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

汉语汉字
暴(拼音:bào、pù),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最早见于《说文》。本义表示双手捧物在日下曝晒,后来引申出“仓促”“猛烈”“暴虐”“暴乱” “残暴”等义。
  • 中文名:暴
  • 拼音:bào、pù
  • 繁体:暴
  • 部首:日
  • 五笔:jawi
  • 仓颉:atce
  • 郑码:keok
  • 字级:一级字
  • 平水韵:去声二十号
  • 笔画:15
  • 说文解字:显露;暴露
  • 结构:上中下结构
  • 注音:ㄅㄠˋ、ㄆㄨˋ
  • 四角号码:60909
  • 统一码:U 66B4
  • 造字法:会意字
  • 结构:上中下结构

字源演变

暴,会意字。战国文字作“图2”,从日,从出,从廾。上面是一个日,表示太阳,中间两边是两只手,下面是一个“米”字,表示双手捧物在日下曝晒之意。小篆又从米,从日,从出,从廾,从米。表示太阳出来了,用双手拨米去晾晒它。‘图1’,古文暴。从日,麃声。”“暴”是“曝晒”的“曝”的本字。《孟子·滕文公上》:“秋阳以暴之。”就是用的本义。由此引申出“暴(曝)露”“干枯”等义。《说文·夲部》另有一个“曓”字,并云:“疾有所趣也。从日、出、夲,廾之。”亦音“薄报切”。实际上它们同“从”的字形并不是“出”字,而是像树枝一类的东西。有些学者以为二者本为一字;有些学者以为夲部的“曓”是从“暴”省声的,则又以为二字。《诗·邶风·终风》:“终风且暴。”毛传:“暴,疾也。”这里的“暴”就是“曓”的假借字。由此引申出“仓促”“猛烈”“暴虐”“暴乱” “残暴”等义。后来两字已经没有分别,都一律写作“暴”。也假借为“虣”。《诗·郑风·大叔于田》:“襢裼暴虎。”指“徒搏”。

现代释义

基本释义

● 暴bào ㄅㄠˋ

1. 强大而突然来的,又猛又急的:~雷。~病。~动。~力。~涨。~发。风~。~风骤雨(亦喻声势浩大、发展迅猛的群众运动)。

2. 过分急躁的,容易冲击的:脾气~躁。~跳如雷。

3. 凶恶残酷的:凶~。~虐。~君。~戾恣睢(残暴凶狠,任意胡为)。~政。横征~敛。

4. 横蹋,损害:自~自弃。~殄天物(任意糟蹋东西)。

5. 鼓起来,突出:~起青筋。

6. 徒手搏击:~虎冯(píng)河(喻有勇无谋)。

7. 〔~露〕显露,如「~~无遗」。

8. 姓。

● 暴pù ㄆㄨˋ

◎ 同「曝1」。

详细释义

◎ 暴 bào

〈动〉

显露;暴露 [expose]

暴于南荣。——《史记•司马相如传》

今我使二国暴骨。——《左传•宣公十二年》

尸捐不收,骨暴不葬。——《论衡•祸虚》

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矣。——司马迁《报任安书》

又如:暴师(驻扎在野外的军队);暴骸(暴露尸骸);暴骨(暴露尸骨);暴尸(暴露尸骸)

糟蹋,损害 [spoil]

田不以礼,曰暴天物。——《礼记》

又如:自暴自弃;以众暴寡;暴殄轻生(肆意践踏,轻视生命);暴殄(残害自然)

欺凌 [bully and humiliate]

自是之后,以强陵弱,以众暴寡。——《庄子•盗跖》

又如:暴陵(欺压凌辱)

徒手搏[虎] [attack a tiger unarmed]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诗·小雅》

词性变化

◎ 暴 bào

〈形〉

凶恶,残暴 [fierce and brutal]

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又如:暴人(凶恶残暴的人);暴兵(暴虐的军士);暴敌(凶暴的敌人);暴豪(凶暴强横)

急骤;猛烈 [sudden and violent]

终风且暴。——《诗·邶风·终风》

飘风(暴风)暴雨为民害。——《管子•小问》

又如:暴雷;暴洪;暴暴(急速兴起的样子);暴水(洪水)

脾气过分急躁 [hot-tempered]

性行暴如雷。——《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虫暴怒。——《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脾气暴;粗暴(鲁莽;暴躁);暴气(暴躁的脾气);暴跳如雷

◎ 暴 bào

〈副〉

突然;猝然 [suddenly]

今暴得大名,不祥。——《史记•项羽本纪

矜(自负)壮士暴死。——唐·柳宗元《敌戒》

屠暴起。——《聊斋志异•狼三则》

又如:暴卒(突然死亡);暴忽(快速;飘忽);暴亡(突然死亡);暴崩(突然死亡);暴富(突然发财)

急剧地 [rapidly]

又如:暴跌;暴落;暴习(很快熟悉)

