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電子商務

農業電子商務

農學術語
農業是典型的傳統行業,具有地域性強、季節性強、産品的标準化程度低、生産者分散且素質較低等特點,具有較大的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電子商務是通過電子數據傳輸技術開展的商務活動,能夠消除傳統商務活動中信息傳遞與交流的時空障礙。發展農業電子商務,将有效推動農業産業化的步伐,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最終實現地球村來降低傳統的農業交易方式。
    中文名:農業電子商務 外文名: 别名: 性質:在農業領域的應用進入發展階段

發展曆程

自1994年中國農業信息網和中國農業科技信息網相繼開通以來,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進入發展階段。信息技術在農業的應用研究與推廣取得了顯着成效。如建立了部分農業綜合數據庫,并研制開發了各類應用系統,其中以糧棉油為主的信息技術成果約占三分之一。農業部還利用網絡協議、信息通訊、數據庫及查詢等技術,建成了專業面涵蓋較寬、信息存儲及處理和發布能力較強、信息資源豐富及更新量較大的中國農業信息網,現聯網用戶已超過3000家。我國大陸涉農網站已有6千多家,超過了法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如果加上台灣和香港的農業網站,中國農業網站數量可排在世界前十名以内。

我國農業信息化還處于人才缺乏、體系不健全的狀況。雖然一般縣級以上的各級政府都有網站,但網站提供信息的時效性差,針對性不強,發布的内容以生産信息、實用科技信息居多,市場信息、供求信息和農村經濟信息偏少,缺乏對主要農産品的生産、銷售、貯存、加工的動态分析、監測和預警預報等。

方案

一、試點工作目标

“十四五”時期,在全國選擇條件成熟的城市開展便民生活圈試點,指導建設一批布局合理、業态齊全、功能完善、智慧便捷、規範有序、服務優質、商居和諧的便民生活圈,通過全國推廣經驗,構建便民生活圈、打造便民服務鍊、提升民生幸福度,切實增強人民群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試點城市申報原則和條件

(一)政府重視,積極性高,發展基礎好,實施方案科學。

(二)推動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已落實财稅、信貸、就業等支持政策。

(三)前期已開展便民生活圈或社區商業相關工作,出台有配套支持政策,取得成熟經驗和階段性成效的城市;實行“市長(區長)負責制”的城市;已納入省級試點的城市等,将優先納入全國性試點。

我國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的特點

首先,我國農業電子商務網站已經初步建立。我國早期有關農業的網站并不具有進行電子買賣的作用和功能,其最初的功能主要是傳遞農業政策信息、技術信息、服務信息以及人才培養信息等,其并沒有商業化的特征。但随着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其他領域貿易的商業化,農業網站也進行了一定的商業功能開發,使之承擔了一定的農業電子商務平台的角色。近些年農村農業經濟快速發展,許多先進的市場理念也逐漸在農村普及開來,而且随着網絡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完善,農村電子商務平台的建設具備了基礎,這就催生了專業農業電子商務網站的興建。

其次,我國的農業電子商務網站開始由注意力經濟向購買力經濟轉變。目前許多的農業電子商務網站其前身是農業信息服務網站,本身并不具備商業目的性,因而在轉變為電子商務網站之初,其将首要目标定位在吸引更多人關注和增加網站流量而非如何獲得盈利,在這種思路指導下,大多數農業商業網站往往重視網站的新、全和奇的特點,其往往打出“中國最大”、“全國第一”的口号,以期獲得更多的點擊率和流量,但市場和網民并沒有對其進行全面的了解,因此其中大量的信息資源并不被人所知,其價值也沒有發揮出來,整個網站的資源也就白白浪費了。

在經過這樣的經驗教訓後,農業電子商務平台開始對自身進行一定的營銷宣傳,尤其是在經濟較發達地區,其将農業電子商務網站的活動放入市場經濟之中,進行市場化運作,追求網站的實際買賣交易數量的變化,這種努力使得一些農業電子商務網站在特種農産品以及經濟作物的銷售上實現了盈利,這種結合是中國農業電子商務的一次成功嘗試,也奠定了我國農業電子商務與市場結合的發展途徑。

