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之柱

创造之柱

天鹰座星云中形成恒星的区域
创造之柱是指天鹰座星云中形成恒星的区域,距离地球7000光年。1995年美国宇航局哈勃太空望远镜首次观测到。依据最新模拟显示,像这样的气态块状结构进入到宇宙气体和灰尘构成的黑暗区域,然后形成密集的结状结构,在结状结构附近的阴影将过滤强紫外线辐射,这些紫外线辐射可能干扰未来的气态结构形成。爱尔兰都柏林高等研究学院天体物理学研究员安德鲁-利姆(Andrew Lim)认为,它的形成很可能与周边超大质量恒星光化电离(photo-ionization)现象有关。他进一步解释到光化电离或光蒸发通常发生于当恒星释放强辐射激励中立气体云形成电离气体炽热外层的过程中,炽热外层喷射的热气体像爆炸物一样快速膨胀,向外释放冲击波进入所有的周边气态块状结构。
    中文名:创造之柱 外文名: 别名: 其他外文名:chuang zao zhi zhu 发现时间:1995 所属领域:天文学

名词简介

著名的“创造之柱”——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到的尘埃和气体云柱,早已不复存在。一颗超新星的冲击波把它们炸得烟消云散。可是,因为光从那里抵达地球需要花费上千年之久,它们幽灵般的图像还将再持续很久才会散尽。

1995年美国宇航局哈勃太空望远镜首次观测到创造之柱,它距离地球7000光年。这一景象实际上是指天鹰座星云中形成恒星的区域,它非常壮观绚丽。

2009年,研究人员研究揭示,创造之柱的形成源自周边恒星辐射之下推进阴影区域的气态块状结构。依据最新模拟显示,像这样的气态块状结构进入到宇宙气体和灰尘构成的黑暗区域,然后形成密集的结状结构,在结状结构附近的阴影将过滤强紫外线辐射,这些紫外线辐射可能干扰未来的气态结构形成。爱尔兰都柏林高等研究学院天体物理学研究员安德鲁-利姆(Andrew Lim)认为,它的形成很可能与周边超大质量恒星光化电离(photo-ionization)现象有关。他进一步解释到光化电离或光蒸发通常发生于当恒星释放强辐射激励中立气体云形成电离气体炽热外层的过程中,炽热外层喷射的热气体像爆炸物一样快速膨胀,向外释放冲击波进入所有的周边气态块状结构。从观测数据中,可以推算出该柱状结构的大致体积和寿命。

创造之柱起到“恒星子宫”的作用,能够诞生新的恒星。

据悉,天鹰座星云的创造之柱已被一次巨大的超新星爆炸所摧毁,但由于相距7000光年之遥,在未来1000年内从地球角度进行观测时创造之柱仍保持着未被破坏的结构。

相关记录

2009月9日,经过技术升级,美国哈勃太空望远镜“重生”。图为哈勃望远镜上的相机拍摄的船底座星云中的由炙热的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创造之柱”。船底座星云位于距离地球7500光年的船底星座,是孕育恒星的地方。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