另见 pù

其它字义

◎ 暴 pù

〈动〉

(会意。古文从日,麃声。从日出艹米。本义:晒)

同本义 [expose to the sun]

暴,日干也。曝,俗。——《广韵》

暴,晒也。——《小尔雅》

书暴诸日。——《考工记》

一日暴之。——《孟子》

暴于南荣。——《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偃卧日中也。」

今我使二国暴骨。——《左传•宣公十二年》

言日中时必须暴晒,不尔者,失其时也。——《颜氏家训•书证》

又如:一暴十寒;暴炙(日晒火烤);暴背(曝背;晒背);暴浣(曝晒洗涤)

暴露;显露

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宋· 苏洵《六国论》

是以蓼州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 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另见 bào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㬥,晞也。从日,从出,从?从米。?,古文㬥从日麃声。薄报切。

说文解字注

㬥,晞也。

《考工记》:“昼㬥诸日。”《孟子》:“一日㬥之。”引伸为表㬥、㬥露之义。与夲部曓义别。凡曓疾、曓虐、曓虎,皆夲部字也。而今隷一之,经典皆作暴,难于諟正。

从日、出、米。

日出而竦手举米晒之,合四字会意。《玉篇》步卜切。《五经文字》捕沃切。《广韵》蒲木切。大徐薄报切。非也。三部。

古文㬥,从日,麃声。

康熙字典

【辰集上】【日字部】暴

古文。?《唐韵》《集韵》《韵会》薄报切。《正韵》蒲报切。?音菢。《说文》:晞也。《书·泰誓》:敢行暴虐。传:敢行酷暴,虐杀无辜。

又《礼·王制》:田不以礼,曰暴天物。疏:是暴害天之所生之物。

又《周礼·秋官》禁暴氏疏:禁民不得相陵暴。

又《诗·邶风》:终风且暴。传:暴,疾也。疏:大风暴起也。

又《诗·郑风》:䄠裼暴虎。传:空手以搏之。

又《荀子·富国篇》:暴暴如丘山。注:暴暴,卒起之貌。

又《史记·项羽纪》:何兴之暴也。《博雅》:暴,猝也。

又《管子·乗马篇》:方六里命之曰暴,五暴命之曰部。又:十家而连,五连而暴。

又地名。《左传·文八年》:公子遂会雒戎,盟于暴。注:暴,郑地。

又姓。《前汉·隽不疑传》:暴胜之为直指使者。

又《广韵》蒲木切。《集韵》《韵会》《正韵》步木切。?音仆。日乾也。俗作曝。《小尔雅》:暴,晒也。《周礼·冬官考工记》《㡛氏》昼暴诸日。《孟子》:一日暴之。《荀子·富国篇》:声名足以暴炙之。

又《孟子》:暴之於民,而民受之。朱注:暴,显也。

又《後汉·窦融传》:皆近事暴著。注:暴,露也。

又《集韵》北角切。音剥。《尔雅·释诂》:毗刘,暴乐也。疏:木枝叶稀疎不均为暴乐。

又白各切。音泊。

又备沃切。音雹。义?同。

又弼角切。音雹。藃暴,乾桡也。

又㿺或作暴,坟起也。

又《韵补》叶蒲故切。《易林》:仁政不暴,凤皇来戊。四时顺节,民安其处。藃字原从蒿从攵作。

音韵汇集

中上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uk

王力系统

b

əuk

董同龢系统

ɔ̂k3

周法高系统

b

awk

方桂系统

b

akw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齐

uk

齐梁陈北周隋

uk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uk

拟音/王力系统

b

uk

拟音/董同龢系统

uk

拟音/周法高系统

b

uk

拟音/李方桂系统

b

uk

拟音/陈新雄系统

ok

韵书集成

字头

韵书

摄韵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去声

开口呼

一等

全浊

薄报切/蒲木切

bʰɑu

入声

合口呼

一等

全浊

蒲木切/薄报切

bʰuk

集韵

去声

开口呼

一等

全浊

薄报切

bɑu

入声

合口呼

一等

全浊

步木切

buk

入声

?

合口呼

一等

全清

蒲沃切

pok

入声

开口呼

二等

全清

北角切

pɔk

入声

开口呼

二等

全浊

弼角切

bɔk

入声

开口呼

一等

全浊

白各切

bɑk

礼部韵略

入声

步木切

增修互注礼部韵略

去声

蒲报切

入声

步木切

入声

弼角切

中原音韵

入声作去声

鱼模

次清

pʼu

去声

萧豪

全清

pɑu

中州音韵

入声作平声

鱼模

邦模切

去声

萧豪

旁貌切

洪武正韵

去声

全浊

蒲报切

b‘du/b‘au

入声

全浊

步木切

b‘uk

入声

全浊

弼角切

b‘uak

分韵撮要

阳入

第六东董冻笃

阳去

第十二孤古故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