甯海縣

甯海縣

浙江省甯波市下轄縣
甯海縣隸屬于浙江省甯波市下轄縣,位于中國大陸海岸線中段,浙江省東部沿海,象山港和三門灣之間,天台山、四明山山脈交彙之處,計劃單列市甯波市屬縣,國務院批準的第一批沿海對外開放地區之一。[1]全縣下轄4個街道辦事處、14個鎮鄉,人口58萬。甯海,顧名思義,甯靜之海。相傳東海之内皆波濤洶湧,惟有此處港灣風平浪靜,故名甯海。 靜海溢出的這份詩意,令人欣羨,令人神往。2020年甯海縣全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722.5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4%。分産業看,第一産業增加值48.2億元,增長2.5%;第二産業增加值354.75億元,增長2.4%;第三産業增加值319.6億元,增長4.6%。三次産業結構6.7:49.1:44.2,第三産業增加值比重比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2]
    中文名:甯海縣 外文名:Ninghai County 别名:缑城 行政區劃代碼:330226 行政區類别:縣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地理位置:浙江省甯波市 面積:1880平方公裡 下轄地區:躍龍街道、桃源街道、梅林街道、橋頭胡街道 政府駐地:躍龍街道 電話區号: 郵政區碼: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著名景點:南溪溫泉、強蛟群島、前童古鎮、伍山石窟、梁皇山、浙東大峽谷等 機場:甯波栎社國際機場 火車站:甯海火車站 車牌代碼:浙B 地區生産總值: 郵編區碼:315600 地方方言:吳語甯海話 電話區碼:0574 人口:695958人(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地區生産總值:722.55 億元(2020年)

曆史沿革

甯海,顧名思義,這是一片波瀾甯靜的海灣,一方歡樂、安甯、祥和的土地。相傳東海之内皆波濤洶湧,惟有此處港灣風平浪靜,故名“甯海”。千百年來,甯海人民在這兒安居樂業、繁衍生息。

甯海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在此生息勞作,西晉太康元年(280)置縣,治設白峤(躍龍街道白橋村)。屬臨海郡(治今台州市椒江區章安街道)。

隋開皇九年(589)廢,并入臨海縣(臨海市)。

唐武德四年(621)複置,治徙海遊(今三門縣海遊鎮城區街道)。屬台州(治今臨海市)。武德七年又并入章安縣(台州市椒江區章安街道)。

武周永昌元年(689)複建,治遷廣度裡(今躍龍街道),仍屬台州。

唐神龍二年(706),以縣東地域遼闊,析置象山縣。

唐天寶元年(742)台州改置臨海郡;幹元元年複為台州,甯海均屬之。

元至元十四年(1277)屬台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屬台州府。清因之。

民國元年(1912)直屬浙江省,三年(1914)屬會稽道(治今甯波市區),十六年(1927)直屬浙江省。二十一年(1932)屬浙江省第五特區(治今臨海市)。

民國二十二年,改屬浙江省第四特區(治今甯波市區),二十三年屬臨海行政督察區。

民國二十五年,臨海行政督察區改為浙江省第七行政督察區,三十二年改為浙江省第六行政督察區。

民國二十九年(1940),劃海遊等17鄉鎮歸新建的三門縣。

1949年甯海解放後,屬台州專區,1954年屬甯波專區。1957年複屬台州專區。1958年10月撤甯海,并入象山縣,縣治設力洋,後移原甯海城關。

1961年10月恢複甯海縣建制,屬甯波專區,1970年屬甯波地區,1983年7月改隸甯波市。

行政區劃

2018年末,甯海縣下轄4個街道、11個鎮和3個鄉,共有42個社區居委會和363個行政村  。縣人民政府駐躍龍街道縣前街18号 [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甯海縣位于浙江省東部,長江三角洲南翼,北連奉化市,東北瀕象山港,東接象山縣,東南臨三門灣,南壤三門縣,西與天台、新昌為界。中心地理坐标為東經121°25′、北緯29°17′,東經121°09′~121°49′之間。

地形地貌

甯海縣坐落在天台山脈和四明山脈之間,背山靠海,西高東低,屬沿海低山丘陵地區。西部和西南山嶺重疊,屬于天台山脈中段,自華頂山、括蒼山分别從西北、西南蜿蜒入境。東部以低丘和沖積平原為主。

