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

交通工程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交通工程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交通运输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工学学位。交通工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社会经济活动得以正常进行和发展的基础。需要有系统、动态分析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必须具备很强的实际问题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   。交通工程专业以土木工程基本知识为基础,以交通规划、道路、桥梁、地铁与轻轨、隧道工程、交通控制与管理为专业知识背景,结合计算机和实践教学等基本技能训练,培养适应交通工程需要的高级工程师和高级管理人才。
  • 中文名:交通工程
  • 专业代码:081802
  • 修业年限:四年
  •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发展历程

交通工程学是伴随着汽车工业和道路交通事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1903年,美国开始大量生产汽车。

1921年,为了管理车辆、 管理驾驶员、管理交通,便有专人分工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命名为交通工程师。

1930年,为了便于技术交流,讨论共同关心的交通问题,一些专门从事交通工程工作的技术人员聚集在一起,世界上第一个交通工程师协会成立。

1985年前后,中国国内有几所大学几乎同时引进交通工程学,但大多仿照国外大学模式,在土木工程系或道路工程系设置专业方向,力学是主要的理论基础   。

199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修订和调整,由原交通工程(081703)、总图设计与运输工程(081708)、道路交通事故防治工程(082005)专业合并而组成新的交通工程专业(081802)   。

教育部于2012年9月14日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和2020年2月21日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中,交通工程专业为工学门类专业,专业代码为081802,属交通运输类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

培养目标

交通工程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工程技术、文化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较好地掌握交通工程领域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富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具备国际化视野,能够在交通工程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技术开发与运用、运行管理、运营组织和经营管理等工作,以及在教育、科研等部门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各高校应根据上述培养目标和各自的定位、办学条件、区域人才市场需求,结合各自相关专业基础和学科特色,在对区域和交通工程行业特点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办学定位,以适应交通工程行业发展对多样化人才培养需要为目标,细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准确定位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

各高校还应根据科技及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定期对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培养目标的吻合度进行评估,建立适时调整专业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机制   。

培养规格

学制、学位与总学时

基本学制为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交通工程专业总学分一般要求为140-180学分,其中实践性教学学分一般不低于总学分的25%。各高校可根据具体办学情况做适当调整。

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

按照教育部统一要求执行。

业务知识与能力方面

1、系统掌握交通工程系统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熟练掌握交通工程工程实验及运行管理的基本技能。

3、了解交通工程的发展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认识交通工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4、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力学、经济学、管理学、系统科学等基础知识;了解安全、信息、能源、环境等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

5、初步掌握交通工程工程某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初步具备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该领域相关问题的能力。

6、具有高度的协调配合团队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7、具有良好的书面和口语表达能力。

8、具有基本的资料搜集和文献检索能力。

9、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能力。

10、具有一定的本专业外文书籍、外文文献资料的阅读与翻译能力。能撰写专业论文的外文摘要。能使用外语进行一般性交流。

各高校还应根据自身的定位和细化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科专业特点、行业和区域特色以及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在上述业务要求的基础上,强化或者增加某些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形成人才培养特色。

体育方面

按照教育部统一要求执行。各高校可结合行业特色需要,在体育技能上强化或者增加某些特殊方面的能力要求   。

课程体系

总体框架

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按照通识类、学科基础类、专业类三类设置。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5%,数学和自然科学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5%,数学和自然科学类课程外的学科基础类、专业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40%。课程的具体名称、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相应的学时、学分等教学安排,由各高校自主确定,同时可设置体现学校、地域或者行业特色的相关选修课程。

实践类课程在总学分中所占的比例应不低于25%,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开展创新项目、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所获成果可折算为实践课程学分。

应构建交通工程专业演示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等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其中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学时应不低于总实验学时的40%。

除完成实验教学基本内容外,可建设特色实验项目,以满足特色人才培养的需要。

交通工程专业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完整的实习(实训)、创新训练体系,确定相关内容和要求,多途径、多形式完成相关教学内容。载运工具运用和交通设备应用类专业应适当提高实习(实训)的学时比例,并加强工程训练的教学,以提高学生适应未来工作的能力。

交通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一般安排在第四学年,原则上为1个学期。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适当扩大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程的比例,选修课程占总课程比例一般不低于15%。各高校可依据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设定。

在培养计划执行期内,针对交通工程系统的发展变化,可对课程进行适当调整,但应保证课程体系的相对稳定。建议每4年修订一次培养计划,每年课程更新率不应超过总课程数量的10%   。

