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骨質增生

頸椎骨質增生

一種生理的組織反應
頸椎骨質增生(cervical vertebra hyperosteogeny)是一種生理上的代償功能,頸椎的急性損傷或慢性勞損都能發展而緻骨質增生。當頸椎骨質增生沒有對周圍的神經、血管、軟組織等産生刺激時,患者可能無明顯自覺症狀。當骨質增生導緻脊髓、椎動脈、神經根等組織受累時,可表現為各類型頸椎病的表現,常見的有頸肩部疼痛、頸部活動受限、四肢運動障礙等。本病可通過藥物、手術等方式進行治療,部分理療也有緩解患者症狀的作用。[1]
    中醫病名:頸椎骨質增生 外文名:cervical vertebra hyperosteogeny 别名: 就診科室:骨科 多發群體:中年人、老年人 常見發病部位:頸椎 常見病因:組織老化、慢性勞損 常見症狀:頸肩部疼痛、頸部活動受限、四肢運動障礙 傳染性:不會遺傳 傳播途徑: 臨床表現:骨關節疼痛 并發症:其他骨關節疾病

頸椎骨質增生引發原因

骨科專家說,工作時長時間伏案、低頭打字,極容易引起頸肌疲勞,時間久了就會引起頸椎損傷,在椎體邊緣出現血腫并逐漸骨化形成骨刺,造成食管周圍炎症或水腫,進食時有異物感,其特點是吞咽困難時輕時重,胸骨後可有燒灼痛。随着骨刺的生長,尤其是形成鳥嘴樣突出,症狀便會持續存在。

臨床實踐

臨床實踐也證明,人體有了骨刺,并不都會出現臨床症狀。骨質增生在多數情況下并不一定意味着是病,而是一種生理的組織反應。僅有骨質增生而無臨床症狀,就不必刻意進行治療。隻有确認骨質增生是造成腰腿痛的主要原因時,才需針對治療。如果是骨質增生增生的骨質壓迫脊髓:可以手術取出增生的骨質。

頸椎增生的症狀及危害

頸椎骨質增生的臨床表現頸項部有強硬的感覺、活動受限、頸部活動有彈響聲,疼痛常向肩部和上肢放射,手和手指有麻木、觸電樣感覺,可因頸部活動而加重。不同的病變累及不同部位,就出現不同的症狀,晚期可導緻癱瘓。頸椎骨質增生嚴重者還會引起頸椎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胃炎、心絞痛、吞咽困難等,因此,治療刻不容緩!

中醫中藥治療

根據骨質增生的特性,中醫推薦治療期間必須注意休息,不能大幅度運動,否則很容易複發,且留下病根!

如果需要徹底治療,老中醫建議:中醫益中堂膏,配合休息養身,方可消除疾病困擾。

常用方法

一 牽引法

通過牽引力和反牽引力之間的相互平衡,使頭頸部相對固定于生理曲線狀态,從而使頸椎曲線不正的現象逐漸改變,但其療效有限,僅适于輕症患者;且在急性期禁止做牽引,防止局部炎症、水腫加重;牽引期活動受限。

二 膏藥溫和治療(重點了解)

膏藥療法是我國流傳已久的療法,作用更直接,利用具有一定刺激作用的因子,可使局部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周圍組織的營養,從而起到行氣活血、消炎止腫的作用。骨質增生患者可以外貼骨質骨方世醫貼膏藥,其有效成分可透入皮膚産生活血止痛化淤、通經走絡、開竅透骨、祛風散寒等效果,并通過藥物的歸經作用而調理機體陰陽平衡,滲透于表皮,刺激神經末梢,促進局部血液微循環,扶正固本、改善體質,從根本上全方位針對骨質增生病機特點而發揮療效,改善病變周圍組織營養,起到修複骨病組織的作用,最終達到治療目的。

三 直流電藥物導入治療

藥物離子主要經皮膚汗腺導管口毛孔進入皮内,或經粘膜、上皮細胞間隙進入粘膜組織,其生理治療作用除電流作用外,主要由導入藥物離子的藥理特性決定,直流電藥物離子導入法充分發揮了藥物的作用,但因導入藥物為液體,易揮發,藥效不持久,限制了該方法的治療效果。紫外線療法:其治療作用主要為殺菌、消炎、止痛、促進傷口愈合、脫敏、促進維生素D3的形成,以及調解機體免疫功能等。