氣候特征

甯海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常年以東南風為主,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水充沛,年平均氣溫15.3-17℃,年日照1900小時左右,平均相對濕度78%,年平均降水量1000-1600mm,無霜期230天。

人口

截止2019年年末全縣常住人口68.6萬人,比上年增加0.1萬人。全縣總戶數241163戶,戶籍總人口633918人,其中:男性人口326564人,女性人口307354人,分别占總人口51.5%和48.5%。出生人口5712人,出生率為8.99‰,死亡人口3961人,死亡率為6.23‰,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75‰。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全縣常住人口為695958人。

經濟

2013全年實現生産總值384.48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9.1%,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39.33億元,增長2.1%;第二産業增加值208.43億元,增長8.8%(其中工業增加值187.39億元,增長8.5%,建築業增加值21.04億元,增長11.8%);第三産業增加值136.72億元,增長11.6%。三次産業的比重為10.2:54.2:35.6,第三産業增加值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1.2個百分點,人均生産總值62262元,按年平均彙率(1美元=6.1927元人民币)折算為10054美元,增長8.7%。2015年6月5日,甯海智能汽車小鎮入圍浙江省級示範小鎮将獲得土地和财政方面的支持。

農業

至1949年底,農業總産值3302萬元(按1980年不變價)。

1950年6月底,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1951年1月21日建立縣土地改革指揮部,組織土改工作隊,貫徹執行“依靠雇農,團結中農,中立富農,有步驟,有分别地消滅封建剝削制度”的路線,經培訓骨幹,宣傳發動,劃分階級,沒收征收,民主分配,複查發證等六個階段。全縣共沒收地主,富農和公堂土地243212畝,農具239988件,耕牛2053頭,進行了土地改革,分田到戶,頒發土地證,确定産權。

1958年人民公社化,曾一度退出“工資制”,“供給制”,大辦食堂,大辦鋼鐵,挫傷了農民積極性,農業生産下降,1960年全縣糧食總産值9.37萬噸,比1958減14.9%,1961年又比1960年減19.1%,。1961年,解散食堂,分給社員自留地,允許一定的家庭副業存在,農業生産逐步上升。

1978年,甯海逐步改變以生産隊統一核算辦法,率先包幹到組,農民走上富裕之路。

1981年,全縣66.4%的生産隊實行包産到勞,包幹到戶的責任制,農林水實行了專業承包,聯産計酬。

1983年,全縣農村實行了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

2005年,甯海縣财政投入新農村建設資金達5.2億元。

2008年,農民人均年收入10332元。全縣土地流轉面積38.5萬畝,規模經營面積達到30萬畝,形成了浙江東海岸10萬畝綠色農産品基地,20萬畝生态型海水養殖基地,萬畝有機茶基地等區域性農産品生産基地。

2013年受H7N9禽流感疫情、極端高溫幹旱天氣、“菲特”超強台風等一系列嚴重自然災害的連續影響,農業遭受較大影響。全縣上下對此及時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應對措施,農業生産保持穩定。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産值54.34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2.4%。其中,農業産值15.95億元,增長0.3%;林業産值1.62億元,增長3.9%;牧業産值8.33億元,增長6.4%;漁業産值28.21億元,增長2.5%;農林牧漁服務業産值0.24億元,與去年基本持平。

種植業生産形勢穩定,全年完成全縣農作物播種面積43.69萬畝,同比增長0.1%。其中糧食作物面積28.91萬畝,下降1.4%,産量10.03萬噸,下降1.0%。畜業生産形勢較好,全縣生豬存欄量和出欄量分别為17.75萬頭和21.93萬頭,分别增長16.5%和10.8%。家禽生産形勢依然嚴峻,家禽存欄、出欄同比分别下降3.3%和8.6%,禽肉總産量0.45萬噸,下降9.2%。漁業生産穩定,全年水産品總産量15.01萬噸,增長2.5%,其中:海水養殖産量13.55萬噸,增長3.5%;淡水産品總量0.54萬噸,增長0.3%。