理论课程

通识类知识

除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外,人文社会科学、外语、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体育、艺术等内容由各高校根据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确定。

专业基础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数学、力学、经济学、管理学、系统科学以及交通工程专业教育所需要的基础知识。教学内容应满足教育部相关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工科类本科专业的基本要求,各高校可根据自身的人才培养定位调整提高相关教学要求。

专业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制图、土木测量、机械基础、传热学基础、工程材料、电工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及自动化控制、通信导航、运筹优化、技术经济分析等知识领域。

专业知识

交通工程专业核心知识领域一般包括交通系统分析、规划与设计、交通组织及交通运营管理三个方面的内容。核心课程包括交通分析理论、交通工程导论、交通规划、交通设计、交通管理与控制及交通安全等。

各高校可结合自身办学特色设置一定数量 的专业补充课程,传授国际化和前沿性的学科知识。同时根据学科、行业、地域特色及学生就业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强化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建议多采用工程实践案例教学,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紧密联系工程实际,构建更加合理和多样化的知识结构,形成各高校自身的专业特色和优势。

核心课程

交通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示例

交通分析理论(64)、交通工程导论(32)、交通规划(64)、交通设计(64)、交通管理与控制(64)、交通安全(48)   。

实践教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主要包括专业类实验、实习、设计等,根据专业需要可进行必要的专业实训。

实验

包括学科门类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三个层次及课程实验、综合实验两个方面。实验主要类型包括演示性、综合性、设计性。应提高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所占的比例。

要求具备完整的实验大纲、指导书、任务书,学生按规范书写实验报告。鼓励有条件的学校设置相对独立的实验课程体系。

实习

包括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实习。

(1)认识实习:目的是建立交通工程系统的整体概念,了解交通工程系统的构成要素、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各部门生产特点和运行特点。重点了解某一种或儿种运输方式的设施设备、组织结构、工作流程、管理规范、运营管理内容以及施工、运输现场技术发展趋势等。

(2)生产实习:深人交通工程企业、规划设计咨询单位、技术装备制造企业、施工建设企业等进行,目的是使学生直接参与到生产实践过程中,得到应用基础理论和方法开展规划、设计、施工、生产、维修和运营管理等能力的锻炼。

(3)毕业设计(论文)实习:结合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和内容要求,了解交通工程领域的实际问题,收集资料、准备数据和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的研究等。

各实习环节要求具备完整的实习大纲、实习任务书,学生按规范填写实习日志和实习报告。为保证实习环节的顺利进行,应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密切产学研合作。

设计

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应与实践环节相结合。

(1)课程设计:针对课程目标,结合课程知识点,开展综合性设计,以加深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课程设计应密切结合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要求具备完整的设计指导书、任务书,学生按规范完成设计内容,并具有规范化的评分标准。

(2)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和内容应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坚持一人一题,工作量和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使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获得显著提升。指导教师应引导学生完成选题、调研、查阅资料、需求分析、制订计划以及研究、设计、撰写等环节,使学生得到全面、系统的专业能力训练。指导的学生数量应适当,并保证达到规定的指导次数和指导时间。要求具备完整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书、任务书和开题报告,学生按规范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内容,按程序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并具有标准化的评分标准。

实训

需要有实训的专业,相关高等学校必须建有满足教学需要、相对稳定、具有相关行业资质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实训内容和时间应依据行业标准设定,并注重理论密切结合实践,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职业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指导教师的资质必须符合相关行业要求,指导实训的学生人数应适当。要求具备完整的实训大纲、实训记录和各阶段考核标准,同时制定切实有效的实训质量监控方案。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教学和科研资源参加科学研究活动,支持学生参加相关专业的学科竞赛活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

教学条件

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要求

各高校交通工程专业应当建立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以满足专业教学需要。

新开办交通工程专业至少应有10名专任教师,在30名学生的基础上,每增加10名学生,须增加1名专任教师。

教师队伍中应有学术造诣较高的学科或者专业带头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应不低于60%,35岁以下专任教师必须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并通过岗前培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应不低于30%。35岁以下实验技术人员应具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

实验教学中每位教师指导学生数不得超过15人。每位教师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8人。

有企业或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

教师背景和水平要求

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其本科和研究生学历中,应至少有1个为交通工程专业,或有过不少于1年的专业培训。对有相关要求的专业,教师应取得行业岗位资质证书或培训证书,且其专业背景要与专业的教学研究方向相适应。专任教师必须具有高等学校教师从业资格(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

