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釋卷

手不釋卷

漢語成語
手不釋卷(shǒu bù shì juàn),出處為三國·魏·曹丕《典論·自叙》:上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手不釋卷。其解釋為:釋:放開;卷:書本。手不釋卷,釋:放下;卷:指書籍。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出處:《三國志·吳書·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1]
    中文名: 外文名: 定義: 名稱:手不釋卷 出處:《三國志·吳書·呂蒙傳》 釋義: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用法:褒義,謂語 近義詞:學而不厭、愛不釋手、書不離手、愛書如命 反義詞:不學無術

注音

shǒu bù shì juàn

解釋

看書入迷,手都不舍得放下書,形容勤奮好學。釋:放下;卷:指書籍。

出處

《三國志·吳書·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

三國 魏 曹丕《典論 自叙》:“上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手不釋卷。”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狀語;含褒義,指十分勤奮好學。

示例

魯迅《而已集·讀書雜談》:“凡嗜好的讀書,能夠~的原因也就是這樣。”闵象南老好觀書,年七十餘,每夜漏下二三十籌,手不釋卷。(清·王晫《今世說·德行》)

造句

◎回廈門後,他仍手不釋卷地閱讀着、摘錄着、思考着,關于魯迅與文藝思潮、流派關系的材料,不知不覺地又積累了一大疊。

◎谷稭的最大樂趣,是手不釋卷,閉門讀書。

◎他的一生養成了好讀的習慣,一直到老年仍然每天手不釋卷。

◎說到學習,無時不學,因此,他們進步也快。

典故

原文

初,權謂蒙及蔣欽曰:“卿今并當塗掌事,宜學問以自開益。”蒙曰:“在軍中常苦多務,恐不容複讀書。”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令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少時曆詩、書、禮記、左傳、國語,惟不讀易。至統事以來,省三史、諸家兵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學必得之,甯當不為乎?宜急讀孫子、六韬、左傳、國語及三史。孔子言“終日不食,終夜不寝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孟德亦自謂老而好學。卿何獨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學,笃志不倦,其所覽見,舊儒不勝。後魯肅上周瑜,過蒙言議,常欲受屈。肅拊蒙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學識英博,非複吳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論,何一稱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難為繼,且與關羽為鄰。斯人長而好學,讀左傳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氣,然性頗自負,好陵人。今與為對,當有單複以鄉待之。”。密為肅陳三策,肅敬受之,秘而不宣。權常歎曰:“人長而進益,如呂蒙、蔣欽,蓋不可及也。富貴榮顯,更能折節好學,耽悅書傳,輕财尚義,所行可迹,并作國士,不亦休乎!”

譯文

三國時期吳國大将呂蒙沒有文化知識,孫權鼓勵他學習史書與兵法。呂蒙總是推說軍隊事多沒有時間學習,孫權列舉自己及前人的例子,如“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孟德亦謂老而好學。”呂蒙深受感動,從此發奮學習,學問提高很快 孫權說:“你的事情總沒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學問,而隻是要你翻閱一些古書,從中得到一些啟發罷了。”

呂蒙問:“可我不知道應該去讀哪些書?”

孫權聽了,微笑着說:“你可以先讀些《孫子》、《六韬》等兵法書,再讀些《左傳》、《史記》等一些曆史書,這些書對于以後帶兵打仗很有好處。”

停了停,孫權又說:“時間嘛,要自己去擠出來。從前漢光武帝在行軍作戰的緊張關頭,手裡還總是拿着一本書不肯放下來呢!為什麼你就沒有時間呢?”

呂蒙聽了孫權的話,回去便開始讀書學習,并堅持不懈。最後做了吳國的主将,有勇有謀,屢建奇功。

英文解釋

簡明釋義

be never seen without a book in hand;always with a book in one's hand;be a diligent reader;be very studious;

詳細釋義

be never seen without a book in hand; always with a book in one's hand; be a diligent reader; be very studious

例句

一位學者在新婚燕爾之際,仍然手不釋卷地讀書。

Scholar in newlyweds occasion, still shoubushijuan to their books.

手不釋卷是活在世上真正的人;不然,就是一個傻瓜。

A person with a book is a real person alive on the earth; without a book he is a foo1。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