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器

名器

漢語詞彙
1、名号與車服儀制。奴隸社會與封建社會用以别尊卑貴賤的等級。[1]語本《左傳·成公二年》:“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2、名貴的器物。亦特指鐘鼎。《國語·魯語上》:“鑄名器,藏寶财,固民之殄病是待。今國病矣,若盍以名器請籴于齊!”3.猶大器。喻國家的棟梁。
  • 中文名:名器
  • 外文名:Name device
  • 拼音:míng qì
  • 注音:ㄇㄧㄥˊㄑㄧˋ

釋義

1.杜預注:“器,車服;名,爵号。”《後漢書·來歙傳》:“愚聞為國者慎器與名,為家者畏怨重禍,俱慎名器,則下服其命;輕用怨禍,則家受其殃。”唐元稹《論谏職表》:“陛下若以為臣等無所裨補,不足參侍從,固不當假以名器,立之於朝。”明劉元卿《賢奕編·方正》:“臣備位六卿,臣不足惜,朝廷名器可惜耳。”《宦海》第二回:“舉人不才,卻忝列搢紳,有關朝廷的名器,大公祖淩辱舉人,就是淩辱朝廷的名器。”

2.名貴的器物。亦特指鐘鼎。韋昭注:“名器,鐘鼎也。”《史記·周本紀》:“西周故天子之國,多名器重寶。王案兵毋出,可以德東周,而西周之寶必可以盡矣。”《史記·範雎蔡澤列傳》:“且臣聞周有砥砨,宋有結綠,梁有縣藜,楚有和樸,此四寶者,土之所生,良工之所失也,而為天下名器。”唐韋應物《冰賦》:“夫謂之瓊玉,竊名器也。”宋範成大《信筆》詩:“山中名器兩芒屩,花下友朋雙玉瓶。”

3.猶大器。喻國家的棟梁。《魏書·崔寬傳》:“衡舉李沖、李元恺、程駿等,終為名器,世以是稱之。”唐劉禹錫《奚公神道碑》:“公少以名器自任。”郭沫若《虎符》第一幕:“魏太妃:成了名器的人,我們把他們無可如何。”

古代名器大全

1.軒轅劍:黃帝所鑄,首山之銅,天文古字,《黃帝東行紀》雲:帝崩葬喬山,五百年後,山崩室空,惟劍在焉,一旦亦失去,一名畫影。

2.騰空:颛顼所有,《拾遺記》曰:颛顼高陽氏有此劍,若四方有兵,此劍飛赴,指其方則克。在匣中常如龍吟虎嘯。

3.禹劍:夏禹所鑄,腹上刻二十八宿,面紋日月星辰,背記山川,藏之會稽山。

4.啟劍:夏王啟鑄,銅,三尺九寸,後藏之秦望山。

5.太康劍:夏王太康鑄,銅,三尺二寸,太康在位二十九年辛卯三日鑄。

6.夾劍:夏王孔甲鑄,牛首山之鐵,銘曰夾,四尺一寸,《書》雲:孔甲在位三十一年以九年甲辰鑄一銘曰夾。

7.定光:殷太甲鑄,文(通紋)曰定光,古文篆書,二尺,《書》雲:太甲在位三十二年以四年甲子鑄一劍曰定光。

8.照膽:殷武丁鑄,銘曰照膽,古文篆書,三尺,《書》雲: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以元年戊午鑄一劍曰照膽。

