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

自尊

漢語詞語
自尊,漢語詞彙,讀音為zì zūn,意思是:1.自我尊重。2.自加尊号。[1]
    中文名:自尊 拼音:zì zūn 近義詞:自豪、自信、自愛 反義詞:自卑 注音:ㄗㄧˋㄗㄨㄣ 釋義: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許别人歧視侮辱

出處

《禮記·表記》:“不自尚其事,不自尊其身。”《韓非子·詭使》:“重厚自尊,謂之長者。”朝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三》:“纏墨者,蔑董,自尊其教,固不足憑。”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一章:“由于習慣——她孤獨慣了,加上自尊,因此,她一直不為人注意地坐在人們的背後不發一言。”

《史記·楚世家》:“楚熊通怒曰:‘王不加我位,我自尊耳。’乃自立為武王。”《漢書·高帝紀上》:“羽矯殺卿子冠軍,自尊,罪二也。”

基本含義

形成

理學家認為,自尊是通過社會比較形成的。我們每個人都有了解自己的需要,都需要知道自己在團體和社會中所處的位置,從而體會自身的價值。有時候,我們可以通過某些客觀的參照标準來了解自己,如通過血壓、脈搏、體溫等可觀察指标來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但是,大多數時候,我們沒有這種可供參照的客觀标準,而隻能通過與他人比較才能估價自己。例如,我們無法通過自己的身高、體重來估計自己的高矮、胖瘦。

一個身高1.80米的人是高還是矮,我們無法回答,因為沒有一個客觀的标準可以參照。在某些地方,這個人可能隻是個中等個;可是在另一些地方,這個人可能就是個巨人。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是,大多數大學新生都會有這樣的體會:在高中時,他們每個人都是很聰明的;可是上了大學後,他們卻發現,他們原來并不是那麼出類拔萃,隻不過是平常人而已。

隻有比較才有自尊,沒有比較就沒有自尊。一般來說,社會比較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與比自己強或好的人比較,我們通常稱為上行比較;另一種是與比我們弱或差的人比較,我們通常稱為下行比較。人們常常認為,與比自己強的人比較會産生嫉妒、敵意、挫折等消極的情感體驗,而與比自己差的人比較則會産生優越、滿足、幸福等積極的情感體驗。其實不然,無論是與比自己強的人比較,還是與比自己差的人比較,都不會必然導緻積極的或消極的效果。究竟會産生哪種效果,取決于具體的情境。

在與比自己強的人比較中,如果比較目标與自己關系密切,或同屬一類,那麼會産生積極效果。例如,有的人常常在衆人面前說自己認識某位知名人物,或說某位名人與自己是同學或朋友等,以此來提高自尊。這種現象,在心理學裡通常稱之為輻射效應,即比較目标的優良品質會輻射到自己身上,從而激發積極的情感體驗。相反,如果比較目标與自己關系疏遠、陌生,或不屬一類,則會産生消極效果。例如,一個長相中等的女性與一個她不認識的漂亮女性走在一起時會顯得難堪,并降低自尊。這種現象,在心理學裡通常稱之為對比效應,即感覺到與比較目标的差距,從而産生消極的情感體驗。

在與比自己差的人比較中也同樣存在這樣兩種情況,隻是效果正好相反。如果比較目标與自己關系密切,或同屬一類,那麼會産生輻射效應,即對方的不良品質會輻射到自己身上,從而降低自尊;如果比較目标與自己關系疏遠、陌生,或不屬一類,則會産生對比效應,即感到比對方強,從而提高自尊。

心理學家認為,最理想的比較目标是與自己相近并略好于自己的人。

概念

自尊的定義為:“自我能力和自我喜愛程度”,即自我肯定,自我感覺良好,并認許自我。在心理學上,自尊感可以是個體對自我形象的主觀感覺,可以是過分的或不合理的。一般來說,心理健康的人自尊感比較高,認為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并感到自己值得别人尊重,也較能夠接受個人不足之處。形成自尊感的要素有安全感、個人感、歸屬感、使命感、成功感,這些因素都與個體所處的外在環境有關。是個體由肯定的自我評價引起的自愛、自重、自信及期望受到他人、集體、社會尊重與愛護的心理。

表現

1.自尊是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态,它首先表現為自我尊重和自我愛護。

2.自尊還包含要求他人,集體和社會對自己尊重的期望。

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許别人歧視,侮辱,它是一種好的心理狀态。隻要不氣餒,不灰心,不放棄,自己相信自己,自己尊重自己,我們就可以通過進一步的努力,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赢得别人的尊敬,感受自尊的快樂。

作為人格特質的一部分,自尊這一特質表現出了人們喜愛或不喜愛自己的程度各有不同。

(1)自尊始于知恥,有了羞恥心,人才能節制自己的行為,不做庸俗卑賤的事情,有尊嚴地生活;

(2)有了羞恥心,我們會為自己的不當行為而難為情;

(3)有了羞恥心,我們做錯了事會感到慚愧;

(4)有了羞恥心,我們辜負了他人的期望會覺得内疚。

培養

自尊的心理品質,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逐步培養起來的。要培養正确的自尊心,需要做到以下幾點:一尋找個人自尊的支點(支點指自己突出的優點和長處);二要有正确的方向(培養個人的自尊,應當懂得把個人的自尊上升為集體,國家的自尊);總之,我們一定要繼續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一言一行都要考慮祖國的利益,在和外國人交往中,要自尊,自愛,不卑不亢,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以自己的言行損害祖國的榮譽和民族的尊嚴,這是每一個中國人所應有的民族自尊。

自尊與知恥

知恥,并且做到自尊,是一個人前進的強大動力,唯有自重知恥,才會更加珍惜自己的自尊,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否則永遠不會赢得别人的尊重。

有時,在尋找自尊的過程中,我們常常被眼前的不足與缺點蒙住眼睛,看不到自己的優點,體驗不到自己的價值,對自己很失望,産生深重的恥辱感,這對我們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一個人的缺點并不可怕,關鍵是能夠正确對待自己的缺點,将缺點轉換為優點。

自尊與虛榮

虛榮心是一個人過于追求表面榮耀、光彩,以赢得他人尊重的心理。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自尊心太強”。虛榮心強的人,常常把對個人榮譽是否有好處,作為支配自己行為的動力,總是以他人對自己是否看重作為天平,一他人有一點否定自己的言論和表情,便認為損害了自己的自尊,就受不了,這種心理是不健康的。虛榮心強的人,過于自尊卻缺乏自信,還往往容易産生一種忌妒心理,即不能容忍别人超越自己。這種不良情緒,危害人的身心健康,破壞政黨和同學關系,不利于個人的成長,甚至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