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宣苦讀成才

劉宣苦讀成才

描寫劉宣日夜苦讀成功的文言文
劉宣苦讀成才,是指明代宗景泰年間,吉安的劉宣代替别人在京師的龍骧衛當兵,替衛使養馬,劉宣日夜在馬棚中讀書,衛使開當初是不知道這件事的。劉宣偶然和私塾的老師談論起《春秋》,老對他的才學感到很驚奇,把這件事告訴了衛使,衛使便對劉宣很好了,不久,劉宣參加科舉考試,發榜考中了解元。會試時,劉铉主持考試,對他的文章很是驚訝,覺得這肯定是山林中的老儒生所作,等到啟封時,才知道是劉宣的文章,人們這才認識了劉宣,劉铉慧眼識人的名聲也更加著名了。這正驗證了“是金子總會發光”這句名言,知識改變命運的确不是虛言。
  • 作品名稱:劉宣苦讀成才
  • 外文名:
  • 作品别名:
  • 作者:焦竑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出處:《玉堂叢語》
  • 文學體裁:文言文

原文

景泰間,吉安劉公宣代戍于京師龍骧衛,為衛使畜馬,晝夜讀書廄中,使初不知也。公偶與塾師論《春秋》,師驚異之,以語使,使乃優遇之。未幾,發解及第。取解時,劉文恭公铉主試,訝其文,謂山林老儒之作,及啟封,乃公也,人方(一作“始”)識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着

注釋

①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

②劉公宣:即劉宣。

③為(衛使畜馬):替。

④語:交談,告訴。

⑤未幾:不久,不一會兒。

⑥發解及第:(劉宣參加科舉考試)發榜考中了解元。發解,明清時鄉試舉人第一名稱為解元,考中舉人第一名為“發解”。及第,指科舉考試考中,特指考中進士,明清兩代隻用于殿試前三名。

⑦劉文恭公铉:即劉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

⑧訝(其文):對......感到驚訝。

⑨謂:說。

⑩必:一定。

⑪方(始):認識。

⑫着:著名。

⒀益:更加

⒁知:明白

譯文

明代宗景泰年間,吉安的劉宣代替别人在京師的龍骧衛當兵,為衛使養馬,白天晚上都在廄中讀書,衛使開始不知道。劉宣偶然和私塾的老師談論起《春秋》,老師對他的能力感到驚異,把這件事告訴了衛使,衛使便對劉宣很好了,不久,劉宣發榜考中了解元。會試時,劉铉主持考試,對他的文章很驚訝,認為這必定是飽讀詩書的老儒生的作品,等到啟封時,才知道是劉宣的文章,人們才認識了劉宣,劉铉識人的名聲也更加大了。

啟示

一個在軍中養馬的人,竟然考中了進士。這不是天方夜譚,而是在史書中确有記載。這正驗證了“是金子總會發光”這句名言,知識改變命運的确不是虛言。

習題

題目

【小題1】選出劃線詞語理解有誤的一項。( )(3分)

A.以語使(告訴)

B.訝其文(對.....感到驚奇)

C.謂必山林老儒之作(必須)

D.使乃優遇之(他,指劉宣)

【小題2】翻譯句子。(4分)

晝夜讀書廄中,使初不知也。

人方識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着。

【小題3】用一個短語或一句話分别評價文中劉宣、衛使、劉铉三個人物。(3分)

劉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衛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劉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題1】C

【小題2】

他(劉宣)日夜在馬棚中讀書,衛使起初不知道。

人們才認識了劉宣,劉铉識人的名聲也更加大了。

【小題3】

劉宣:苦讀成才。

衛使:愛惜人才。

劉铉:慧眼識才。

出處簡介

本書所記述的内容,許多是作者的耳聞目睹,有些采自有關人物的傳狀、碑銘和年譜,也有些出自文集、筆記和雜着,凡引他書,皆一一注明出處。其所引各書,有的已經亡佚,其中的史料賴以流傳。這部書保存了不少有意義的真實史料,可作為研究明史的參考。

作者簡介

焦竑(1540-1620年),字弱侯,号漪園、澹園,祖籍山東日照(今日照市東港區西湖鎮大花崖村),祖上寓居南京。關于遷到南京的事,焦竑在《與日照宗人書》中說道:“我祖武略公自國初以官遊留南京,二百餘年矣!德、靖間,饑疫相仍,一門凋謝,隻餘吾父騎都尉一人耳。”他父親焦文傑,号後渠,活到82歲。兄伯賢,曾做過廣東靈已知縣。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焦竑生于江甯(今南京)。神宗萬曆十七年(1589年)會試北京,得中一甲第一名進士(狀元),官翰林院修撰,後曾任南京司業。明代著名學者,着作甚豐,有《澹園集》(正、續編)、《焦氏筆乘》、《焦氏類村》、《國朝獻征錄》、《國史經籍志》、《老子翼》、《莊子翼》等。