最後,我國的農業電子商務網站發展較快,大衆化程度也較高。可以說我國的農業電子商務網站起步還是較為成功,發展速度較快。電子商務的存在與發展基礎是具有購買力的群衆,因此電子商務大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網絡技術的使用門檻越來越低,網絡技術得到普及。人們隻有普遍掌握了網絡技術,才有可能通過電子商務平台來完成交易活動,因此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同樣要着眼于大衆,緻力于讓大衆更多接受和使用農業電子商務平台。

優勢

農業電子商務把線下交易流程完全搬到網上,并根據多次實地考察和實踐

有效的降低交易成本和實現地球村概念。

農業電子商務用戶可以根據網站提供的農貿通認證系統直接選擇有官方認證的商家進行交易,資金交易可以選擇(支付角-第三方資金擔保)不但增加資金安全更有效的節約時間。傳統的交易方式做外貿很難,甚至還很繁瑣,做外貿不再是問題。

農業電子商務在傳統電子商務模式中增加了更多優勢

一.協調軟件工具應用

1.農盟通

2.農盟供應鍊管理系統

3.OA協調辦公系統

二.經紀人數據庫

有中國農技網提供的全國經紀人聯系方式,會員可以用短信群發系統選擇适合自己業務的客戶進行短信群發。

三.農業電子商務優化

自身的平台優化更有效的集合農業人士通過各大搜索引擎導入到農業電子商務

四.農業聯盟

1.廣告聯盟—用最少的錢做最有效的廣告

2.商會—農業電子商務會在全國農業交流會、展會、論壇等進行推廣

五.農業數據庫基礎

農業數據庫基礎—中國最早最大最完備的農業技術和農業信息服務平台有效的聚集全國農業人士

作用

農業産業化是指以市場為導向,經濟效益為中心,農戶為基礎,龍頭企業或農民自主決策的合作社等中間組織為紐帶,通過市場機制将農業等生産過程的産前、産中、産後三者環節聯結為一個有機的産業系統,以實現種養加産供銷、農工商一體化經營。農戶家庭分散經營是農業産業化的基礎,農業産業化的實質是市場化,農業産業化的形式是企業化。

電子商務能夠縮短生産和消費的距離,既發揮迂回經濟的專業化分工的效率,又縮短迂回經濟條件下的生産和消費的距離,被稱為“直接經濟”、“零距離經濟”。電子商務的優點主要表現在降低交易成本、減少庫存、縮短生産周期、增加商業機會、減輕對實物基礎設施依賴的24小時無間隔的商業運作等,因此能夠有效地克服農業産業化經營中的不利因素,對我國農業産業化進程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具體表現為:

1.減少生産的盲目性。農業的市場風險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農業信息傳遞速度緩慢、信息準确性差等多種因素引起的生産和經營的盲目性所造成的。農業電子商務能夠減少乃至消除農業市場的信息不對稱現象,為農戶和企業及時地提供全方位的市場信息,有利于企業和農戶準确地把握市場需求,使農業的生産行為變得智能、快捷。

2.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在農業産業化中導入電子商務,企業通過網絡發布信息、處理訂單、安排生産、分配資源,供應鍊中的所有組織幾乎可以在“第一時間”内從互聯網上獲得所需信息,減少了中間商環節,縮短了小農戶與大市場之間的距離,與傳統的營銷手段相比,成本降低、環節減少,交易速度加快,從而節省費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同時,電子商務疏通了信息的傳輸,既提高了信息傳輸的速度,又拓寬了信息的傳輸範圍,便于買賣雙方聯系,降低了買賣雙方的搜尋費用。

3.打破區域和時間的限制。農業電子商務打破了傳統交易中信息傳遞與交流的時空限制,依賴互聯網的交易網絡,使農業企業沖破條塊分割的市場格局,擺脫區域性市場的限制,進入跨地區乃至跨國的網絡銷售,有利于形成統一有序的大市場,使交易雙方的選擇性擴展到最大。

4.實現農産品流通的規模化。在農業電子商務中采用網絡交易平台,能夠将少量的、單獨的農産品交易規模化、組織化。農民可能并不是以單個農戶或合作社出現,而是将農産品委托給配送中心而由其統一組織銷售,交易的一方是農民群體,另一方是企業,雙方的地位平等,各自的利益都能夠得到充分保證。配送中心對農産品進行統一的質檢、分級,采取明碼标價,保證了流通規模化過程中農産品的質量。

