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爷庙

五爷庙

五台山殿建之一
五爷庙创建于明代,重修于清代,现时殿宇多为清代所建。坐东向西的文殊殿系明万历四十四年创建,面宽三间,分上下两层,三檐歇山顶,檐建繁复,上下左右勾连,坚固牢实,装饰性很强,在五台山殿建中别具一格。殿内除了供金脸龙王老五外,在他背后也左右排列了大爷、二爷、龙母、三爷、雨的塑像。
    中文名:五爷庙 外文名: 别名: 所在城市:山西五台山风景区 原名:万佛阁 主要建筑:文殊殿,五龙王殿,古戏台 建造时间:公元1917年 门票价格:免费

概况

五爷庙殿内下层供文殊、观音、普贤三菩萨,文殊骑狮,观音骑“朝天吼”,普贤骑象,塑像高大。塑工传神,着彩鲜艳。殿内下层左、右、后三壁,立有木制方格,格内或两排或三排放满三寸高的泥塑贴金小佛像。二层楼上正中悬有明万历年间铸的铜钟一口,较显通寺铜钟略小。殿台正中供地藏王菩萨,左侧立地藏王菩萨的弟子道明和尚,右侧立道明和尚的父亲,塑为员外的装束打扮。神话传说地藏王菩萨开创九华山道场,当地的一名员外不卖予地片,后来员外的儿子把地片奉献出来,并出家当了和尚,取法名为道明。放在塑像排列中,道明和尚立于上首,他的父亲立于下首。地藏王菩萨的左右外侧,各排列五尊塑像,称为“十殿阎王”。楼上左、右、后三壁同样立有木制方格,内放小佛像,就连楼顶横梁上,也排放着小佛像,上下两层有泥塑小佛像万余尊,故文殊殿又名万佛阁。该寺即以这座佛像众多的万佛阁命名。

坐北向南的五龙王殿创建于清代,重修于民国年间。重建时,在殿外又加建了一个前庭,改变了原殿模样,在结构样式上显得雍容丰满,殿正面的檐台也显得阔做多了,殿内供金脸五龙王,俗称五爷。五龙王是五台山特有的神像。传说老早以前,五台山是荒凉的不毛之地。一次,文殊菩萨受请到东海龙宫去讲经传法,临走时,把改变五台山气候,造福百姓僧众的想法告诉老龙王,老龙王割爱陪送了歇龙石。“不想,老龙王的五个儿子外出回海,见没了歇龙石,打问到是文殊菩萨带走了,大怒,便腾云驾雾直冲五台山来。五个龙王没讨得歇龙石,反而被文殊菩萨收伏,答应愿为弟子,听从驱使。这样,五龙王就上了北台顶,专管五台山的播雨。殿内五龙王居于正中,左侧有大龙王、二龙王、龙母,右侧有雨司、三龙王、四龙王。龙王弟兄五个中,五龙王塑成了金脸。以前,五龙王塑像是黑脸,佛家传言,说五爷性子暴烈,伺奉稍有不慎,就要发脾气动怒。险由黑色变为金色,就使五爷的脾气变温和了。

古戏台在五龙王殿对面,是专为给五龙王唱戏而设置的。传说佛、菩萨是超尘脱世,一心去情真如之境,而五龙王却对尘世生活感兴趣,很爱看戏。过去每年六月大会,都要大开殿门,让五爷居高居中观赏。通过唱戏敬神,求得五爷欢心,恩赐及时雨,给百姓降丰年。如今这些只是人们传谈的趣话了,古戏台成了五台山群众文化娱乐的场所。

景致

五爷庙位于山西五台山风景区万佛阁,面积虽然不大,占地仅2000平方米,殿楼堂舍也只有20多间,但因为内有五爷庙而名播远近,香客盈门。

万佛阁创建于明代,现在建筑多为清代重修后的遗存。主建筑有三,一是文殊殿,二是五龙王殿,三是古戏台。坐东朝西这座两层三檐歇山顶建筑名为文殊殿,四角翘出,明柱围廊,玲珑剔透,很像一件内部镂空的工艺品,在五台山众多佛殿中别具一格。殿内下层供三位菩萨,不用讲,一看就会明白,骑绿毛狮子的是文殊菩萨,骑大白象的是普贤菩萨,骑神兽的是观音菩萨。不论是三大菩萨,还是座下之骑,塑造得均极为精细生动。

