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十三皇朝

滿清十三皇朝

香港亞洲電視公司編寫的劇集
《滿清十三皇朝》是1987~1992年香港亞洲電視公司根據正史與民間野史編寫的劇集,動員了亞洲電視的大部份藝員拍攝。該劇不但于香港造成收視熱潮,也于香港以外地區受到相當程度的歡迎。劇名"滿清十三皇朝",源自民國八年(1919年)由"燕北老人"所着"滿清十三皇朝秘史"。二者描寫的俱為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國與清朝共十二位皇帝。(包含十一代,同治帝和光緒帝為堂兄弟)。燕北老人因為皇太極(清太宗)将國号由"金"改"清",年号亦由天聰改為崇德,算兩個朝代。故稱之為"滿清十三皇朝"。[1]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類型:曆史,古裝,劇情 出品公司: 制片地區:香港 拍攝地點: 發行公司: 導演: 編劇: 制片人: 主演:炜烈 集數:162集 每集長度:50分鐘 主要獎項: 在線播放平台:土豆網 中文名稱:滿清十三皇朝 出品時間:1987年-1992年 上映時間:1988年

劇情介紹

鹹豐十一年帝崩,傳位于年僅六歲之小皇子載淳。帝崩前授命肅順、載坦等八人為顧命大臣,于是慈禧遂與恭親王奕密謀誅肅順,定為“辛酉政變”。之後,慈禧與慈安兩宮垂簾,并由恭親王奕訴為議政王,把持政務的六歲小皇子儲立為帝,改為同治年号。

同治登位年僅六歲,一切政務皆由生母慈禧太後和恭親王主持。慈禧本是一位極有野心之婦人,兩宮垂簾後,便以太後身份,在政事上每加意見,幹預朝政,恭親王早就看出其政治野心和權力欲望,故在處理政事時明争暗鬥,沖突遂起。同治因慈禧專注于政事上,加上慈禧之專橫,在缺乏生母關懷下,同治更加親近宅心仁厚的慈安太後,因此慈禧與同治之間的母子感情便日漸疏離。

同治十七歲時,雖然名義上還政于他,但大權落在慈禧與恭親王手中,亦因為他自小過着驕縱生活,故他親政以後無甚表現,俨如一傀儡皇帝。同治為免處處受慈禧箝制,故建議重修圓明園讨好慈禧,但此事為恭親王所阻,他以國庫空虛為由,責說不可修園,令同治大為反感,罷去恭親王及一幹大臣之職,慈禧對修園之事雖有所喜。

但因修園而罷恭親王亦感同治過份,故慈禧重新複用恭親王等人,更将同治責難一番,母子間感情又進一步破裂,又因慈禧不滿同治所立之皇後,故處處為難皇後,于是更加深母子間之裂逢。同治因此而不問政事,獨居于乾清宮,寄情聲色,時與太監私出宮外遊樂。

一天、在同治出宮野遊之時,被小刀會人馬丁兆所劫持,幸得前朝宮女丁秀鳳所救,幸免于難。鳳原為前朝宮女,同治幼時迷途曾救之,反被冤枉拐去同治,慈禧遂趕之出宮。倫乃鳳之弟,因感滿清糜爛不堪招緻國家陷于水深火熱中,而毅然加入反清複明組織小刀會。

未婚妻溫彩霞之父因受安德海陷害而身亡,溫彩霞更被安德海據為已有,倫對安恨之入骨,後因安以‘太監私自出宮’之罪名被斬,倫與霞才能再續前緣。同治因出宮野遊而染上性病,終因病毒感染太深而病發身亡。

而鳳因弟劫持同治事替其頂罪而受刑,鳳臨行刑前得悉同治死訊,悲痛而終。同治雖貴為皇帝,但死時才隻有十九歲,一代帝皇落得如此慘淡收場,亦可算是慈禧之專橫底下的犧牲品了。

十三皇帝

因為皇太極有兩個年号,一個是天聰,一個是崇德,算在一起一共是十三個年号,所以叫十三朝。清十二帝十三朝分别是:

1,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1626)1616年~1626年,天命。n

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清朝的奠基者,後金開國皇帝,通滿語和漢語,喜讀《三國演義》。二十五歲時起兵統一女真各部,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建立後金,割據遼東,建元天命。薩爾浒之役後,遷都沈陽。之後席卷遼東,攻下明朝在遼七十餘城。n

