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果共和国

刚果共和国

位于非洲中西部的国家
位于非洲中西部,赤道横贯中部。东、南两面邻刚果(金)、安哥拉,北接中非、喀麦隆,西连加蓬,西南临大西洋,海岸线长150多公里。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中部、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气温高,湿度大。年平均气温在24~28℃之间。[1]
  • 中文名:刚果共和国
  • 外文名:
  • 简称:
  • 首都:布拉柴维尔
  • 主要城市:布昂扎、盆地
  • 国歌:《刚果人》
  • 国家代码:CGO
  • 官方语言:法语
  • 货币:中非金融合作法郎
  • 政治体制:半总统共和制
  • 国家领袖:德尼·萨苏-恩格索
  • 人口数量:4,043,000人(2010年)
  • 人口密度:12人/平方公里(2010年)
  • 主要民族:刚果族52%、特克族24%、姆博希族
  • 主要宗教:原始宗教
  • 国土面积:34.2万平方公里
  • 陆地面积:
  • 海洋面积:
  • 水域率:3.3%
  • GDP总计:144.39亿美元(2011年)
  • 人均GDP:3,631美元(2011年)
  • 国际电话区号:242
  • 国际域名缩写:

历史沿革

13世纪末14世纪初,班图人在刚果河下游建立了刚果王国,领土包括安哥拉、加蓬和刚果民主共和国的疆域。15世纪晚期,欧洲人来到这里开始奴隶贸易。

19世纪早期,奴隶贸易结束,这些班图王国也都衰落了。1880年10月3日,法国人正式占领这片土地,开始对刚果进行殖民统治。

1884年,柏林会议确定法国殖民地与比属刚果以刚果河为界。1910年,法国设立法属赤道非洲,包括加蓬、乍得和中非共和国,布拉柴维尔被定为首府。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属赤道非洲当局支持戴高乐将军。1940年至1943年,布拉柴维尔被选作自由法国的象征性首都。

1958年9月,经过法国全民公决,通过新宪法。法属赤道非洲解体。1958年11月28日,4个成员国各自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国家。

1960年8月15日,刚果正式独立,这一天成为刚果国庆至今。独立后一度政权更迭频繁。

1961年,菲勒贝尔·尤卢当选为第一任总统,旋即在1963年的“八月革命”中被推翻,由阿尔方斯·马桑巴-代巴接任,而他又在1968年7月31日被马里安·恩古瓦比等联合发动的“七·三一运动”推翻。

次年12月国名改为刚果人民共和国。1977年,恩古瓦比遇刺身亡,若阿基姆·雍比-奥庞戈出任总统,两年后被执政党刚果劳动党(简称刚劳党)罢免,不久德尼·萨苏-恩格索成为党主席,同时当选总统。

1990年7月,劳动党决定放弃马列主义,但坚持社会主义,实行多党制,放弃领导地位。次年上半年举行全国会议,通过临时宪法,恢复独立时的国名、国旗和国歌。

1992年,刚果共和国举行实行多党制后的首次总统大选,泛非社会民主联盟主席帕斯卡尔·利苏巴当选总统。1997年6月,刚果内战爆发,利苏巴战败逃亡,萨苏成为总统。

1998年1月,刚果共和国召开“全国和解、团结、民主和重建论坛”,决定在刚继续实行多元化民主,重建民族间信任和团结,确定3年弹性过渡期后举行总统大选。

此后,刚政府基本在全国范围内平息了武装骚乱,与主要反政府武装派别达成停火和停战协定,除普尔地区外,国内局势逐步恢复稳定。

2001年3、4月间,刚非排他性全国对话在首都布拉柴维尔举行,通过了政府提交的新宪法草案和和平与重建公约。2002年1月20日,刚全民公投通过新宪法。

3月10日,刚举行总统选举,萨苏以压倒多数当选。此后,刚在除普尔省以外的其它地区顺利举行了立法、地方和参议院选举。8月14日,萨苏就任总统,并组成新一届政府,刚过渡期宣告结束。

2003年3月,刚政府与普尔省的最后一支反政府武装签署和平协定。2005年1月7日,刚改组政府,新增设总理和4名国务部长职位。10月,萨苏总统批准流亡国外多年的前总理科莱拉回国。