再看大殿内左、右、后面三壁的满面木制小格中,尽是约10厘米大小的泥塑贴金佛像,连横梁上都是小佛,楼上二层殿内三壁同样布满金佛,上下两层合计共有佛像万尊,所以此殿、此庙便名叫万佛阁。二层殿内正中所供是地藏王菩萨,左右两边分别是道明和尚和其父亲。一般情况长者应在上首,而这里位居左侧上首的却是儿子道明。这又是为什么呢?传说地藏王菩萨欲在九华山开创道场,而当地一位员外起初不愿让出宝地,但员外的儿子却敢违抗父命把地界奉献出来,并出家跟了地藏王菩萨,取法号道明,成为虔诚的佛门弟子,因为这段故事,所以其父亲就只能站在地藏王菩萨的下首了。立于地藏王菩萨左右外侧的5对塑像,统称为“十殿阎王。”

据民间传说,龙王弟兄五人,这是其中的老五,故称五爷。按一般惯例,龙王不居佛寺,当地龙传说五台山龙王神灵显赫,不安其位,寺庙不安宁,故在阁西建殿祀之。据说,佛、菩萨本来是为看戏的,可是五爷喜欢看戏,故在龙王殿对面修建一座戏台,这是五台山一座唯的戏台,专门给五爷唱戏。

历史

传说,这座龙王殿建于清代,到了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五爷既嫌殿小又嫌殿旧,于是在同一天的夜里,给塔院寺方丈和尚和当地甲长托了一个内容完全一至和的梦,梦中要求:“重建殿宇,重镀金身。否则,五爷震怒,降灾四方”。现今这座龙王殿,是五爷托梦后重建的,由原来的卷棚顶(中国传统建筑双坡屋顶形式之一种,即前后坡相接处不用脊而砌弧形曲面),改建为重檐歇山顶;由于地盘较小无法扩建五檐,但为了满足五爷要求,只好在殿前加建一个套殿,算是扩大殿宇;为了讨好五爷,并在柱础、雀顶、栏额、斗拱、拱眼等地方,均用龙、凤、狮、麒麟、花卉、人物等图案剔透镂刻而成,富丽堂煌,大放异彩。

由于五龙王特别爱看戏,所以每年六月大会,都要大开殿门,让五爷居高观赏,以取悦于五爷,使他及时赐雨,保证岁岁给百姓喜降丰年。

在东汉年间就开始建庙的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如林的寺庙中,五爷庙只不过是一座规模很小的庙宇。五爷庙本名万佛阁,背靠“华北屋脊”北台顶,依次而下是仿北京故宫建筑风格富丽堂皇的皇家寺庙院,五台山的黄庙(藏传佛教)之首菩萨顶和始建于东汉永平11年的五台山规模最大的古刹显通寺和坐落着中国现存元代覆钵式最高建筑,五台山的标志之一—大白塔的塔院寺。五爷庙始建于明代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当时,仅有东殿(文殊殿)是塔院寺的属庙。清代时,又增建了北殿(龙王殿),并由青庙(汉传佛教)改为黄庙(藏传佛教),成为独立寺。

寺宇坐北面南,平面正方形,占地面积2040平方米。寺内东、南、北三面有建筑,共有殿堂6间、崇楼3间、僧舍20间、戏台1座、佛塔2座、明代石碑3通。

为什么五爷头戴皇冠,身穿蟒袍,还有銮驾一副呢?相传,五爷是五龙王,是东海龙王的第五子,人性情暴,面貌黑,人称黑脸五爷。清朝时,有一年,康熙皇帝到五台山寻父(据传康熙皇帝父亲顺治看破红尘,弃掉皇位到五台山出了家)。有一天傍晚,他在回行宫时,行至台麓寺附近,突然狂风大作,天昏地暗,因而迷失了方向。接着又是山呼林啸,地动山摇,令人胆战心惊。康熙和他的随从们个个惊恐万状。就在这班人马慌作一团、无计可施之际,忽听前面有人大声喊到:“我主莫慌,卑职前来接驾”。康熙在天昏地暗中尽管龙目圆睁还是看不清接驾者为何许人也,就冲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盲目地问:“汝是何方使者,前来接朕”。“我是万佛阁龙王殿老五”。“汝能为朕除险,使朕安抵行宫,朕定封你为公侯”,“遵命,随我来”。