9.含光、承景、脊練:出于殷代。《列子》曰:衛周孔其得殷之寶劍,童子服之卻三軍之衆,一曰含光,二曰承景,三曰脊練。

10.鎮嶽尚方:周昭王鑄,銘曰鎮嶽尚方,古文篆書,五尺,《書》雲:昭王在位五十一年以二年壬年鑄五劍,各投五嶽,銘曰鎮嶽尚方。

11.昆吾劍:周穆王時西戎獻,鍊鋼,長欠有咫,用之切玉如泥。

12.駿:周簡王鑄,銘曰駿,大篆書,三尺,《書》雲:簡王在位十四年以元年鑄一銘曰駿。

13.幹将、莫邪:吳人幹将莫邪所造,鐵,《吳越春秋》載:吳王阖廬使幹将作二劍,其妻莫邪斷發翦爪投爐中,劍成,雄号幹将,雌号莫邪。

14.越五劍:歐冶子造,銅錫,《越絕書》載:歐冶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鑄成五劍,一曰湛盧,二曰純鈞,三曰勝邪,四曰魚腸,五曰巨阙。“……劍之成也,精光貫天,日月争耀,星鬥避彩,鬼神悲号。”另一說是湛盧、純鈞、巨阙、豪曹、魚腸五劍。

15.越八劍:越王使工人所鑄,采金,《拾遺記》載:越王以白牛白馬祀昆吾之神,以成八劍,名曰掩日、斷水、轉魄、懸翦、驚鲵、滅魂、卻邪、真剛。

16.龍淵:楚命歐冶、幹将所造,鐵英,《越絕書》載:楚王聞吳有幹将,越有歐冶子,命風胡子往見之,使作鐵劍,因成龍淵。

17.太阿、工布:鐵劍,一說有三劍,另一劍名已佚。秦昭王鑄,銘曰誡,大篆書,三尺,昭王在位五十二年以元年丙午鑄。

18.定秦:秦始皇鑄,采北祗銅,銘曰定秦,小篆書,李斯刻,三尺六寸,皇在位三十七年以三年丁巳鑄。

19.神劍:漢太公所得,《性命訣》載:太公微時,有冶為天子鑄劍,指太公腰間佩刀曰:若得雜冶,即成神劍,可以克天下。太公解投冶中,劍成授太公。

20.赤霄:漢高祖所得,鐵,銘曰赤霄,大篆書,三尺,高祖以秦始皇三十四年得於南山,及貴常服之,斬蛇即此劍。

21.神龜:漢文帝鑄,三尺六寸,同時鑄三劍,刻龜形,故名。帝崩命入劍玄武宮。

22.八服:漢武帝鑄,銘曰八服,小篆書,三尺六寸,以元光五年鑄凡八劍,五嶽皆埋之。

23.茂陵劍:漢昭帝所得,上銘:直千金,壽萬歲。昭帝時,有茂陵人獻此寶劍,故名。

24.毛、貴:漢宣帝鑄。二劍銘皆小篆書,三尺,以本始四年鑄,一曰毛,二曰貴。“以足下有毛故為之貴”(這是宣帝即位前術士恭維他的話)。

25.衍:漢平帝所得,上有帝名,大篆書,平帝在位五年,以元始元年辛酉掘得,上有帝名“衍”,因服之。

26.乘勝萬裡伏:王莽鑄,銘曰:乘勝萬裡伏。小篆書,三尺六寸,莽造威鬥及神劍,皆鍊五色石為之。

27.更國:更始劉聖公(即劉秀)鑄,銘曰更國,小篆書。

28.秀霸:漢光武所得,銘曰秀霸,小篆書,未貴時在南陽鄂山得之。

29.玉具劍:光武以賜馮異。七尺,《馮異傳》:赤眉暴亂,三輔以馮異為征西将軍讨之,車駕送至河南,賜以乘輿、七尺玉具劍。

30.龍彩:漢明帝鑄,永平元年鑄,上作龍形,沉之洛水中,水清時常有見之者。

31.金劍:漢章帝鑄,金質,建初八年鑄,投入伊水中。

32.安漢:漢順帝鑄,銘曰安漢,小篆書,三尺四寸,永建元年鑄。

33.中興:漢靈帝鑄,文曰中興,小篆書,建甯三年鑄,同時鑄四劍,銘文皆同,後一劍無故自失。

34.孟德:曹操所得,上有金字,銘曰孟德,三尺六寸,獻帝建安二十年操於幽谷得之。

35.思召:袁紹所得,上銘曰思召,《古今注》:袁紹在黎陽,夢神人授一寶劍,及覺,果在卧,所銘曰思召,解思召為紹字。

36.蜀八劍:蜀昭烈帝鑄,采金牛山鐵,三尺六寸,一備自服,餘賜太子禅、梁王理、魯王永、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各一。