2006年8月,颁布《政党法》。2007和2008年,刚举行立法选举和地方选举,总统派获绝大多数席位。2009年7月12日,刚举行内战后第二次总统选举,萨苏以78.61%高票当选连任,8月14日宣誓就职。

2009年9月15日,新政府成立,取消总理职位,设5名国务部长。此后,政府于2011年8月、2012年9月两次改组,萨苏再度执政后,推行和平、统一、民族和解政策。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刚果共和国东北部为海拔300米的平原,是刚果盆地的一部分;南部和西北部是高原,高度在500-1000米之间;西南部是沿海低地;高原同沿海低地之间为马永贝山地。

水文

刚果河(扎伊尔河)及其支流乌班吉河的部分地段是同刚果(金)的界河。境内刚果河支流有桑加河、利夸拉河等,库依路河单独入海。

气候

刚果共和国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中部、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气温高,湿度大。年平均气温在24~28℃之间。

自然资源

刚果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截至2014年,刚果共和国已探明可采石油储量约19亿桶,天然气储量约1000亿立方米。19世纪70年代初开始在海上进行大规模开采,内陆油田尚处于勘探阶段。

90.3%,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三大产油国。钾盐矿储量约数10亿吨,磷酸盐矿600万吨,铁矿约10亿吨。此外还有铝、锌、铜等金属矿。

刚果森林资源丰富,面积2247.1万公顷,约占全国面积的65.8%,非洲大陆森林面积的10%。可开采木材多达300余种。木材产量居非洲第10位。

国家象征

国名

刚果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ongo;法语:République du Congo),简称刚果(布)。国名源于刚果河。当地土语意为“大河”。

国旗

刚果共和国(刚果布)国旗采用于1958年8月18日,1969年被废止。1991年6月10日再次确立为国旗。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

旗面绿、黄、红三色构成,左上方为绿色,右下方为红色,一条黄色宽带从左下角斜贯至右上角。绿色象征森林资源及对未来的希望;黄色象征丰富的资源和无尽的财富,也代表诚实、宽容和自尊。

红色代表热情和刚果人民为非洲的自由和独立洒在这片光荣的土地上的热血。

国徽

刚果共和国(刚果布)国徽于1963年启用,1970年废除,2003年再度启用。国徽为一黄地盾徽。绘有一只呈忿怒状、右爪持火炬的红色绿爪绿舌狮子,中有绿色波浪纹。

上有一顶书有国名的王冠。盾徽由两只象守护。饰带以法语书上国家格言“联合、劳动、进步”。

国歌

《刚果人》(法语:La Congolaise)是刚果共和国的国歌。曲作者是让·罗耶和约瑟夫·斯帕迪列尔,词作者是雅格斯·唐德拉和乔治·金班吉。

1959年,该国歌被启用,后在1970年社会主义政变、刚果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光荣的三日》取代。1991年,刚果人民共和国结束,这首《刚果人》再次成为刚果共和国的国歌。

旅游景区

布拉柴维尔

布拉柴维尔市是刚果共和国首都,全国第一大城市,刚果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能源中心,也是中部非洲的一座名城。布拉柴维尔市位于刚果东南角的刚果河西岸,同刚果河东岸的刚果(金)首都金沙萨隔河相望。

这里四季常青,芒果、椰子、旅人蕉成行成队,绿荫如盖,是座美丽的热带城市,有花园城之称。

城市布局井然,房屋造型多呈欧洲风格,但又具有开敞、轻巧、简洁、明快的热带建筑特点,如市政府、邮电局、圣安娜车站、高等师范学校、医院等都是典型建筑。

市中心占地2100平方米的恩古瓦比博物馆建筑群及“最高牺牲广场”造型壮观、美丽。布拉柴维尔市现有大小酒店123所,其中5星级酒店3所(奥林匹克饭店、子午饭店和玛丽娜饭店),2星级5所,1星级6所。