四 牽引治療法

這也是常見的頸椎骨質增生治療辦法,就是通過牽引力和反牽引力之間的相互平衡,使頭頸部相對固定于生理曲線狀态,從而使頸椎曲線不正的現象逐漸改變,但其療效有限,僅适于輕症患者,且在急型期禁止做牽引,防止局部炎症、水腫加重,牽引期活動受限。

五 偏方治療

1.藥物組成:熟地30g,葛根30g,絡石藤30g,肉苁蓉15g,仙靈脾15g,當歸20g,元胡10g,烏梅10g,羌活10g,制川烏6g(先煎),鹿角膠10g(烊),補骨脂15g,黃芪20g,黨參20g,制僵蠶10g,雙鈎藤6g,甘草5g,生5片,大10粒。

2.使用方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口服, 7~10天為1個療程,連服2療程;

3.配合方法:同時配合枕颌牽引,以坐位為佳,每次牽引30~60分鐘,每日2次,牽引重量為體重的1/8~1/10。疼痛消失後去川烏,頭痛、頭暈消失後去制僵蠶、雙鈎藤。

六 頸椎增生和頸椎病的區别

頸椎骨質增生和頸椎病不是一回事。頸椎骨質增生是一種狀态,而頸椎病屬于疾病;頸椎在長期損傷的情況下,可出現頸椎間盤病變,韌帶損傷,小關節紊亂,骨質增生等,從而産生一系列臨床表現才能稱為頸椎病。頸椎骨質增生并頸肩痛在臨床上為常見病。

預防頸椎病最重要的是要減少頸椎的外傷和勞損。工作時要保持既不擡頭又不低頭的舒适姿态。頭部固定一段時間後可以做如下鍛煉:頭向前低,使下巴觸胸點頭,然後仰頭看天,每次5分鐘,每天3次。騎自行車也可以使患者減輕疲勞、松弛肌肉、改善血液循環。

分類

頸椎骨質增生是一種狀态,而頸椎病屬于疾病;頸椎在長期慢性損傷的情況下,可出現頸椎間盤病變,韌帶損傷,小關節紊亂,骨質增生等,從而産生一系列臨床表現才能稱為頸椎病。根據增生的頸椎對頸部神經、血管壓迫的程度和部位,可分為5種類型:

神經根型

由于增生的骨質壓迫了頸神經根導緻了相應的表現。發病率占頸椎病的60%。診斷要點:①年齡多在40~60歲之間,男性多于女性。②具有較典型的根性症狀:如頸、肩、臂部疼痛、麻木及腕部、手指放射痛,且其範圍與頸脊神經所支配的區域相一緻。③頸部活動動能障礙,尤其是後伸及旋轉功能受限。④患椎棘突壓痛、椎間孔壓迫試驗及臂叢神經牽拉試驗陽性。⑤頸椎X線片顯示椎體後緣及鈎椎關節部骨質增生。

交感神經型

增生的骨質壓迫了頸椎兩旁的交感神經。此型也較少見。診斷要點:①中年以上年齡。②眼裂一側大一側小,瞳孔不等大,有時視物不清。半邊顔面部幹燥,出汗少等。③X線片顯示頸椎骨質增生樣改變。

椎動脈型

增生的骨質壓迫或刺激椎動脈引起椎基底動脈痙攣和供血不足。發病率約占頸椎病的10%~15%。診斷要點:①中年以上患者常由于頭頸部位改變而出現眩暈、偏頭痛、視力障礙、發音障礙、耳鳴、耳聾和猝倒者。②發病時病人頸部活動常受限,旋頸誘發試驗陽性。③頸椎正側位及斜位X線片顯示鈎椎關節骨質增生及患椎病理性移位。

脊髓型

多為增生的骨質及頸部椎間盤退行性變突入椎管内壓迫脊髓而引起,約占10%~50%。診斷要點:①中年以上患者,有四肢麻木、酸脹、燒灼、疼痛、行走時有“踩棉花感覺”,身體重心不穩定,易摔倒。②肢體肌張力增高,肌力減弱,腱反射亢進,膝反射減弱,出現病理反射。③頸椎X線片顯示椎體後緣骨質增生,頸椎椎管狹窄,造影檢查有梗阻現象。