5.方便對農民的教育與培訓。農業電子商務将使對農民的教育和培訓變得更為快捷、方便,更具有針對性,能夠讓農戶了解最新農業生産技術和社會發展動态,不斷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有利于促進農業新技術在農村的迅速傳播,有利于農業産業化不斷推向深入。

前景

我國農民約占全國人口的2/3,長期以來,農産品流通主要是通過農貿市場來進行交易,遠遠不能滿足農民的需求與供應。随着科技與互聯網的不斷發展,電腦在人們生活中越來越普及,網絡同樣也滲透到各行各業,不少農民通過互聯網查找農産品信息,進行網上貿易。這種方式與傳統交易形式相比,可以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其信息傳播速度快,内容及時、豐富、圖文聲像并茂,并有良好的交互性,逐漸被農民朋友所認可。

如今,互聯網上農業信息四通八達,應有盡有,三分鐘開設一個網上商店對于農民朋友來說也已不再是夢想;網上在線文字、語音、視頻談生意也已成為現實。新一代的農産品網上貿易市場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滿足了農産品的流通。

互聯網進入中國已有20多年,今天,農業電子商務仍然是互聯網界最敏感的話題。農業行業的電子商務也在随着農民對其認知度的提高,而逐步的發展。電子商務的春天已将到來,趕快加入農業行業的電子商務已走進農民的生活中,即時通訊、網上支付、虛拟社區農盟通、支付角、農貿通、供應鍊管理系統這些以前農民聽似神話的現代高科技,都已将不在是神話與夢想。随着農民經濟和文化水平的提高,逐漸以簡單直觀的方式深入到廣大農民中去,足不出戶進行農産品貿易流通,将在十指彈動一瞬間!

作用分析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三農”問題已成為我國當前農村社會的核心問題。若解決不好,将直接影響我國的長治久定。加入了WTO,我國農業已向世界敞開市場,在機遇與壓力中,更多的是壓力,因此要實現我國農業的高效現代化,電子商務的作用不可忽視。

1.加速農業信息流通。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規模生産使農業生産者之間基本上不存信息交流,農戶以經驗來進行生産,這種被動産銷局面使農民收入徘徊不前。電子商務的運用,使農産品供需雙方可以跨躍時間和地域的界限,做到及時溝通,依據市場信息情況合理定産,避免了市場波動帶來的效益不穩定,降低了農業生産風險。

2.拓寬農産品銷售渠道。我國農産品流通體系尚不健全,産品銷售渠道窄、環節多、交易成本高、供需鍊之間嚴重割裂。通過建立電子商務網上交易平台,實現了産業化帶動下的農産品流通的規模化、組織化,一方面使交易雙方處于信息對等的地位;另一方面,還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農産品銷售方式,讓供求雙方可以直接進行交易,降低交易成本。

3.創新農産品營銷方式。長期以來,現代商品營銷中的市場調查分析、評估與預測、市場定位、産品品牌包裝、服務與促銷等環節與手段并沒有在農業産業化中得到充分運用。通過創建電子商務網站,進行網上廣告、訂貨、付款、客戶服務和貨物遞交等銷售、售前和售後服務,以及市場調查分析、财務核算及生産安排等多項商業活動,将有利于帶動起與農産品銷售相關的金融、物流、交通、運輸、電信等第三産業和服務業的發展,加快農業産業化的進程。

4、有利于實現農産品産-供-銷一體化。農産品電子商務通過網絡平台,打破了時間的限制,擴大的産品的流通半徑,減少了供應鍊中的牛鞭效應,使生産者因為能夠掌握市場需求而避免盲目生産,同時也更快的聯系到消費者,減少不必要的中間環節,從而實現農産品産-供-銷的一體化。随着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農産品網站和電子商務平台也得到飛速的發展,網站信息逐步完善,平台交易量逐步增大,很多農戶也通過網絡得到了實惠。相信在不久的未來,依托于電子商務的發展,農産品的産-供-銷能夠得到實現。

