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

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

浙江大學下屬學院
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成立于1999年6月,現有農學系、園藝系、植物保護系、茶學系、應用生物科學系5個系、1個附屬教學實驗農場和原子核農業科學研究所、生物技術研究所、作物科學研究所、茶葉研究所、昆蟲科學研究所、農藥與環境毒理研究所、蔬菜研究所、果樹科學研究所、園林研究所等9個研究所組成。
  • 中文名: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
  • 外文名:
  • 簡稱:
  • 創辦人:
  • 辦學性質:
  • 學校類别:
  • 學校特色:
  • 主管部門:
  • 所屬企業:
  • 現任領導:
  • 專職院士數:
  • 高職專業:
  • 本科專業:
  • 碩士點:
  • 博士點:
  • 博士後:
  • 國家重點學科:
  • 院系設置:
  • 校訓:
  • 校歌:
  • 院訓:
  • 院歌:
  • 地址:
  • 院校代碼:
  • 主要獎項:
  • 知名校友:
  • 知名教師:
  • 現有:5個系
  • 研究所:9個

大學簡介

浙江大學成立于1897年,前身"求是書院",是中國人最早自己創辦的新式高等學府之一。是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設的重點大學之一。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浙江大學以嚴謹的求是學風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以執著的創新精神創造出了豐碩成果。

浙江大學師資隊伍整體力量雄厚。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5名,中國工程院院士12名,973項目首席科學家9名,長江特聘(講座)教授51名,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67名。高水平的研究生導師隊伍和良好的科研實驗條件,為開展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學院簡介

現有園藝學(包括蔬菜學、茶學、果樹學3個二級學科)、植物保護學

(包括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農藥學3個二級學科)2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作物遺傳育種、生物物理學2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植物病理學、蔬菜學、茶學、生物物理學、作物遺傳育種6個農業部和浙江省重點學科,果樹學1個浙江省重點扶植學科;有與中國水稻所共建的“水稻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有園藝植物生長發育與生物技術、核農學2個農業部重點開放實驗室,核農學浙江省重點實驗室,浙江大學-IBM生物計算實驗室,國際原子能機構—浙江大學植物誘變種質創新與研發合作中心;此外,有“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第一期:基礎農學、園藝學、昆蟲學和作物遺傳育種;第二期:生物遺傳多樣性與種質創新、安全農産品。根據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評估所發布的2002-2004年對全國80個一級學科的評估結果,浙江大學有5個一級學科在全國排名第一,農學院的3個一級學科中,園藝學排名第一,植物保護學排名第二,作物學位居第四。二級學科排行榜中,農學院有5個二級學科名列全國前三位,其中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茶學和蔬菜學排名第一,生物物理學和植物病理學名列第二。

目前,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有作物學、園藝學、植物保護學、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生物物理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有作物學、園藝學、植物保護學等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有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生物物理學、核技術與應用、作物栽培與耕作學、作物遺傳育種、果樹學、蔬菜學、茶學、觀賞園藝學、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農藥學、環境生物學等13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擁有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等14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有農業推廣和風景園林2個在職攻讀碩士專業學位授予點。有應用生物科學(下設農學、植物保護學、園藝學、茶學、應用分子生物學(授予理學學位)5個專業方向)、園林2個本科專業。現有在校本科生554人,研究生633人,其中碩士生294人,博士生339人;另有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278人。目前在校留學研究生30人。

學院現有在崗教職員工198人,其中專任教師154人。擁有院士4名(外聘院士3名),浙江省特級專家1名,“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4名,“浙大求是特聘教授”2名。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113人,碩士學位27人。全院正高職稱人員70人,副高職稱人員75人。研究生指導教師118人,其中博士生導師55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2人,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2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5人;入選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3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1人;省“151人才工程”重點資助2人,第一層次8人,第二層次22人,第三層次2人;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5人;入選省“錢江人才計劃”3人。“農業害蟲生物防治科研團隊”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

學院科研規模不斷擴大,競争實力不斷提高,重大項目數不斷增加。科研總經費從建院初的822萬元增加到2006年的5200萬元,累計科研經費近2.4億元;1999-2007年,教師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30項,其中重點項目7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5項,海外(港澳)青年學者合作基金3項;主持承擔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項目1項,國家“863”專題項目11項,“863”重點、重大項目的子項目20多項,“973”計劃子項目15項,國家科技攻關項目9項;獲省部級以上獎項共53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9項;獲國家級品種審定2個,授權國家發明專利57項;發表論文4000餘篇,其中SCI收錄600餘篇,出版著作170多本。教師在《Science》上以第一完成單位發表論文1篇、合作發表論文3篇,在《美國科學院院報》上發表論文2篇。

建院來,學院共計3000餘人次下農村為地方的農業、農村和農民服務;舉辦各類培訓班500多班次,培訓農民近萬名;與地方政府或科研、農業及企業共同創建各種類型的農業科技試驗示範基地近70個,有明顯的經濟和社會的效益,并成為當地的亮點,帶動了地方農業産業的發展;積極響應浙江省委和省政府的号召對口扶貧和派遣科技特派員工作,為欠發達鄉鎮脫貧奔小康盡力開展工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貢獻。

自學院組建以來,學院與美國、德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及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許多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近年來,300人次教師出國進修或從事開展合作研究,250名學生出國深造、參加國際會議或進修;接納近200人次海内外著名學者前來訪問講學;組織近30次國際、國内的大型學術會議。

學院目前教學科研設施齊全,在充分共享浙江大學的網絡系統、圖書資料以及其它各種教學資源外,還擁有近23000平方米面積的辦公教學科研用房,藏書容量為5826餘冊的院資料室,2000平方米的本科教學實驗中心(下設:植物遺傳育種實驗室、農業生物技術實驗室、植物保護實驗室和農業生物信息實驗室)和國際遠程教育網絡多媒體教室。此外,學院還擁有設施先進的附屬實驗農場和能全部控溫控光的現代化農業示範園區——“浙江大學植物科學實驗中心”。

學院現設有黨政辦公室、組織人事科、研究生教育科、本科與繼續教育管理科、科研與地方合作科、院團委(學生工作辦公室)6個部門。

曆史沿革

1910年成立浙江農業教員養成所。

1912年成立浙江中等農業學堂,設立農學科。

1913年浙江中等農業學堂改名為浙江省立甲種農業學校。

1924年秋成立浙江公立農業專門學校。

1927年成立國立第三中山大學勞農學院。

1928年國立第三中山大學勞農學院改稱國立浙江大學勞農學院。

1929年國立浙江大學勞農學院改稱為國立浙江大學農學院。

1949年英士大學農學院并入浙江大學農學院。

1952年農學院從浙江大學分出,單獨成立浙江農學院。

1960年成立浙江農業大學。

1998年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合并組建成新的浙江大學。

1999年7月原浙江農業大學的農學系、植物保護系、園藝系、茶學系、原子核農業科學研究所、生物技術研究所和教學實驗農場等組建成立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