食管型

由于頸椎前緣增生的骨質壓迫了食管後壁所緻。此型較少見。診斷要點:①中年以上年齡。②病人有咽喉不适、異物感、吞咽困難等症。③X線片顯示有椎體前緣骨質增生。

病因病理

頸椎骨質增生是頸椎出現退行性變,椎間盤變薄,椎體間隙變窄,韌帶松弛,曲度改變,椎體間活動度增大,在椎體邊緣出現微小的、反複的、積累性損傷,導緻微小的局部出血及滲出,出血及滲出逐步鈣化,從而在局部,也就是椎體上下緣出現骨的增生性反應。頸椎骨質增生主要與年齡、勞損、外傷、姿勢不正确等有直接的關系。頸椎骨質增生多發生在第4-6節,以第5節的發病率最高,達83%。各部位增生率以鈎突、椎體上下緣和關節突為最多。患者常常感到頸椎局部疼痛,脖子僵硬,活動受限及上肢沉重、無力、手指麻木及頭暈惡心,視物模糊、失眠健忘、胸悶、精神煩躁等症狀。

原因

1.頸椎退行性改變:随着年齡的不同階段發展,頸椎及椎間盤可發生不同的改變,在頸椎體發生退行性改變的同時,椎間盤也發生相應改變。  

2.勞損與不良姿勢:頭頸部長期處于單一姿勢位置, 喜歡躺在床上看電視、看書、高枕、坐位睡覺等人群容易患頸椎骨質增生;常見人群如會計、作家、軟件開發人員等需要長時間低頭工作者;學生,由于功課負擔過重、看書寫字坐姿不當、長時間地吹空調或無節制地操作電腦,少運動,如果加上長期攝取的含鈣食物又少,頸椎很容易産生骨刺增生現象。 

3.頭頸部外傷:一些病人因頸椎骨質增生、頸椎間盤突出、椎管内軟組織病變等使頸椎管處于狹窄臨界狀态中,頸部外傷常誘發症狀的産生。  

4.風寒濕因素:外界環境的風寒濕因素可以降低機體對疼痛的耐受力,可使肌肉痙攣、小血管收縮、淋巴回流減慢、軟組織血循環障礙,繼而産生無菌性炎症。因此,風寒濕因素不僅是誘因,也可作為病因引起病變産生症狀。 

5.頸椎結構的發育不良:先天性小椎管、頸椎退變等是一些頸椎病發病基礎 。

治療

藥物治療

内服藥物通過腸胃吸收、消化、分解,最後通過血液循環,才可将藥物輸入送給局部,整個過程需要通過層層屏障才能到達病竈部位,然藥效已所剩無幾,因此效果極為緩慢且低效,且臨床應用這些方法隻能緩解疼痛症狀,功能康複是無法逆轉的,骨質修複更是無從談起。而且口服藥對肝、腎、胃腸損傷極大。骨質骨方世醫貼精選多種名貴中草藥,載藥量大,直貼患處,藥力直達病竈,藥效持久,實現全方位治療效果,達到治療骨質增生疾病的目的。

理療法

理療法是物理療法的簡稱。就是應用自然界和人工的各種物理因子,如聲、光、電、熱、磁等作用于人體,以達到治療和預防疾病的目的。

推拿法

推拿法是祖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治療時不用吃藥和打針,僅憑推拿醫生的雙手和簡單器械在身體的一定部位或穴位,沿經絡循行的路線,氣血運行的方向,施以不同的手法,達到治療目的。但在急性期或急性發作期禁止推拿,否則會使神經根部炎症、水腫加重,疼痛加劇。頸椎病伴有骨折、骨關節結構紊亂、骨關節炎、嚴重的老年性骨質疏松症等,推拿可使骨質破壞,感染擴散,應禁此療法。

手術法

手術法的原理主要是減輕壓迫,消除刺激、增進穩定,防止進行性損害。但手術并發症與禁忌症較多, 危險高,痛苦大,全身或局部的情況不适宜手術的患者,如年齡偏大、身體欠佳者,合并心腦血管病變或糖尿病,或者有麻醉禁忌症的患者不宜手術治療。

礦泉療法

簡便、易行,病人在治療中無痛苦,療效好。礦泉水中的化學成分及各種微量元素可加速血液循環,有利于增加受損組織修複;礦泉水的溫熱作用,可解疼、止痛、消炎、消腫,改善由于椎動脈引起的腦供血不足症狀。

介入治療

現在醫學上新一種治療方法——介入治療,能有效的治療頸椎病和腰椎病。 

中藥外治療法

如何正确對待頸椎骨質增生,什麼情況下要進行治理,這是許多中老年人所關心的一個問題。有些人在照X光片後發現有頸椎骨質增生後,心理負擔很重,心情十分緊張,這實在是沒有必要的。首先,頸椎骨質增生是一個骨關節生理退行性變化的過程。