2,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1592—1643)1626年~1643年天聰、崇德n

愛新覺羅·皇太極(1592.11.28—1643.09.21),即清太宗,又譯黃台吉、洪太主,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第八子,清初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後金第二位大汗、清朝開國皇帝。

自少年起常随父兄狩獵和征戰,騎射娴熟。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爾哈赤去世後,皇太極受推舉襲承汗位,改次年為天聰元年。皇太極即位之後進行大刀闊斧的封建化改革,加強中央集權;在戰略上定先征服朝鮮和漠南蒙古,以解除攻明後顧之憂的戰略方針。對明則采納漢族降官建議,确立"講和與自固之策",重用漢将,削弱明朝實力,志在入關奪取全國政權。n

3,清世祖愛新覺福臨(1638—1661)1643年~1661年順治n

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即清世祖,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關的首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出生于沈陽故宮永福宮,生母為孝莊文皇後博爾濟吉特氏。年号順治,在位十八年。n

4,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烨(1654—1722)1661年~1722年康熙n

愛新覺羅·玄烨(穆麟德:HiowanYei,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後世稱為康熙帝。n

5,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1678—1735)1722年~1735年雍正n

愛新覺羅·胤禛(1678.12.13—1735.10.08),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第三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子,母為孝恭仁皇後,即德妃烏雅氏。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為和碩雍親王。在二廢太子胤礽之後,胤禛積極經營争奪儲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暢春園病逝,他繼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n

6,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1711—1799)1735年~1795年乾隆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入關之後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歲登基,在位六十年,禅位後又任三年零四個月太上皇,實際行使國家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曆史上實際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中國曆史上最長壽的皇帝。n

7,清仁宗愛新覺羅颙琰(1760—1820)1796年~1820年嘉慶n

清仁宗愛新覺羅·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軍入關後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年号嘉慶,在位二十五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一月十三日出生,母孝儀純皇後魏佳氏(漢族)n

8,清宣宗愛新覺羅旻甯(1782—1850)1820年~1850年道光n

清宣宗愛新覺羅·旻甯(1782.9.16—1850.2.25),原名綿甯,即位後改為旻甯。是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朝定都北京後的第六位皇帝。是清朝唯一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皇帝。嘉慶皇帝第二子,母為孝淑睿皇後喜塔臘氏,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九月十六日。n

9,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1830—1861)1850年~1861年鹹豐n

愛新覺羅·奕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清朝第九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的第七位皇帝,清朝以及中國曆史上最後一位有實際統治權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後一位通過秘密立儲繼位的皇帝。n

10,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1856—1875)1861年~1875年同治n

愛新覺羅·載淳(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即清穆宗,清朝第十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第八位皇帝,年号“同治”。為清文宗鹹豐帝長子,生母為孝欽顯皇後葉赫那拉氏。1861年至1875年在位,共13年。n

11,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1871—1908)1875年~1908年光緒n

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号光緒,史稱光緒帝。父親醇親王奕譞,生母葉赫那拉·婉貞為慈禧皇太後親妹。在位三十四年。n

12,愛新覺羅溥儀(1906—1967)宣統n

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曆史上最後一個皇帝。字耀之,号浩然。也稱清廢帝或宣統帝。醇賢親王奕譞之孫,載沣長子,母親蘇完瓜爾佳·幼蘭。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兩次在位。

四部曲

本劇分成四部播出,分别是:

第一部

滿清十三皇朝,1987年9月7日首播,共68集(其中努爾哈赤21集,皇太極12集,順治12集,康熙23集)。

第二部

滿清十三皇朝2,1988年6月29日首播,共50集(其中雍正10集,乾隆20集,嘉慶10集,道光10集)。

第三部

滿清十三皇朝之血染紫禁城,鹹豐、同治兩朝,1990年4月5日首播,共20集。

鹹豐十一年,帝崩,傳位于年僅六歲之小皇子載淳。帝崩前授命肅順、載垣等八人為顧命大臣,慈禧遂與恭親王奕䜣密謀誅肅順,定為"辛酉政變"。之後,慈禧與慈安兩宮垂簾,并由恭親王奕䜣為議政王,把持政務。六歲小皇子儲立為帝,改為同治年号,同治登位,年僅六歲,一切政務皆由生母慈禧太後和恭親王主持。

