在荣升主管后,因无法充分发挥自身潜力,晋升不到18个月就想换工作圈。

表现形式

一些比较优秀但又不是非常优秀的人才在升职以后,往往找不着新职位的感觉,很有点“找不着北”的味道。因此,面临着新职位、新环境、新压力,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难以满足新的工作需要;而新职位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又尚未形成,可谓“囊中羞涩”,难做“无米之炊”,此时就象运动场上的弱旅,面对强敌,进攻乏力,防守无策,只能疲于奔命,捉襟见肘,虽殚精竭虑,却常常事与愿违。此情此景,新职位的各项工作就难有进展了。

有一些人才,自视甚高,在得到升职以后,认为自己早已经具备了新职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在他们心目中,新职位简直就是小菜一碟,自己一定会举重若轻,如探囊取物。在这种心态下,一些人失去了往日谦虚谨慎的修行,以“舍我其谁”自居,不虚心纳谏,不再继续学习,而是固步自封,夜郎自大,好高骛远,自以为是,旁若无人,“鹤立鸡群”,居高临下。如此一来,最容易陷入主观主义的泥潭,而最终成为孤家寡人,个人的发展受到了阻碍,也使事业受到挫折。

升职对于个人生涯来说,无疑是特定目标的实现,这在客观上很容易使人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对于一些胸无大志者来说,可能意味着自己已经取得了成就,或者实现了个人的发展目标,估计以后再也不可能有大的发展了。在这种心态下,有些人就可能安于现状,滋长了“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得过且过,平平庸庸,再无大的进展。

更有甚者,有些人则认为,升职意味着自己权力的增大,而不是责任的担当。在责、权、利三者中,只是盯着权和利,却从根本上忽视了岗位应该履行的责任。因此,权力不再是工作的职责,而是成为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持有这种观念的人一得到升职,就很快权欲熏心,利欲满腹,以权谋私,走向腐败,成为负人才。

有效对策

1、有的人才本来暂时不适合升职,因为根据其素质和能力,目前也许是一个称职甚至是优秀的基层干部,或者是一个优秀的副职,组织就不能把他提拔为中层领导或者正职;如果确实需要晋升,那么在晋升以前就应该进行适应新岗位的培训和学习。

2、上级组织应该对其进行谦虚谨慎方面的教育,提高其自我调控能力,以事业自励,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作为参照,拓展海纳百川的胸怀。

3、应该激发其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未来意识,使其认识到新岗位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只要一息尚存,生命就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

4、应该对其进行权力观的教育,要把权力用于事业的拓展,而不是个人的私利;要认识腐败给社会和个人带来的严重危害性。从人才开发的角度来看,腐败者是个人为自己设置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自己给自己造成了挫折,也是人才的自我扼杀。

从人才开发的角度来看,基于上述各种复杂的“升职效应”,人们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对于第一种“升职效应”,组织人事部门应该提倡和鼓励,树之以楷模,提供以舞台,成就以事业。

对于第二种“升职效应”,应该区分两种情况:其一,有的人才本来暂时不适合升职,因为根据其素质和能力,目前也许是一个称职甚至是优秀的基层干部,或者是一个优秀的副职,组织就不能把他提拔为中层领导或者正职;其二,如果确实需要晋升,那么在晋升以前就应该进行适应新岗位的培训和学习。对于第三种“升职效应”,上级组织应该对其进行谦虚谨慎方面的教育,提高其自我调控能力,以事业自励,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作为参照,拓展海纳百川的胸怀。

对于第四种“升职效应”,应该激发其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未来意识,使其认识到新岗位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只要一息尚存,生命就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对于第五种“升职效应”,一是应该对其进行权力观的教育,要把权力用于事业的拓展,而不是个人的私利;二是要认识腐败给社会和个人带来的严重危害性。从人才开发的角度来看,腐败者是个人为自己设置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自己给自己造成了挫折,也是人才的自我扼杀。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