随着年齡增長,每個中老年都會出現,猶如人老了眼睛會"老花"一樣,不能一概認為是一種疾患;其次,就大多數人而言,有頸椎骨質增生不等于有病,沒有症狀就不需要進行治療;第三,頸椎骨質增生産生壓迫症狀輕的可以進行适當休息、理療、封閉及服藥來緩解。頸椎骨質增生産壓迫症狀嚴重的病人,則需要通過醫生的認真診斷,選擇适當的中醫藥或手術方法來進行治療。

中藥療法直接針對病症用藥,通過藥物的強力滲透作用而發揮療效,具有内調外治、作用持久、簡單易行、無副作用等方面的優勢,溫骨靈按摩膏是治療骨質增生的首選之法。

傳統膏藥,标本兼治

膏藥是祖國醫學的一朵奇葩,古有“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藥即内治之藥,所異者,法耳”、“膏藥能治病,無殊湯藥,用之得法,其響立應”等說法,骨質骨方世醫貼使用方便,隻須輕輕一貼,且花費相對要低,風險性也相對要小。患者完全可以自行治療,不影響正常的工作、生活,使用簡單方便。

傳統黑膏藥

由于膏藥用于肌表薄貼,所以膏藥中取氣味具厚的藥物,并加以引藥率領群藥,開結行滞直達病所。因此可透入皮膚産生消炎,止痛,活血化淤,通經走絡,開竅透骨,祛風散寒等功效。骨質骨方世醫貼以其使用安全簡便、起效迅速、藥力持久等獨特的中醫優勢,在治療骨質增生方面療效突出,深受廣大骨質增生患者的好評!

正确認識

不論是醫務人員還是病人,對頸椎骨質增生症都比較重視,特别是有些中老年人,在體檢時發現某些部位有頸椎骨質增生時就憂心忡忡,認為頸椎骨質增生是不治之症,可引起癱瘓、于是到處尋醫問藥,為了治這個病,藥了不少錢,服了不少藥,但見效甚微。也有一些醫務人員,一見到片子上有頸椎骨質增生就診斷為增生性關節炎,給患者心理造成很大的壓力。頸椎骨質增生果真那麼可怕嗎?讓我們先對頸椎骨質增生有一個正确的認識。

首先要認識到頸椎骨質增生是人體衰老的自然現象。随着年齡的增長,一般到了三十五歲以後,人體的骨骼就會發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但大部分人無明顯症狀或體症。發現有頸椎骨質增生後不必過于緊張,隻要不引起症狀,可以不做任何治療,隻有出現相應的症狀後才考慮治療。而且本病并非不治之症,隻要治療方法得當,就能消除或緩解症狀。

具有調整内髒功能、平衡陰陽、促進氣血生成、活血祛瘀、促進組織代謝、解除肌肉緊張、理筋複位的作用,是治療各型頸椎病的常用方法之一。我們的基本手法有摩法、揉法、點法、按法與扳法。特别強調的是,推拿必須由專業醫務人員進行。頸椎病手法治療宜柔和,切忌暴力。椎動脈型、脊髓型患者不宜施用後關節整複手法。難以除外椎管内腫瘤等病變者、椎管發育性狹窄者、有脊髓受壓症狀者、椎體及附件有骨性破壞者、後縱韌帶骨化或頸椎畸形者、咽,喉,頸,枕部有急性炎症者、有明顯神經官能症者,以及診斷不明的情況下,禁止使用任何推拿和正骨手法。

症狀概述

頸椎病是由于頸部受外傷、勞損、風寒濕等因引起頸椎和頸椎間盤退變和繼發改變(如:椎間隙變窄、鈎椎關節增生、椎管狹窄、黃韌帶肥厚),繼而造成對脊髓、椎動脈、神經根、交感神經的壓迫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狀的綜合症侯群。

頸椎病由于頸椎骨質增生,韌帶鈣化,周圍軟組織水腫壓迫了血管導緻腦供血不足,腦血管硬化,患者有頸項僵痛,頭痛,頭昏,耳鳴,健忘,胸悶,心煩等症狀,還有一些類型頸椎病壓迫神經導緻肢體麻木和癱瘓。常見的頸椎病都伴有腦血管疾病症狀,如果不進行治療可形成腦萎縮,腦梗塞,腦中風等。頸椎病嚴重時還可能并發下列症狀:

頸椎骨質增生是中老年時期骨關節的生理性退行性變化,是人體衰老的必然結果。它的形成與不同年齡、職業的人的骨關節及椎體承受的壓力和解剖生理特點有着密切的關系。

頸椎骨質增生症,輕則可見頸項不适,酸楚疼痛;重則可合并脊髓、椎動脈、神經根等受累而成為各種類型的頸椎病,出現相應的以下臨床表現:

(1)神經根型症狀:頸後與肩背部疼痛,有針刺樣或觸電樣 的麻木感;頸部活動受限,握力減弱,手指活動不靈,精細動作困難等。手握不住東西。

(2)脊髓型症狀;此型最易導緻癱瘓,多表現為步态不穩,行走笨重,感覺腳底好似踩在棉花上,一側或雙側上肢麻木,手無力,或持物易失落等。

(3)交感神經型症狀:視力模糊,眼睑無力,眼窩腫痛,流淚;心動過速或過緩,心前區痛和血壓高,肢體發涼,體溫下降。遇冷肢體有針刺感,繼而出現紅腫或疼痛加重;頭、面、頸部也可發麻或疼,耳鳴、耳聾、舌麻木等。

(4)椎動脈型症狀:頭痛、頭暈、腦缺血;頭轉向某一方位時,即感眩暈、惡心、嘔吐、耳鳴、耳聾、視物不清等;突然肢體麻木,感覺異常,持物無力或突然摔倒等。

對于那些因骨質增生引起椎管狹窄的頸椎病患者,由于椎管變窄,造成管内脊髓神經和腦動脈長期受壓,緻使神經傳導和血流受阻,引起大腦長期供血不足、營養不良、逐漸萎縮、壞死、産生老年性癡呆,最終成為“植物人”。 

頸椎病由于頸椎骨質增生,韌帶鈣化,周圍軟組織水腫壓迫了血管導緻腦供血不足,腦血管硬化,患者有頸項僵痛,頭痛,頭昏,耳鳴,健忘,胸悶,心煩等症狀,還有一些類型頸椎病壓迫神經導緻肢體麻木和癱瘓。常見的頸椎病都伴有腦血管疾病症狀,如果不進行治療可形成腦萎縮,腦梗塞,腦中風等。頸椎病嚴重時還可能并發下列症狀:

并發症

吞咽障礙:

吞咽時有梗阻感、食管内有異物感,少數人有惡心、嘔吐、聲音嘶啞、幹咳、胸悶等症狀。

視力障礙:

表現為視力下降、眼脹痛、怕光、流淚、瞳孔大小不等,甚至出現視野縮小和視力銳減,個别患者還可發生失明。

頸心綜合征:

表現為心前區疼痛、胸悶、心律失常(如中搏等)及心電圖ST段改變,易被誤診為冠心病。

高血壓:

頸椎病可引起血壓升高或降低,其中以血壓升高為多,稱為頸性高血壓。由于頸椎病和高血壓病皆為中老年人的常見病,故兩者常常并存。

胸部疼痛:

表現為起病緩慢的頑固性的單側胸大肌和乳房疼痛,檢查時有胸大肌壓痛。這與頸6和頸7神經根受頸椎骨刺壓迫有關。

下肢癱瘓:

早期表現為下肢麻木、疼痛、跛行,有的患者在走路時有如踏棉花的感覺,個别患者還可伴有排便、排尿障礙,如尿頻、尿急、排尿不暢或大小便失禁等。

猝倒:

常在站立或走路時因突然扭頭出現身體失去支持力而猝倒,倒地後能很快清醒,不伴有意 識障礙,亦無後遺症。

預防

1.睡覺時不可俯着睡,枕頭不可以過高,過硬或過平。

2.避免和減少急性損傷,如避免擡重物,不要緊急刹車等。

3.防風寒,潮濕,避免午夜,淩晨洗澡或受風寒吹襲.風寒使局部血管收縮,血流降低,有礙組織的代謝和廢物清除,潮濕阻礙皮膚蒸發.