霎时,只见半空中一道亮光闪过,众人极目一望,前面有一条平坦直路伸向远方,随即有一火球从空中落下,在路前方滚动。康熙心知此乃五龙王引路,便命随从紧跟火球。不一会儿,康熙和他的随从们果然顺利回到行宫。康熙接过随从递来的手帕拭了一下额头冷汗,抬头一看,火球早已不见。第二天,康熙即赐五爷皇冠、蟒袍一套,“龙参”牌匾一块,并封为金脸文殊。回京后又赐五爷銮驾一副。

南面为戏台,单檐歇山卷棚顶,是五台山地区一个像样的古戏台。据介绍,多年来,每年六月份,五爷庙大开殿门,请名角,唱好戏,让五爷观赏,以求五爷普济天下,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特色

避暑胜地

五台山不仅是一个著名的佛教圣地,而且也是避暑胜地和天然牧场尤其是每年六月盛夏,别处酷热难当,这里却清凉宜人,由此四面八方的香客、游人和农牧民,云集五台山朝拜、避暑、揽胜。这些人白天游山玩水、参观寺院很惬意。可是到了晚上,无事可做,一些人便聚众赌博,酗酒闹事,打架斗殴……把一个清净纯洁的佛教圣地,弄得乱七八糟。五爷为了消除众生烦闷,清净佛教圣地,有一年便亲自到外埠组织戏班来唱戏。

有一天傍晚,五爷庙的知客僧禀报住持:“师父,繁峙县的一个戏班班主求见,说要按以前的契约来唱戏”。住持说:“出家之人,不贪欢乐,哪有唱戏之事”。知客僧走了不一会儿,又回来向住持禀报说:“班主手持师父与他签写的契约,要见师父面谈”。住持心中纳闷,便见戏班班主。哪知班主与住持见面后,十分惊讶,因他见过的住持,不是这位师父。住持说:“我没见过你,怎能有唱戏之事,你找错门了”。班主说:“我没找错门,只是住持不是您,不信,还有契约为证”。说着,拿出契约交给住持,住持阅后大惊,只见契约上还有寺院的印章。住持让知客僧查问是谁写的契约,众僧却不知。无奈住持只好让班主在庙里认写契约的僧人。当路过五龙王殿时,班主对住持说:“写契约的就是他”。这时有人才发现五爷袖袍内也有一份和班主一模一样的契约。住持心领神会,随机在五龙王殿对面建造戏台,按契约唱戏。

唱戏

1985年以前,这里唱戏一般是在年年盛夏由当地人联合出资请人来唱一个月左右的戏。1985年以后,随着五台山的全方位对外开放,尤其是自1990年起,每年盛夏季节由省、市、县、区各级政府举办一年一届的中国五台山国际旅游月以来,五台山的旅游业发展迅速,中外游客猛增。其中的善男信女和一些虔诚的佛教徒,由于久闻传说的五台山的五爷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专司智慧和民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于是,他们便在五爷面前或祈祷孩子学习进步、早日成才或祝愿风调雨顺或希望全家老少身体健康、事事如意等等,他们中间大部分都了解到五爷喜欢看戏,所以往往祈祷的同时,向五爷许愿,如果自己的愿望实现后,就出钱请戏班子来为五爷唱戏,任何人都可免费自由出入观赏。而民间传说如果自己的愿望实现后,不及时向五爷还愿的话,五爷是不会宽恕的。随着五台山游客的与日俱增,南来北往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海内海外的、僧众俗家的许愿还愿者络绎不绝,有的许愿折子戏、有的许愿整台戏。

寺内主持

寺内高僧

作为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有史以来名僧辈出,如仅在明代就有妙峰、莲池等四大高僧,为五台山佛教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及至近现代又有普济、能海、通愿等。进入21世纪,五台山又出现了一批为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成为五个山、中国乃至世界都确着深远影响的爱国爱教的高僧。