工業

民國20年(1931),成豐米廠在縣城桃源橋開業,為甯海最早之碾米廠。

民國27年(1938)5月,缑城布廠開業,有工人40名,為當時縣内最大工廠。

1978年,甯海縣工業基礎十分薄弱,全縣隻有311家工業企業,9548萬元産值。

截止1995年,全縣鄉鎮工業企業發展到4221家,比1978年增加4016家,工業産值達到633357萬元,比1978年增加152倍,占全縣工業總産值的79%。

截止2007年,全縣工業企業發展到6635家,比1978年增加6324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838家,全縣工業總産值實現395.2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産值328.99億元。在規模以上企業中,私營企業642家,産值171.7億元,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産值52.18%,外商投資企業143家,産值70.8億元,占21.53%,股份制企業41家,産值277532萬元,占8.44%。

2013年,工業生産穩定、效益回升。全縣工業實現增加值187.39億元,比上年增長8.5%。實現工業總産值804.97億元,增長10.0%,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總産值565.76億元,增長9.3%。實現銷售産值539.68億元,增長8.2%,其中,内銷為404.28億元,增長13.3%;出口交貨值為135.4億元,下降4.5%,内銷增速高于出口17.8個百分點。

實現新産品産值168.57億元,增長18.9%,快于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增速9.6個百分點,新産品産值率達29.8%,比上年提高2.4個百分點。實現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21.39億元,增長7.2%。60家實力工程企業實現工業總産值218.13億元,增長14.4%。全年規模以上六大特色行業完成工業總産值313.58億元,增長11.1%。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29.78億元,增長8.4%;實現利稅總額74.35億元,增長31.2%,利潤總額49.90億元,增長35.5%。

貿易

從1978年到1986年期間,甯海有些産品通過國家渠道開始走出國門,但種類和數量很少。

1988年甯海列為沿海經濟開放區,甯海縣确立了外向型經濟發展方針,并制定了鼓勵商品出口和引進外資的政策。

1987年到1994年期間,甯海縣對外貿易主要是收購交貨出口階段,從1995年開始才進入自營進出口階段。出口總額也從1987年的2238萬元人民币發展到2007年的11.93億美元。

1994年1月,甯海縣對外貿易公司成為甯海縣首個獲得進出口經營權的企業,此後,擁有自營進出口權的企業數量不斷增多,已有606家之多。出口商品中工業制成品的比例不斷提高,1998年就達到90%以上,保持在98%以上。

從1987年的以紡織品為主,逐步發展為機械、塑料、橡膠、五金、電器、紡織品全面開花,形成了文具、汽配、模具、五金、燈具、電子電器六大特色出口産業,機電産品出口占到了60%以上,高新技術産品出口也保持在10%以上。出口市場方面,1998年後,由亞洲和港澳地區為主轉而以歐美市場為主,同時全面開辟了獨聯體、中東、拉美、大洋洲和非洲市場,2007年,甯海縣商品出口國家和地區達到151個。

2011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8億元,增長19.1%,其中批發零售貿易業96.82億元,增長18.9%;餐飲業11.18億元,增長20.1%。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中,汽車類增長82.5%,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36.7%,服裝類增長24.5%,金銀珠寶類增長12.3%。全年新增汽車9348輛。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山地面積945平方公裡,平原面積805平方公裡。擁有耕地52.5萬畝,林地162萬畝,灘塗39萬畝。

水資源

甯海縣資源總量約17.3億立方米,水力蘊藏量達10.6萬千瓦,總庫容為4.304億立方米,水質優良。境内的中國大(二)型水利工程——白溪水庫,是甯波市重要的供水水庫,也是首批中國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即将動工的庫容為8460萬立方米的西溪水庫,可提供5400萬立方米的優質飲用水。

礦藏資源

甯海縣境内發現的礦藏共36種,以非金屬為主。黑色金屬有磁鐵、赤鐵等;有色金屬有銅、鉛鋅;稀有金屬有輝钼、钴土;貴重金屬有金銀;非金屬有黃鐵、粘土等;燃煤有煙煤、褐煤。金屬礦大部分産于新華夏構造帶,非金屬與第一次次生化有關。但探明儲量者不多。

植物資源

甯海古樹名木資源數量衆多,物種豐富,共有古樹名木1202株。其中散生古樹582株,古樹群28處620株;屬一級保護古樹284株,二級保護古樹336株,三級保護古樹582株。樹齡最高的為岔路鎮柴家村萬嬰柏,達1700多年,範圍最大的是前童鎮的“浙江第一樟”,為1500cm。