4.積極治療局部感染和其他疾病。

5.改正不良姿勢,減少勞損,每低頭或仰頭1—2小時,需要做頸部活動,以減輕肌肉緊張度.預防頸椎病的發生,最重要的是,要改善坐姿,埋頭苦幹時,也可間斷地做肩頸部的運動。

康複運動操

準備姿勢: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臂自然下垂,全身放松,兩眼平視,均勻呼吸,站坐均可。 

雙掌擦頸:十指交叉貼于後頸部,左右來回摩擦100次。 

左顧右盼:頭先向左後向右轉動,幅度宜大,以自覺酸脹為好,25次。 

前後點頭:頭先前再後,前俯時頸項盡量前伸拉長30次。 

旋肩舒頸:雙手置兩側肩部,掌心向下,兩臂先由後向前旋轉20~30次,再由前向後旋轉20~30次。 

翹首望月:頭用力左旋、并盡量後仰,眼看左上方5秒鐘,複原後,再旋向右,看右上方5秒鐘。 

雙手托天:雙手上舉過頭,掌心向上,仰視手背5秒鐘。 

放眼觀景:手收回胸前,右手在外,勞宮穴相疊,虛按膻中,眼看前方,5秒鐘,收操。

飲食注意

飲食原則

頸椎骨質增生患者的一般飲食原則為:合理搭配,飲食要合理搭配,不可單一偏食。

頸椎骨質增生患者應均衡飲食,多攝取富含抗氧化劑的食物如芒果、木瓜、甜瓜、葡萄、橘子、鳳梨香蕉草莓、番茄、包心菜、馬鈴薯等含有豐富的維他命 ,而生物類黃酮可以預防自由基的破壞,減緩發炎反應,加速運動傷害的複原及強化膠質的形成。患者應節制飲食,保持适當的體重,避免肥胖。臨床發現肥胖患者一般骨質增生發生在膝關節,比相似病情而體重标準者的治療時間要長,恢複要慢。原因很簡單,就是肥胖患者自身的體重加重了膝關節的負擔,關節的磨損與傷害也就更大。所以均衡飲食、 保持體重是防止骨質增生的重要環節。

頸椎骨質增生食物一般分兩大類:一類是主食,主要是提供熱能,如米、面,都屬于這類食物;另一種食物,可以調節生理機能,稱為副食,如豆類、水果和蔬菜等。主食中所含的營養是不同的,粗細要同時吃,不可單一偏食。 粗細、幹稀、主副搭配的全面營養可滿足人體需要,促進患者的康複和維持正常人體的需要。

頸椎骨質增生患者需對症進食:由于頸椎病是椎體增生、骨質退化疏松等引起的,所以頸椎病患者應以富含鈣、蛋白質、維生素B族、維生素C和維生素E的飲食為主。其中鈣是骨的主要成分,以牛奶、魚、豬尾骨、黃豆、黑豆等含量為多。蛋白質也是形成韌帶、骨骼、肌肉所不可缺少的營養素。維生素B、E則可緩解疼痛。解除疲勞。專家提醒您,如頸椎病屬濕熱阻滞經絡者,應多吃些葛根、苦瓜、絲瓜等清熱解肌通絡的果菜;如屬寒濕阻滞經絡者,應多吃些狗肉、羊肉等溫經散寒之食物;如屬血虛氣滞者,應多進食公雞、鯉魚、黑豆等食物。總之,對症進食,就能有利于頸椎病患者的康複。

視力模糊、流淚者,宜多食含鈣、硒、鋅類食物。如豆制品,動物肝、蛋魚、蘑菇、蘆筍、胡蘿蔔、頸椎病伴高血壓者,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如豆芽、海帶、木耳、大蒜、芹菜、地瓜、冬瓜、綠豆。

骨質增生患者吃什麼?

1、以清淡容易消化的為主,保證充足的營養。n2、以含鈣、蛋白質、維生素 B 族、維生素 C 和維生素 E 高的食物為主,如魚類、禽類、牛奶、豆類等,這些物質不僅能給患者補充足夠的營養,還可以促進骨骼和肌肉的新陳代謝,延緩中老年人群骨關節的退行性改變,利于病情恢複。頸椎病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需要注意多參加戶外運動,多曬太陽,有利于鈣的吸收。n3、中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消化功能減退,腸蠕動減慢,多飲水,多食蔬菜水果,防止便秘。

骨質增生患者吃什麼對身體不好?  

1、 蛋白質的攝入要有限度,食物中過高的蛋白質會促使鈣從體内排出。

2、 勿吃任何柳橙類水果,尤其是橘子、橙子。也避免糖、酒、咖啡。這些物質将阻撓複原過程,并擾亂體内的礦物質平衡。 

3、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禁煙酒。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