模式

(一)信息聯盟服務商務模式

農業信息具有季節性、地域性和綜合性的特點。季節性指的是農業生産具有較強的季節性,信息服務必須有時間觀念;地域性指的是我國各地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差異,農作物種植方式、品種分布均呈現地域性分布,信息服務要具有地域性;綜合性指農業信息涉及許多方面、許多領域,包括政務信息(政策法規、政務通告等)、商務信息(價格信息、市場行情等)、文化生活信息、勞務信息、種子信息、化肥信息、農藥信息、農機信息等,信息服務要具有全面性。

在這樣一個今天信息尚缺乏科學分類和标準的農業領域,任何一個企業開展電子商務都會感到束手無策。解決這樣的問題,隻有依托現代信息技術的強大優勢,在政府有關部門和單位支持下,科學分類、制定标準,建立農業網站信息服務聯盟,構建農業領域綜合信息平台,聯合國内各區域、各部門的涉農網站,實現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利益均沾、共同盈利。

(二)農民信息服務商務模式

這是投資建立農業電子商務網站最先想到的模式。農業電子商務網站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農民的信息需求,特别是像廣農網的建立,使得農民能夠了解更多的市場信息,并利用網絡來銷售農産品,給廣大農民帶來的是不可預料的銷售機會,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受到農民的歡迎。

1.短信商務模式(如中移動農信通)

農業信息短信服務模式伴随着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而出現,主客體包括信息内容提供商(ICP)、網絡服務提供商?ISP和手機客戶(即農民或廣大涉農生産經營者)。這種模式在我國許多地方廣泛運行,如安徽農網和安徽移動通信公司聯合開展此項業務。這種模式的優點:在于能充分利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和無線通訊技術,可服務内容豐富,直接面向農民,減少了中間環節,效率較高,投入較小,産出效益較大。缺點是:沒有得到很好推廣,了解的人不多,由于收費問題農民接受還需要一個過程;再者操作的難易度、信息的分類标準和農民手機的持有量也是制約它發展的一個大的因素。從我國短信發展曆史來看,這種服務模式蘊藏巨大商機,主要應在信息分類、信息标準等方面下功夫,讓農民自主點發,完善個性服務。

2.農村經紀人商務模式(農村經紀人網)

我國農村經紀人在農業經濟活動中非常活躍,在傳播信息、促進農産品流通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農村經紀人一般具有接受新事物快、交流廣泛、熟悉市場、了解政策、具有一定的經濟能力等特點,他們對信息的需求比普通農民要強烈、執着,也有能力為獲取有價值的信息支付一定的費用,可以預計,農村經紀人将是農業信息服務的主要對象。

3.會員商務模式

主要是農業網站面向廣大的農村市場,建立網站會員制度吸引農村經濟組織、經紀人和農民的積極參與。要創造機會,讓會員得到實惠。将會員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他們必然會積極主動和涉農相關部門合作,想方設法,通過各種渠道獲取農業信息内容,而且會驗證這些信息的真僞性,對客戶負責。急需這些信息的客戶們隻需花很少的錢就能獲得全部信息内容,從而獲利,實現雙赢。會員在得到信息的同時,也為網站帶來源源不斷的信息流和創造無限商機。會員可以幫助農民發布信息、收集農民所需的信息。這種模式的優點在于不需要多大的投入,而且能發動與農業有關的組織等力量參與,随着業務的開展,效益也會越來越大,越來越明顯,可行性也越來越強。可以預計,這将是農業網站電子商務最具潛力的一種模式。

(三)企業信息服務商務模式

按各類行業分類發布最新動态信息,會員還可以分類訂閱最新信息,直接通過電子郵件接受;五是價格行情。提供企業最新産品報價和市場價格動态信息;六是商業服務。航運、外币轉換、信用調查、保險、稅務、貿易代理等咨詢和服務。這些項目為用戶提供了充滿現代商業氣息,豐富實用的信息,構成農業網站商務的主體。其中也可以細分為:

1.農産品加工及貿易企業的信息服務商務模式

我國農産品加工及貿易企業絕大多數是中小企業,數量龐大,分布在城市邊緣或廣大的鄉村,由于信息閉塞,無法及時掌握供求方面的信息,因此企業渴望從網上獲得農産品供求信息。我國農業生産存在規模小、銷售渠道不暢,甚至有些地方農産品存在賣不出去的問題。農業網站必須成為供需雙方之間一個信息的橋梁,讓農産品能夠迅速找到買家,讓農産品加工和貿易企業迅速找到所需的農産品,這樣才能赢得企業、農民對農業網站市場信息的依賴,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展網上貿易。"一站通"就是一個很好的服務平台,每天發布大量的農産品供求信息,但由于網站欄目設計和網站功能簡單,還沒有引起農産品加工和貿易企業的高度重視。下一步,還必須不斷調研了解客戶需求,完善"一站"通功能,使欄目設計更加合理、規範,利于應用。同時,對"一站通"發布的農産品信息要進行深加工,綜合處理分析後,按地域、品種等分類發給相關企業。同時,農業網站應采用多種語言界面去面對國内和國外的市場。

2.農用生産資料企業的信息服務商務模式

農業生産需要大量的生産資料,如化肥、農藥、種子等。這些企業的産品面向廣闊的農村市場,在市場推廣、産品銷售方面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電視、廣播、報刊、鄉村牆壁等發布大量的廣告,花費巨大,往往效果不一定很好。農業網站可以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面向廣大農民,為這類企業發布廣告、通過郵件發往網站的農村會員,由于農業網站的服務主體是農民,利用這種形式發布廣告,直接面對需求者,具有非常強的針對性。

(四)綜合服務商務模式

上述前三種模式主要是提供服務,不涉及物流。而綜合服務模式是以信息流為先導,結合物流的一種商務模式。任何一種商務模式,要麼提供服務,要麼提供産品,或者兩者兼之。綜合服務模式的核心内容是信息流和物流相結合,利用企業傳統的物流系統,加上農業網站先進的信息流系統,組成商業聯盟,網站會員購買聯盟企業的産品實行優惠加積分制,每年根據積分多少,給予會員的一定報酬。

對農業發展的影響

目前我國農業發展中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是農産品流通的市場化低、流通成本高,農民沒有從流通領域享受到應得的比較利益。其中,由于我國農業發展相對落後,與現代科技的相關性聯系較低,大大削弱了我國農産品在國際上的市場競争力。我國在電子商務交易平台的路上越走越遠,餐飲業、交通運輸業、旅遊業、建築業、工業等行業紛紛加入電子商務這一大家庭,并因此成功實現了各行各業的升級轉型。

農業現狀

随着農産品産業化的發展,優質農産品需要尋求更廣闊的市場。傳統的農産品銷售方式難以在消費者心中建立起安全信譽,也難以确認生态農業基地生産的優質農産品的質量,很多特色農産品局限在生産地,無法進入大市場參與大流通,消費引導生産的功能不能實現,農業結構調整、農民增收困難重重。基于此現狀,農産品電子商務交易平台在市場的需求和政府政策的引導下應運而生。

電子商務平台的特征

這些應時代發展要求而産生的交易平台一般具備以下幾種特征:1、向客戶提供農産品的供應和求購信息、商家認證、特産商城、農産品價格等全程電子商務服務;2、支持網上挂牌、網上洽談、競價等交易模式,涵蓋交易系統、資訊系統、辦公系統和充值系統等;3、農戶及企業可以通過手機和電腦雙通道訪問該平台實現農産品信息發布、農産品在線交易以及農産品企業信息化管理;4、農産品企業可以通過網絡平台管理企業及發布指令等。

對農業的影響

通過電子商務交易平台,不僅可以拉近生産者和消費者之間的距離,使農産品不再因為地域原因而滞銷,還可以簡化中間環節,增加農戶收益。被電子商務交易平台影響的不僅僅是距離和收益問題,還有對農業産業的帶動和促進作用。農産品電子交易平台的發展不僅要求提升其經銷的農産品的檔次,同時還“倒逼”農業生産企業和農戶去控制質量安全,提高農産品品質。如同滾雪球一般,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電子商務平台為農業行業帶來的巨大好處,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農産品電子商務交易平台這個“大家庭”,實現了買賣雙方的互利共赢,也推動了我國農業産業的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