37.鎮山劍:蜀後帝禅造,一丈二尺,廷熙二年造此巨劍,以鎮劍口山,故名。

38.倚天、青虹:魏武帝鑄二劍,其利斷鐵如泥,一自佩,一賜夏侯恩(名青虹)

39.魏三劍:魏太子丕造,一曰飛星,一曰流采,一曰華铤。

40.文士劍:楊修獻魏文帝。《文士傳》:楊修以寶劍與魏文帝,帝佩之,語人曰:此楊修劍也。

41.吳六劍:吳大帝(即孫權)所有。《古今注》載:吳大皇帝有寶劍六。一曰白虹,二曰紫電,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冥,六曰百裡。

42.大吳:吳大帝孫權鑄,采武昌銅鐵,文曰大吳。小篆書。各三尺九寸。黃武五年共作劍千口。

43.流光:吳王孫高鑄,文曰流光,小篆書,建興二年鑄。

44.皇帝吳王:吳主孫皓鑄,文曰皇帝吳王,小篆書,建衡元年鑄。

45.步光:晉懷帝鑄,銘曰步光,小篆書,五尺,永嘉元年鑄。

46.五方單符:晉穆帝鑄,銘曰五方單符,隸書,以永和五年於房山造劍。

47.五口神劍:晉孝帝鑄五劍,銘曰神劍,隸書,以太元元年埋此於華山頂。

48.定國:宋武帝鑄,銘曰定國,小篆書,永初元年鑄此劍,後入于梁。

49.永昌:宋廢帝昱造,銘曰永昌,篆書,元徽二年造於蔣山之巅。

50.梁神劍:陶弘景造,金銀銅錫鐵五色合為之,文曰:服之者永治四方。小篆書,長短各依劍術法。梁武帝以中庚,命弘景造神劍十三口。

51.鎮山:北魏道武帝造,隸書,登國元年帝於嵩阿鑄此二劍。

52.沉水龍雀:夏赫連氐造,銘曰大夏龍雀,《魏志》:赫連百鍊為劍,号曰大夏龍雀,銘其背。

53.太常:北魏明元帝造,銘背曰太常。

54.四尺千金劍:唐晉公王铎所有。《劍俠傳》唐晉公有千金劍,以獲李龜壽。

55.火精劍:唐德宗所有,《杜陽雜編》載:夜見數尺光明,斫鐵即碎。

56.酉蕃寶劍:宋時物,《宋監》載:右相都督張浚請禦前降西蕃寶劍,給賜有功将士,以為激勸。

57.古銅劍二:宋蘇轼所得,《東坡集》載:郭祥正遺(贈送之意)古銅劍,東坡謝以詩雲:”一雙銅劍秋水光”。原詩為:

【郭祥正家醉畫石壁上郭作詩為謝且遺古銅劍二】

空腸得酒芒角出,肝肺槎牙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回,吐向君家雪色壁。平生好詩仍好畫,書牆涴壁長遭罵。不嗔不罵喜有餘,世間誰複如君者。一雙銅劍秋水光,兩首新詩争劍铓。劍在床頭詩在手,不知誰作蛟龍吼。

58.楚銅劍:宋鄭文所得,《方輿志》載:宋奉官鄭文嘗官楚武昌,江岸裂,出古銅劍,文得之。冶鑄精巧,非人工所能成者。

59.安定劍:明初安定王所貢。《鹹賓集》載:洪武甲寅,安定王遣使貢異劍,賜以織金文绮,命其酋長立為四部,歲入貢為常。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