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山山行

魯山山行

北宋梅堯臣創作的五言律詩
是北宋詩人梅堯臣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梅堯臣是宋詩開山祖師。《魯山山行》語言樸素,描寫自然,其中情因景生,景随情移,以典型的景物表達了詩人的“野情”,其興緻之高,為大自然所陶醉之情表露無遺。《魯山山行》運用豐富的意向,動靜結合,描繪了一幅斑斓多姿的山景圖:深秋時節,霜降臨空,詩人在魯山中旅行。山路上沒有其他行人,詩人興緻勃勃,一邊趕路一邊欣賞着千姿百态的山峰和山間的種種景象。另外,詩境的揭示與開拓也留給人不盡的餘韻。
  • 作品名稱:《魯山山行》
  • 作者:梅堯臣
  • 創作年代:
  • 作品出處:《宛陵先生集》
  • 作品體裁:
  • 朝代:北宋
  •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作品原文

魯山山行

梅堯臣〔宋代〕

适與野情惬,千山高複低。

好峰随處改,幽徑獨行迷。

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

人家在何許?雲外一聲雞。

注釋譯文

譯文

綿延的魯山重巒疊嶂,千峰競秀,高低錯落有緻,蔚為壯觀,正好迎合了我愛好自然景色的情趣。

奇峻的山峰随觀看的角度的變化而變化,沉醉于一人在蜿蜒幽深的小路上遊覽的野趣,不知走到了什麼地方。

霜雪融落,笨熊正在緩慢地爬着大樹,山林空蕩寂靜野鹿正在小溪旁飲水。

在這重巒疊嶂之中會有人家居住嗎?隻聽得遠處雲霧缭繞的山間傳來一聲雞鳴。

注釋

魯山:一名露山,在河南魯山縣東北,接近襄城縣境。

适:恰好。野情:喜愛山野之情。

惬(qiè):心滿意足。

随處改:(山峰)随觀看的角度的變化而變化。

幽徑:小路。

熊升樹:熊爬上樹。一作大熊星座升上樹梢。

何許:何處,哪裡。

雲外:形容遙遠。一聲雞:暗示有人家。

創作背景

詩作于公元1040年(宋仁宗康定元年)。當時作者三十九歲。這首五言律詩寫魯山行的野景、野趣,突出表現山林的幽靜和山行者的愉悅心情。

作品鑒賞

這是一首五律,但不為格律所縛,寫得新穎自然,曲盡山行情景。這首詩運用豐富的意象,動靜結合,描繪了一幅斑斓多姿的山景圖。山路崎岖,對于貪圖安逸,怯于攀登的人來說,“山行”不可能有什麼樂趣。山野荒寂,對于酷愛繁華,留戀都市的人來說,“山行”也不會有什麼美感和詩意。

首聯一開頭就将這一類情況一掃而空,興緻勃勃地說:“适與野情惬”——恰恰跟作者愛好山野風光的情趣相合。下句對此作了說明:“千山高複低。”按時間順序,兩句為倒裝。一倒裝,既突出了愛山的情趣,又顯得跌宕有緻。“千山高複低”,這當然是“山行”所見。看見了山野非常喜愛,心中很滿足,群山連綿起伏的,時高時低,一個“惬”字,足以體會出當時作者心滿意足的心情。“适與野情惬”,則是“山行”所感。首聯隻點“山”而“行”在其中。

颔聯進一步寫“山行”。“好峰”之“峰”即是“千山高複低”;“好峰”之“好”則包含了詩人的美感,又與“适與野情惬”契合。說“好峰随處改”,見得人在“千山”中繼續行走,也繼續看山,眼中的“好峰”也自然移步換形,不斷變換美好的姿态。第四句才出“行”字,但不單是點題。“徑”而曰“幽”,“行”而曰“獨”,正合了詩人的“野情”。着一“迷”字,不僅傳“幽”、“獨”之神,而且以小景見大景,進一步展示了“千山高複低”的境界。山徑幽深,容易“迷”;獨行無伴,容易“迷”;“千山高複低”,更容易“迷”。著此“迷”字,更見野景之幽與野情之濃。

頸聯“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互文見意,寫“山行”所見的動景。“霜落”則“林空”,既點時,又寫景。霜未落而林未空,林中之“熊”也會“升樹”,林中之“鹿”也要“飲溪”;但樹葉茂密,遮斷視線,“山行”者很難看見“熊升樹”與“鹿飲溪”的野景,作者特意寫出“霜落”、“林空”與“熊升樹”、“鹿飲溪”之間的因果關系,正是為了表現出那是“山行”者眼中的野景。惟其是“山行”者眼中的野景,所以飽含着“山行”者的“野情”。“霜落”而“熊升樹”,“林空”而“鹿飲溪”,很是閑适,野趣盎然。

尾聯“人家在何許?雲外一聲雞”讓人感覺餘味無窮。杜牧的“白雲生處有人家”,是看見了人家。王維的“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是看不見人家,才詢問樵夫。這裡又是另一番情景:望近處,隻見“熊升樹”、“鹿飲溪”,沒有人家;望遠方,隻見白雲浮動,也不見人家;于是自己問自己:“人家在何許”呢?恰在這時,雲外傳來一聲雞叫,仿佛是有意回答詩人的提問:“這裡有人家哩,快來休息吧!”兩句詩,寫“山行”者望雲聞雞的神态及其喜悅心情,都躍然可見、宛然可想。

作者簡介

梅堯臣(1002~1060)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後,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