慈禧本一位極有野心之婦人,兩宮垂簾後,便以太後身份政事上每加意見,幹預朝政。恭親王早就看出其政治野心和權力欲望,故處理政事時明争暗鬥,沖突遂起。同治因慈禧專注于政事,加上慈禧之專橫,缺乏生母關懷,更加親近宅心仁厚慈安太後。因此,慈禧與同治之間母子感情便日漸疏離。

同治十七歲時,雖然名義上還政,但大權落慈禧與恭親王手中,亦因為自小過着驕縱生活,故親政以後無甚表現,俨如一傀儡皇帝。同治為免處處受慈禧箝制故建議,重修圓明園讨好慈禧,但此事為恭親王所阻,以國庫空虛為由責,說不可修園,令同治大為反感,罷去恭親王及一幹大臣之職。

慈禧對修園之事雖有所喜,但因修園而罷恭親王亦感同治過分,故慈禧重新複用恭親王等人,更将同治責難一番,母子間感情又進一步破裂。又因慈禧不滿同治所立之皇後,故處處為難皇後,更加深母子間之裂逢。同治因此而不問政事獨居于幹清宮寄情聲色,時與太監私出宮外遊樂一天。同治出宮野遊之時被小刀會人馬丁兆倫所劫持,幸得前朝宮女丁秀鳳所救幸免于難。

鳳原為前朝宮女,同治幼時迷途曾救之,反被冤枉拐去,同治慈禧遂趕之出宮。丁兆倫乃丁秀鳳之弟,因感滿清糜爛不堪,招緻國家陷于水深火熱中,而毅然加入反清複明組織小刀會。

未婚妻溫彩霞之父因受安德海陷害而身亡,溫彩霞更被安德海據為已有,丁秀鳳對安德海恨之入骨,後因安德海以'太監私自出宮'之罪名被斬,丁兆倫與溫彩霞才能再續前緣。

同治因出宮野遊而染上性病,終因病毒感染太深而病發身亡,而丁秀鳳因弟劫持同治事替其頂罪而受刑。丁秀鳳臨行刑前得悉同治死訊,悲痛而終。同治雖貴為皇帝,但死時才隻有十九歲,一代皇帝落得如此慘淡收場,亦可算慈禧之專橫底下犧牲品了。

第四部

滿清十三皇朝之皇城争霸(海外版:滿清十三皇朝之危城争霸),光緒、宣統兩朝,1992年4月27日首播(此部分于1990年拍攝,但亞視延至1992年才播出),共24集。(本劇至1924年11月5日,馮玉祥的軍隊包圍紫禁城,發動的北京"政變"。

鹿鐘麟奉代理大總統黃郛之命,帶着《修正清室優待條件》與李石曾、張璧率衆進入紫禁城,威脅以景山排炮轟擊紫禁城,強逼溥儀簽字,取消皇帝尊号并且限二天内趕走溥儀為止)。

公元一八七四年,同治帝駕崩,慈禧為了能繼續垂簾聽政,毅然冊立醇親王剛滿四歲之子為帝,是為清德宗光緒帝。成年後的光緒欲勵精圖治卻無法擁有實權,甲午戰敗之後雖有意起用民間有識之士康有為等實施變法,卻被慈禧殘酷鎮壓,光緒求助袁世凱反被出賣,被軟禁瀛台,其愛妃珍妃亦被打入冷宮。