交通

同三線高速公路和規劃中的沿海鐵路縱貫縣境,34省道甬臨線是一級公路,和盛甯線、象西線組成陸路交通主骨架,縣城距甯波機揚64公裡,離北侖港80公裡。5000噸級強蛟碼頭投入使用,北通甯波、上海、大連,南達溫州、廈門、香港,水陸客貨周轉能力大大提高。甬台溫鐵路開通後,設有甯海火車站。

2017年,甯海縣公路總裡程1623.64公裡,公路密度88.1公裡/百平方公裡,其中高速公路50.88公裡,一級公路169.86公裡,二級公路57.60公裡,三級以下公路1345.30公裡。

2017年末擁有各類營運車輛2742輛,其中:營運客車943輛(長途班車49輛,出租車278輛,城區公交車290輛,城鄉公交293輛,鎮域公交10輛,旅遊包車23輛);營運貨車1799輛(普通貨車1580輛,專用貨車202輛,危貨車17輛)。擁有船舶119艘,其中:沿海貨船105艘(萬噸以上6艘),沿海客滾船1艘,内河客船13艘。2017年全縣完成貨物運輸量1979.67萬噸,貨物周轉量115.29億噸公裡,客運量208.12萬人次,旅客周轉量2.19億人公裡。

2019年,甯海縣全年完成交通總投資16.4億元,全縣公路總裡程1651.41公裡,其中高速公路74.71公裡,分别增長1.7%和46.9%。年末擁有各類營運車輛2218輛、船舶65艘。全年完成貨物運輸量1981.75萬噸,貨物周轉量88.99億噸公裡,客運量165.24萬人次,旅客周轉量1.91億人公裡。

社會事業

科技

2019年,甯海縣全年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5家,累計達186家,開展R&D活動的規上工業企業數從上年的262家提高到402家。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100.14億元,技術交易額6.27億元,分别增長9.9%和96.2%。培育市級創新型初創企業200家,獲得市級及以上科技進步獎達到11項(其中省級4項)。新增國家、省市級星創天地5家,蛇蟠塗現代漁業列入國家級星創天地名單,新增市縣級工程技術中心85家、省級企業研究院2家。5家企業新獲市縣級“海外工程師”年薪資助,新增國家外專引智項目1個,榮獲市“茶花友誼證書”外國專家2人。新引進博士創新、創業團隊3個。全年專利授權量3198件,其中發明專利132件。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1090件。高價值專利組合培育項目(培育類)2家,專利導航項目1家。新認定國家知識産權優勢企業5家,甯波市專利示範企業1家,首次通過知識産權管理體系認證企業4家。

教育

2019年,甯海縣共有中小學80所,在校學生總數8.70萬人。其中,普通高中7所,在校學生0.88萬人;職業中學4所,在校學生0.74萬人;初中18所,在校學生2.21萬人;小學50所,在校學生4.86萬人;幼兒園105所,在校學生2.23萬人。民生項目建設順利推進,辛嶺小學、金陽幼兒園、深圳幼兒園、濱江商住A區配套園、冠莊幼兒園投入使用,湖西幼兒園、城西小學即将投入使用。設立民辦教育發展專項資金390萬,落實各項幫困助學政策,各類助學獎金共計0.91億元,公辦學校接納外來民工子女1.78萬人。

人才開發。年末全縣人才總量19.5萬人,增長11.7%,其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7.4萬人,副高及研究生以上人才2674人,高技能人才4.9萬人。入選省151人才工程4人,市領軍和拔尖人才48人。5人入選市級“拔尖技能人才”,47人入選縣級“優秀技能人才”。建成國家級博士後工作站1家、省級博士後工作站8家,企業專家工作站15家。

文化

2019年,甯海縣電影《春天的馬拉松》獲評浙江省“五個一工程”獎。平調原創大戲《葛洪》在甯波逸夫劇院首次公演。開展“百姓大舞台”演出302場,配送節目148個;舉辦戲曲納涼惠民活動1052場,受惠群衆達20餘萬人次。

輿論引導。全年制作播放各類專題片、微劇、微電影等260多期。上送新聞稿在央視播出37條、浙江衛視播出62條。新媒體“看甯海”客戶端已注冊用戶16萬餘戶,抖音号“直播甯海”粉絲量達3萬+。

