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桂湖

新都桂湖

有隋唐园林遗迹的隋唐园林
新都桂湖位于成都市新都区。是全国唯一一座保存了隋唐园林遗迹的隋唐园林。其湖池开凿于隋开皇十八年,其目的原是为修筑城墙时取土之用,隋唐城墙在园内至今还保留了880馀米。园中植物以桂花、荷花最享有盛名,分别为中国五大桂花观赏地和八大荷花观赏地之一。盛夏时节,独有的桂湖红莲碧叶连天,万荷绽放,摇曳多姿;金秋时节,满园桂花竞放,银白丹红,争芳吐艳,一片繁荣景色。桂湖紫藤条蔓纠结,盘亘纽绕,象征着状元杨升庵和才女黄峨缠绵悲壮的爱情故事,后人常用此来比喻升庵夫妇“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美好夙愿。
  • 中文名:
  • 外文名:
  • 地理位置: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
  • 气候条件:
  • 开放时间:
  • 门票价格:
  • 占地面积:48000平方米
  • 著名景点:
  • 中文名称:新都桂湖
  • 原名:南亭

桂湖简介

桂湖,顾名思义,就是满园的桂花倩影和桂花之魅。它在新都的地位,宛若中心广场或居民庭院,无论是三轮车夫还是路人,莫不熟悉。桂湖门前的路名规划也是以桂湖为意,取曰桂湖中路。

通常的说法是,桂湖始建于初唐,因位于县署之南而原名南亭。它后来被称作桂湖,跟《三国演义》开篇词《临江仙》的作者、明代著名学者杨升庵(又名杨慎)有关。后人考证说,原籍新都的杨升庵家就在桂湖附近,他和妻子在新都居住期间,在湖边遍植桂树,还曾经以桂湖入诗。在流传于世的《桂湖曲送胡孝思》中,杨升庵写道:君来桂湖上,湖水生清风,清风如君怀,洒然秋期同。君去桂湖上,湖水映明月,明月如君怀,怅然何时辍。湖风向客清,湖月照人明,别离俱成忆,风月重含情。

桂湖大门内两侧有一大一小两株紫藤,大的一株相传为明代状元杨升庵亲手所值,距今有500余年的历史,其主干直径达86厘米。小的一株直径为32厘米。两株紫藤枝蔓在大门正上方相交缠,然后向东西两个方向绵延,形成一座全国罕见的百米紫藤长廊,总复盖面积420平方米,实为巴蜀奇观,中华之最。桂湖紫藤条蔓纠结,盘亘纽绕,象征着状元杨升庵和才女黄峨缠绵悲壮的爱情故事,后人常用此来比喻升庵夫妇“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美好夙愿。

桂湖八景

丛桂留人

桂湖自明代著名学者杨升庵栽种桂花以来,桂花林、桂花树一直是桂湖的特色景观,桂花亭是桂花林里的主体建筑,现在桂花亭就是以“丛桂留人”为匾额。杨升庵的《桂林一枝》中是这样描述桂花的:

宝树林中碧玉凉,秋风又送木樨黄。

摘来金粟枝枝艳,插上乌云朵朵香。

秋天,桂花林中丹桂、金桂、银桂次第开放,游人憩息亭上,每每沉醉在浓郁的馨芬之中。

天然图画

天然图画是指连接升庵祠、仓颉殿、地台子的走廊,建于清道光年间,桂湖的主体建筑升庵祠的小青瓦屋顶形式极其生动,景物虚实相称,前有开阔的水天,后有小桥长廊,左邻假山花木,右连湖边水阔,建筑风格受江南园林影响很大,使桂湖东部形成了与西部疏朗大气不同,曲径通幽、小桥流水的艺术趣味。

交加伊人

交加亭是一座毗八角双亭,因吻接处采取省柱法,两亭有二柱共用。故名交加亭。一亭依岸,一亭跨水,一亭高一亭低,错落有致,浑然一体,不仅是桂湖最具特色的园林建筑之一,而且是全国唯一的一座非对称的双亭。此亭所在地,在清道光十九年(1839)时还是一座高台,道光晚期,废台建亭,俗称水心亭,原有匾曰“看花多上水心亭”,此处为桂湖观赏荷花的最佳胜地。

“夫唯大雅名千古,所谓伊人水一方。”