有中餐馆3家,分别为和平饭庄、千叶酒家、玫瑰餐厅。和平饭庄的菜系以川菜为主,千叶酒家和玫瑰餐厅以江浙菜为主。

圣安娜大教堂

圣安娜大教堂位于布拉柴维尔市波多-波多广场南端,是刚果最大、最著名的教堂,由法属赤道非洲总督费利克斯·埃布埃根据保罗·比耶希主教的倡议决定建造。

费利克斯·埃布埃于1940年至1943年间任法属赤道非洲(领地包括今刚果(布)、加蓬、中非和乍得,首府设在布拉柴维尔)总督。

圣安娜大教堂于1943年开工,1949年11月1日举行落成典礼。教堂由法国建筑师罗歇·埃雷尔设计,融会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与非洲茅屋屋顶特色,内部呈尖拱结构,宛如十指相对,顶部高达22米。

教堂屋顶全部由产自法国的绿色孔雀石复盖,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该教堂在1997年内战中被破坏,尚待恢复。教堂中的圣母与圣安娜、圣约瑟夫像均由波多-波多画校创始人、法国画家皮埃尔·洛兹绘制,刚著名雕刻家伯努瓦·高农戈雕刻完成。

巴泰凯高原

巴泰凯高原地处赤道附近的刚果,气候炎热,物产丰富。巴泰凯高原地带的地貌非常复杂,高度不一。既有河流冲刷的谷地,也有连绵的群山和平缓的高原。

这个地带复盖着大面积的原始森林,林木葱郁,树种繁多,为中非地区最著名的热带雨林地区之一。

从整个地貌来看,高原部分起始于沿海平原边缘的马永贝山脉,隔着深切的尼阿里河谷是与马永贝山脉高度不相上下的夏于山地。夏于山地由许多圆形山丘所组成,最高峰不过845米,水系发达,沟谷纵横。

夏于山脉之后是大面积的巴泰凯高原,面积达11200平方公里。由于众多河流的切割,整个高原的地貌显得较为破碎,分别害11裂为姆贝高原、恩萨高原和恩格高原、兼巴拉高原、库库亚高氏高原的平均海拔为600米以上,最高处为800米左右。

布拉柴纪念碑

布拉柴纪念碑是为了纪念意大利籍法国军官皮埃尔萨沃尼昂德布拉柴(Pierre Savorgnan De Brazza)而建立。纪念碑高25米,于1944年1月30日落成揭幕。

碑后的刚果河畔有同样以布拉柴命名的广场,可作小型露天剧场,站在广场中心的五彩石上说话可产生回音效果。驻足河畔,可远眺金沙萨,亦可饱览刚果河及沿岸风光。

现刚果正在建设布拉柴纪念堂,准备将布拉柴的遗骸迁回安放。

1880年,意大利籍法国军官皮埃尔·萨沃尼昂德布拉柴深入刚果河腹地登陆,并于9月10日与马科科(Makoko)国王签订条约,将马科科王国置于法国的保护之下,同时获得刚果河右岸从安比拉(Impila)到朱埃(Djoué)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的土地。

同年10月3日,法国正式占领这片土地,从此开始了对刚的殖民统治。该纪念碑位于市政府旁,是当年布拉柴登陆和签约的地方。

奥扎拉国家公园

奥扎拉国家公园位于刚果盆地边缘地带的热带雨林中,占地13600平方千米,具有非洲少有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奥扎拉国家公园始建于1935年,是非洲最古老的国家公园之一。

这里具有非常丰富的野生动植物,比如羚羊、老虎、狮子、大象、大猩猩以及各种叫得出叫不出名字的鸟类等。其中,大猩猩是现存最大的灵长类动物,也是除了两种黑猩猩外和人类最接近的动物。

大猩猩栖居于海拔1500-3500米赤道-热带雨林地带,集家族小群,日行性,具社群行为、领域行为。雌性及幼体常在树上活动、休息,成年雄性多在地面觅食。

以树叶、嫩芽、花、果实等为食。由于多年战乱和偷猎,这个地区成为非洲最危险的地区之一。然而,WCS的生物学家近年的调查发现,这个地区的大猩猩种群数量正在逐渐回升,他们预测这个地区将会成为保护大猩猩最重要的区域之一。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