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離子

銀離子

指銀以離子的狀态存在
銀離子是銀原子失去一個或一個以上電子形成的帶正電荷的陽離子。2.純銀是灰白色有金屬光澤的貴金屬,具有良好的導熱和導電性能;銀離子是以水溶液形式存在。其溶液無色透明,無任何固體顆粒,具有氧化性和水解性。[1]
    中文名:銀離子 外文名:silver ion 别名: 特征:以水溶液形式存在。無色透明。 應用:化學品,醫藥品

化學性質

存在形式

銀離子為攜帶正電荷的陽離子,經化學反應發生電子轉移形成,通常以水溶液形式存在。其溶液無色透明,無任何固體顆粒。

氧化

銀離子随價位不同氧化性也不同,+2價與+3價的銀離子具有很高的氧化性,Ag+的氧化還原電位為(+0.798V,25℃),而Ag2+具有更高的氧化還原電位(1.987V,25℃)。高價銀離子有效性是金屬銀或銀鹽的300到17000倍。由于高價态銀離子還原勢極高,所以也稱活性銀離子。

水解

Ag+屬于軟酸,在溶液中很難水解(相當于堿金屬離子),因此諸如硝酸銀等溶液是中性的,但是高濃度的強堿可以使Ag+以沉澱的形式析出(沉澱是氧化銀,為棕色)而注入碳酸鈉等純堿與之作用隻生成白色沉澱。可用此種辦法證明Ag+離子的存在。

Ag2+是交界酸,較Ag+易水解形成氫氧化物Ag(OH)2,因此諸如AgNO3F含Ag2+的溶液是顯弱酸性的,但其氫氧化物溶解度大(相當于純堿),因此當加入強堿時不生成Ag(OH)2沉澱.這可以方便區分一價态和二價态的銀離子。

消毒作用

銀是人體組織内的微量元素之一,微量的銀對人體是無害的,根據WHO最新發布的《世界衛生組織飲用水質量指導标準》第四版,銀離子濃度低于0.1ppm的飲水不會對人體造成不良影響。(ppm是溶液濃度(溶質質量分數)的一種表示方法,1升水溶液中有1毫克的溶質,g/m3或mg/L。)

有關銀的消毒機制有多種理論假設,包括金屬離子作用,光催化作用等等,但均未被完全證明。現代研究指出,銀的化學結構決定了銀具有較高的催化能力,高氧化态銀的還原勢極高,足以使其周圍空間産生原子氧。原子氧具有強氧化性可以滅菌,Ag+可以強烈地吸引細菌體中蛋白酶上的巯基(-SH),迅速與其結合在一起,使蛋白酶喪失活性,導緻細菌死亡。當細菌被Ag+殺後,Ag+又由細菌屍體中遊離出來,再與其它菌落接觸,周而複始地進行上述過程,可能是銀殺菌持久性的原因。據測定,水中含Ag+為0.01ppm時,就能完全殺死水中的大杆菌,能保持長達90天内不繁衍出新的菌叢。

另外研究還發現銀離子可以通過凝固病毒的蛋白質分子和束縛其DNA分子上的供電子體導緻病毒死亡。

白銀的殺菌作用亦源于此,用銀餐具盛放食物不易發酵變酸;銀化合物可治療燒傷包敷傷口。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