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定价

心理定价

企业常用定价策略
心理定价策略就是企业在制定产品价格时,运用心理学的原理,根据不同类型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来制定价格,它是定价的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当企业采用成本导向、需求导向或者竞争导向定价法制定出了一个基础价格后,这个价格并不一定能被市场和消费者接受。为了能让价格被消费者接受,而且企业自身也能满意,那么就应该针对不同的消费心理,对原先制定出的基础价格进行修正。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定价目标,不同的消费者群有不同的消费心理,因此应该有不同的心理定价策略。常见的心理定价策略有:尾数定价策略、整数定价策略、声望定价策略、招徕定价策略、习惯定价策略等。[1]
    中文名:心理定价 外文名:psychological pricing 所属学科:市场营销学 原理:心理学

定义

企业在制定产品价格时,运用心理学的原理,根据不同类型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来制定价格。

常用方法

(1)整数定价。采用合零凑整的方法制定整数价格。如将价格制定为10元而不是9.9元。

(2)尾数定价。保留价格尾数,采用零头标价。如9.98元而不是10元,是价格保留在较低一级档 次。尾数定价一方面给人以便宜感,另一方面又因精确的定价给人以信赖感。尾数定价用以满足消费者求实的消费心理,使之感到商品物美价廉。对于需求价格弹性较强的产品,尾数定价策略往往会带来需求量大幅增加。

(3)声望定价。针对消费者“高质高价、一分钱一分货”的心理,对在消费者心目中享有声望、具有信誉的产品制定较高价格。价格档次时常被当做商品质量最直观的反映,特别是消费者识别名优产品时,这种心理尤为强烈。

(4)习惯定价。按照消费者习惯价格心理定价。日常消费品的价格,通常在消费者心目中已形成一种习惯性标准,符合其标准的价格被顺利接受,偏离标准价格则容易引起疑虑。

(5)谐音定价。有的地区销售商品可根据地方语发音,制定谐音价和吉利价。如广东话8与发谐音,发是象征发财、发达的好口彩。

(6)系列定价。针对消费者比较价格的心理,将同类产品的价格有意识的分档次拉开,形成价格系列,使消费者在比较价格中能迅速找到各自习惯的档次,得到“选购”的满足。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