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廠脫硫工藝

電廠脫硫工藝

燃煤電廠控制SO2氣體排放的技術
電廠脫硫工藝多為煙氣脫硫(FlueGasDesulfurization,簡稱FGD)是目前燃煤電廠控制SO2氣體排放最有效和應用廣的技術。[1]
  • 中文名:電廠脫硫工藝
  • 外文名:FlueGasDesulfurization
  • 别名:
  • 作用:電廠控制SO2氣體排放
  • 方法:海水法、雙堿法、亞鈉循環法

概述

電廠煙氣脫硫工藝按脫硫劑及脫硫反應産物的狀态可分為濕法、幹法及半幹法三大類。

1、濕法脫硫工藝世界各國的濕法煙氣脫硫工藝流程、形式和機理大同小異,主要是以堿性溶液為脫硫劑吸收煙氣中的SO2。

濕法脫硫工藝主要有:石灰石/石灰—石膏法、海水法、雙堿法、亞鈉循環法、氧化鎂法等。

2、幹法脫硫工藝工藝用于電廠煙氣脫硫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

幹法脫硫工藝主要有:荷電幹法吸收劑噴射脫硫法、電子束照射法、吸附法等。

3、半幹法脫硫工藝工藝融合了濕法、幹法脫硫工藝的優點,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半幹法脫硫工藝主要有:噴霧幹燥法、循環流化床法、增濕灰循環法、煙道噴射法等。目前煙氣脫硫技術以濕法脫硫工藝占主導,同時幹法、半幹法脫硫工藝也在發展中。

四大工藝

石灰石/石灰—石膏法

石灰石/石灰—石膏法是技術最成熟、應用最多、運行狀況最穩定的方法,其脫硫效率在95%以上。石灰石/石灰—石膏濕法是300MW及以上機組中最廣泛采用的脫硫方式。世界各國(如德國、日本等)在大型火電廠中,90%以上采用濕式石灰石/石灰—石膏法煙氣脫硫工藝。目前,石灰石/石灰法是世界上應用最多的一種FGD工藝,對高硫煤,脫硫率可在90%以上,對低硫煤,脫硫率可在95%以上。

噴霧幹燥法

噴霧幹燥法煙氣脫硫最先由美國JOY公司和丹麥NiroAtomier公司共同開發的脫硫工藝,20世紀70年代中期得到發展,第1台電站噴霧幹燥脫硫裝置于1980年在美國北方電網河濱電站投入運行,并在電力工業迅速推廣應用。該工藝目前已基本成熟,在歐洲應用較多,法國、奧地利、丹麥、瑞典、芬蘭等國家均建有這種設備。

爐内噴鈣爐後增濕活化法

LIFAC工藝即在燃煤鍋爐内适當溫度區噴射石灰石粉,并在鍋爐空氣預熱器後增設活化反應器,用以脫除煙氣中的SO2。爐内噴鈣脫硫技術早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就已開始研究,但由于脫硫效率不高(隻有15%~40%),鈣利用率低(15%)而被擱置。到20世紀70年代又重新研究,80年代初,芬蘭Tampella和IVO公司以爐内噴鈣為基礎,開發附加尾部增濕活化的煙氣脫硫工藝,即爐内噴鈣爐後增濕活化工藝(LIFAC),使脫硫效率和脫硫劑利用率都有了較大提高。

煙氣循環流化床法

循環流化床煙氣脫硫工藝是德國魯奇(Lurgi)公司開發的一種新的幹法脫硫工藝。該工藝以循環流化床原理為基礎,通過脫硫劑的多次再循環,延長脫硫劑與煙氣的接觸時間,大大提高了脫硫劑的利用率。該法主要優點是脫硫劑反應停留時間長、對鍋爐負荷變化适應性強。目前已研制出第三代技術,即内回流循環流化床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