衛生

2019年年末全縣共有醫療機構467家,每千人執業(助理)醫師2.94人,每千人在崗護士3.02人,每千人床位4.8張。孕産婦實現零死亡,嬰兒死亡率2.54‰,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4.11‰,孕産婦住院分娩率達100%。5個鄉鎮通過國家衛生鄉鎮創建省級考核,1個鄉鎮通過省衛生鄉鎮市級考核,國家衛生鄉鎮實現曆史性突破。啟動全市唯一的全國農村3歲以下兒童早教發展服務試點縣建設。梅橋醫院等3個項目投入使用,縣婦幼保健院保健樓新建等4個項目如期推進。推動晴隆縣成為黔西南州首個實現數字化預防接種門診全覆蓋,幫扶建立全縣首個疼痛康複診療中心、新生兒診療中心。

體育

2019年,甯海市全年新建體育公園9個,全民健身廣場2個,人均體育面積達到2.36平方米,遠遠超過全省平均1.97平方米的标準。甯海縣國家登山健身步道被評為甯波唯一的中國新美步道。成功舉辦2019甯海越野挑戰賽,2019環中國自行車業餘賽(甯海站),2019甯海國家步道百企徒步挑戰賽,中國體育論壇,長三角運動休閑體驗季,甯波市體育社團嘉年華,中國(胡陳)戶外運動節。射擊運動員王敏濤在亞洲錦标賽獲得冠軍,全年共取得省級冠軍20個、國家級冠軍5個、世界冠軍1個。

社會保障

2019年,甯海市全縣本地戶籍人員參加養老保障487387人,參保率為97.8%;城鄉居民醫保參保412196人,本地戶籍參保率在99.6%。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員養老保險實現“應保盡保”,參保率達100%;工傷保險188433人;失業保險128701人。 

城鎮建設

2020年5月29日,甯海縣入選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名單。

公共服務

浙江甯海:構建“智引擎” 打造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新模式

浙江省甯海縣探索“智分類、雲回收、源處理、循環用”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模式,出台全國首個農村生活垃圾智能分類地方标準,建立積分反饋和項目獎勵機制,保障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可持續,實現“就地減量、就近轉化”。

2020年12月11日,入選第二批全國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名單。

風景名勝

伍山石窟

伍山石窟是一個人工采石形成,曆經800多年的石窟,已經發現大約30餘個洞窟群,共800多個洞窟。

伍山石窟分為一個主景區和兩個分景區。伍山石窟主景區包括不周神山、聰明山水、嶽井洋景區和伍山度假區,将分别建成洞室園林觀光區、洞窟童話遊樂區、海灣鹽場觀光區以及賓館别墅度假區;道士岩和石蘭山這兩個分景區,将建宗教、石文化區和洞窟野營探險區。

野鶴湫景區

野鶴湫位于黃壇鎮西部,《徐霞客遊記》記載的梁皇山的北麓,距縣城15公裡。

景區内自然景觀豐富,有浙東地區最密集的瀑、潭群。18級飛瀑,36泓龍潭,或緩或急,或寬或窄,綿延數公裡。

整個景區分為六個分景區:野鶴溪、閑雲溪、雲鶴坪、野豬頭、丁山等。

梁皇山

梁皇山原名桐柏山,位于甯海縣城西面11.4公裡前童鎮北部邊境。屬于南幹山。西接大門山,東連岵岫嶺、封山,南為大紅山。東、北與黃壇毗連。山多松、、薪柴。主峰768.2米。明崇祯《甯海縣志》作梁王山,載有:“舊傳梁太清(547-549)末,侯景作亂,陳霸先兵起,有王子避地于此,故名”,後改為梁皇山。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曾至此山。

前童古鎮

前童古鎮位于甯海縣城西南14千米處,是浙東地區保存至今的一座具有儒家文化古韻的小鎮。

浙東大峽谷

浙東大峽谷位于浙江省甯海縣境内,規劃總面積約160平方公裡,核心景區30多平方公裡;距甯波114公裡,甯海縣城29公裡;距沿海大通道甬台溫高速公路岔路出口9公裡,是一處以自然山水風光為依托,以道家和台嶽文化精粹為内涵,以青山綠水、奇峰怪石、溪流飛瀑、原始森林和現代遊樂為特色的生态風景區。