从事专业课教学(含实践教学)工作的主讲教师,应每3年有3个月以上的工程实践(包括现场实习或指导现场实习、参与交通工程工程项目开发、在交通工程企业工作等)经历;一般应有一定数量的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人员从事专业教学;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的主讲教师应有明确的科研方向和参加科研活动的经历。

教师发展环境

各高校应建立基层教学组织,健全教学研讨、老教师传帮带、教学难点重点研讨等机制。

实施教师上岗资格制度、青年教师助教制度、青年教师任课试讲制度;制订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建立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和全体教师专业水平持续提高机制,使青年教师能够尽快掌握教学技能,传承本学校优良教学传统。

应加强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培训,提高专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

设备资源

基本办学条件

交通工程专业的基本办学条件参照教育部相关规定执行。

教学实验室

基础课程实验室的生均面积、生均教学设备经费至少应满足教育部相关规定的基本要求。专业实验室应能满足本专业类培养计划实践教学体系所列要求。每种实验设备既要有足够的台套数,又要有较高的利用率。

实验室应建立设备使用档案、设备与实验的标准操作规程。有专人负责保管,定期进行检查、清洁、保养、测试和校正,确保仪器设备的性能稳定可靠。有存放实验设备、耗材的设施,有收集和处置实验废弃物的设施。

实验室应具备支持研究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课外开放时间,条件允许下应设立实验室基金。

实践基地

必须有满足教学需要、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应根据学科专业特色和学生的就业去向,与交通工程行业科研院所、企业加强合作,建立有特色的实践基地,满足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实践基地应制定实践管理制度并依据制度对学生进行管理。实践管理制度应包括教师选派、教学安排、质量评价等内容。实践单位应指定专门负责人并提供必要的实践、生活条件保障。

实践实习要有具体的实习大纲和实习指导书,有明确的实习内容,实习结束后学生应提交实习报告,据此给予实习考核成绩。

基本信息资源

通过手册或者网站等形式,提供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各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要求、考核要求,毕业审核要求等基本教学信息。

教材及参考书

专业基础课程中2/3以上的课程应采用正式出版的教材,其余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如无正式出版教材,应提供符合教学大纲的课程讲义。教材优先选用国家级或行业规划教材。

图书信息资源

图书馆与相关资料室中应提供必要的交通工程及相关学科的图书资料、刊物,刊物应包括交通工程领域核心期刊,有一定数量的外文图书与期刊。

提供主要的数字化专业文献资源、数据库和检索这些信息资源的工具,并提供使用指导。

建设必要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网站,提供一定数量的网络教学资源   。

教学经费

教学经费应能满足该专业教学、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已建专业每年正常的教学经费应包含师资队伍建设经费、实验室维护更新经费、专业实践教学经费、图书资料经费、实习基地建设经费等。

新建专业应保证一定数额的不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在内的专业开办经费,特别是应有实验室建设经费。

每年学费收人中应有足够的比例用于专业的教学支出、教学设备仪器购买、教学设备仪器维护以及图书资料购买等   。

质量保障

整体要求

各专业应在学校和学院相关规章制度、质量监控体制机制建设的基础上,结合各自特点,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和学生发展跟踪机制。

具有国际公约和国内法规要求的专业质晕管理体系,应取得相应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要求

有保障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的机制;有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和教学要求;有专业基本状态数据监测评估体系,便于开展专业评估和专业认证;有专业学情调查和分析评价机制,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和综合发展进行有效测评;有以学生评估为主体的评教制度;有学习困难学生帮扶机制;有毕业生、用人单位、校外专家参与的研讨和修订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案的机制,使专业培养定位和规格不断适应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要求

建立有毕业校友和用人单位对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征求意见及建议的机制、制度,通过对毕业生知识、索质和能力的调查与评价,不断改善人才培养质量。

跟踪反馈分析内容:毕业生在就业单位工作状况等表现以及就业状况分析;毕业生对在校期间专业课程设置、教师教学和就业工作的评价分析;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思想素质、专业技能的评价分析。

跟踪反馈调查形式:采取召开毕业生座谈会、由毕业生本人填写调查表、走访用人单位、网络调查和电话调查等多种形式。

专业的持续改进机制要求

定期举行学生评教和专家评教活动,及时了解和处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定期开展专业评估,及时解决专业发展和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吸纳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专业教学指导工作,形成定期修订完善培养方案的有效机制   。

