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汉语汉字
课(拼音:kè)。[3]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最早见于战国文字,本义是考核,引申为检测、征收赋税、差派劳役、学习、作业等义。
  • 中文名:课
  • 拼音:kè
  • 繁体:課
  • 部首:讠
  • 五笔:yjsy
  • 仓颉:ivwd
  • 郑码:skf
  • 笔顺:4525111234
  • 字级:一级
  • 英文:class
  • 笔画:10
  • 四角:3679₄
  • 统一码:基本区U 8BFE
  • 结构:左右结构

字源演变

课,形声兼会意字。从言,果声。“课”从言,表示与人的语言有关;“果”作这个字的声旁,指示读音,“果”有成果之义,兼有表义作用,表示经过实践检验,已经被人们认可的成效。“课”意为用书面语言或口头语言来证明所取得的成果,或者以已有的成果为标准进行书面或口头的考核。《管子·七法》:“成器不课不用,不试不藏。”(兵器制成后,未经检测不使用,未经试用不收藏)《管子·明法》:“故明主以法案其言而求其实,以官任其身而课其功。

”是说贤明的君主依据官的职责选任吏员、考核其成就。“课”的语义主要是检测、考核。“课”的“考试评定”、“计算”等义都与此义有关。常用的“功课”、“课程”的“课”也是由其初义逐渐引申而来的,只是引申的环节太多,不易被认识到罢了。传统预测学中有“起课”一词,是占卜问事,是用语言告诉事情的结果。

详细释义

拼音

词性

释义

动词

考核(根据一定的标准验核)

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

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讲授或学习

征收赋税;差派劳役

占卜

检验;试用

评判等次;考试评定

索取;要求。

谓致力于,从事

计算

讲习;学习

名词

教学科目

教学时间单位

税款,税;赋税;租税

机关学校等行政上的单位(也叫科)

日本政府各部司、局以下的一级行政单位

功课,作业

同“窠”,巢

旧时某些机关、学校、工厂等分设的行政单位

有计划的分段教学

同“骒”,母马

同“锞”

同“嗑”

量词

教学课程的一部分;特指某一科目在单位授课时间(通常不超过一小时)完成的内容

教科书根据课时而分的段落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试也。从言,果声。

说文解字注

试也。

《广韵》:第也。税也。皆课试引伸之义。

从言。果声。

苦卧切。十七部。

康熙字典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并苦卧切。科去声《说文》:试也。《广雅》:第也。《玉篇》:议也。《增韵》:计也,程也。《史记·匈奴传》:课校人畜计。《前汉·京房传》:房奏考功课吏法。《晋书·元帝纪》:劝课农荣。《宋书·沈约自序》:少宽其工课。《汲冢周书》:程课物徵。《管子·七法篇》:成器不课不用,不试不藏。

又《广韵》:税也。《旧唐书·职官志》:凡赋人之制有四:一日租,二日调,三日役,四日课。

又县名、水名。《隋书·地理志》:课阳县属南阳郡,因课水而名。

又《玉篇》苦讹切。《广韵》《集韵》苦禾切。并音科。课,差也。

又《类篇》:率也。

音韵汇集

字形

韵书

声调

韵目

反切

拟音

韵部

小韵

声母

韵母

上古音韵

kʰloːl

kʰloːls

广韵

平声

苦禾切/苦卧切

kʰuɑ

戈一合

去声

苦卧切/苦禾切

kʰuɑ

戈一合

集韵

平声

苦禾切

kʰuɑ

去声

苦卧切

kʰuɑ

韵略

去声

苦卧切

增韵

去声

苦卧切

中原音韵

去声

歌戈

kʼuɔ

歌戈

歌戈合

中州音韵

去声

歌戈

匡卧切

洪武正韵

去声

十四箇

苦卧切

k‘uo

蒙古字韵

去声

kʼwɔ

分韵撮要

阴去

第二十三科火货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