佛教中高僧的含义,指德行崇高之僧伽,亦为对佛门比丘之尊称。禅苑清规卷八坐禅仪(卍续一一一·四六○上):“若得禅定,其力最胜,古有习定高僧,坐常开目。”

住持长青法师的故事

常青法师是一个很普通的藏传佛教出家人,但因为是在五台山,也因为他是汉族人,所以也成了世界仅有的汉喇嘛的代表之一。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据记载,康熙年间某日,凭一道圣旨五台山一夜间便有十座青庙(传统中国大乘佛教)改成黄庙(藏传佛教),从此便有了汉人喇嘛一说。

他,俗姓郭,名一海,祖籍灵丘县野屋窑村,生于上世纪30年代。如今,78岁高龄的他,可以说是五台山七十年来变迁的见证者,他的坎坷人生与五台山的兴衰紧密相连,也可以说是一位近现代中国佛教兴衰变迁的见证者,他个人的经历其实都与历史的变幻分不开的。

1938年1月,日本军队占领并进驻五台山。当时,七八岁的常青还是在菩萨顶(五台山藏传寺院之首)出家的一名小喇嘛,天生敦厚朴实的他正接受佛家慈悲思想的沐浴。在那个时事纷乱、民不聊生的年代,他童稚的心灵中全部浸染了侵略者在世界闻名的佛教圣地所犯的滔滔罪行,更看到他的佛门同修们(这些僧人不仅仅是释迦牟尼佛祖的真正“痴迷者”,而且有许多更是乐善好施、情系祖国的爱国者,他们自发组织了“僧人自卫队”,进行保寺、护寺活动)在国家和民族危难之时,在毅然脱下袈裟,在聂荣臻司令员的领导下穿起军装抗击日寇,护寺护庙,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爱国之歌。在大善与大恶淋漓斗争的“舞台”上,他自觉地加入了正义的行列。而他的童年就在那个险象环生的岁月中度过,同时,在机智地与敌人的不断周旋中,慈悲心与智慧心也逐渐成熟。

他这段经历,聂力将军在回忆她的父亲的多处文章(如《聂荣臻在晋察冀》)中都有记载,:“圣忠法师(现五台山殊像寺大和尚)和常青师父,还有几个小和尚,因为年龄小没有参加集训,但他们一直担负着为八路军送信、送情报的任务。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在全国人民群众欢庆抗战胜利的凯歌到处高唱的时候,长大的常青也与一部分参军的僧人一起随着大部队参加了解放战争。后来,常青还跨过鸭绿江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常青光荣退伍。由于老家也没有亲人,便重新返回五台山。但接踵而来的“肃反”、“四清”和“文化大革命”运动使得五台山绝大多僧人被遣送回乡,他只好在附近的村庄安家落户,劳动生产,娶妻生子……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开始恢复保护信仰自由的宗教政策,国家先后拨出近3000万元重修寺庙,五台山又能重闻朗朗诵经声,重见袅袅香火了。

1987年,已有一儿一女的58岁的常青再次出家。在2006年8月面对新华社记者的采访,他对当年的选择作了这样解释:“我从小就是五台山的一个小喇嘛,我觉得寺庙生活更适合我。”。

后来,常青来到大白塔下的小庙——五爷庙当起了住持。

旅游攻略

交通路线

塔院寺山门的石台阶东侧就是五爷庙的入口。

建议游客

很多人来五台山,其实就是去五爷庙上香的。殿外的大香炉前,无数善男信女都在虔诚的烧香祈祷,其中不乏轻施粉黛,衣着入时的现代都市帅哥靓女。在献殿内的四周挂满了还愿的铜匾,因为信徒们最体面的还愿方式,除了送匾外,还有就是唱戏,以谢神灵的保佑。

另外,正确的拜佛方式是: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香,在专设的蜡上点燃,再正对着大殿,心中默默将愿望说一遍,然后拜上三拜,接下来左转再右转对着正前方,重复上述过程,最后背对正殿,面对香炉将香插进香炉里即可。一般早晨空腹到五爷庙许愿,每月农历的十五或初一可在零点去烧头香,除此以外根据不同的季节,在早上的4点到7点前去进香许愿。据说,最多可许三个愿望,许愿必须要还愿。也可求愿,求愿可不来五爷庙还愿。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