意喻以双亭来比喻状元杨升庵和才女黄峨,歌颂他们真挚的爱情。

古城问津

新都古城墙始建于隋唐时期,当时为土筑泥夯之土城墙,明朝正德初年,新都知县张宽和百户汤聘莘合砌砖石城墙,形成保留至今的总体风貌,为成都平原保存最完好的古城墙。古城墙上古树掩映,郁郁郁葱葱,有金桂、银桂、丹桂、香樟楠木、银杏等珍贵树木,四季常绿,景色宜人。

杭秋是一座小青瓦卷棚式的木构廊桥,位于升庵祠的南侧,形如一只浮在水上的游舫。置身其中,两侧水面盛开的红荷尽收眼底,诗情画意油然而生。

问津楼语出《论语·微子》:“使子路问津焉。”登楼俯瞰湖光,寻幽访胜,可感受到:“地静一尘不起,楼高四望皆通”的意境。

荷塘月色

桂湖荷塘始建于隋唐时期,有上千年栽种荷花的历史,现已成为全国著名的八大荷花观赏胜地之一。早在两汉时期,新都就种莲成风,唐代诗人张说的“莲洲文石堤”的诗句,记录下了桂湖在唐代栽种荷花的情况。明代杨升庵不仅遍植荷花,而且对荷花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考证。清代杨道南重修桂湖以来,桂湖种荷就有了官方的连贯记载。在今天桂湖满塘碧荷,摇曳多姿,再现了清代“十里荷花海,好是采莲时”的盛况。

翠屏亭亭

翠屏山是桂湖的一座清代假山,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是中国唯一的一座清代川派鹅卵石假山。亭亭建于1913年,是升庵祠与杭秋之间的一座位于水上的草亭,也是国内唯一的一座重檐草亭。桂湖翠屏山面积370平方米,高3.85米。其造型以中国山水画的构图方式,由低到高,形成四到五个不同的纵深层次,给人一种崇山峻岭的感觉,山峰为东西走向,近与不远处的桂湖城墙遥相互应,远与西南向的雪山气脉相同。桂湖翠屏山的成功之处是它在园林结构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屏障审美作用,将近距离内高低、大小、体量各不相同的三处建筑升俺祠、杭秋、亭亭隔挡起来,使之达到相辅相成,互为陪衬的最佳审美效果。

连理古藤

桂湖紫藤位于桂湖正门内两侧,相传为明代新都状元杨升庵所植,距今有400多年的历史。大的一株其主干直径86厘米,小的一株直径32厘米,枝蔓在大门正上方相交缠,然后向东西两个方向绵延延伸91米,形成一座全国罕见的百米紫藤长廊,总复盖面积420平方米。桂湖古藤条蔓纠结,盘亘纽绕,象征着状元杨升庵和才女黄峨缠绵悲壮的爱情故事。桂湖紫藤的主干直径和复盖面积比苏州拙政园和江阴中山公园的紫藤大许多,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藤王”。

杨柳楼台

十里荷花香世界,半城杨柳掩楼台。因古人有折杨柳送别的习俗,同时寄升庵、黄峨几经离别之意,而名此曰杨柳楼。杨柳楼始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重建于1981年,卷棚屋顶,飞檐翘角,气势雄伟;站在杨柳楼上凭栏远眺,但见“画舫远汀迷柳树,一池明月浸荷花”,触景生情,使人顿起兴怀之感。杨柳楼斜对的湖畔上是濒水建筑小锦江,这是一座建于水面的阁楼,因仿照成都锦江边的濯锦楼而建,故名小锦江。

杨升庵简介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生于明弘治元年(1488),卒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四川新都人,官翰林院修撰,经院讲官,24岁中状元,因议大礼,流放云南,72岁死于云南戍所。杨升庵是著名的学者、诗人和文学家,对哲学、史学、天文、地理、医学、生物、金石、书画、音乐、戏剧、宗教、语言、民俗、民族等学科都有极深的造诣。他一生博学多闻,着作达四百余种,着有古乐府杂言名作《三岔驿》,七言古诗《垂杨篇》,七言律诗《春兴》、五言古诗《海口行》和七言绝句《滇海曲》等名篇。《明史·杨慎传》称:“明世记诵之博,着述之富,推慎第一。”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