此時八國聯軍攻入京城,慈禧決定棄城而逃,光緒甯死不逃,珍妃跳井身亡!及至此時,慈禧病重,為防止光緒重掌政權,決定處死光緒,立宣統傅儀為帝。

演職員表

第一部

王偉飾努爾哈赤

羅石青飾舒爾哈齊

朱慧珊飾佟佳氏

廖月然飾利泰

苗可秀飾莊妃

關偉倫飾代善

黎燕珊飾阿巴亥

吳毅将飾阿敏

第二部

炜烈飾雍正皇帝

鄧德光飾允祥

陳植槐飾允祿

馀文炳飾文覺和尚

黃元申飾乾隆皇帝

陳複生飾富察氏

徐思斐飾蘭妃

徐有朋飾允哲

汪禹飾永琰

劉雲峰飾永瑆

張铮飾劉墉

蕭山仁飾恭阿拉

黃曼凝飾慎妃

江圖飾曹振镛

楊仲恩飾綿恺

血染紫禁城

李青山飾鹹豐皇帝

米雪飾慈禧

劉永飾奕䜣

森森飾慈安

皇城争霸

湯鎮業飾光緒皇帝

森森飾慈安

歐陽佩珊飾慈禧

飾隆裕

戚美珍飾珍妃

嚴秋華飾宣統皇帝

羅頌華飾溥傑

劉雲峰飾張勳

主題曲

《滿清十三皇朝I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康熙》,《滿清十三皇朝之血染紫禁城》

作曲:關聖佑填詞:盧國沾主唱:趙山

萬世有你名号《滿清十三皇朝Ⅱ雍正、乾隆》

主唱:魯振順、陳複生、李閏雄、蓓莉

《滿清十三皇朝Ⅱ嘉慶、道光》

主唱:魯振順、姜蓓莉

《滿清十三皇朝之皇城争霸》

作曲、編曲:徐日勤填詞:林夕主唱:戚美珍

劇評

拍的比較中肯,對滿清大屠殺文字獄等都未回避,像是在完整展現清朝曆史經過,與大陸美化滿清的電視劇有很大不同

無意中找到的港劇,其實把滿清十三個朝代拍個遍也是件見真功夫的事情,畢竟十三朝,幾百年曆史,逐一交代也是耗費心力,尤其這還算是比較正的曆史劇。n

畢竟是近20年前的劇了,質量從現在來看當然是粗糙的,但當時來講,應該是相當不錯的了。n

【努爾哈赤篇】n

原來倒想是省略這一篇的,從曆史上來說努爾哈赤一生都在征戰,所以整個20來集的篇章都是講努爾哈赤如何征戰,劇情來說略顯枯燥,但每個曆史點基本都符合,将正史和野史貫穿,也頗具時代意義。n

【皇太極篇】n

基本切合點都靠近前一篇的風格,唯有在此劇中皇太極對于宸妃的感情遠遠不及後來我們所知的那樣真摯強烈。多爾衮的人物個性也相對所知的更極端化。不過曆史到底如何的,我們誰也不知。n

【順治篇】n

這個篇章的風格就漸漸有點走偏了,略野而不夠正。劇情将順治塑造成了一個昏庸懦弱的昏君。但實際上,順治在我的印象裡他不是昏庸無道,而是帶着一股被壓抑需要人來理解的任性。以本劇的劇情所述一般,就感覺跟明末寵信佞臣的皇帝有何區别,感覺滿清就要滅了的感覺,但事實上,這才是滿清的真正開始,其實順治應該具有很重要的“起”的作用的。n

而在後宮的講述中,也的确與曆史差得太多了,劇裡直接把佟妃寫了接替廢後靜妃的皇後,事實上,順治的第二任皇後依然是來自蒙古的博爾濟吉特氏(孝惠皇後),而佟妃一生沒有真正做過皇後,畢竟孝惠皇後在康熙朝也是有一定的存在作用的。n

至于最重要的董鄂妃,寫成了董小宛,其實這段之前一直有被誤解,但曆史上就是董小宛隻是姓董,根本與董鄂妃沒什麼關系。不過劇情又很巧妙地在一個劇情裡鄂碩大人騙孝莊說董小宛是她的女兒,這樣的改編也是……既野又正呢。而至于傳說董鄂妃是順治弟弟博果爾(襄親王)的王妃,而在這個篇章裡的确有提到襄親王的王妃和順治有一段,不過确實一段很不入流的偷情。n

印象最深的對白是這樣的:n

孝莊:我已經決定為小阿哥取名為玄華。順治:我覺得“字”應該用火字旁的“hua”,因為做人要有火,有火才有勇氣。孝莊:身為皇帝竟然連字也不認識,火字旁的念“ye”……好吧,玄烨這個名字竟然是這麼來的,真的不是編劇要給當時香港觀衆做教學嗎?!n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