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媳妇

娶媳妇

汉语词汇
qǔ xí fù,ㄑㄩˇㄒㄧˊㄈㄨˋ,娶媳妇(娶媳妇)。谓男子结婚。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二三:“‘二满洲’整不垮台,还有你穷棒子娶媳妇的份?”媳妇∶儿子的老婆 ∶配偶中的女性小张娶了个媳妇 ∶泛指已婚妇女村里年青的媳妇 ∶指年轻女子详细解释.儿子的妻子。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娶妇》:“凡娶媳妇,先起草帖子,两家允许,然后起细帖子。[1]
    中文名:娶媳妇 外文名: 别名:男子结婚 英文名:To marry a wife 拼音:qǔ xí fù

简介

我们活着是为了让自己快乐,让身边的人快乐。我们结婚,是为了让这份爱完整,丰满。传说中女人是男人遗失的肋骨,男人和女人打从一 生下来,就只有一半的生命,我们一直在寻找着自己的爱人,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另一半。茫茫人海,我们只有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才能拥有完整的人生,才能让生 命丰盛、快乐。所以我们不停地寻找,勇敢地恋爱,错了,伤了,痛了,然后绝望了,迷失了,因为没有找到真正的爱人,因为真爱是可遇不可求。人这一生可能会 遇到好几个爱人,也可能只有一个。你可能会和爱人永远在一起,直到老死的那一天;也可能幸福就像昙花一现,快乐或者忧伤,都是爱情,都是婚姻。

社会以家庭为组成单元,于是就有了亲人与其它人的区别,在当今的这种社会制度下自然会产生信任危机,其它人并不是那么可信。私有制使人类的私利性得以滋生,高科技的普及无奈地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社会似乎变得越来越冷漠了。于是亲人就成为最值得信任,同时能得到最多真诚的爱的对象,尤其是夫妻之间,这种情感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第三者或情人(不是指夫妻)就是不需要共同生活只要情感关怀的一种社会产物。 于是为爱而结婚的想法成为婚姻思想的主流,至少爱是人们潜意识里最深的渴望。

年青的时候为之而兴奋,为之而追逐,精神恋爱成为爱的核心,所谓“为爱可以不要面包”就是最好的语言诠释。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社会属性增多,个人属性减少,(有人说:年龄的增大就是精神自由的减少,年龄越大人会越不自由。)所谓人变得现实了,面包是前提,爱是滋养品,前提不能缺少,滋养品是需要的,没有了日子还得凑合着过。到了一定的年龄必须结婚了就结吧,这是生活的需要,为必须结婚而结婚。

婚姻的意义

据数据统计这种婚姻的比重越来越大,称之为现实的婚姻。 这种现实的婚姻到底幸福吗?应该说它可以使人幸福,但为什么人们总是找不到幸福的感觉呢?什么是爱呢? 在人们的普遍概念中幸福就是有人爱,主要指有人爱着自己,也包括有人可以让自己爱。现代人的精神独立性越来越差,依赖性越来越强,仿佛一个人没法活了。

事实上人的精神应该始终是独立自由的,人的灵魂是单独的,不断地独自感悟人生,超越人生,这也只有自己独自才能进行。但现代人无法单独,只有孤独,于是得到爱的渴望非常强烈,没有了它无法生存。在生活中总是在等待,观望,时时感觉着恋人对自己是不是真爱,够不够体贴,能不能走入自己的内心深处去关心自己,懂自己,把这作为最大的精神寄托和幸福指标。有了面包又有了它想当然是可以结婚了,是幸福的婚姻。如果有面包却没有这种感觉但结婚了那是不得不结婚,在人们的眼里是不幸福的。

 既然人的精神是独立自由的,伴侣是与自己共同生活的时间最长的人,在生活上互相需要,在精神上爱人还是一个外人,他(她)永远无法走入自己的灵魂深处。所以每个人都得学会与自己相处,唯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真正充盈起来,有信心、有勇气去走自己的人生之路,才能真正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我觉得这是人成为人的根本,一个人只有懂得爱自己,才会懂得什么叫爱。 当一个人精神独立、内心充盈时,就会去爱别人,影响别人。

与恋人相处时,不会等待、企求对方爱自己,体贴自己,懂自己,美好的心境让对方感觉到生活的美,会自然地爱着对方,关心着对方,并从中找到幸福的第二感觉:爱着别人,(幸福的第一感觉是自我的成长)自己付出的爱与对方产生了共鸣,对方也用同样的方式爱着自己,于是得到了幸福的第三感觉:被人爱着。 面包是重要的,但面包可以由两个人共同创造,于是面包未必是婚姻的前提,只是婚姻生活的必须。当然结婚前有面包自然是更好的了,如果没有那就两个人共同去创造吧。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