南溪溫泉

中國三大著名溫泉之一,它坐落在甯海縣城西北天明山幽谷中,距甯波市區76公裡。南溪溫泉被天台山和四明山環抱,據測定,這一帶地熱水不但蘊藏量大,水溫适中,且水質清澈透明,品位甚高,含有多種微量元素。人們浴後有肌膚滋潤,心境舒展之感。對各種皮膚病、關節炎以及神經、消化、心血管等方面疾病有明顯療效,南溪溫泉是華東地區少有的旅遊、避暑、療養、度假、休閑勝地。

地方特産

胡陳洋芋、岔路黑豬、望海茶、翠冠、紅陽猕猴桃、越溪跳魚、甯海白枇杷、甯海臍橙、水車蘿蔔、長街泥螺、岔路麥餅、茶院番薯面(臭冬瓜、臭苋菅、臭菜心)、大佳何對蝦、西店牡蛎、甯海青蟹、凫溪香魚、長街蛏子、甯海梅林雞、前童“三寶”(前童豆腐、前童香幹、前童空心腐)。

曆史文化

藝術

龍舞

甯海龍舞主要舞的是斷尾巴龍,這些龍舞曆史悠久,淵源流長。如象山的“打結龍”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曆史。這些龍舞大多已從過去的敬神、請神、娛神的祭祀活動,逐步轉變為被人們娛樂欣賞的民間藝術形式。斷尾巴龍出自甯海的帽峰山,因而又稱其為帽峰山龍,相傳這種龍舞始于南宋時期。此類龍舞的龍首尾至少9節,多至幾十節,各節裝有2米長的木棍,表演時需十三人共同操作。此龍舞除表演打四角、打八門、打土樁、打十六樁等舞龍的基本動作外,還需另加四隻燈籠,組成男子群舞。表演時每節龍身各配1人執之,由掌“龍頭”者領舞,其餘皆随勢翻滾,以鑼鼓、喇叭伴奏。 

祭孔舞

據《鄞縣通志》記載清代樂舞有初獻舞宣平之舞一成,亞獻舞秩平之舞二成,終獻舞叙平之舞三成,樂舞向列六佾,每佾六人共三十六人,光緒三十二年複改八佾則乃六十四人。”另據《敬上錄》第十冊記載:“天子親祀則備宮懸舞八佾,太學比古諸侯當軒懸而舞六佾,群庫比古卿大夫判懸而舞四佾,邑庫大夫比古特懸二佾。”(載自《中國民間舞蹈集成·浙江卷·甯波分卷》)在甯波衆多的祭孔舞蹈中,尤以甯海的祭孔舞蹈最具特色。據《浙江民間舞蹈集成·甯波卷》載,甯海城關的《祭孔》舞佾除反映内容為祭孔尊孔而外,還組織禮儀表演,場面非常熱鬧。其演出活動可達一天一夜,表演者40多人,衆人邊樂邊舞;其道具有山雞羽、笙、橫笛、龍頭拐杖、兩盞九聯燈等;其表演者的服飾根據曆史上各朝穿戴,頗具特色,其伴奏曲調為絲弦鼓樂。當“祭孔”開始,表演者手執山雞毛或龍頭拐杖,随樂揮舞,其順序是先舞九聯燈開場,再龍頭拐杖表演,後舞山雞毛集體祭禮。相傳,此舞自宋代起便在甯海城鄉演出,每年農曆八月二十七舉行一次。

燈舞

燈舞在甯海城鄉流傳甚廣。其形式有馬燈舞、船燈舞、車燈舞等多種。這些燈舞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表演載歌載舞,内容多為表達浙東沿海人民向往幸福生活的美好願望,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出海捕魚安全返航,吉祥如意的心願。