培养模式

观摩为主的教学实践模式

以观摩性为主的实践教学环节中,以专业认识实习为主。该认识实习设置在第一学年末,其目的是通过增加本科学生对交通工程专业内涵的感性认识,为后续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学习与课程设计奠定基础。通过观摩工程现场、交通基础设施,以及与交通行业专家的讲座交流,增加一年级本科学生对交通工程专业的了解,扩展学生在交通工程专业方面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

基于成果导向理念的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出发,实践能力将是培养目标的最终表现形式。而大学生普遍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培养方案中增加实践环节的比重,采用课程实验一工程实训一认识实习一课程设计—生产实习—专业实训一毕业计等环节逐级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课程某一理论验证与应用,到某一专业技能的强化进而提高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

具有轨道交通特色的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突出学科特色、加强学科基础、完善学科知识体系。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通过各种方式引进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提高教师理论和实践水平。加强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拓宽专业口径,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良好的工程职业素养、道德水准和系统的思维品质,提高对知识的驾驭能力。

二是加强课程体系及相关教学资源建设。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对人才的要求趋于复合型和多元化,不少职业岗位对人才标准需求的技能和知识口径更宽、技能更综合、素质更高,需要同时兼备跨专业的技术知识和综合性的专业技能要求。根据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教材和教学资源的建设,形成个性化培养;提高学生的兴趣与能力,通过教师指导、自主学习的方式,建立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提高学生学习的时效性。在教材建设方面,根据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编著出版高水平的系列化教材。教材内容应充分反映相关学科和领域的新发展和新技术,为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三是突出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培养。加强与企业和行业主管部门的联系,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专兼职教学团队。紧跟行业步伐,兼顾传统与特色,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结合专业特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实训设备,设计"教、学、练”教学方法。

不断加强学生实践技能,通过安排-系列的教学环节,加强国际交往能力的训练、人文科学精神与工程职业素养的熏陶、资料检索与数据获取能力的培养和计算机操作技能训练。通过互利双赢,多方位开展产学研合作。诸如校企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建设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实行“订单"式培养人才方式,与企业合作开发教材, 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与互动,为企业相关人员的进修与培训提供便利   。

发展前景

人才需求

中国城市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现代化迈进,对该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和吸纳能力大大增加   。

考研方向

交通工程专业毕业生可报考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建筑与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土木水利的硕士学位研究生   。

就业方向

交通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交通规划、勘测,设计、建造、监理、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工作,主要面向公路、桥梁、市政、城建公安铁道和民航等领域,适合在公路局、交通局市政局、建设局、设计院、高速公路建设公司、高速公路养护公司、交通管理部门等单位工作,亦可到科研、教学单位工作   。

开设院校

所属地区

开设院校

北京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建筑大学

北京联合大学

北京城市学院

-

天津

中国民航大学

天津城建大学

-

河北

河北科技学院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工程大学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工程大学科信学院

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

石家庄铁道大学

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

-

山西

太原科技大学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

-

内蒙古

内蒙古科技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辽宁

大连理工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辽宁工业大学

大连交通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大连科技学院

-

吉林

吉林大学

吉林建筑大学

长春师范大学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长春建筑学院

-

黑龙江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黑龙江工程学院

哈尔滨剑桥学院

上海

同济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江苏

东南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通大学

盐城工学院

南京工业大学

河海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

淮阴工学院

南京林业大学

江苏大学

扬州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

浙江

浙江大学

浙江科技学院

宁波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安徽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三联学院

合肥学院

宿州学院

安徽建筑大学

皖江工学院

-

福建

福州大学

福建工程学院

厦门理工学院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

福建农林大学

闽江学院

-

江西

华东交通大学

南昌航空大学

南昌交通学院

赣南科技学院

山东

山东科技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山东交通学院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建筑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青岛城市学院

山东理工大学

河南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郑州大学

新乡学院

河南城建学院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工业大学

郑州科技学院

黄河交通学院

许昌学院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郑州工商学院

-

湖北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湖北工业大学

湖南

长沙理工大学

湖南城市学院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

广东

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五邑大学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深圳大学

广州大学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广西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重庆

重庆交通大学

-

四川

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西华大学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贵州

贵州理工学院

贵州理工学院

-

云南

昆明理工大学

大理大学

-

陕西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西北工业大学

长安大学兴华学院

长安大学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

-

甘肃

兰州交通大学

兰州博文科技学院

-

青海

青海民族大学

-

宁夏

宁夏大学

-

新疆

新疆大学

新疆农业大学

-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