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電商

垂直電商

電子商務模式
垂直電商即垂直電子商務,是指在某一個行業或細分市場深化運營的電子商務模式。[1]通常電子商務網站旗下商品都是同一類型的産品。這類網站多為從事同種産品的B2C或者B2B業務,其業務都是針對同類産品的比如商品。例如:凡客誠品、唯品會。對于垂直電商,即使有大量用戶,但要達到全國建倉庫的區域銷售規模還是很難,這直接導緻配送成本居高不下、送貨速度難以提升。對于垂直電商品類,一般是前10%的的暢銷品貢獻80%的銷售額。對于綜合電商,如果經營垂直電商的前10%暢銷品,加上批量采購帶來的價格優勢,還有分布全國的倉儲優勢帶來的更快的配送速度,垂直電商的競争優勢難以顯現。
    中文名:垂直電商 外文名:Vertical market 适用領域: 所屬學科: 從事業務:B2B或B2C 競争對手:綜合電商 類型:電子商務 實質:電子商務模式

主要難題

購買頻率和生命周期難題。

市場分析

對于某些品類,如母嬰用品、建材家具,用戶生命周期非常短,即主要為一次性顧客,這意味着垂直B2C的營銷費用很高,因為每次都是開拓新用戶。而綜合B2C發展到一定階段,就側重于老客戶營銷,投入低。

商品耐用性角度看,像手機、數碼、家具等都屬于耐用品,用戶購買頻率低。對于購買頻率低的垂直電商品類,用戶一般是新用戶,買一次選擇一次商家,要讓用戶購買時想到你,還要從競争對手哪裡奪用戶,就得不停地推廣、加大營銷力度。同時這類商品一般是大額的理性購買,用戶傾向于比價,垂直電商因為供應鍊的規模限制,很難具備綜合電商的低成本優勢帶來的價格競争力。

另外,從顧客角度考慮,他傾向于先去自己熟悉的購物網站(信任+習慣帶來的便捷),這加大了垂直電商開拓新用戶的難度。

互聯網上做生意,最基本的一條就是競争驅動。在同質競争領域,隻有前三,沒有第四。對于純互聯網經濟,如即時通訊、微博和視頻,往往連前三都沒有,隻有第一和第二。

現階段電商行業的全虧損,競争也是最根本原因。競争是資本的較量,未來的競争一定是供應鍊和運營能力的較量。

傳統零售企業一般都是區域化,一旦進入在線零售,市場似乎擴大了,但同時也面臨全國勁敵。如果想生存,我覺得最好還是聚焦于本地,利用其本地品牌和倉儲配送優勢。再說,比起全網,區域化推廣成本要低得多。

未來的電商,将會是幾家獨大,這些綜合B2C同時也是電商平台(B2B2C),當前的幾大電商都已經開始進發了,如京東、亞馬遜和一号店,也意味着市場會出現幾個天貓。

對于品牌商,這是利好。因為它們進入在線零售,并不需要額外IT投入,甚至營銷都可以省了:在網上租個店面,生意就嘩嘩地來(傳統百貨經營模式)。這樣它們就可以專注于品牌建設和産品設計了,而這更容易形成差異化優勢,劈開同質化惡性競争。

再說,互聯網用戶逐漸形成了一個習慣:購物上購物網站,搜索引擎一般也就用來了解商品信息,直接從搜索引擎購物的用戶越來越少。對于品牌商就更沒有必要去建獨立B2C了,至多就是一個品牌形象網站。這樣,入駐電商平台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傳統零售商,如成都蘇甯旗艦店,也就4層,它不會擴張到10層來經營百貨,如果要經營,也是地産模式,如蘇甯廣場。

在互聯網上,對于一個綜合百貨,把經營場所從4樓擴張到20樓,并沒有增加多少成本,還可以利用已有的人流,那麼,垂直電商的競争優勢何在。

對于垂直電商的平台招商,比起綜合電商要難得多,因為人流量限制,你很難一開始就給别人帶來可觀的收益;另外,你讓别人經營的,一般都是補充性品類,這些商品的銷售狀況可想而知了。從競争角度,選擇垂直平台入駐,比起綜合平台,人流質量要高些,運營成本要低些。

一開始就從垂直平台做起,似乎還沒有成功的先例。平台,一般都是依托于一個海量用戶渠道,這也不難理解百度有啊、樂酷天,品聚網一個個平台商的倒掉。

垂直電商的出現,可能是基于這樣的考慮:傳統零售出身,認為基于已有的采購、倉儲及行業經驗,可以将零售渠道順利擴展到線上;認為專業化經營,将會有更好的服務質量和運營效率,以及帶給消費者更全的品類和更低的價格。

對于垂直電商的營銷,也有另外一種思維:經營用戶。比如紅酒零售網站,它大規模的營銷投入,可能是為了尋找一個特定的用戶群:有品位的成功人士,隻不過通過紅酒來切入。當在這些成功人士中形成品牌和口碑後,再提供其它增值服務,如高爾夫年卡,招行金葵花卡、組織結識高端人脈的線下俱樂部。