作者生平

焦竑是明代著名的藏書家。

《明史·文苑·焦竑傳》載:“(焦竑)博極群書,自經史至稗官,無不淹貫,善為古文,典正訓雅,卓然名家。”《中國藏書家考略》載:“(焦竑)藏書兩樓,五楹俱滿。”在今江蘇省南京市珠江路同仁街,1994年前有一座坐北朝南的雙層木結構建築,它就是南京地區傳世最久的私家藏書樓建築——澹園藏書樓。

藏書樓建築面積達350平方米。在南京,民間俗稱為“焦狀元樓”。焦竑幼年、成年家境并不富裕,使焦竑自幼形成了嗜書、集書、抄書及後來條件改善後刻闆印書的習慣。

集腋成裘,使他成為晚明最大的私人藏書家,有“北李南焦”之說(李指齊東李開先,山東章丘人,明代戲曲家)。

焦竑的藏書以抄本和宋明刊本居多。焦竑曾為自己豐富的藏書,編輯了一部兩卷本的《焦氏藏書目》。

藏書樓有“澹園”、“抱甕軒”、“浪齋”、“萬軸稷”、“五車樓”、“欣賞齋”,等,自經史至稗官雜說,無不收羅。《澹生堂藏書訓》記其“金陵焦太史弱侯,藏書兩樓,五楹俱滿。餘所目睹,而一一皆經校雠探讨”。錢曾亦稱“近代藏書家,推章丘李(開先)氏,金陵焦氏”。

曾編有《焦氏藏書目》2卷、《欣賞齋書目》6卷,均已佚。

其“澹園”藏書樓一直保存至1994年,南京修建同仁大廈時被拆,曆經400餘年。焦竑把自己的藏書樓命名為“五車樓”,把書房命名為“欣賞齋”——焦竑對收藏到的每一部書,幾乎都經過了親自校勘,并蓋有“澹園焦氏珍藏”、“子子孫孫永保”、“弱侯讀書記”、“竹浪齋品”、“弱侯”、“抱甕軒”、“漪南生”等印章。

他的藏書曾經代表着明代南京地區私家藏書的最高水準,具有全國性的影響。對于焦竑的藏書,成為一些學者研究焦竑的切入點。晚清學者葉昌熾,在《藏書紀事詩·焦竑》中寫道:“委宛羽陵方蔑如,廣寒清暑殿中儲。校竑但惜無臣向,《七略》于今未有書。”

平生和李贽交往最厚。他認為佛經所說,最得孔孟“盡性至命”精義,漢宋諸儒所注,反成糟粕。企圖引佛入儒,調和兩家思想。刻印古籍甚多,大多是哲學及文學作品。他将讀書劄記和論文,彙集成為了二十卷本的《焦氏筆乘》,成為焦竑考據與焦竑學術思想的重要文獻。

1996年12月,南京大學教授徐雁在南京出版社出版的《南京的書香》裡,對《焦竑的澹園藏書》給予了專門介紹。2000年底,由國家圖書館館長任繼愈主編、出版的3卷本《中國藏書樓》,給予了系統介紹。

焦竑的藏書,在他謝世後,其出路為當時文人所關注。黃宗羲在《天一閣藏書記》中寫到“餘在南中,聞焦氏書欲賣,急往訊之,不受奇零之值,二千金方得為售主……”,一方面,焦氏後人萬不得已,還不想賣掉先祖焦竑珍惜了一輩子的書,所以惜售不零賣;另一方面,黃宗羲拿不出“二千金”那麼多錢來整狀求購,後來雖托人求購,但至“餘歸而不果”。

在焦竑辭世二十多年後,在晚明的兵火動亂中,焦竑的藏書,最終還是散失了;“焦狀元樓”也在1994年春的南京同仁大廈工程中不幸被拆毀。這讓國内外衆多有識之士人扼腕歎息!開始從諸多方面尋找、搶救這一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産。民革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南京大學著名教授徐雁,一直十分關注焦竑及其遺産遺存的保護工作,并為之奔走呼号。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