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相伯故居

马相伯故居

上海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马相伯故居坐落于上海市松江区泗泾镇,于2003年开放。故居自成一体,为江南风格私家住宅,给人以平实无华,简朴淡雅的感觉。厅堂内两侧挂满了浓缩马相伯生平经历和卓越贡献的文字及相关图片,生动形象地展示了马相伯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3月11日,入选上海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
  • 中文名:马相伯故居
  • 外文名:
  • 地理位置:上海市松江区泗泾镇开江中路358号,安方塔以东约150米
  • 气候条件:
  • 开放时间:7:00~19:00
  • 门票价格:门市价:3元
  • 占地面积:
  • 著名景点:

文物历史

马相伯,字相伯,原名志德,亦名建常,原籍江苏丹阳,1840年生于江苏丹徒,中国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杰出爱国人士,上海复旦大学创建人,首任校长。为近代中国教育界德高望重的领军人物,杰出教育家蔡元培、民国知名人士于右任、邵力子等都是他的门生弟子。1939年11月4日在越南谅山逝世,遗著有《马相伯先生文集》等。其故居(旧居)有江苏丹阳、江苏丹徒、松江泗泾、徐汇土山湾、上海重庆南路万宜坊等多处。

江苏丹阳马相伯故居,只剩下一堵残垣,和淹没在荒草之中的水井。(图片地址代补充)

上海松江泗泾“马相伯故居”,又称马家厅,位于上海市松江区泗泾镇老街上,开江中路358号,为江南风格私家住宅,与上海《申报》创办人史良才故居相近。上海徐汇区土山湾“马相伯旧居”,位于蒲汇塘路55号的“土山湾博物馆”的楼上。

晚年寓居地——万宜坊,位于现上海重庆南路205号41号,新式里弄,砖木结构,西班牙风格建筑。

(待续)

文物保护

2021年3月11日,入选上海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

历史沿革

1882年母亲沈氏便将祖上遗留的田地房产均分给了马相伯和其弟、巨著《马氏文通》的作者马建忠。凡座落在松江、青浦的地产、房屋,一应分给马相伯继承。马相伯便以此计3000亩田产,于光绪二十八年壬寅(1902年)捐给教会创办“震旦”学院。光绪三十一年乙已(1905年)之春,法国神父背约侵夺教育之权,毁马相伯所亲定的教育章程而不顾,是年秋,马相伯带着患病之身四处奔走,终于觅得吴淞提镇行辕为临时校址,毅然辟建复旦公学(即今复旦大学)。友人纷纷祝贺,有时任娄县七宝乡乡长、马相伯的挚友、书法家张秉彝(字浦泉)挥毫题赠“生德堂”一匾,拥升泗泾故居厅堂之上以示敬贺。“生德”一词典出《荀子·致士》:“生民,以德教生养民也。”意为硕彦大德者以道德知识使生民得到良好的教养而成国之才。

马相伯也曾将故居作为收取租米和储放粮食的仓间,收取地租来维持教育所需的经费。而马相伯逢春秋两季及暇日来泗泾小住时,则兴会泗泾镇上的秦鸿翔、吴学斋、唐文鳌、戴葵臣、戴静卿等社会贤达,以及亲朋父老。他曾“委朱相公于泗宅代理”捐献家产兴学事宜。宣统二年(1910年)冬,马相伯敦请七宝、泗泾两乡乡长张秉彝、戴静卿疏浚泗泾塘、蟠龙塘和蒲汇塘,并亲临视河,慰劳缪雨亭(九亭牛车泾人)河长及河工,热心地方公益。马相伯在上海的另一处寓所是徐家汇山湾的乐善堂,可惜已拆毁湮没,因此泗泾丹阳马家厅是他所遗宅第中唯一纪念名迹。解放初,这里曾作为镇托儿所,以后又移作“少年之家”活动场所。2002年11月由泗泾镇人民政府主持,修复马相伯故居并对社会开放,使名迹成为泗泾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马衡题写馆名。

马相伯故居大体上保存完好,前厅梁架具有显著地时代特征,是研究明、清时期江南民居住宅的重要实物资料。2011年6月,由泗泾镇人民政府斥资98.7万元,按照“修旧如旧,以求其真”的科学修缮原则,对马相伯故居进行维修。并于2012年9月18日重新对外开放。

马相伯

马相伯十二岁时,即清咸丰元年(1851年),马相伯就到了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依纳爵公学学习。同治元年(1862年),获神学博士学位,次年任依纳爵公学校长。光绪七年(1881年),任清政府驻日参赞,旋改任驻神户领事。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二月,在上海创办震旦学院,自任监院,即院长。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秋,又创办复旦公学,即现在的复旦大学,任校长。辛亥革命后,一度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袁世凯总统府高等顾问等职。民国3年(1914年)后,马相伯坚决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辞去顾问,退隐上海。1939年11月4日在越南谅山逝世,遗著有《马相伯先生文集》等。其故居(旧居)有江苏丹阳、江苏丹徒、松江泗泾、徐汇土山湾、上海重庆南路万宜坊等多处。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