問題解決

關于垂直電商的解法衆說紛纭。一位業界人士按傳統銷售的思維給出一種解法。

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都應該遵循生意的本質和商業的基本邏輯。在傳統的商業銷售中,也有各種品類的銷售商,各類風格不同的商場。王府井倒了你可以去家樂福,家樂福倒了你可以去沃爾瑪,這個人流量很大的商業地産平台一定是存在的。互聯網也如此,與其說做垂直電商不如說是做某個品類或某個品牌的經銷商,天貓、京東等就是那些人流量很大的商場,哪個商場的人氣足,肯定就在哪個商場做生意。

初刻、維棉等垂直電商就比如是在偏遠郊區開了一個店,然後你除了做品牌做産品之外,還多了一份工作,花大錢打廣告、租個大巴把人流從市區中心往郊區導,那是費力不讨好,成本抵不過來,如果資本不給予支撐,就無法繼續生存。天貓、京東等平台是互聯網的商業地産,最好是由真正的互聯網企業去做,搭系統、聚人流是他們做的事。

做過傳統行業的人,都比較現實,首先要生存,然後再發展,要規模。于是,我們是否可以得出一個推論——未來不好說,起碼到目前為止,大部分能生存下來的垂直電商,其創始團隊主要成員有來自傳統行業的經曆;大部分被收購或死亡的垂直電商,其創始團隊主要成員都來自于互聯網行業。當然,萬事沒有絕對。

重要來源

第一種傳統零售思維,低估了競争和營銷推廣投入,因為傳統零售是本地化競争,而且隻要選址好人流就滾滾而來。當業務擴展到互聯網,區域品牌和人流優勢都不複存在。而且,互聯網的物流配送,與傳統零售完全不同。傳統零售是顧客上門,而在線零售是一個個包裹分别打包、配送,成本很高。

第二種專業化思維,可能是思維定勢造成的,因為在傳統領域專業化确實能夠帶來更好的産品質量或服務品質,從而形成競争優勢。但商品生産和商品流通畢竟不同,對于隸屬流通領域的電商,消費者關注的價格和便利,專業化經營并不是解決之道,規模效應才是本質。

供應鍊條

像京東,之所以要大規模的品類擴張,供應鍊的規模優勢應該是一個核心因素。

當銷售規模上去後,它可以拿到更低的采購價。

也因為區域銷售的規模可以支撐本地化倉儲,促使配送成本降低,還會形成有競争力的送貨速度。

因為每天有海量訂單,銷售的規律性為庫存預測提供了基礎,從而可以大幅降低庫存積壓,提升庫存周轉率,進一步降低了運營成本,從而形成價格競争優勢。

當綜合電商達到一定規模,一般都會平台化,通過吸引品牌商入駐,擴充自己的品類(類似于傳統零售業的商業地産模式)。這樣,垂直電商在品類、物流和價格上均會喪失競争力。

對于傳統超市如家樂福,其利潤率主要就是被這類滞銷品給吃掉的,但它又不能像便利店那樣,隻經營暢銷品。

垂直電商也面臨傳統超市同樣的尴尬。如果你砍掉這最後80%的品類,你的品類優勢将不複存在。如果你保留着80%的品類,将會造成庫存積壓。如果你少量采購,會降低供應商的議價能力,采購成本居高不下,直接影響其銷售價格。

綜合電商

大家應該經常看到京東的圖書促銷,而且力度很大,絕對陪本賺吆喝。不解風情的圖書電商們,如博庫網馬上跟進。試問,京東的本意是沖銷售額嗎,其實,它就是找一個理由來做促銷:讓來站的用戶買其高毛利産品,同時抵禦強手的競争(當當、亞馬遜和蘇甯)。于是選擇了有普遍需求的圖書,圖書虧又能虧多少。

再說,京東坐擁1000多萬活躍用戶,已經是一個媒體,而各出版社正在搶着進這塊地盤;細心的用戶一定會發現,他每次專題促銷都明确地推廣某出版社,出版社給它成本價也是理所當然的。最終的結果是,京東的營銷費用都轉嫁給了圖書供應商。

不光是圖書,百貨促銷也是類似手法。

如果京東,或是其它綜合電商的一次次低成本營銷,能夠帶動全網全品類銷售;那麼,對于垂直電商,如賣茶葉或賣圖書,其高額的營銷投入,就讓用戶買那麼一點,投入與産出嚴重不匹配。

例如,很多大型購物中心開在市郊,如果是一家孤立的餐廳呢,你願意開車去隻吃一頓飯嗎,而垂直電商的營銷投入,就相當于開車去郊區吃一頓飯,太不劃算了。

如果是為了經營用戶,而不是盯着商品的低買高賣,那就不屬于本文的讨論範疇:在線零售。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