甯海平調

甯海平調,又稱“甯海本地班”,在甯海北部亦稱“調腔”,是浙東富有特色的地方戲曲劇種之一,主要流行在甯海、甯波、台州、舟山一帶。甯海平調唱腔、表演非常有地方特色。唱腔以曲牌體為主,多為陰、陽兩聲結合。一般老生發音較高亢、洪亮,多用鼻音;小生較挺拔、有力,多用假嗓;淨角較粗犷、雄壯,聲帶振幅大。演員一人前台唱,後場衆人幫唱,遇到較長拖腔時,往往會根據字韻,将句末一字割裂開來,按其音韻行腔。白口以甯海官話為準,聲音洪亮,聽起來很動聽。表演以耍牙絕活最精彩,口含四顆、八顆甚至十顆野豬獠牙,在口内,時而快速彈吐,時而刺進鼻孔,時而上下左右歙動,或有兩顆刺出鼻孔,尤其是有兩顆牙始終藏于口内,仍要唱、做、念、打,這一絕技稱為“絕活”,可與四川變臉媲美。此技相傳已有一百多年的曆史,為老藝人楊先達(藝名紅毛老生)所擅長。另外有些表演技巧如老藝人劉乾木(小醜)的“雀步”,葛時煙(小生)的“抱瓶滑雪”、“一馬雙鞍”、“買菜吐紅”等,均有較高難度,也是甯海平調一大演技特色。甯海平調,是甯海縣的一個地方劇種,約始幹明而盛于清,已有三四百年曆史。它的唱腔。屬于調腔的一個支派、具有聲調高亢而婉約,一唱衆幫,鑼鼓助節,不托管弦的特點、其幫腔有混幫、清幫、全句幫、片斷幫、一字幫等多種形式。其語音,除小醜用蘇白外,基本用甯海方言、讀書音",故縣人又稱之為'本地班"、當時流行在甯海、象山、黃岩、溫嶺、臨海、仙居、天台、奉化等地。後到甯波、舟山、杭嘉湖以及上海一帶作過短期演出。解放初期,平調一度停演。

方言

甯海縣境内通用甯海話。甯海話屬吳語,是吳語明州片跟台州片之間的過渡性方言。甯海話内部不一緻,有比較明顯的南北差異。北部以西店話為代表,接近甯波話;中部以城關話為代表,是正統的甯海話;南部以桑洲話為代表,接近台州話。這種由北往南漸次變化的方言現象,多少跟境内的地理環境及過去的行政建置有關。

著名人物

葉夢鼎(1200—1279),字鎮之,号西澗,甯海東倉上宅人。南宋王朝右丞相兼樞密使。

胡三省(1230-1302),中國宋元之際史學家。字身之。甯波甯海人。南宋理宗寶佑年間進士。曆任縣令、府學教授等職。

方孝儒(1357--1402),方克勤之子,字希直,又字希古,号遜志,時人稱"缑城先生。"又因在蜀任教時,蜀獻王名其讀書處為"正學,亦稱“正學先生”。

童保暄(1886—1919),字伯吹,浙江甯海人,人稱“浙江之蔡锷”。[1]辛亥革命浙江起義發起人,浙江光複後,曾任臨時都督。1919年5月27日追贈陸軍上将銜,1919年5月23日病逝,時任陸軍中将、浙江陸軍第一師師長。

潘天壽(1897—1971),早年名天授,字大頤,自署阿壽、雷婆頭峰壽者、心阿蘭若主持、壽者。現代畫家、教育家。

柔石(1902~1931),浙江甯海縣人。原名趙平複,作家,革命家。

張明養 [75]  (1906--1991),研究員,浙江甯海清潭人。

1929年畢業于複旦大學政治系,曾任複旦大學教授、系主任,上海商務印書館《東方雜志》編輯,世界知識出版社副社長兼總編輯,人民出版社副總編輯,國際關系研究所研究員,國内問題研究所副所長等職。

曆任華東軍政委員會文教委員會委員,民進第四至七屆中央常委兼宣傳部部長、中央參議委員會副主席。是第五 、第六  、第七 全國政協委員,第六屆全國政協常委。

長期從事編輯工作,對國際政治問題有較深入的研究。著有《國際裁軍問題》、《國際政治講話》、《現代外交的基本知識》等。

應野平(1910—1990),浙江甯海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美協常務理事,上海市書法家協會名譽理事,上海中國畫院畫師。 

童衍方,1946年生,浙江甯海人。号晏方,别署寶璧齋、愛竹廬。師從來楚生。現為上海中國畫院畫師、國家一級美術師、西泠印社副社長兼鑒定與收藏研究室主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篆刻藝術委員會委員、上海書法家協會篆刻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中國書法家協會篆刻藝術委員會委員、上海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潘公凱,1947年1月24日出生于浙江甯海,國畫大師潘天壽先生的二公子。1996年任中國美術學院院長,2001年6月至今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國務院新聞辦《中國網》專欄作家、專家等。

陳偉俊,男,漢族,1966年6月生,浙江甯海人,1986年8月參加工作,198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産黨 ,現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常委 [85]  、自治區政府副主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